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芘的增溶特性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Tween 80、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槐糖脂(SL)、烷基糖苷(AG)6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与鼠李糖脂(RL)进行复配,研究不同复配表面活性剂对芘增溶效率的影响.结果 发现:Triton X-l 00、Tween 80可以显著提高RL对芘的增溶效率;低浓度(<600 mg/L) SL与RL复配也可促进芘溶解;AG与鼠李糖脂复配对芘增溶效率影响较小;加入SDS和SDBS则抑制RL对芘的增溶效率.通过Clint等模型分析发现,鼠李糖脂与Triton X-100复配后分子间产生协同效应,当两者质量比为9:1时对芘的增溶效率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优于其他复配体系.该研究可为鼠李糖脂在多环芳烃增溶应用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微生物技术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复接种是提高外部菌群在实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潜在而有力的手段,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选择了从石油污染环境中分离获得的2株烃降解菌(SW-1、SW-4)及2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F、F2),按不同比例复配,构建高效烃降解菌群,研究了重复接种该菌群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监测了修复过程中石油降解率、细菌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由4株菌等比例组成的菌群在7d内降解率最高;与单次接种相比,重复接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烃的降解率,GC-
由于PM2.5污染存在空间异质性与空间相关性的特点,因此探究PM2.5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PM2.5污染程度的影响因素,对于山西省协同治理联防联控有着重要作用.基于2008-2018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2.5年度数据,该研究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山西省PM2.5污染重心转移、污染的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山西省PM2.5污染重心随时间不断移动,但一直位于晋中市;PM2.5污染存在空间聚集特征,但特征变化不明
针对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确定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度因素.结果 表明:2013-2018年9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的变化差异明显;9个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障碍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人均水资源量以20.7%的障碍度均值成为首要障碍度指标;通过障碍度频率分析可得9个城市的主要障碍度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万元GDP污(废)水排放量和第三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该文采用人工快渗(CRJ)系统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有机物添加对氮素污染物转化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至20 mg/L,可在49d内实现CRI系统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的快速启动,稳定运行期间TN平均去除率达到98.1%,相比未添加有机物时启动周期缩短了11d,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7.3%.当进水COD浓度提高至25 mg/L时,厌氧氨氧化对脱氮的贡献率降低了27.2%,主要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Candidat
水环境质量底线划定是“三线一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确立的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水环境控制单元细化,是水环境质量底线划定的关键环节.基于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时汇水单元阈值选取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选取典型区域,在水平分辨率30 m的DEM栅格数据条件下,通过“阈值(栅格数)-河网密度”拟合曲线的一阶导数求得合理的参考阈值.该研究为“三线一单”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时汇水单元阈值选取提供方法参考,也为省、市两级编制“三线一单”的省份在以水环境控制单元为载体的分层次精细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
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是表征气候变暖-陆地碳循环反馈作用的一个关键参数,然而其全球分布格局及其对关键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该研究基于全球199个站点的碳通量和气象数据,形成了一套全球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的数据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系统呼吸Q10的平均值为(2.69±1.26),不同生态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湿地的Q10值最高(3.37±1.62),灌丛最低(2.49±1.60).除多树热带草原外,各生态系统的Q10值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及饱和水气
选用抗滑型AC-13级配,通过天然沸石粉100%置换矿粉和无水氯化钙75%置换矿粉得到2种抑尘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对这2种抑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扬尘模拟系统对其抑尘效果及抑尘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抑尘抗滑型AC-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持久有效的抑尘效果.
针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水解限速步骤,研究了酸 、碱和污泥发酵消化液(以下简称消化液)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和消化液预处理可以加速小麦秸秆水解酸化,在厌氧发酵第4天时产气中测得甲烷,早于对照和碱预处理.与对照相比,酸、消化液和碱预处理后小麦秸秆和污泥共消化体系的产气量可分别提高13.7%、12.0% 和9.2%,产甲烷量可分别提高7.4%、9.5% 和5.2%,但碱预处理会延滞厌氧消化产甲烷阶段.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最主要的菌门,主要包括己酸菌属(Cap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持和释放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包被作用决定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该研究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上部(165~175m)、中部(155~165m)、下部(145~155m)3个海拔梯度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从未水淹样地(175~185m)为对照,采用湿筛法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和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研究表明: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1~2 mm团聚体粒径内有机碳含量最大,其对团聚体稳定性的改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水位消涨对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