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的味道】
小童没想到能再见到辛娘娘。在12年后,在离家500公里的西安。
简直不知如何形容那一刻的震惊和不可置信。怎么可能呢?已经10年没有联系。而世界又那么大,她一走就是这么远。但是,能想象吗?隔着遥远的时间和距离,就在离学校门口不足500米的街上,在那家一眼看过去招牌就吸引住了小童的小店里,小童竟然和辛娘娘久别重逢了。
那家小店招牌简洁明了,叫“辛娘娘手擀面”,宣传语是:妈妈的味道。
小童便是被“辛娘娘”俘获的,急急进到店中,整理桌面的一个中年妇人恰好转回身来。四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整齐的短发,穿素净的浅蓝色上衣,黑色长裤,温和的眉眼……都让小童觉得熟悉。
而她,看到小童,微有愣怔。随即,试探着问出声来,用小童记忆中最熟悉的声音,她说:“你,你是囡囡?”
没错,是辛娘娘。尽管时光已经雕刻了她的容颜,可是,她真的是辛娘娘。也只有辛娘娘,叫小童囡囡,那是辛娘娘家乡对孩子最亲昵的称呼。
唤了一声“辛娘娘”,小童冲过去一把抱住了她。
辛娘娘回抱小童,一连声地唤着“囡囡”,喜极而泣。还是小童在终于确认了眼前一幕属实后,拉着辛娘娘坐下来,笑说:“我要是告诉我妈,她肯定不信。”
辛娘娘这才稍稍平静下来,问询小童家中境况,家人安好。
小童一一作答后,问辛娘娘,为何会来西安开店。
没错,辛娘娘就是“辛娘娘手擀面”的店主。
辛娘娘有些不好意思,说:“这些年,一直在老家小镇开面馆,生意不错,攒了点儿钱,想着西安人爱吃面食,又有这里的同乡帮衬着,就过来了。这不,刚开业不久。”她又握住小童的手,“囡囡,没想到能遇到你。”
小童更是幸福得不知所措,一是和辛娘娘重逢,另外,这些年,小童一直怀念辛娘娘做的手擀面。而此时,小童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
难道不是奇迹吗?小童甚至在那一刻矫情地想起来一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些年,小童的确对辛娘娘念念不忘,确切地说,是对辛娘娘做的手擀面念念不忘。
说给辛娘娘听,她笑着拍小童脑袋,“别的姑娘都怕长胖,偏你,还跟小时候一样,那么贪吃。”
小童撒娇:“贪吃也是小时候你惯的,谁让你做饭好吃来着。”
说说笑笑间,小童的记忆被缓缓地带回从前。
【手擀面更是一绝】
辛娘娘是在小童两岁多的时候过去家里做阿姨的。
在辛娘娘之前,家里也雇过阿姨,可是,都待得不长。不知为了什么,小小的小童,跟所有阿姨都合不来,不要她们抱,哭闹不止……当然,小童并不记得那些,是后来妈妈说笑时,说起她小时候的闹人,小童才知道一二。小童记得的,只有辛娘娘。
那时候,辛娘娘很年轻,二十多岁。因为年轻,起初妈妈也不太放心,只是看她“面相和善,又是自己找过来的,态度诚恳”,所以决定让她待几天看看。
只是,全家人都没想到小童和辛娘娘那么有眼缘,第一次见面,辛娘娘伸手去抱小童,小童就咯咯地笑起来。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小童妈妈说,这就是缘分吧。
辛娘娘也很快赢得了小童全家人的认可。她勤劳,本分,做的手擀面更是一绝,仅是一碗小小的清汤面,就可以让小童吃得不亦乐乎。
有别于任何别人家的阿姨,辛娘娘经常会用自己的工资,给小童买玩具和新衣服,还买毛线给小童织各种漂亮毛衣,只说,钱在手里也花不着,她乐意宠小童。她做的手擀面,小童更是百吃不厌,她便换着花样来做,过水面、素汤面、打卤面、鸡蛋面、炸酱面……把小童养得珠圆玉润。
小童也乐意让她宠着,每次困了、饿了,高兴或者不高兴了,第一声,从来都不喊妈妈,而是喊辛娘娘。晚上,也一直跟着辛娘娘睡。
辛娘娘的怀抱,给小童一种无法言喻的安全感。
最初,小童跟辛娘娘是叫阿姨的,辛娘娘26岁生日的时候,小童4岁,坚决要送辛娘娘一件礼物,后来,辛娘娘想了想说:“囡囡,以后你别叫我阿姨了,叫我辛娘娘好不好?”辛娘娘说在她的家乡,小孩子都是这样称呼阿姨或婶婶的,小童叫她辛娘娘,她就不想家了。
小童就叫了,果然,感觉特别亲切,又特别特别好听。
从那之后,小童叫她辛娘娘。
【天下的妈都一般啰唆】
辛娘娘是在小童7岁、小学读了半年时走的。那天小童放学回家,进门后习惯地喊了一声“辛娘娘”,却意外地没有听到回应。
答应小童的是妈妈,她从辛娘娘的房间走出来,看着小童说:“童童,辛娘娘回老家了。”
小童好像没听明白,问:“那辛娘娘啥时回来?”
以前辛娘娘春节时也回老家,总是很快回来的。
“不回来了。”妈妈摸摸小童的头发,“小童,你已经上学了,不再需要人照顾了……”
没等妈妈说完,小童便哭了起来,完全不能接受“辛娘娘走了,并且再也不回来了”的事情,不管后来爸妈怎么哄劝,小童还是任性而无理地哭闹了大半个小时。后来,爸爸轻轻对小童说:“辛娘娘快30岁了,要回去成家了。辛娘娘也应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
最后,小童被说服了,或者说,是自知无力改变结果,无奈认可了。
从那之后,小童就再也没有见过辛娘娘,但在辛娘娘每年生日的时候,小童都会给她写一封信,却都无从邮寄。小童并不知道为什么,辛娘娘离开后,竟然没有再跟小童家里联系过。爸妈说,都是寻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10年后,辛娘娘也这样说,回去后,结婚,有了孩子,忙忙碌碌,也就没有再去过城里。她摸小童的发,依旧感慨:“你这么大了。”
是啊,小童这么大了,并且如此幸运,10年后,在另一个城市和辛娘娘重逢。
那天晚上,小童把拍了辛娘娘和小店的照片发给妈妈,那边,妈妈沉默片刻,感慨道:“果然是有缘,问辛娘娘好。”又说,“贪吃可以,没事也帮辛娘娘干点儿活,要疼你辛娘娘。你小时候,她那么疼你。”
小童笑:“妈你真啰唆。”
妈妈也笑:“天下的妈都一般啰唆。”
倒是,连辛娘娘都啰唆,小童每天去店里吃面,每次走时,辛娘娘都重复叮嘱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口吻和妈妈一模一样,还要让小童带水果、牛奶啥的……同学都羡慕,李小童,你的命咋就那么好呢?
是啊,家里有娘亲疼,外面有辛娘娘疼。小童也说,我的命咋就那么好呢?
其实,小童知道答案。
【如果,你被两个母亲深爱着】
妈妈和辛娘娘都不知道,12岁那年,无意中,小童在爸妈夜晚聊谈时听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小童,是辛娘娘的女儿,她未婚生下了小童,不曾见,便被家人强硬送了出去。因为身体原因,小童妈妈不能生孩子,得到小童,他们如获至宝。
辛娘娘找了小童整整两年,然后,机缘巧合,以保姆的身份来到小童家。原本是想找个机会把小童“偷跑”,可是后来,小童爸妈对小童视如己出的疼爱,让她改变了主意。她知道,如果把小童带走,不会过得更好,更会给小童留下伤害。于是,辛娘娘最后选择留下来,陪伴小童进了学校读书。离开前她跟小童妈妈说了实情,她告诉妈妈,她放心了……
小童还知道,她来西安读书,是妈妈告诉辛娘娘的。她们,都是爱她的人。她们都很善良。小童更知道,念念不忘的,从来都不是她,而是母亲!
别问一个12岁的孩子如何能保守住如此巨大的秘密,如果,你被两个母亲深爱着,你就会知道,即便一颗年少的心,也会懂得感恩和回报。
小童没想到能再见到辛娘娘。在12年后,在离家500公里的西安。
简直不知如何形容那一刻的震惊和不可置信。怎么可能呢?已经10年没有联系。而世界又那么大,她一走就是这么远。但是,能想象吗?隔着遥远的时间和距离,就在离学校门口不足500米的街上,在那家一眼看过去招牌就吸引住了小童的小店里,小童竟然和辛娘娘久别重逢了。
那家小店招牌简洁明了,叫“辛娘娘手擀面”,宣传语是:妈妈的味道。
小童便是被“辛娘娘”俘获的,急急进到店中,整理桌面的一个中年妇人恰好转回身来。四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整齐的短发,穿素净的浅蓝色上衣,黑色长裤,温和的眉眼……都让小童觉得熟悉。
而她,看到小童,微有愣怔。随即,试探着问出声来,用小童记忆中最熟悉的声音,她说:“你,你是囡囡?”
没错,是辛娘娘。尽管时光已经雕刻了她的容颜,可是,她真的是辛娘娘。也只有辛娘娘,叫小童囡囡,那是辛娘娘家乡对孩子最亲昵的称呼。
唤了一声“辛娘娘”,小童冲过去一把抱住了她。
辛娘娘回抱小童,一连声地唤着“囡囡”,喜极而泣。还是小童在终于确认了眼前一幕属实后,拉着辛娘娘坐下来,笑说:“我要是告诉我妈,她肯定不信。”
辛娘娘这才稍稍平静下来,问询小童家中境况,家人安好。
小童一一作答后,问辛娘娘,为何会来西安开店。
没错,辛娘娘就是“辛娘娘手擀面”的店主。
辛娘娘有些不好意思,说:“这些年,一直在老家小镇开面馆,生意不错,攒了点儿钱,想着西安人爱吃面食,又有这里的同乡帮衬着,就过来了。这不,刚开业不久。”她又握住小童的手,“囡囡,没想到能遇到你。”
小童更是幸福得不知所措,一是和辛娘娘重逢,另外,这些年,小童一直怀念辛娘娘做的手擀面。而此时,小童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
难道不是奇迹吗?小童甚至在那一刻矫情地想起来一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些年,小童的确对辛娘娘念念不忘,确切地说,是对辛娘娘做的手擀面念念不忘。
说给辛娘娘听,她笑着拍小童脑袋,“别的姑娘都怕长胖,偏你,还跟小时候一样,那么贪吃。”
小童撒娇:“贪吃也是小时候你惯的,谁让你做饭好吃来着。”
说说笑笑间,小童的记忆被缓缓地带回从前。
【手擀面更是一绝】
辛娘娘是在小童两岁多的时候过去家里做阿姨的。
在辛娘娘之前,家里也雇过阿姨,可是,都待得不长。不知为了什么,小小的小童,跟所有阿姨都合不来,不要她们抱,哭闹不止……当然,小童并不记得那些,是后来妈妈说笑时,说起她小时候的闹人,小童才知道一二。小童记得的,只有辛娘娘。
那时候,辛娘娘很年轻,二十多岁。因为年轻,起初妈妈也不太放心,只是看她“面相和善,又是自己找过来的,态度诚恳”,所以决定让她待几天看看。
只是,全家人都没想到小童和辛娘娘那么有眼缘,第一次见面,辛娘娘伸手去抱小童,小童就咯咯地笑起来。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小童妈妈说,这就是缘分吧。
辛娘娘也很快赢得了小童全家人的认可。她勤劳,本分,做的手擀面更是一绝,仅是一碗小小的清汤面,就可以让小童吃得不亦乐乎。
有别于任何别人家的阿姨,辛娘娘经常会用自己的工资,给小童买玩具和新衣服,还买毛线给小童织各种漂亮毛衣,只说,钱在手里也花不着,她乐意宠小童。她做的手擀面,小童更是百吃不厌,她便换着花样来做,过水面、素汤面、打卤面、鸡蛋面、炸酱面……把小童养得珠圆玉润。
小童也乐意让她宠着,每次困了、饿了,高兴或者不高兴了,第一声,从来都不喊妈妈,而是喊辛娘娘。晚上,也一直跟着辛娘娘睡。
辛娘娘的怀抱,给小童一种无法言喻的安全感。
最初,小童跟辛娘娘是叫阿姨的,辛娘娘26岁生日的时候,小童4岁,坚决要送辛娘娘一件礼物,后来,辛娘娘想了想说:“囡囡,以后你别叫我阿姨了,叫我辛娘娘好不好?”辛娘娘说在她的家乡,小孩子都是这样称呼阿姨或婶婶的,小童叫她辛娘娘,她就不想家了。
小童就叫了,果然,感觉特别亲切,又特别特别好听。
从那之后,小童叫她辛娘娘。
【天下的妈都一般啰唆】
辛娘娘是在小童7岁、小学读了半年时走的。那天小童放学回家,进门后习惯地喊了一声“辛娘娘”,却意外地没有听到回应。
答应小童的是妈妈,她从辛娘娘的房间走出来,看着小童说:“童童,辛娘娘回老家了。”
小童好像没听明白,问:“那辛娘娘啥时回来?”
以前辛娘娘春节时也回老家,总是很快回来的。
“不回来了。”妈妈摸摸小童的头发,“小童,你已经上学了,不再需要人照顾了……”
没等妈妈说完,小童便哭了起来,完全不能接受“辛娘娘走了,并且再也不回来了”的事情,不管后来爸妈怎么哄劝,小童还是任性而无理地哭闹了大半个小时。后来,爸爸轻轻对小童说:“辛娘娘快30岁了,要回去成家了。辛娘娘也应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
最后,小童被说服了,或者说,是自知无力改变结果,无奈认可了。
从那之后,小童就再也没有见过辛娘娘,但在辛娘娘每年生日的时候,小童都会给她写一封信,却都无从邮寄。小童并不知道为什么,辛娘娘离开后,竟然没有再跟小童家里联系过。爸妈说,都是寻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10年后,辛娘娘也这样说,回去后,结婚,有了孩子,忙忙碌碌,也就没有再去过城里。她摸小童的发,依旧感慨:“你这么大了。”
是啊,小童这么大了,并且如此幸运,10年后,在另一个城市和辛娘娘重逢。
那天晚上,小童把拍了辛娘娘和小店的照片发给妈妈,那边,妈妈沉默片刻,感慨道:“果然是有缘,问辛娘娘好。”又说,“贪吃可以,没事也帮辛娘娘干点儿活,要疼你辛娘娘。你小时候,她那么疼你。”
小童笑:“妈你真啰唆。”
妈妈也笑:“天下的妈都一般啰唆。”
倒是,连辛娘娘都啰唆,小童每天去店里吃面,每次走时,辛娘娘都重复叮嘱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口吻和妈妈一模一样,还要让小童带水果、牛奶啥的……同学都羡慕,李小童,你的命咋就那么好呢?
是啊,家里有娘亲疼,外面有辛娘娘疼。小童也说,我的命咋就那么好呢?
其实,小童知道答案。
【如果,你被两个母亲深爱着】
妈妈和辛娘娘都不知道,12岁那年,无意中,小童在爸妈夜晚聊谈时听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小童,是辛娘娘的女儿,她未婚生下了小童,不曾见,便被家人强硬送了出去。因为身体原因,小童妈妈不能生孩子,得到小童,他们如获至宝。
辛娘娘找了小童整整两年,然后,机缘巧合,以保姆的身份来到小童家。原本是想找个机会把小童“偷跑”,可是后来,小童爸妈对小童视如己出的疼爱,让她改变了主意。她知道,如果把小童带走,不会过得更好,更会给小童留下伤害。于是,辛娘娘最后选择留下来,陪伴小童进了学校读书。离开前她跟小童妈妈说了实情,她告诉妈妈,她放心了……
小童还知道,她来西安读书,是妈妈告诉辛娘娘的。她们,都是爱她的人。她们都很善良。小童更知道,念念不忘的,从来都不是她,而是母亲!
别问一个12岁的孩子如何能保守住如此巨大的秘密,如果,你被两个母亲深爱着,你就会知道,即便一颗年少的心,也会懂得感恩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