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林茵,初二。
小时候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我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送我去芭蕾舞蹈班和钢琴班,小小的我很开心,喜欢在回家的路上对妈妈一五一十地讲今天班上又有哪个同学被老师训了,说她不认真,老师又表扬我了,等等。妈妈就会给我买一个甜甜圈作为奖励,我喜欢它浓郁的香气,甜甜软软的,就像我在棉花糖上跳舞,令人心动。
所以,无论在和哪位叔叔伯伯阿姨出去吃饭的时候,我总会被要求唱首歌或者跳个舞,我总是拿起麦克风脆生生地唱S.H.E的《中国话》,唱孙燕姿的《遇见》,大人们会一边夸我唱得好听,一边笑我人小鬼大。
我喜欢看书,家里书架上有比我还高的书,所以我总是有很多很多故事,一起坐车回家的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滔滔不绝地把她从《少年文艺》上看到的文章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旁边围着好几个小孩子,笑得开怀。
我的小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但是现在,我讨厌去上舞蹈课和钢琴课,我讨厌那里压抑的气氛,老师们不苟言笑的脸,同学们攀比的眼神;我不喜欢在人前唱歌,大人们会在我唱歌的时候一样地吃饭喝酒,聊天说话,只是在我结束收音的时候才转过来看我,鼓掌或说些虚伪的鼓励的笑话,我把现在的“表演”称之为“献唱”,有些无奈的气愤;我也不喜欢和别的同学讲故事说话,因为她们不是只知道学习就是另类得让我敬而远之,没有人喜欢我的故事,我变成了一个在学校里成绩中上,内向少言的乖乖女。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喜欢乖乖的,但我不敢叛逆。
我每天按时上学放学,有几个“交心”的好朋友,努力完成老师和妈妈的作业,乖乖地练琴跳舞,乖乖地吃饭走路,乖乖地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
直到有一天,老师通知每个人准备个节目,今年的元旦晚会要全校一起开,有些盛大的意味,要求每个班级至少出两个节目。老师说的时候我没有仔细听,那天我换座坐到靠窗边的位置,我微微扭头就能看到外面昏黄的路灯和灯下飘摇的雪花,她们在舞蹈,为自己而舞。
同桌推了我一下,“林茵,老师叫你。”她小声提醒,我方才回神,有些茫然地看着她,看到她有些着急地用眼神示意老师那个讲台的方向,我猛然惊醒,站了起来,发现自己成为全班注视的焦点。
“林茵啊,我知道你唱歌跳舞都不错,你准备个节目吧,到时候彩排一下。”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有些晃神,像小时候妈妈的脸,“茵茵,今天跳得不错,晚上想吃什么呀?”同桌狠狠拽了我一下,我回神,点点头,“好的老师。”
回家后和妈妈说,她没说什么,只是不轻不重地来了一句:“学业为重。”
是的,到了初中后,我所有的生活都围绕学习转,没有时间看我心爱的小说,没有时间浪费在路上和妈妈谈笑,我现在有自己的小车子,每天匆匆忙忙地上学放学,两点一线,到了周末去上艺术班,但是次数也在减少,一是我不想去,二是妈妈觉得学习更重要。
我没有准备什么,选了《遇见》和《致艾德琳的诗》,反正老师也没说要求,我只是想糊弄一下。
三天后彩排现场,我的歌和钢琴曲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钢琴在琴房,校方不打算搬动,所以,我只需要演唱《遇见》就可以。
我无所谓,在她们如临大敌地告诉我现场的位置后就准备离开。这时候,我听见了一个声音,一个干净、低沉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一个词叫做磁性,就是指这种声音吧。我回头,看见了一个男生,蛮高的,在麦克风前尽情演唱,离得有些远,看不清他的脸,他唱的是林俊杰的《冻结》,很好听。我不由眯起眼睛,仔细听起来。他唱得很好,应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我只听到了他歌声里的感情,深厚浓郁,像一杯浓茶,滴滴滋味沁入心底。
一曲终了,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鼓起掌来,我听见我的班主任笑着说:“没看出来,我们班级里人才不少啊!”他笑着走过来,我发现,他是杨晨,我班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天才。
我很吃惊,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学习怪物,把学习当做乐趣,却不知他在唱歌方面有这么好的天赋,突然之间,我以为自己早已干涸苦涩的心,竟然有了一些嫉妒,他怎么可以这么完美?我发现自己好像第一天认识他,这个笑容朗朗,干净清澈的男生。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我们班就我们俩出节目,所以坐在表演者一列,虽然没和他说过话,但毕竟是同班同学,心理上总是有些亲近的感觉。我的节目在第一个,他的节目在最后一个,这么安排是因为开场一定要精彩,压轴一定要震撼,我是听老师们这样说的。我无所谓,这种集体活动我不喜欢参加,本来想自己唱完就找借口请假离开的,但是有些想再听一遍他的歌声,所以在开场前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半路跑路。
前面主持人说完开场后,就轮到我上场了,在我站起来的同时,我听到他小声说了一句:“加油!”我笑了笑,站到台上,拿着麦克风,心里竟然有一点紧张,不可能啊,我从小到大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从来没有紧张过。深呼吸,闭上眼睛,听着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开始了第一个音符,“听见,冬天,的离开……”唱出来后就不觉得紧张了,因为自己发挥得不错,熟悉的无需用脑的歌词缓缓流出,我脑子里清醒的意识竟然是“杨晨会觉得我唱得不错吗”。
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我甜甜地笑着,找到了小时候众星捧月的感觉,微微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裙子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转身下台。
回到座位,看到他笑意盎然的脸,我的心里又开始紧张,像一面小鼓在“咚咚咚”地敲。他小声说:“你唱得真好听,而且,钢琴弹得也好。”感觉他的声音不是在耳边,而是在心里,寻找一丝缝隙,“嗖”地钻进去,消失不见,但是心里甜甜的,像喝了蜜。我浅笑不语。高兴是高兴,但是不知道说什么。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想要请假离开的计划,满脑子都是他刚才的话,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可是我们班级的第一啊,老师家长口中学习的榜样、模范、楷模,他竟然说我唱得好听,钢琴弹得不错,我不知道自己傻笑了多久,但是脸颊却一直是淡淡地热,只好用有些冰的手放在脸上,降温。
终于快到他上场,我小心地转过头,说了一声:“加油。”他笑着说谢谢,突然发现他很喜欢笑,他的笑一样干净,而且温暖。
感觉到他离开,我没有闭上眼睛,平时我都喜欢关掉自己其他的知觉系统,只留下听力来欣赏曲目,但是今天,我不想。我看到他阳光帅气地走到台中央,用那种让我着迷的声音说他为大家演唱的曲目是《冻结》,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如同阳光,驱走了身边的寒冷。
结束后,主持人说了一堆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看到今天表演的同学,我们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等等没有营养的话,可我竟然有些不想他停下,因为,过了今天,我就不能和他坐在一起,就要回到过去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上。
“林茵,”我听见他小声叫我,我转过头,看见他亮晶晶的眼睛,只一眼,我又低下了头,不敢再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再弹琴给我听好不好?”
我默然点头,这算不算一种约定?心里笑开了花,这至少算一个秘密,我们俩的秘密。
学校的元旦晚会结束后,我变得热爱学习了,爸爸妈妈虽然不知道我转变的原因,但是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结果,每天晚上会变着花样给我做我喜欢吃的菜,而且,每天晚上我都会弹一个小时琴,妈妈很高兴地夸我懂事,说我会劳逸结合,不浪费时间,真是好孩子。
我坦然接受爸爸妈妈的奖励,心里开心地憧憬和杨晨并驾齐驱的未来,我要为他弹《冻结》,我弹他唱,应该是怎样一种美丽。
那时候正好老师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助,让我们有问题一起讨论,多问问杨晨。他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学习方法、经验总结,最后说自己很愿意帮助大家,希望同学有问题多问,大家一起交流。老师满意地坐在下面看着她的得意门生、一班之长,说大家多向杨晨学习,德才兼备,学艺双修。
小时候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我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送我去芭蕾舞蹈班和钢琴班,小小的我很开心,喜欢在回家的路上对妈妈一五一十地讲今天班上又有哪个同学被老师训了,说她不认真,老师又表扬我了,等等。妈妈就会给我买一个甜甜圈作为奖励,我喜欢它浓郁的香气,甜甜软软的,就像我在棉花糖上跳舞,令人心动。
所以,无论在和哪位叔叔伯伯阿姨出去吃饭的时候,我总会被要求唱首歌或者跳个舞,我总是拿起麦克风脆生生地唱S.H.E的《中国话》,唱孙燕姿的《遇见》,大人们会一边夸我唱得好听,一边笑我人小鬼大。
我喜欢看书,家里书架上有比我还高的书,所以我总是有很多很多故事,一起坐车回家的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滔滔不绝地把她从《少年文艺》上看到的文章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旁边围着好几个小孩子,笑得开怀。
我的小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但是现在,我讨厌去上舞蹈课和钢琴课,我讨厌那里压抑的气氛,老师们不苟言笑的脸,同学们攀比的眼神;我不喜欢在人前唱歌,大人们会在我唱歌的时候一样地吃饭喝酒,聊天说话,只是在我结束收音的时候才转过来看我,鼓掌或说些虚伪的鼓励的笑话,我把现在的“表演”称之为“献唱”,有些无奈的气愤;我也不喜欢和别的同学讲故事说话,因为她们不是只知道学习就是另类得让我敬而远之,没有人喜欢我的故事,我变成了一个在学校里成绩中上,内向少言的乖乖女。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喜欢乖乖的,但我不敢叛逆。
我每天按时上学放学,有几个“交心”的好朋友,努力完成老师和妈妈的作业,乖乖地练琴跳舞,乖乖地吃饭走路,乖乖地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
直到有一天,老师通知每个人准备个节目,今年的元旦晚会要全校一起开,有些盛大的意味,要求每个班级至少出两个节目。老师说的时候我没有仔细听,那天我换座坐到靠窗边的位置,我微微扭头就能看到外面昏黄的路灯和灯下飘摇的雪花,她们在舞蹈,为自己而舞。
同桌推了我一下,“林茵,老师叫你。”她小声提醒,我方才回神,有些茫然地看着她,看到她有些着急地用眼神示意老师那个讲台的方向,我猛然惊醒,站了起来,发现自己成为全班注视的焦点。
“林茵啊,我知道你唱歌跳舞都不错,你准备个节目吧,到时候彩排一下。”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有些晃神,像小时候妈妈的脸,“茵茵,今天跳得不错,晚上想吃什么呀?”同桌狠狠拽了我一下,我回神,点点头,“好的老师。”
回家后和妈妈说,她没说什么,只是不轻不重地来了一句:“学业为重。”
是的,到了初中后,我所有的生活都围绕学习转,没有时间看我心爱的小说,没有时间浪费在路上和妈妈谈笑,我现在有自己的小车子,每天匆匆忙忙地上学放学,两点一线,到了周末去上艺术班,但是次数也在减少,一是我不想去,二是妈妈觉得学习更重要。
我没有准备什么,选了《遇见》和《致艾德琳的诗》,反正老师也没说要求,我只是想糊弄一下。
三天后彩排现场,我的歌和钢琴曲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钢琴在琴房,校方不打算搬动,所以,我只需要演唱《遇见》就可以。
我无所谓,在她们如临大敌地告诉我现场的位置后就准备离开。这时候,我听见了一个声音,一个干净、低沉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一个词叫做磁性,就是指这种声音吧。我回头,看见了一个男生,蛮高的,在麦克风前尽情演唱,离得有些远,看不清他的脸,他唱的是林俊杰的《冻结》,很好听。我不由眯起眼睛,仔细听起来。他唱得很好,应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我只听到了他歌声里的感情,深厚浓郁,像一杯浓茶,滴滴滋味沁入心底。
一曲终了,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鼓起掌来,我听见我的班主任笑着说:“没看出来,我们班级里人才不少啊!”他笑着走过来,我发现,他是杨晨,我班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天才。
我很吃惊,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学习怪物,把学习当做乐趣,却不知他在唱歌方面有这么好的天赋,突然之间,我以为自己早已干涸苦涩的心,竟然有了一些嫉妒,他怎么可以这么完美?我发现自己好像第一天认识他,这个笑容朗朗,干净清澈的男生。
到了表演的那一天,我们班就我们俩出节目,所以坐在表演者一列,虽然没和他说过话,但毕竟是同班同学,心理上总是有些亲近的感觉。我的节目在第一个,他的节目在最后一个,这么安排是因为开场一定要精彩,压轴一定要震撼,我是听老师们这样说的。我无所谓,这种集体活动我不喜欢参加,本来想自己唱完就找借口请假离开的,但是有些想再听一遍他的歌声,所以在开场前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半路跑路。
前面主持人说完开场后,就轮到我上场了,在我站起来的同时,我听到他小声说了一句:“加油!”我笑了笑,站到台上,拿着麦克风,心里竟然有一点紧张,不可能啊,我从小到大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从来没有紧张过。深呼吸,闭上眼睛,听着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开始了第一个音符,“听见,冬天,的离开……”唱出来后就不觉得紧张了,因为自己发挥得不错,熟悉的无需用脑的歌词缓缓流出,我脑子里清醒的意识竟然是“杨晨会觉得我唱得不错吗”。
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我甜甜地笑着,找到了小时候众星捧月的感觉,微微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裙子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转身下台。
回到座位,看到他笑意盎然的脸,我的心里又开始紧张,像一面小鼓在“咚咚咚”地敲。他小声说:“你唱得真好听,而且,钢琴弹得也好。”感觉他的声音不是在耳边,而是在心里,寻找一丝缝隙,“嗖”地钻进去,消失不见,但是心里甜甜的,像喝了蜜。我浅笑不语。高兴是高兴,但是不知道说什么。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想要请假离开的计划,满脑子都是他刚才的话,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可是我们班级的第一啊,老师家长口中学习的榜样、模范、楷模,他竟然说我唱得好听,钢琴弹得不错,我不知道自己傻笑了多久,但是脸颊却一直是淡淡地热,只好用有些冰的手放在脸上,降温。
终于快到他上场,我小心地转过头,说了一声:“加油。”他笑着说谢谢,突然发现他很喜欢笑,他的笑一样干净,而且温暖。
感觉到他离开,我没有闭上眼睛,平时我都喜欢关掉自己其他的知觉系统,只留下听力来欣赏曲目,但是今天,我不想。我看到他阳光帅气地走到台中央,用那种让我着迷的声音说他为大家演唱的曲目是《冻结》,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如同阳光,驱走了身边的寒冷。
结束后,主持人说了一堆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看到今天表演的同学,我们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等等没有营养的话,可我竟然有些不想他停下,因为,过了今天,我就不能和他坐在一起,就要回到过去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上。
“林茵,”我听见他小声叫我,我转过头,看见他亮晶晶的眼睛,只一眼,我又低下了头,不敢再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再弹琴给我听好不好?”
我默然点头,这算不算一种约定?心里笑开了花,这至少算一个秘密,我们俩的秘密。
学校的元旦晚会结束后,我变得热爱学习了,爸爸妈妈虽然不知道我转变的原因,但是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结果,每天晚上会变着花样给我做我喜欢吃的菜,而且,每天晚上我都会弹一个小时琴,妈妈很高兴地夸我懂事,说我会劳逸结合,不浪费时间,真是好孩子。
我坦然接受爸爸妈妈的奖励,心里开心地憧憬和杨晨并驾齐驱的未来,我要为他弹《冻结》,我弹他唱,应该是怎样一种美丽。
那时候正好老师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助,让我们有问题一起讨论,多问问杨晨。他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学习方法、经验总结,最后说自己很愿意帮助大家,希望同学有问题多问,大家一起交流。老师满意地坐在下面看着她的得意门生、一班之长,说大家多向杨晨学习,德才兼备,学艺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