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度音乐深受几千年的宗教文明的影响,附着了非常鲜明的宗教特征,信仰与音乐在精神上结合为一个整体,充满了“印度特色”,是一朵非常瑰丽的梦幻之花。具有浓郁风情的唱腔,一旦闻听,便知其所出,其在整个世界音乐构成体系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印度音乐 宗教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68-03
一、传承与兼容造就印度特点的流行音乐
印度音乐在整个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僅因为它在发展中延续了传统,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印度文化中,印度流行音乐和印度电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携手相伴为世界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产品。发展至今,印度流行音乐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印度音乐风格,更吸收了西方国家的音乐内容,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发展特色,让印度音乐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发展得更加繁茂。在乐器演奏上,欧洲传来的乐器也都在逐渐的“印度化”,这使得南印度古典音乐特色更为突出,小提琴演奏特色更为明显,在保留原有小提琴形状和四弦定音的基础上,其演奏形式由站姿变为坐姿,持琴也变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间,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独立的演奏系统,在演奏时多采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不仅如此,印度的小提琴还可以与很多印度特色乐器进行合奏,如印度的唢呐、维纳琴等,这类印度和西方乐器的合奏得到的效果也很有特色
整个印度音乐都充斥着文化教义,这类文化教义都在强调“梵我一体”。如在印度教圣典《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就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关于“自我”与“大梵”的论断,翻译并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人在物质世界中颠沛流离,容易丧失自我,为物欲所困,如果人在世间,可做到克服自身肉体物欲,让自己的内心情感更本真、更纯粹,则内心世界就可以得到升华,而这就是和上天“大梵”达到了一统和谐,也就是说所谓的“梵我一体”。正是因为印度音乐有了这种哲学思想作为内容铺垫,其很多音乐都是将印度教文化进行宣传和扩大,在音乐的调性中更洒脱、更强调超脱和升华,也正是因为音乐有了这种思想,才会让欣赏者,在听到音乐后,会萌生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努力将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二、印度流行音乐的特性
(一)调式特性
在印度音乐中,“纳达”(Nada)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实“纳达”的含义就是“声音”,也就是说研究了纳达也就研究了整个印度音乐理论和基础。“纳达”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人类喉咙所发出的歌唱声音、用手指弹出的乐器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乐器声音、用气吹出的吹奏乐器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锤击乐器声音。不过如果细分这五种声音,还有更多的划分方法,如人声和乐器声;乐器还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等,不仅如此,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还把声音又具体分成了三种:其一就是生物发出的声音,也就是人的声音;其二是非生物发出的声音,这类声音主要是指乐器发出的;其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这类声音的发出就是指传说中的口弦。
印度音乐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内容需要去认知,即被称为“斯瓦亚”(Swam)的音阶,整个音阶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合称为“斯瓦亚”,却又可以将其单独处理。印度音乐理论家对于斯瓦亚的起源和构成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在这其中有四个理论需要加以重视。其一为吠陀说,在这个理论中认为音阶中出现七个音的过程非常漫长,且仍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且会一直发展着;其二为自然说,该理论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音都是模仿动物的发声结构,具有自然性;其三物理学说,在这个理论中,将七个音阶的发声处等同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分别是:腹腔、胸腔、鼻腔、喉腔、口腔和头腔;其四观点是来源于印度有本著名的音乐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在该书中也阐述了其对音阶的来源问题,该观点有非常浪漫和神秘的特色,因为在书中,它认为七个不同的圣人(Rishis)在不同的岛屿上,在七种不同的时间里,用七种不同颜色创设的了七种音阶(Nadas)。所以在弹奏这七种音阶时,就代表了七个不同神灵在发声,这种理论被印度人广泛接受并认同。
其实,印度音乐的音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大大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特征,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体系,可以说是在印度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下继承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其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而这些因素也是印度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具有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二)风格特性
印度古典音乐是印度流行音乐的起源,其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即兴演唱或演奏,当然这种即兴的也是成体系的、全面的。印度音乐的基础旋律框架或是基础结构主要是以短小乐句为基础的,这种短小不仅表现在音阶上,还表现在调式上。在此基础上,印度音乐更是演唱(奏)者即兴的创作或表演。乐曲节奏、节拍统称为塔拉(Tala)统称,这是用来表示音乐计数时间或计数周期,这种周期是循环往复的,这与印度人崇尚印度教有直接关系,很多印度人相信世界的发展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整个世界在不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中发展的,人们也是处于这种生与死的轮回之中,这种理念直接影响了印度宗教音乐的发展和变化。
三、宗教与文化成就独特印度音乐符号
(一)与宗教文化相融合
从历史数据上看,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印度是一个有着非常浓郁民族和宗教特色的国家,尤其是其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导致印度有非常复杂的多语言文化体系,有统计称,现阶段,整个印度的教派主要有印度教、穆斯林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其中,印度教徒最多,占比可达全国总人口数的80%左右,其他各派教徒数量相对较少,但因为信奉者分布相对集中,所以影响力仍不可小觑。不仅如此,在整个印度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印度文化还受到具有传奇色彩的三大神教的影响,如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印度教圣典《梨俱吠陀》,其从成书起至今仍备受推崇和传诵,以此为根基产生的各类哲学、伦理、法律、文学、神话等内容都直接影响了印度民族的信仰,而印度的音乐文化受其影响有了非常浓厚的宗教特色。 (二)悠久的文化传承
在印度将教师称为“古儒”(guru),而音乐教师在整个的印度艺术教育体制中有非常重要且权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拜见老师的时候要行“跪拜”礼,这一传统从古流传至今,从未间断,这不仅说明印度音乐的形式严谨,还说明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在课堂上,老师坐的位置、使用的乐器,被学生们当圣物看待,而整个印度教育体系中,这些“古儒”(guru)老师们也有绝对的实力,他们不仅满腹经纶,每个古儒所掌握的曲目都在千首以上。在印度,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也就是老师唱一段,学生跟唱一段。他们不用乐谱也不用纸笔记录,古儒的讲课方式也是随机随性而为,如果古儒心情和兴致较好,整个课堂就会变成演唱会,这样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十分认真听讲,不断感受和揣摩,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而模仿、练习的过程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古印度人认为这种方式是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即使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音乐教学采取的仍是原来的模式,这种模式保留了相对的原汁原味,也成就了今天的印度音乐特色,形成了今天印度音乐体系的庞大体系和深厚传统。
(三)與多民族文化融合
从历史发展上来说,印度共遭遇了四次殖民入侵,这从根本上导致印度民族音乐更具有复杂性。这四次重大的外族入侵,不仅对印度政治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给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这些外族入侵的影响,使得印度的音乐文化富含了多民族特色。
多民族的文化发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印度本地音乐,只会让印度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印度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从旋律上来说更明快、节奏更复杂、鼓声更激昂、装饰音和装饰乐句更多样,更适合即兴演唱和即兴演奏。在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时候的印度在政治、经济上十分落后,但在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上却相对稳定。在印度人的生活中,传统的音乐和舞蹈都不可或缺,这类音乐文化一直扎根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并在生活的滋养下蓬勃发展。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科技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我们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播还需要延续传统,不能仅依靠现代化技术。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活动,属于精神性的活动范畴,它是对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塑造,更加强调感悟和理解。在音乐教育上,印度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通过这种方法和理念让音乐教师在整个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实际上这种理念和方法也存在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之中,对现代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同是文明古国的印度和中国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人民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发展,也在不断互相学习和交流,这使得两国经济、文化互相交融,对促进两国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我国与印度毗邻,这对于我国人民了解、学习印度文化有更便利的条件。从音乐发展上来说,我国可以向印度学习,如何发展和保护音乐,尤其是印度在音乐发展上的教育方法和文化保护经验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关注,更好的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继承我国古典音乐,并发展我国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宇歌.印度式爱情[J].世界博览,2009,(21).
[2]陈文雯.论印度电影音乐风格的形成[J].美育学刊,2011,(02).
[3]陈露茜.印度的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83,(04).
[4]张伯瑜.印度音乐的基本理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5]李俊飞.印度教育法制的发展简史及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湘潭大学,2010年.
关键词:印度音乐 宗教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68-03
一、传承与兼容造就印度特点的流行音乐
印度音乐在整个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僅因为它在发展中延续了传统,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印度文化中,印度流行音乐和印度电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携手相伴为世界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产品。发展至今,印度流行音乐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印度音乐风格,更吸收了西方国家的音乐内容,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发展特色,让印度音乐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发展得更加繁茂。在乐器演奏上,欧洲传来的乐器也都在逐渐的“印度化”,这使得南印度古典音乐特色更为突出,小提琴演奏特色更为明显,在保留原有小提琴形状和四弦定音的基础上,其演奏形式由站姿变为坐姿,持琴也变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间,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独立的演奏系统,在演奏时多采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不仅如此,印度的小提琴还可以与很多印度特色乐器进行合奏,如印度的唢呐、维纳琴等,这类印度和西方乐器的合奏得到的效果也很有特色
整个印度音乐都充斥着文化教义,这类文化教义都在强调“梵我一体”。如在印度教圣典《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就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关于“自我”与“大梵”的论断,翻译并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人在物质世界中颠沛流离,容易丧失自我,为物欲所困,如果人在世间,可做到克服自身肉体物欲,让自己的内心情感更本真、更纯粹,则内心世界就可以得到升华,而这就是和上天“大梵”达到了一统和谐,也就是说所谓的“梵我一体”。正是因为印度音乐有了这种哲学思想作为内容铺垫,其很多音乐都是将印度教文化进行宣传和扩大,在音乐的调性中更洒脱、更强调超脱和升华,也正是因为音乐有了这种思想,才会让欣赏者,在听到音乐后,会萌生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努力将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二、印度流行音乐的特性
(一)调式特性
在印度音乐中,“纳达”(Nada)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实“纳达”的含义就是“声音”,也就是说研究了纳达也就研究了整个印度音乐理论和基础。“纳达”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人类喉咙所发出的歌唱声音、用手指弹出的乐器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乐器声音、用气吹出的吹奏乐器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锤击乐器声音。不过如果细分这五种声音,还有更多的划分方法,如人声和乐器声;乐器还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等,不仅如此,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还把声音又具体分成了三种:其一就是生物发出的声音,也就是人的声音;其二是非生物发出的声音,这类声音主要是指乐器发出的;其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这类声音的发出就是指传说中的口弦。
印度音乐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内容需要去认知,即被称为“斯瓦亚”(Swam)的音阶,整个音阶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合称为“斯瓦亚”,却又可以将其单独处理。印度音乐理论家对于斯瓦亚的起源和构成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在这其中有四个理论需要加以重视。其一为吠陀说,在这个理论中认为音阶中出现七个音的过程非常漫长,且仍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且会一直发展着;其二为自然说,该理论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音都是模仿动物的发声结构,具有自然性;其三物理学说,在这个理论中,将七个音阶的发声处等同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分别是:腹腔、胸腔、鼻腔、喉腔、口腔和头腔;其四观点是来源于印度有本著名的音乐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在该书中也阐述了其对音阶的来源问题,该观点有非常浪漫和神秘的特色,因为在书中,它认为七个不同的圣人(Rishis)在不同的岛屿上,在七种不同的时间里,用七种不同颜色创设的了七种音阶(Nadas)。所以在弹奏这七种音阶时,就代表了七个不同神灵在发声,这种理论被印度人广泛接受并认同。
其实,印度音乐的音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大大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特征,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体系,可以说是在印度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下继承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其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而这些因素也是印度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具有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二)风格特性
印度古典音乐是印度流行音乐的起源,其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即兴演唱或演奏,当然这种即兴的也是成体系的、全面的。印度音乐的基础旋律框架或是基础结构主要是以短小乐句为基础的,这种短小不仅表现在音阶上,还表现在调式上。在此基础上,印度音乐更是演唱(奏)者即兴的创作或表演。乐曲节奏、节拍统称为塔拉(Tala)统称,这是用来表示音乐计数时间或计数周期,这种周期是循环往复的,这与印度人崇尚印度教有直接关系,很多印度人相信世界的发展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整个世界在不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中发展的,人们也是处于这种生与死的轮回之中,这种理念直接影响了印度宗教音乐的发展和变化。
三、宗教与文化成就独特印度音乐符号
(一)与宗教文化相融合
从历史数据上看,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印度是一个有着非常浓郁民族和宗教特色的国家,尤其是其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导致印度有非常复杂的多语言文化体系,有统计称,现阶段,整个印度的教派主要有印度教、穆斯林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其中,印度教徒最多,占比可达全国总人口数的80%左右,其他各派教徒数量相对较少,但因为信奉者分布相对集中,所以影响力仍不可小觑。不仅如此,在整个印度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印度文化还受到具有传奇色彩的三大神教的影响,如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印度教圣典《梨俱吠陀》,其从成书起至今仍备受推崇和传诵,以此为根基产生的各类哲学、伦理、法律、文学、神话等内容都直接影响了印度民族的信仰,而印度的音乐文化受其影响有了非常浓厚的宗教特色。 (二)悠久的文化传承
在印度将教师称为“古儒”(guru),而音乐教师在整个的印度艺术教育体制中有非常重要且权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拜见老师的时候要行“跪拜”礼,这一传统从古流传至今,从未间断,这不仅说明印度音乐的形式严谨,还说明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在课堂上,老师坐的位置、使用的乐器,被学生们当圣物看待,而整个印度教育体系中,这些“古儒”(guru)老师们也有绝对的实力,他们不仅满腹经纶,每个古儒所掌握的曲目都在千首以上。在印度,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也就是老师唱一段,学生跟唱一段。他们不用乐谱也不用纸笔记录,古儒的讲课方式也是随机随性而为,如果古儒心情和兴致较好,整个课堂就会变成演唱会,这样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十分认真听讲,不断感受和揣摩,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而模仿、练习的过程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古印度人认为这种方式是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即使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音乐教学采取的仍是原来的模式,这种模式保留了相对的原汁原味,也成就了今天的印度音乐特色,形成了今天印度音乐体系的庞大体系和深厚传统。
(三)與多民族文化融合
从历史发展上来说,印度共遭遇了四次殖民入侵,这从根本上导致印度民族音乐更具有复杂性。这四次重大的外族入侵,不仅对印度政治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给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这些外族入侵的影响,使得印度的音乐文化富含了多民族特色。
多民族的文化发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印度本地音乐,只会让印度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印度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从旋律上来说更明快、节奏更复杂、鼓声更激昂、装饰音和装饰乐句更多样,更适合即兴演唱和即兴演奏。在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时候的印度在政治、经济上十分落后,但在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上却相对稳定。在印度人的生活中,传统的音乐和舞蹈都不可或缺,这类音乐文化一直扎根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并在生活的滋养下蓬勃发展。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科技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我们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播还需要延续传统,不能仅依靠现代化技术。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活动,属于精神性的活动范畴,它是对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塑造,更加强调感悟和理解。在音乐教育上,印度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通过这种方法和理念让音乐教师在整个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实际上这种理念和方法也存在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之中,对现代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同是文明古国的印度和中国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人民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发展,也在不断互相学习和交流,这使得两国经济、文化互相交融,对促进两国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我国与印度毗邻,这对于我国人民了解、学习印度文化有更便利的条件。从音乐发展上来说,我国可以向印度学习,如何发展和保护音乐,尤其是印度在音乐发展上的教育方法和文化保护经验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关注,更好的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继承我国古典音乐,并发展我国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宇歌.印度式爱情[J].世界博览,2009,(21).
[2]陈文雯.论印度电影音乐风格的形成[J].美育学刊,2011,(02).
[3]陈露茜.印度的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83,(04).
[4]张伯瑜.印度音乐的基本理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5]李俊飞.印度教育法制的发展简史及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湘潭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