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 鹳
有一年从帕米尔高原下来,车窗外一直是叶尔羌河,而且翻卷出白色河水,猛地腾起后又突然落下,甩出一片白色幻光,让整个峡谷都似乎在颤抖。起初以为那河水发白是因为冰雪刚刚融化的缘故,也许里面还有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叶尔羌河谷的地势落差太大,那河水像是从高处砸下来一样,甩出了一片白色。
帕米尔高原像天山一样,也犹如是一个悬在天上的巨大水库,幕士塔格峰和公格尔峰的积雪融化流下后,汇成了大小不一的河流,其中最大的就是叶尔羌河。这是一条从帕米尔上路,走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在那里,有一条长久忍受干旱的塔里木河在等着它,它们汇合后将一起堪负命运,成为赤野大漠中的生命景观。
我们从帕米尔高原下来,快要到达疏附县了,才发现叶尔羌河终于变得平缓了,在好几个地方都积成深潭,似乎再也不想向前流淌了,但是积得久了便又往外溢,于是一条河便又向前流淌。亏得那河水并未在一地滞留,否则就不会流经喀什,然后一路向南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养育沿途大小不一的绿洲,成为一条真正的生命之河。
也就是在叶尔羌河积成的一个深潭中,我们见到了一种水鸟,它们站立在水中,因为腿长,便显得高挺笔直,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因为它漂亮,我们便下车去看,但它马上扇动双翅飞起,将身体绷成一条直线飞离而去。刚才我们没有看清它身上的颜色,现在看清了,才发现它的嘴和爪都是红色的,一前一后犹如燃烧的火焰,在推动一具肉体在飞翔。有人认得它,说它叫黑鹳,平时很难见到,今天让我们碰上了,真是幸运。
就那样与黑鹳不期而遇,并看到了一只黑鹳飞翔时最美丽的样子。后来便知道,黑鹳的别称叫黑老鹳、乌鹳、锅鹳等,都是与黑色有关的称呼。其实它们身上是一大片黑,以至于将小块状的绿、紫、白和灰等颜色淹没,猛一看上去,尤其是不飞时显不出红色嘴巴和爪子,便全身一片黑乎乎,所以人们便以黑为重点,给它们起了三个和黑有关的别称。
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均有黑鹳,它们算是遍布大半个新疆的鸟类。新疆的山脉和盆地都是大概念,不好说黑鹳到底生存于哪一个地方,但塔里木河流域却可以仔细梳理,它由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其流淌多不稳定,尤其是塔里木河,一个春天过后就会改道,或生发出大小不一的支流。有此不稳定秉性,塔里木河便被称为“无缰的野马”。与一群专门研究鸟的“鸟友” 聊黑鹳的情况,他们说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中,都出现过黑鹳,至于北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湖、賽里木湖等大河大湖中,则是黑鹳落脚最多的地方。所以说,在新疆只要有河流和湖泊,就会有黑鹳。有一年在额尔齐斯河边,听说前几天出现过几只黑鹳,因为当时的额尔齐斯河被夕阳映照,整个河面一片金黄,就连河水也好像在流淌着金子。我们便想看看黑鹳在那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不料到了额尔齐斯河边,却不见一只黑鹳。难道它们不喜欢夕阳晚照,早已去了别处?正在疑惑间,却看见对岸的树后有一只鸟儿,像影子一样快速飞了过去,虽然它一团幽暗,看不出是什么鸟,但我从它一前一后红色的嘴巴和双爪上断定,它是一只黑鹳。黑鹳可以选择额尔齐斯河为栖息地,但它们却不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几年前去可可托海,在一个小湖边见到几只黑色大鸟,听旁边的人说是黑鹳,遂一喜,便仔细看过去,但见黑鹳体态优美,全身的黑色鲜明,走动颇为敏捷,看得出是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我想凑近细看,有一人拦住我说,不要过去,黑鹳警觉得很,咱们就在这儿等它们过来。于是便耐心地等,终于等到它们慢慢近前,便看见它们身上除腹部的羽毛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它们的头颈和脚都很长,最醒目的是红眼、红嘴和红爪,与黑色羽毛搭配在一起,显得极为生动。少顷,因天上的云朵在移动,地上的一团阴影裹住了它们。于是,在不同的光线下,像是有一把刷子在它们身上刷着,它们的羽毛便变幻出多种颜色。那一刻的黑鹳,犹如是迷幻的舞者,正在为大地和天空在舞蹈。
它们走到一片水草前,突然将头伸出,用锋利的嘴尖啄向水中,待将嘴抬起,便看见它们叼着鱼。有识黑鹳的人说,黑鹳主要以鲫鱼、雅罗鱼、团头鲂、虾虎鱼、白条、鳔鳅、泥鳅、条鳅等小型鱼类为食。我听得一喜,鱼好吃,看来黑鹳是有福气的鸟儿。
还有一点,它们自那么远的地方从容飞来,想必对鱼的感觉很强,而且在走动时张弛有度,足可见它们心性沉峻,遇事能稳住自己。
我们因为没有藏好,最终使它们受惊,倏然展翅飞动而起,转瞬就变成了天空中的小黑点。它们飞走时,未将鱼叼走。那鱼已被它们叼死,在水面漂出白光,显得颇为醒目。可怜这些鱼,引得黑鹳近前,让我们看了个够,它们却赔了性命。
黑鹳在此已有多年,附近的人亦熟悉它们的习性。是夜,与人们聊黑鹳,方知它们除了以鱼为食外,还捕食其他小动物。常在河流沿岸、沼泽和溪流附近出没。它们看似步履轻盈,无所事事,却是搜寻食物,一旦发现水中有鱼,便将头垂直向下,走走停停,悄悄潜行过去捕食。
有一人碰到一只黑鹳,它长时间将嘴伸入水中不动,他以为它在喝水,但很久之后仍一动不动,他便诧异,难道黑鹳有超凡的水中憋气本领?又过了一会儿,它突然向上仰头,嘴里叼着一条不小的鱼。那人遂明白,它保持不动实际上是在等待,直至那条鱼游到它嘴边,放松了警惕,被它嘴一张便叼出水面。
那人好闹,欲抢黑鹳嘴里的鱼,便大叫一声,心想它一着急鱼就会掉下。不料它颇为机警,加之听觉和视觉均很发达,那人的喊声刚落,它在地面奔跑几步,用力扇动两翅凌空飞起,让那人在地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另有人见过黑鹳叼食别的食物,有青蛙、蜥蜴、蝲蛄、蜗牛、雏鸟和昆虫等。它们对付那些小家伙时,不用像对付鱼那样设计谋,而是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直至把它们看得清清楚楚,才一一将其啄食。
它们吃饱后,便像是很有力气似的伸直头颈,飞向位于高树或岩石上的巢中。它们有沿用旧巢的习性,不论去多远的地方觅食,都要回到巢中才可栖息。有牧民发现它们的这一习性后说,牛羊离不开牧场,黑鹳离不开旧巢。 有一只黑鹳受伤后,走到离巢不远的地方,已没有再挣扎的力气,望着巢穴哀鸣。一位好心猎人发现后,根据它的眼神断定,它想回到巢穴中去。他将它抱回巢穴,几天后再去看,它已痊愈,对着他发出好听的鸣叫。
他明白,那是鹳类感激的话语。
白 鹳
有黑鹳,还有白鹳。
初见白鹳,会为它们一身洁白的羽毛惊叹,有如此羽毛的鸟儿,真乃天造精灵!白鹳是很漂亮,但却分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只有注意到它们的鸟喙分黑色和红色,并进一步了解,才会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
鸟喙即嘴巴,人们通常都习惯叫嘴巴,鸟喙则多用于书面语。有红色嘴巴的白鹳,是欧洲白鹳;有黑色嘴巴的,则是东方白鹳。欧洲白鹳是迁徙鸟,到了冬天会从新疆飞向哈萨克斯坦,然后经俄罗斯进入欧洲。而东方白鹳从新疆南下,到江苏和浙江一带越冬。
在欧洲,相传白鹳落到谁家屋顶造巢安家,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的乡村,经常能看到人们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白鹳准备的。而这一说法在千百年来确实也很灵验,但凡有白鹳筑巢的家庭,都会很快生下小孩子。后来这一现象得到科学的说法,其原因是当主人家有人怀孕时,这家烧火取暖的时间就会比一般人家长,而白鹳更愿意选择这样家庭的烟囱口造巢安家。久而久之,善良的人们便把白鹳视作吉祥的送子鸟,并成为一种民俗。迪士尼动画巧妙地应用了这个民俗典故,当天真的孩子问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就会说“是白鹳送来的”。如今,白鹳是德国的国鸟,亦有“送子鸟”一说,可见德国人将其视为吉祥之物,且深为珍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白鹳亦深为爱之。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玑在《毛诗陆疏广要》中记述:“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这里所说的赤喙之鹳,指的是欧洲白鹳,说明那时欧洲白鹳已分布至中国的中原一带。其实欧洲白鹳之所以远远迁徙中国,有一个说起来令欧洲人脸红的原因。当时的欧洲将沼泽排水改为农田,而且大量施放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导致欧洲白鹳食物减少,死亡率增加,它们便向东方飞来,在中国落下了脚。
近代散文家陆蠢写了一篇《鹤》,文中叙述他十七八岁时,看见邻哥儿在平头潭边捉到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开始,以为是一只鹤,抢回家里养,只见这只鸟“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老是缩着头颈”,有时站在左脚上,有时站在右脚上,有时站在两只脚上,“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他们将这只鸟养了相当时日,有一天,他的舅父来了,才知道这是一只“长脚鹭鸶”。陆蠢所描述的这只漂亮的鸟,实际上就是“白鹳”,在始丰溪两岸的树林中、芦苇丛里栖居。
中国多有白鹳,尤其是有湿地的地方,白鹳便经常光顾。新疆虽然多戈壁沙漠,但冷不丁会冒出一条河流、一块草原或一块湿地,加之夏季清凉,白鹳在别处越冬后,便飞往新疆避暑。
白鹳一身白色羽毛,看上去一尘不染。尤其是嘴和双爪,要么是红嘴红爪,要么是黑嘴黑爪,但与白色羽毛搭配在一起,便极为醒目,让人忍不住会多看几眼。
如果是一只红嘴红爪的白鹳,与一只黑嘴黑爪的白鹳站在一起,便就更好看了。那红嘴红爪的白鹳,像少女,媚态十足;而黑嘴黑爪的白鹳,则像青壮少年,似乎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
有一人见到一只红嘴红爪的白鹳,站立于水中,赤红的双腿及爪子,倒映出一片红色,似乎让河流改变了颜色。后来白鹳也发现自己的红色爪子好看,便低头去看,于是红嘴与红爪接近,透出更红的波光。
到了交配的时候,白鹳便成对走动,没有配对的白鹳,则远远避开。有牧民见此情景,像是要替白鹳发言似的说,人家谈恋爱呢,我们凑什么热闹!落单的白鹳回头鸣叫,那牧民听了很久,也听不出是忧还是无所谓。交配完毕,雌雄鹳便分开,与众白鹳聚群活动。那牧民又发出感叹,活着不光只是谈恋爱,还是和大家一起,活得才快活。
在迁徙季节,白鹳常常集结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它们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总是互相关照。有一只白鹳在迁徙途中生病死去,消息很快传至飞在前面的白鹳中,它们掉头而回,围着那只白鹳衷号,直至认为它已经死亡,才继续迁徙而去。之后的每一次迁徙,每到那只白鹳命殁的地方,它们都会停下,不鸣亦不悲,但一定要站立一会儿,才飞入天空。
白鹳常在水边、草地和沼泽地觅食。白色羽毛在身,加之步履轻盈矫健,会让人觉得它们是在散步,而非在觅食。但是它们边走边啄食,一旦停下,便已是吃饱了。它们常捕青蛙、蝌蚪、蟾蜍、蛇、蜥蜴、蚯蚓、蚱蜢、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等为食,有时也吃鼠类和鸟卵等。只要找对地方,此类小物便多之又多,不愁會饿肚子。
有人见一只白鹳从水中啄起一条鱼,无奈那条鱼骨刺太硬,无法把它啄死。它便就那样夹着鱼,在水中站了大半天,直至鱼再也不动了,才慢慢咀嚼。
白鹳觅食主要在白天,如果运气不好没有吃饱,便在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复又出去觅食。但它们在夜晚觅食有一个要求,如果没有月亮,它们哪怕再饿,也要忍到第二天早上。在晨光中成群出去觅食的白鹳,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前一天饿了肚子的。
此事不怪,从中可看出,白鹳有高洁的精神。
如有入侵者,白鹳常表现出特有的恐吓行为。它们将上下喙急速啪打,发出“嗒嗒嗒”的喙击声。如果来犯者并未退去,它们则将脖颈伸直向上,头左右摆动,翅膀半张,尾向上竖起,像是要进攻,又像是随时准备逃走。它们太过于爱惜身上的羽毛,所以从不主动出击。也许在它们看来,即使将对方攻击致死,也不及保护好自己的羽毛重要。
有一只白鹳栖息于一棵大树上,它每日叼回一根树枝,日积月累便筑成一个厚实的巢。其他白鹳羡慕它的巢,每每在它归巢时,都会望那巢几眼。有一日那只白鹳的一只爪子受伤了,数次飞临巢上空,都因无法准确落入巢中而不断徘徊。另两只白鹳见状,飞入它们巢中躺下,将双爪向上伸出,那只白鹳落下,被它们稳稳接住,放入了巢中。
有一年从帕米尔高原下来,车窗外一直是叶尔羌河,而且翻卷出白色河水,猛地腾起后又突然落下,甩出一片白色幻光,让整个峡谷都似乎在颤抖。起初以为那河水发白是因为冰雪刚刚融化的缘故,也许里面还有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叶尔羌河谷的地势落差太大,那河水像是从高处砸下来一样,甩出了一片白色。
帕米尔高原像天山一样,也犹如是一个悬在天上的巨大水库,幕士塔格峰和公格尔峰的积雪融化流下后,汇成了大小不一的河流,其中最大的就是叶尔羌河。这是一条从帕米尔上路,走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在那里,有一条长久忍受干旱的塔里木河在等着它,它们汇合后将一起堪负命运,成为赤野大漠中的生命景观。
我们从帕米尔高原下来,快要到达疏附县了,才发现叶尔羌河终于变得平缓了,在好几个地方都积成深潭,似乎再也不想向前流淌了,但是积得久了便又往外溢,于是一条河便又向前流淌。亏得那河水并未在一地滞留,否则就不会流经喀什,然后一路向南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养育沿途大小不一的绿洲,成为一条真正的生命之河。
也就是在叶尔羌河积成的一个深潭中,我们见到了一种水鸟,它们站立在水中,因为腿长,便显得高挺笔直,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因为它漂亮,我们便下车去看,但它马上扇动双翅飞起,将身体绷成一条直线飞离而去。刚才我们没有看清它身上的颜色,现在看清了,才发现它的嘴和爪都是红色的,一前一后犹如燃烧的火焰,在推动一具肉体在飞翔。有人认得它,说它叫黑鹳,平时很难见到,今天让我们碰上了,真是幸运。
就那样与黑鹳不期而遇,并看到了一只黑鹳飞翔时最美丽的样子。后来便知道,黑鹳的别称叫黑老鹳、乌鹳、锅鹳等,都是与黑色有关的称呼。其实它们身上是一大片黑,以至于将小块状的绿、紫、白和灰等颜色淹没,猛一看上去,尤其是不飞时显不出红色嘴巴和爪子,便全身一片黑乎乎,所以人们便以黑为重点,给它们起了三个和黑有关的别称。
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均有黑鹳,它们算是遍布大半个新疆的鸟类。新疆的山脉和盆地都是大概念,不好说黑鹳到底生存于哪一个地方,但塔里木河流域却可以仔细梳理,它由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其流淌多不稳定,尤其是塔里木河,一个春天过后就会改道,或生发出大小不一的支流。有此不稳定秉性,塔里木河便被称为“无缰的野马”。与一群专门研究鸟的“鸟友” 聊黑鹳的情况,他们说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中,都出现过黑鹳,至于北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湖、賽里木湖等大河大湖中,则是黑鹳落脚最多的地方。所以说,在新疆只要有河流和湖泊,就会有黑鹳。有一年在额尔齐斯河边,听说前几天出现过几只黑鹳,因为当时的额尔齐斯河被夕阳映照,整个河面一片金黄,就连河水也好像在流淌着金子。我们便想看看黑鹳在那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不料到了额尔齐斯河边,却不见一只黑鹳。难道它们不喜欢夕阳晚照,早已去了别处?正在疑惑间,却看见对岸的树后有一只鸟儿,像影子一样快速飞了过去,虽然它一团幽暗,看不出是什么鸟,但我从它一前一后红色的嘴巴和双爪上断定,它是一只黑鹳。黑鹳可以选择额尔齐斯河为栖息地,但它们却不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几年前去可可托海,在一个小湖边见到几只黑色大鸟,听旁边的人说是黑鹳,遂一喜,便仔细看过去,但见黑鹳体态优美,全身的黑色鲜明,走动颇为敏捷,看得出是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我想凑近细看,有一人拦住我说,不要过去,黑鹳警觉得很,咱们就在这儿等它们过来。于是便耐心地等,终于等到它们慢慢近前,便看见它们身上除腹部的羽毛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它们的头颈和脚都很长,最醒目的是红眼、红嘴和红爪,与黑色羽毛搭配在一起,显得极为生动。少顷,因天上的云朵在移动,地上的一团阴影裹住了它们。于是,在不同的光线下,像是有一把刷子在它们身上刷着,它们的羽毛便变幻出多种颜色。那一刻的黑鹳,犹如是迷幻的舞者,正在为大地和天空在舞蹈。
它们走到一片水草前,突然将头伸出,用锋利的嘴尖啄向水中,待将嘴抬起,便看见它们叼着鱼。有识黑鹳的人说,黑鹳主要以鲫鱼、雅罗鱼、团头鲂、虾虎鱼、白条、鳔鳅、泥鳅、条鳅等小型鱼类为食。我听得一喜,鱼好吃,看来黑鹳是有福气的鸟儿。
还有一点,它们自那么远的地方从容飞来,想必对鱼的感觉很强,而且在走动时张弛有度,足可见它们心性沉峻,遇事能稳住自己。
我们因为没有藏好,最终使它们受惊,倏然展翅飞动而起,转瞬就变成了天空中的小黑点。它们飞走时,未将鱼叼走。那鱼已被它们叼死,在水面漂出白光,显得颇为醒目。可怜这些鱼,引得黑鹳近前,让我们看了个够,它们却赔了性命。
黑鹳在此已有多年,附近的人亦熟悉它们的习性。是夜,与人们聊黑鹳,方知它们除了以鱼为食外,还捕食其他小动物。常在河流沿岸、沼泽和溪流附近出没。它们看似步履轻盈,无所事事,却是搜寻食物,一旦发现水中有鱼,便将头垂直向下,走走停停,悄悄潜行过去捕食。
有一人碰到一只黑鹳,它长时间将嘴伸入水中不动,他以为它在喝水,但很久之后仍一动不动,他便诧异,难道黑鹳有超凡的水中憋气本领?又过了一会儿,它突然向上仰头,嘴里叼着一条不小的鱼。那人遂明白,它保持不动实际上是在等待,直至那条鱼游到它嘴边,放松了警惕,被它嘴一张便叼出水面。
那人好闹,欲抢黑鹳嘴里的鱼,便大叫一声,心想它一着急鱼就会掉下。不料它颇为机警,加之听觉和视觉均很发达,那人的喊声刚落,它在地面奔跑几步,用力扇动两翅凌空飞起,让那人在地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另有人见过黑鹳叼食别的食物,有青蛙、蜥蜴、蝲蛄、蜗牛、雏鸟和昆虫等。它们对付那些小家伙时,不用像对付鱼那样设计谋,而是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直至把它们看得清清楚楚,才一一将其啄食。
它们吃饱后,便像是很有力气似的伸直头颈,飞向位于高树或岩石上的巢中。它们有沿用旧巢的习性,不论去多远的地方觅食,都要回到巢中才可栖息。有牧民发现它们的这一习性后说,牛羊离不开牧场,黑鹳离不开旧巢。 有一只黑鹳受伤后,走到离巢不远的地方,已没有再挣扎的力气,望着巢穴哀鸣。一位好心猎人发现后,根据它的眼神断定,它想回到巢穴中去。他将它抱回巢穴,几天后再去看,它已痊愈,对着他发出好听的鸣叫。
他明白,那是鹳类感激的话语。
白 鹳
有黑鹳,还有白鹳。
初见白鹳,会为它们一身洁白的羽毛惊叹,有如此羽毛的鸟儿,真乃天造精灵!白鹳是很漂亮,但却分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只有注意到它们的鸟喙分黑色和红色,并进一步了解,才会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
鸟喙即嘴巴,人们通常都习惯叫嘴巴,鸟喙则多用于书面语。有红色嘴巴的白鹳,是欧洲白鹳;有黑色嘴巴的,则是东方白鹳。欧洲白鹳是迁徙鸟,到了冬天会从新疆飞向哈萨克斯坦,然后经俄罗斯进入欧洲。而东方白鹳从新疆南下,到江苏和浙江一带越冬。
在欧洲,相传白鹳落到谁家屋顶造巢安家,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的乡村,经常能看到人们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白鹳准备的。而这一说法在千百年来确实也很灵验,但凡有白鹳筑巢的家庭,都会很快生下小孩子。后来这一现象得到科学的说法,其原因是当主人家有人怀孕时,这家烧火取暖的时间就会比一般人家长,而白鹳更愿意选择这样家庭的烟囱口造巢安家。久而久之,善良的人们便把白鹳视作吉祥的送子鸟,并成为一种民俗。迪士尼动画巧妙地应用了这个民俗典故,当天真的孩子问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就会说“是白鹳送来的”。如今,白鹳是德国的国鸟,亦有“送子鸟”一说,可见德国人将其视为吉祥之物,且深为珍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白鹳亦深为爱之。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玑在《毛诗陆疏广要》中记述:“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这里所说的赤喙之鹳,指的是欧洲白鹳,说明那时欧洲白鹳已分布至中国的中原一带。其实欧洲白鹳之所以远远迁徙中国,有一个说起来令欧洲人脸红的原因。当时的欧洲将沼泽排水改为农田,而且大量施放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导致欧洲白鹳食物减少,死亡率增加,它们便向东方飞来,在中国落下了脚。
近代散文家陆蠢写了一篇《鹤》,文中叙述他十七八岁时,看见邻哥儿在平头潭边捉到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开始,以为是一只鹤,抢回家里养,只见这只鸟“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老是缩着头颈”,有时站在左脚上,有时站在右脚上,有时站在两只脚上,“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他们将这只鸟养了相当时日,有一天,他的舅父来了,才知道这是一只“长脚鹭鸶”。陆蠢所描述的这只漂亮的鸟,实际上就是“白鹳”,在始丰溪两岸的树林中、芦苇丛里栖居。
中国多有白鹳,尤其是有湿地的地方,白鹳便经常光顾。新疆虽然多戈壁沙漠,但冷不丁会冒出一条河流、一块草原或一块湿地,加之夏季清凉,白鹳在别处越冬后,便飞往新疆避暑。
白鹳一身白色羽毛,看上去一尘不染。尤其是嘴和双爪,要么是红嘴红爪,要么是黑嘴黑爪,但与白色羽毛搭配在一起,便极为醒目,让人忍不住会多看几眼。
如果是一只红嘴红爪的白鹳,与一只黑嘴黑爪的白鹳站在一起,便就更好看了。那红嘴红爪的白鹳,像少女,媚态十足;而黑嘴黑爪的白鹳,则像青壮少年,似乎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
有一人见到一只红嘴红爪的白鹳,站立于水中,赤红的双腿及爪子,倒映出一片红色,似乎让河流改变了颜色。后来白鹳也发现自己的红色爪子好看,便低头去看,于是红嘴与红爪接近,透出更红的波光。
到了交配的时候,白鹳便成对走动,没有配对的白鹳,则远远避开。有牧民见此情景,像是要替白鹳发言似的说,人家谈恋爱呢,我们凑什么热闹!落单的白鹳回头鸣叫,那牧民听了很久,也听不出是忧还是无所谓。交配完毕,雌雄鹳便分开,与众白鹳聚群活动。那牧民又发出感叹,活着不光只是谈恋爱,还是和大家一起,活得才快活。
在迁徙季节,白鹳常常集结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它们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总是互相关照。有一只白鹳在迁徙途中生病死去,消息很快传至飞在前面的白鹳中,它们掉头而回,围着那只白鹳衷号,直至认为它已经死亡,才继续迁徙而去。之后的每一次迁徙,每到那只白鹳命殁的地方,它们都会停下,不鸣亦不悲,但一定要站立一会儿,才飞入天空。
白鹳常在水边、草地和沼泽地觅食。白色羽毛在身,加之步履轻盈矫健,会让人觉得它们是在散步,而非在觅食。但是它们边走边啄食,一旦停下,便已是吃饱了。它们常捕青蛙、蝌蚪、蟾蜍、蛇、蜥蜴、蚯蚓、蚱蜢、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等为食,有时也吃鼠类和鸟卵等。只要找对地方,此类小物便多之又多,不愁會饿肚子。
有人见一只白鹳从水中啄起一条鱼,无奈那条鱼骨刺太硬,无法把它啄死。它便就那样夹着鱼,在水中站了大半天,直至鱼再也不动了,才慢慢咀嚼。
白鹳觅食主要在白天,如果运气不好没有吃饱,便在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复又出去觅食。但它们在夜晚觅食有一个要求,如果没有月亮,它们哪怕再饿,也要忍到第二天早上。在晨光中成群出去觅食的白鹳,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前一天饿了肚子的。
此事不怪,从中可看出,白鹳有高洁的精神。
如有入侵者,白鹳常表现出特有的恐吓行为。它们将上下喙急速啪打,发出“嗒嗒嗒”的喙击声。如果来犯者并未退去,它们则将脖颈伸直向上,头左右摆动,翅膀半张,尾向上竖起,像是要进攻,又像是随时准备逃走。它们太过于爱惜身上的羽毛,所以从不主动出击。也许在它们看来,即使将对方攻击致死,也不及保护好自己的羽毛重要。
有一只白鹳栖息于一棵大树上,它每日叼回一根树枝,日积月累便筑成一个厚实的巢。其他白鹳羡慕它的巢,每每在它归巢时,都会望那巢几眼。有一日那只白鹳的一只爪子受伤了,数次飞临巢上空,都因无法准确落入巢中而不断徘徊。另两只白鹳见状,飞入它们巢中躺下,将双爪向上伸出,那只白鹳落下,被它们稳稳接住,放入了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