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应运而生的便是动画、短片等“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视频”可以简洁明了的将枯燥的知识点准确的表达出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吸收。“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1.“微视频”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小学科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以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技巧。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来讲课的话就会便可枯燥无味。这样,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实验演示,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亲自做实验演示,但是,由于班级容量较大、一些学生不能清楚的看到实验全过程、部分实验仪器不方便挪到等原因,导致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不好,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若在讲课当中适当运用一些“微视频”,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看,都能看的到,再加上教师在一旁做适当的讲解,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时,涉及到将物品放入水中,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很清楚的观察现象,教师可以录制视频授课。准备一些漂浮在水面 的物体,比如树叶、泡沫、乒乓球等;会沉在水底的,比如玻璃球、铅笔等;会溶于水的物体,比如盐、砂糖等。在制作视频时,首先介绍实验所需物品和工具,可以选用一个口径大的玻璃烧杯,然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将物品放入水中,然后镜头对准烧杯内的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的位置。
  通过“微视频”授课的班级,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要比教师在课堂现场试验的班级要好许多。许多学生愿意主动去观察和探索,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吸引更多学生认真听课,提高授课效率。
  2.“微视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微视频”授课打破了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模式,最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视频”不仅可以满足教师循环授课,极大地缩短时间、消除地域、材料成本等缺陷,还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需求。小学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受时间限制,有的属于观察期较长的实验,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搭桥梁造房子等;有些属于快速变化的实验,比如物体的自由降落、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等。通过“微视频”可以将实验时间过长的实验进行压缩,通过快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了解到完整的使实验过程和现象。比如《植物的一生》一课,教师可以用动画短片的形式,模拟植物生长各个时期的各种意识形态,从而介绍植物花、叶、果实等。通过“微视频”将反应过快的实验慢下来,让学生更仔细的观察到每个实验细节,每一个细微的实验现象。
  例如,“无处不在的力”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物体自由落体的慢动作让同学们观察重力的存在;物体受力产生形变可以通过放慢的视频来体现。还有一些实验受到空间、地域、材料等影响,无法再课堂中演示。例如,“显微镜下的世界”一课中,教师提前录制好微视频,通过大屏幕放映出来,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观察到微小世界中的形态,这是学生分组实验不能仔细观察到的。利用“微视频”,教师可以更加轻松的展示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也有条件更仔细的观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更全面的知识和事物的发展过程。
  3.“微视频”提升学生自身能力
  小学科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对自主的新知识探索和掌握的学科,探索实践占主导地位。因此,探究性学习成为此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单靠课堂上老师简介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学生还会受到教师的思维限制,其想法会有局限性。“微视频”是一种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拓宽思路。所以,利用好“微视频”,适当的拓宽知识面,将课堂延伸,为学生提供课外动手实验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突出其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神奇的机械”一课中,教师通过“微视频”演示一种螺丝钉装卸的方法和原理,根据现有的螺丝钉的缺陷,引导学生去改进或者发明结构更好的螺丝钉。另外,通过“微视频”的授课,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抽象的现象,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还需要自己总结整理,或者验证计算,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到自己的结论。例如,“光与色彩”一课,学生通过观察光的各种变化和现象,自己可以总结出规律和结果。
  “微视频”是当代教学发展的产物,随着“微视频”的特点不断被发掘,会在多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发展。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好“微视频”教学,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由嵌入式”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法由“循环记忆块”“汉英翻译块”和“限时写作块”三个微小板块组成,具有信息化教学的微小、碎片、便捷、高效的特性。它是“立德树人”、信息技术和英语写作“三维合一”的教学新方式。   [关键词] 自由嵌入;英语写作  “互联网 ”的微小、碎片、便捷、高效的信息教学方式冲击着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观,也迫使写作教学方式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首先,“嵌入式”
语文学科要保持开放姿态,才能冷静地看到其本质属性,才能看到课堂教学重点。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内容的取向,有的教师说:“第一,我们必须教理科教师不会教的语文;第二,我们一定要教其他文科教师教不了的语文。”而什么是理科教师不会教的,什么是其他文科教师教不了的呢?这恰恰是语文学科最使人頭疼的事情。  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序列划分不科学,教学内容不清楚,教学观念和思想落后,教学评价根本上。由
价值澄清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它倡导以生活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及培养个人能力,旨在通过价值澄清策略帮助学生澄清价值选择和行为责任,培养自我评价与指导能力,且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结合“法润校园”主题班会,笔者针对价值理论的三要素进行阐述。  一、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班会课上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也应该是这场变革的
贾龙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嘉兴市名师。被授予中语会首届学术先锋人物称号,荣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暨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扎根农村语文教育20多年,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100多篇论文公开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  浓浓爱心育满园桃李,片片真情望满园芬芳。贾龙弟老师从1994年来到浙江平湖黄姑就未离开,23年来,坚守在教学一线,无怨无悔,用爱心和真情谱写了一曲农村语文教师默默耕耘之歌。  情,绽
[摘 要] 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样重要。要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必须要深入文本进行“预设”,要全面整合“三维”目标,重视进行巧妙导引。  [关键词] 教学实效;“三维”;预设;导引  语文是一种文化,应该人文,也必须人文,但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形成正确的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不同于简单的赞美。教师既要抓准赞美的时机,又要因人制宜,给予恰当的赏识。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还要求教师的赏识有度而具体,使学生不因赏识而忘形。   [关键词] 初中德育;赏识教育;课堂实践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赞扬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催人奋进,给足人做好一件事的底气。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精明、隐秘、巧妙”的方
《重庆日报》记者曾在一篇报告文学中说:“他是莘莘学子心中将乏味的历史讲得生趣盎然的好老师;是‘后进生’心目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救星;是‘祖国花朵’眼中兢兢业业不懈求索的学者;是众人眼中德高望重、仰之弥高的师长。他通过历史这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活了无数学生潜藏的智慧与力量。”  他是谁?他就是重庆市黔江中学历史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名师、重庆市首批十大教学
[摘 要] 在新的课改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和法治课来说,教师要脚踏实地,不能一味地说教,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些
[摘 要] 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标。任何一种教育实践,无不以“育人”为存在前提。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育人”来展开的,“育人为本”是教育不言自明的本质规定,是其自成目的性的内在要求。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区分真假教育的试金石,因为教育是成人之学,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本文从德育、学识、情怀、视野、创新等五个方面育人目标展开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 育人目标;思考;实践  要明确学
[摘 要] “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是各民族的瑰宝,如何去研习和传承一直是个大课题。从南通江海非遗研习出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采取生态美术教学的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对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与关键能力培养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教学;江海非遗;美术教学  2015年开始,笔者对南通地方文化中的精华——“江海非遗”(这里特指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