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实践和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教学 有效性 问题 措施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开展不久的新科目,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人员对其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理解不够深入,不知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仍存在着以强制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是一个快速且微妙的变化过程,如果缺少教师人员的正确引导,任其自我发展容易造成小学生养成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德、智、美等能力全面均衡的发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心智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思考与自我教育。其次,小学品德与生活的部分教材内容过于老套,没有很好的与现代社会形势做好衔接,一些旧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已然不能适应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这样既浪费的教学时间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教材为中心又不能一味盲目的使用教材,而应結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地提高为根本目的来规划教学组织方式。
  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
  1.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建立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一项注重整体与实践的活动形式。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教师不能本末倒置的强制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记忆,不能采用传统的以书面成绩为教学评价的片面形式。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教师人员必须以身作则,要紧跟社会的步伐,对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深入分析,找准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人们所具备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手段上,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社会形态,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与人交流、与人和谐相处、吸收他人长处,在社会实践中努力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来改善社会环境,从而发挥自我价值。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形式,通过对社会场景模式来拓展教学内容。如结合主题内容设置情景剧,通过儿童节目表演的形式,让其在课堂互动环节获得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随后老师让每组同学上台表演,让大家通过自我表演与分享经验,转达出对社会做贡献的真切了解,在情景剧表演的最后还要让每一位同学了解到所表演内容的意义,谈一谈自我的看法。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的良好方式,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2.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在教学开展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质量,发挥其在小学教育阶段所应起到的价值性与作用性。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集体活动方式。结合教学主题内容设置具体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集体活动是增强儿童组织配合与参与能力的正确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增强品德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探索,笔者自身就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扫墓,增强了学生群体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革命先烈奋斗历程的了解,在活动之中学生们认真学习了关于革命先烈的一些知识与先进事例,在详细的讲解中,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到了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个别活动形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如在教《我爱花,我爱草》一课,在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以后,笔者让学生每人设计一句警示语,提醒人们爱护花、草、树木。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内容丰富有趣。有的写“我是嫩嫩的草,别把我践踏”,又有的写“我是美丽的小花,我为众人开放”,有的写“花、草、树木为人类服务,我们都来爱护他们”。这些学生们亲手写下的标语,在最后被放到了花园的一些明显位置,摆放好之后,学生们自我都有了对环境保护与爱护花草全新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学生们自我感悟,自我学习,了解到了社会品德教育改革的动力,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刻影响,让学生们感觉到了真实的发展,体会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
  3.培养爱心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同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初步了解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为其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养老院做义务劳动、帮助环卫人员打扫卫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少先队员活动等形式,使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性,在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小学生不但学会了关爱他人,同时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从事社会实践的经验。
  4.家校合力,促进道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家长的。孩子的生活世界主要有社区、学校、家庭这三大领域组成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开放课堂,充分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促进情感和道德认知真正内化为行为品质。教师可以和家长的配合,布置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去体验,即充实教学内容,又拓展教育空间。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形成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家居文化与变迁》这时课,通过古今中外建筑的发展和对比,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学生感受到祖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妙,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教完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也去周边的建筑和家居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然后把它的图片收集起来,或者把它拍摄下来,到时在班级做一期展览。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参与实践的能动性就更强,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小学品社课的灵活性、多样性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项课外延伸作业,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外要让学生体验实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引导自己的行为,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真正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参考文献:
  [1] 王书娟.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有效性[J].学生之友,2010,(11).
  [2]衣艳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1.
其他文献
国家计委六月二十八日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研究制定二○○○年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的报告》,七月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即做了重要批
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和影响,说明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必须融入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潮,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丰富教
Agrobacterium 调停 tumefaciens 的转变(ATMT ) 系统为在毛丛 digitatum 进行 insertional 傻瓜发育不全被估计,感染收获以后的柠檬水果的主要真菌的病原体。多达 60 只变换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不间断、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金融系统涉及面较广,泛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一切法人机构,而各种商业银行则是金融系统的主体.因此,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中的拼音后移、文化渗透等亮点,《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增设,让我们看到了语文学习正在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教育即生活。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习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习作教学过程,即生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一个个教学支架的支撑与引
绿色保护主义也被称为"绿色壁垒",是当前世界上自由贸易的重大障碍.我们支持环境保护、反对贸易壁垒.合理的环境标准应当支持,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应当反对,要以可持续
Fuzhou Yulu 的不稳定的部件,中国鱼酱汁,被煤气的层析团分析 spectrometry (GCMS ) ,和二个预告的处理方法,即,清除并且套住(P&T ) GCMS 和乙醇醋酸盐抽取由 GCMS 列在后面,被比较
游记,通常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捕写,记述作者在旅途中的见闻,或某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作品内容的差异,一般可分为山水型游记和社会型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