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情万种的昆明世博园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是珍爱地球、珍惜生命的经典教科书,是永恒的美的极致。文章从世博园对山地公园建筑谈几点体会,从山地公园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出发,总结了自然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对建筑规划的启示,从生态设计、视觉设计及情感设计的角度说明了山地公园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为山地公园的建筑规划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自然生态观;山地园林建筑;生态
Abstract: kunm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garden construction of amorous feelings kinds,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get along with history, reality and the epitome of the future, cherish life, cherish the earth is the classic textbook, is eternal the perfection of beau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untain park building seems offer some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hill country park building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natural ecology, the cont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design, visual design and emotional the Angle of the design that the mountain park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uilding for mountain park planning theory to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Keywords: natural ecology; Mounta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云南的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城市建筑用地又多为山地,其地形复杂。多变的地形空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山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元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昆明世博园)是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1. 世博园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自然生态观思考山地建筑,可避免建筑的单一功能性的局限。山地公园建筑与其他风景园林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基址是山地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1.1类型
世博园建筑可按其所处位置划分为山麓、山体中部、山顶3类。
①山麓。该地带地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建筑布局。整个山体作为建筑的背景出现,是较为理想的建造场地。如:昆明世博园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图1)。
图1.世博园的中国馆
②山体中部。建筑在山体中部的选址位置相当重要,如果随意展开,就很难控制山体和建筑的整体轮廓线。一般山坡地带分为凹型地段和凸型地段。凹型地段往往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建筑常可被山石、树木遮掩一部分,选址于这样的地段,有利于维持山体轮廓线。寺庙选址就喜爱选择在山体中部,凸显群山环抱之感。凸型地段,建筑多选址在那些有特征的、形态有所变化的部位,往往以山翼、陡崖等为依托。如:昆明世博园结束后的二期工程名花艺石园,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创意,使得该园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俗话说:“英雄欲显其雄伟,需美人伴其左右。在名花艺石园中,各式各样的艺石如果是“英雄”,那配植其左右的树木花草就如同“美女”。“英雄”与“美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名花艺石园的建设,目的在于突出名花和艺石的艺术特色,不断丰富世博园的园林艺术景观,提高人们对园林、园林艺术的认识及鉴赏水平,合理開发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地形地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室内与室外、建筑与环境有机交融,实现园林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游览、观赏、教育及娱乐的场所。名花艺石园占地5.7hm2。基地位于世博园国际花园的上方、茶园路以北、枫园路以南,长约500m的山坡上。名花艺石园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花木;主题是“人与自然”;灵魂是中国文化。名花艺石园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形分为四个景区:艺石景区、名花温室景区、摩崖景区和七彩景区,摩崖景区是重点。构成四大景区的核心是渗透其间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园林文化,景区之间以密林相隔,3.5m宽的游路贯通全园。园区设东、中、西三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均设置小型广场。全园以名花艺石为主景,充分保留原有树木,遵循生态学原理,形成上、中、下多层植物群落配置,使之成为全园生态园林的示范园。
③山顶。山顶是山地的高潮部分,也是山体上升力的结束部分。因此往往用于建设标志性建筑,起到强调建筑,方便人们观察和欣赏的作用。山顶的建筑还具有对整个山体支配性的意义。
1.2特点
1.2.1技术要求高
由于山地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它对建筑技艺的要求比平地建筑更高。同时山地建筑研究涉及学科包含结构学、地质学、水力学和生态学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考虑相关的技术要求。昆明世博园主要有5个展馆、7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饱览各参展国悠久的传统园艺和丰富多彩的园艺精品,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图2)。
图2 世博园浓郁的民族风格
1.2.2艺术造诣高
艺术的产生来源于客观实体,同时又依赖于客观实体。是人们对客观实体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感触,山地建筑的艺术性也依赖于客观实体,同时也是基于客观实体。山地建筑存在于山地环境中,其客观实体为山地地形。它区别于平地建筑,因坡度起伏、植被丰富而具有独特魅力。昆明世博园造型别致的花钟(图3)、花船、花径、花海各式各样。园内争奇斗妍的奇葩,巧夺天工的盆景,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匠心独运的雕塑壁画,通幽的曲径,如茵的芳草,以及茂林修竹、假山奇石、清流喷泉……构成一幅美奂美仑的壮丽画卷(图4)。
图3世博园别致的花钟
图4神奇的世博园艺术
2.自然生态观
2.1自然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自然生态观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①蒙昧时代神话的自然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人们只能以原始的宗教神话形式在想象的基础上征服自然。②有机整体的自然观。人们摆脱了神话观的稚气,形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性的有机整体的自然观。③近代机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暗中规律运动的,但它以一种纯粹的力学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④人类近代的自然观。德国古典自然哲学菲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即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
2.2自然生态观的启示
自然生态观敲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警钟,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要谦虚谨慎,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们唯一赖以生存的乐土。它强调了人的双重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自然—人—社会被看成统一的系统。如:人与自然馆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展馆建设结合山形地貌,利用高差2.4米的两个台地和水面,充分表现了山、林、水、建筑融于一体的意境。
3.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
建筑本是景观的一部分,景观的营造也与建筑息息相关。山地建筑作为山地景观的实体要素之一,应融于山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中,展现山地景观的生态特色。
3.1生态设计
茶园生态建筑位于世博园中部主游路与二号路之间坡地,茶园南部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因其位于两条主游路之间,加之地势较高,在展示茶文化特点的同时亦将成为游人驻足品茗观景的良好去处(图5)。在生态学意义上,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为了保证山地系统的正常水循环,应尽量保持山地环境中的自然水体,使之发挥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新增的人工水体设计,一定要从自然生态观出发。
图5世博园茶园建筑图6世博园竹园建筑
3.2视觉设计
山地环境中,由于地形的起伏,使得山地地表的三维特征明显,易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地形的变化使得观景者的视点、视角发生变化,造成景观视觉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要确保山地建筑的体量和山地环境和谐统一,山地建筑和旱地环境要均衡稳定。昆明世博園建筑位于砚塘水库东南侧,地形呈狭长带状,依山伴水。形成“日照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的环境氛围。竹园内还布置有:竹排、红砂石凳、感应式大熊猫、竹宫灯和蝴蝶泉。一般来说,当山体尺度比建筑尺度大时,在视觉上较为和谐。当建筑尺度和山体接近时,会给人以建筑过于膨胀之感。建筑还可利用植物的穿插与渗透达到和谐统一(图6)。植物可以软化建筑,减少建筑的人工气息;同时二者相互映照,创造出新的景观。岩石是山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裸露的岩石也是一种景观,建筑的形体与岩石的完美结合可以帮助建筑融于环境之中。
3.3情感设计
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得到“情感认同”,即人们对景观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认同。在山地建筑景观设计时把握好“情感”的导入,通过景观来表达设计者的思想。意境是人们由景观实体或者景观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意象和境界,它的存在离不开文化范畴和景观实体,是人们由实体而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联想。意境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山地建筑对于“景观情感”的表现,离不开设计者对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
今天的“春城”重温99昆明世博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时代主题向世人展示山地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总之,山地公园在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其地形、资源及文化特色,在尊重历史、保留原来的风韵和特点的同时进行改进和提高,实现景观空间、生态、文化的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具有园林艺术美的山地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郝美彬,陈东田,周君.从古典园林到山地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2]李振军,盘璇.以狮山公园设计为例浅谈山地公园空间设计[J].广东园林,2007(B09).
[3]芦建国,徐新洲,盛卉.空间、景观、文化的融合——山地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3).
关键词:自然生态观;山地园林建筑;生态
Abstract: kunm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garden construction of amorous feelings kinds,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get along with history, reality and the epitome of the future, cherish life, cherish the earth is the classic textbook, is eternal the perfection of beau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untain park building seems offer some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hill country park building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natural ecology, the cont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design, visual design and emotional the Angle of the design that the mountain park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uilding for mountain park planning theory to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Keywords: natural ecology; Mounta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云南的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城市建筑用地又多为山地,其地形复杂。多变的地形空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山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元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昆明世博园)是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1. 世博园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自然生态观思考山地建筑,可避免建筑的单一功能性的局限。山地公园建筑与其他风景园林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基址是山地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1.1类型
世博园建筑可按其所处位置划分为山麓、山体中部、山顶3类。
①山麓。该地带地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建筑布局。整个山体作为建筑的背景出现,是较为理想的建造场地。如:昆明世博园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图1)。
图1.世博园的中国馆
②山体中部。建筑在山体中部的选址位置相当重要,如果随意展开,就很难控制山体和建筑的整体轮廓线。一般山坡地带分为凹型地段和凸型地段。凹型地段往往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建筑常可被山石、树木遮掩一部分,选址于这样的地段,有利于维持山体轮廓线。寺庙选址就喜爱选择在山体中部,凸显群山环抱之感。凸型地段,建筑多选址在那些有特征的、形态有所变化的部位,往往以山翼、陡崖等为依托。如:昆明世博园结束后的二期工程名花艺石园,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创意,使得该园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俗话说:“英雄欲显其雄伟,需美人伴其左右。在名花艺石园中,各式各样的艺石如果是“英雄”,那配植其左右的树木花草就如同“美女”。“英雄”与“美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名花艺石园的建设,目的在于突出名花和艺石的艺术特色,不断丰富世博园的园林艺术景观,提高人们对园林、园林艺术的认识及鉴赏水平,合理開发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地形地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室内与室外、建筑与环境有机交融,实现园林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游览、观赏、教育及娱乐的场所。名花艺石园占地5.7hm2。基地位于世博园国际花园的上方、茶园路以北、枫园路以南,长约500m的山坡上。名花艺石园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花木;主题是“人与自然”;灵魂是中国文化。名花艺石园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形分为四个景区:艺石景区、名花温室景区、摩崖景区和七彩景区,摩崖景区是重点。构成四大景区的核心是渗透其间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园林文化,景区之间以密林相隔,3.5m宽的游路贯通全园。园区设东、中、西三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均设置小型广场。全园以名花艺石为主景,充分保留原有树木,遵循生态学原理,形成上、中、下多层植物群落配置,使之成为全园生态园林的示范园。
③山顶。山顶是山地的高潮部分,也是山体上升力的结束部分。因此往往用于建设标志性建筑,起到强调建筑,方便人们观察和欣赏的作用。山顶的建筑还具有对整个山体支配性的意义。
1.2特点
1.2.1技术要求高
由于山地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它对建筑技艺的要求比平地建筑更高。同时山地建筑研究涉及学科包含结构学、地质学、水力学和生态学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考虑相关的技术要求。昆明世博园主要有5个展馆、7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饱览各参展国悠久的传统园艺和丰富多彩的园艺精品,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图2)。
图2 世博园浓郁的民族风格
1.2.2艺术造诣高
艺术的产生来源于客观实体,同时又依赖于客观实体。是人们对客观实体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感触,山地建筑的艺术性也依赖于客观实体,同时也是基于客观实体。山地建筑存在于山地环境中,其客观实体为山地地形。它区别于平地建筑,因坡度起伏、植被丰富而具有独特魅力。昆明世博园造型别致的花钟(图3)、花船、花径、花海各式各样。园内争奇斗妍的奇葩,巧夺天工的盆景,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匠心独运的雕塑壁画,通幽的曲径,如茵的芳草,以及茂林修竹、假山奇石、清流喷泉……构成一幅美奂美仑的壮丽画卷(图4)。
图3世博园别致的花钟
图4神奇的世博园艺术
2.自然生态观
2.1自然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自然生态观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①蒙昧时代神话的自然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人们只能以原始的宗教神话形式在想象的基础上征服自然。②有机整体的自然观。人们摆脱了神话观的稚气,形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性的有机整体的自然观。③近代机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暗中规律运动的,但它以一种纯粹的力学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④人类近代的自然观。德国古典自然哲学菲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即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
2.2自然生态观的启示
自然生态观敲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警钟,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要谦虚谨慎,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们唯一赖以生存的乐土。它强调了人的双重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自然—人—社会被看成统一的系统。如:人与自然馆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展馆建设结合山形地貌,利用高差2.4米的两个台地和水面,充分表现了山、林、水、建筑融于一体的意境。
3.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
建筑本是景观的一部分,景观的营造也与建筑息息相关。山地建筑作为山地景观的实体要素之一,应融于山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中,展现山地景观的生态特色。
3.1生态设计
茶园生态建筑位于世博园中部主游路与二号路之间坡地,茶园南部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因其位于两条主游路之间,加之地势较高,在展示茶文化特点的同时亦将成为游人驻足品茗观景的良好去处(图5)。在生态学意义上,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为了保证山地系统的正常水循环,应尽量保持山地环境中的自然水体,使之发挥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新增的人工水体设计,一定要从自然生态观出发。
图5世博园茶园建筑图6世博园竹园建筑
3.2视觉设计
山地环境中,由于地形的起伏,使得山地地表的三维特征明显,易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地形的变化使得观景者的视点、视角发生变化,造成景观视觉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要确保山地建筑的体量和山地环境和谐统一,山地建筑和旱地环境要均衡稳定。昆明世博園建筑位于砚塘水库东南侧,地形呈狭长带状,依山伴水。形成“日照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的环境氛围。竹园内还布置有:竹排、红砂石凳、感应式大熊猫、竹宫灯和蝴蝶泉。一般来说,当山体尺度比建筑尺度大时,在视觉上较为和谐。当建筑尺度和山体接近时,会给人以建筑过于膨胀之感。建筑还可利用植物的穿插与渗透达到和谐统一(图6)。植物可以软化建筑,减少建筑的人工气息;同时二者相互映照,创造出新的景观。岩石是山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裸露的岩石也是一种景观,建筑的形体与岩石的完美结合可以帮助建筑融于环境之中。
3.3情感设计
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得到“情感认同”,即人们对景观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认同。在山地建筑景观设计时把握好“情感”的导入,通过景观来表达设计者的思想。意境是人们由景观实体或者景观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意象和境界,它的存在离不开文化范畴和景观实体,是人们由实体而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联想。意境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山地建筑对于“景观情感”的表现,离不开设计者对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
今天的“春城”重温99昆明世博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时代主题向世人展示山地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总之,山地公园在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其地形、资源及文化特色,在尊重历史、保留原来的风韵和特点的同时进行改进和提高,实现景观空间、生态、文化的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具有园林艺术美的山地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郝美彬,陈东田,周君.从古典园林到山地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2]李振军,盘璇.以狮山公园设计为例浅谈山地公园空间设计[J].广东园林,2007(B09).
[3]芦建国,徐新洲,盛卉.空间、景观、文化的融合——山地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