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湿冷机组部分凝结水引入空冷机组乏汽管道,升温后等量凝结水回到湿冷机组,从而达到降低空冷机组背压、增加乏汽利用率的效果,同时减少湿冷机组末级抽汽,降低发电煤耗.该系统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前景,实现了燃煤电厂的深度节能,提高电厂经济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湿冷机组部分凝结水引入空冷机组乏汽管道,升温后等量凝结水回到湿冷机组,从而达到降低空冷机组背压、增加乏汽利用率的效果,同时减少湿冷机组末级抽汽,降低发电煤耗.该系统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前景,实现了燃煤电厂的深度节能,提高电厂经济性.
其他文献
为保证机载网络实时可靠通信更好实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围绕机载网络时间触发通信调度设计优化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为时间触发以太网,研究基于性能保障和求解能力角度和工业规模网络案例验证不同调度方法实用性.通过研究可以确定,小规模案例中SMT的表现突出,时间触发消息传输和调度求解方面MIP的运算优势明显.强化学习方法和启发式算法在调度大规模案例方面优势明显,在速率约束延迟优化方面表现突出,但相较于MIP存在略低的时间触发延迟.
针对市场上频繁出现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传统食品溯源系统的架构与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加密原理与区块链形式的选择,基于溯源机制与区块链特点,构建了食品安全溯源产业链流程,分析了食品溯源系统各个层级的组成与实现的功能;最后,就当前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食品溯源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我国的食品溯源系统提供参考,促使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国华锦界660MW高位布置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础平台、轴系各轴承的振动数据以及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研究,分别对机组启动过程中基础平台和轴系的稳定性以及带负荷过程中汽轮机汽缸和轴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平台能够满足机组启动和工作频率下稳定性要求,汽轮机汽缸抗震性良好、轴系稳定性优良,能够满足机组各工况运行的要求.
以某联合循环汽轮机高中压缸为对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汽缸运行监控数据,反演求解了冷启动过程汽缸内壁对流换热系数.并以反演的热边界条件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开展了高中压汽缸的瞬态温度场模拟,获得了冷启动过程汽缸温度场变化特征.通过汽缸壁测点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相对误差在8%以内,表明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求解汽缸内壁对流换热系数的可靠性.在汽缸温度场模拟基础上,还初步研究了冷启动过程高中压汽缸的等效热应力场.
由于布置的局限,全高位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回热系统可能出现上一级加热器的布置位置明显低于下一级加热器的情况,若采取常规的疏水逐级自流方式,极易出现疏水不畅、汽化,引起疏水管道振动等问题.为确保该类机组的经济、安全运行,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案,并从可行性、热经济性、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选出了最优方案.
提高直接空冷凝汽器大风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对于保证其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6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进风筒下方加装消旋装置对空冷单元换热性能的影响.设计了8种进口消旋装置,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装消旋装置可改善风机进口气流畸变现象,缩减进风筒内旋涡的范围,有效提升风机通风量,大大提高空冷机组换热效率.在4m/s风速下,加装消旋装置使空冷单元总换热效率提高了1.02%;在16m/s风速下,总换热效率由75.29%提高到80.55%.采用双曲线型消旋装置高度为4m、进口直
以某300MW亚临界机组高参数大流量供热改造为依托,对汽轮机中调阀调节抽汽进行研究.根据用户实际供热需求提供供热抽汽方案,核算机组叶片和轴向推力在供热工况下的安全性,研究并开发适用于热再调整抽汽的新型中压调节阀,制定热再抽汽控制逻辑.
提出了一种提高汽轮机组部分负荷经济性的可调整热力系统优化措施,通过该可调整热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可提高目前国内所有通流改造机组部分负荷的经济性,缓解电厂在部分负荷经济性较差的现象,并有利于电厂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锅炉的脱硫脱硝问题.
以某电厂国产早期型燃煤发电机组为例,对其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后出现的再热蒸汽温度低现象及其对机组安全性及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及分析.基于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对机组在深调负荷工况的排汽湿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机组在90MW负荷工况、再热蒸汽温度470℃时,排汽湿度为3.7%,在安全范围之内.对再热蒸汽温度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做了估算,结果表明,再热蒸汽温度低影响机组煤耗上升约5g/(kW·h).
依托于锦界高位布置660MW汽轮发电机组,提出一种外置式凝结水除氧水箱,对除氧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含喷雾除氧装置、鼓泡除氧装置及连续排气系统等,为后续同类型机组除氧水箱的设计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