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夜班就是一个神话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斯巴达人天生善战,他们无论什么时候从睡梦中醒来,都可以马上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后来,我做了妇产科医生,值了产科夜班,我懂了:对于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产科夜班也是这样的一个神话。
  遭遇难产
  每个值过夜班的医生都深有体会:黑夜的时间总是要比白天长。而且,夜班的值班人手肯定比白天要少,更要命的是,产妇的产程也似乎更容易在晚上发动。产科医生的每个处理,都涉及一大一小两个生命。产科的每个夜班,在医生看来都像是一场战斗。每次夜班结束之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的。
  产科值班医生也分级别,我们称一唤二唤三唤,也有医院称一线二线三线。一唤医生就是在最前线的,所有患者的大事小事都会向他反映,由他判断处理,如果感觉处理不了,就向上级汇报。产科夜班的主战场是产房,一唤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产房”。通常情况下,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一唤是没有机会合眼的。也有运气好的时候,可能哪天产房会有点儿空闲,一唤竟然有时间躺一会儿,椅子上也好,推车上也好,起码身体和大地平行了。不过,这时候也需要你练就一身斯巴达战士那样的神功,可以随时随地睡着。有的人从睡梦中被叫醒后浑身不自在,即使碰上有点儿空闲的夜班,也只好通宵不睡。
  蒋玉就是那种睡不着觉的人。
  有一次,蒋玉值一唤班,后半夜逮了个空当,跑到值班室躺下。闭上眼睛沒多久,手机就响了,蒋玉摸起电话,嘴里的“喂”还没说出去,就听到电话那头护士已经变了音的尖叫声:“蒋玉,快,肩难产!”
  有惊无险
  “肩难产”,这三个字足以彻底唤醒所有睡梦中的产科医生。蒋玉都没挂电话,就从床上跳下来,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用她的话说,就是连滚带爬冲进分娩室的。
  分娩室里已经围了不少人,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准备抢救器械,有护士在连接吸氧管。接生台上,产妇抱着大腿向下用力,脸和脖子憋得通红,宝宝还只有脑袋露在外面。
  一看这情形,蒋玉马上冲到接生台前,问助产士:“侧切了吗?”
  “切了。”助产士回答。接着,蒋玉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用力往下按。
  大家忙活一阵,宝宝身子还是没出来。蒋玉更着急了:“手套给我。赶紧帮我给二唤打电话,继续叫人。”
  蒋玉麻利地戴好手套,一只手伸进产道里勾宝宝肩膀,另一只手继续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力往下按。
  这一招终于起效,她也不知道是怎么把宝宝抠出来的,只是感觉自己伸进产道里的两个手指头都快被挤断了。
  “宝宝生出来有8斤2两,浑身都是肉啊。”蒋玉说。
  大未必佳
  “你们之前没发现胎儿比较大吗?”
  “肚子是有点儿大,不过那是个经产妇,第一胎7斤生得很顺利,而且这一胎B超查的双顶径(指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又称头部大横径)也不是很大。其实,我知道这个人是妊娠期糖尿病,之前已经关注她,如果产程进展有问题可能就给她做剖宫产。但是,在胎头出来之前,整个产程一直特别顺利,像教科书一样顺利,要不然,我也不会去躺着啊。”
  蒋玉碰上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是肩难产,通俗点儿讲,就是宝宝的头生出来了,但是肩膀卡住。这对母婴双方都有巨大风险,对产妇来说,产道裂伤风险大大增加;对宝宝来说影响更大,可能锁骨骨折、臂神经损伤,甚至出现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心消失的状况。肩难产可能很多产科医生都碰上过,这事儿怕就怕在之前可能毫无征兆,让人完全无法预测。
  有糖尿病的孕妇属于肩难产的高危人群。我们知道,对于新生儿来说,身体最大的径线应该是脑袋,小宝宝都是头大身子小的,只要脑袋能过得去的地方,身子也都能过去。但是,糖尿病孕妇怀的宝宝,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上的肉多。这时候,肉嘟嘟的就不是可爱而是可怕,因为堆在身体上的肉会增加身体的径线,结果就会出现脑袋已经生出来,肩膀卡在里面,从而形成肩难产。
  据统计,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又合并巨大儿的话,分娩时发生肩难产的概率超过5%,甚至可能达到10%。如果孕妇有糖尿病,同时胎儿估计体重又超过8斤,医生一般建议做剖宫产。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术后刀口是不可以沾水的。哪怕是已经愈合的刀口,沾水似乎也必然会引起感染。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深的误解。潮湿环境的确有利于细菌滋生,如果伤口没有封闭,细菌也可能随水进入伤口。即使这样,沾水和感染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手术时,经消毒等处理,手术部位基本上是无菌的。手术三天后,细菌会逐渐收复失地,在那些曾经消毒处理的地方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部落。换药消毒一般两到三天一次就可以,这样基本可以
期刊
我不记得上个时代父辈们玩儿些什么。晚上回家以后,咬两口嫩黄瓜,喝两杯劣质的老白干酒,就算神仙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中国是大人用的玩具多:姨太太,鸦片枪,麻雀牌,《毛毛雨》,科学灵乩,金刚法会,还有别的,忙个不了,没有工夫想到孩子身上。  不难看出,先生所指责的大概是吃饱喝足的有钱阶级和有闲阶级。  在我们那个糠菜半年粮的小乡村,人们既没有钱又没有闲,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闲的只有肚
期刊
马俊仁是电影《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的原型,上海市第001号劳模。“文革”时他从公安系统消失,当了电器成套厂的党委书记。有一次马俊仁生病住院,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有八十多人,鲜花把整个病房都堆满了。护士对来访的人说:“你们拍领导的马屁,也不是这么个拍法啊。  来访者说:“他曾经是我们厂的党委书记,可是已经退休三年多,一点权都没有啦。”  马俊仁是正处级,可是到他退休为止,还住在东汉阳路430弄一室
期刊
小说《伤痕》发表那年,卢新华24岁。  2011年播映的电视剧《雪花飘飘》,重现《伤痕》发表后人们四处找报纸、刻蜡版传阅的历史场景;还有一个七七级中文系女生,假托母亲重病,请假偷偷去见卢新华。  我见卢新华第一面,是在2009年10月的一天,约定在北土城地铁口。他体态适中,一身西便装,很干练的样子。席间,他笑称《伤痕》是因缘而成。听之有理,没有苦难,就不会有伤痕。  吃完饭,他又跟我聊了很多。  
期刊
我下班回家煮晚饭,顺道为孩子准备隔日便当。  米饭熟,掀锅,深思的米香,灵光的米粒,氤氲若愚的整锅大智。  心似炉,来烧菜,往事惹火,俗世过火。  静,在锅铲喧嚣间。不添油加醋工作,不炒人际,不油腻日子,适时激励自己一定要日复一日加油。  菜肴简单,心可以豐富。几道菜,可以一桌爱,配着点电视无可无不可。  对活着,不太挑嘴;对死去,茶余饭后。对人生一切之经过,不可饱食终日。  亲爱的孩子,学校今天
期刊
前段时间,家里装修房子,我们搬到婆婆的新房暂住。对门王姓夫妻下了班就开始吵架,不吵到晚十点不罢休。婆婆没少过去劝,但效果不佳。  上周,对门女人又发飙,嗓子都吵哑了。婆婆听不下去,又过去劝。这次很快摆平了战争。半小时后,婆婆笑嘻嘻地回来,说:“放心吧,他们俩吵不散,打不離。刚才我去劝架,小王见妻子嗓子喊哑了,忙端了杯水给她呢。两人脾气不好,但心里都有对方。”  第二天,婆婆要去外地走亲戚,临走前嘱
期刊
一产妇,哺乳期,在家里闲着没事,天天看手机。三个月后,她渐渐觉得眼力不支,看东西有些模糊。突然有一天,看手机的时候,眼睛全花了。家人急忙送她去医院眼科检查,但眼睛又没有实质性的病变,于是就找中医看看。  像这些现代检查查无原因的疾病,大家就会习惯性地想起中医。  爷爷看后说,生病起于过用。透支了眼目就容易眼花,透支了大脑就容易记忆力退化,透支了心理就容易劳损,凡事要有个度。本身你就刚生完孩子,应该
期刊
一生行事低调的老盛,竟然上了A省省报社会新闻的头条,成了百姓饭桌上的谈资。当事人老盛却两耳清净,因为,他始终处于昏迷状态。  老盛,笔杆子出身,退休前是F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老盛当年从农村考上师范学校后,当教师,当干部,当领导,始终没抛弃糟糠之妻。女儿早已结婚成家,老盛退休前后的生活没有多少变化。变化发生在老伴去世后,老盛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寂。  县老年大学为老盛开启新生活之门。老盛德高望重,被县老
期刊
我们小区住着一位89岁的老人,看他每天晨练时的步行姿态,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10年前患右侧半身不遂的张大爷。回忆当时张大爷的病情,真叫人有些后怕。  入院时,张大爷呈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心律紊乱(心房纤维颤动),诊断为脑梗塞。经采用溶栓急救等積极治疗36小时,才慢慢苏醒过来。张大爷在医院治疗2个月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尚未完全恢复,医生给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5毫克/片),每次1片,每日3次;曲克芦丁
期刊
少有人像查尔斯·狄更斯那样了解人类的本性,他以一种诚实、幽默而又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人性.rn人类有不那么可爱的性格,被他在小说里以漫画式的形象刻画出来,变得像鲜花一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