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高中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关键期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1.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1.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2不良的学习状态
  2.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2.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2.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3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3.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学习时自控能力差,注意能力容易分散,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兴趣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学生兴趣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 效率 提高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很多教师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我发现:学习兴趣在学
期刊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与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新的教学理念孕育了新的方法,参观访问、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实践操作等活动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兴趣。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1注重因地制宜,
期刊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是上好生物课的必需条件。生物知识常被人认为要学好就得死记硬背,就得给学生归纳出知识的重点让学生熟记,其实不然,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到知识。  1设计有悬念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
期刊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五方面抓起。  1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能,这是新课改的根本,更是当今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关键的一课,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  1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定不假。谈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头痛,语文教师也常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面、文学面都比较狭窄的语文教师,对其问题难以释疑。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课上下功夫,思考怎样激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
期刊
穿插语言就是指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课本上明文之外的教学语言。穿插不是“照本宣科”,就每一堂数学课而言,穿插语言总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按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就有导语、阐释语、问答语、辨析语、点评语、过渡语、应变语、比喻语、幽默语、渲染语等。善于运用穿插语言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怎样才能运用好穿插语言呢?伴随教学过程的穿插语言,应按其教学内容、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三个方面遵循以下
期刊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相信师生十分注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这五种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共同困惑就是: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轻松准确地对五种表达方式做出判断和区分,却无法把这五种表达能力准确而自如地运用到不同文体的具体写作中去,尤其在议论文写作的事例表述上,学生常常是把事例细节铺排开去,写成“四不象”的“议论文”。归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未能较好地区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要求,走出议论文事例运用的误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