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馏柴油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反应行为研究

来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9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反应温度为520~68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分别采用酸性催化剂和石英砂,考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的反应行为.与热裂解相比,直馏柴油催化裂解提高了其转化率,降低了干气产率,提高了液化气产率;乙烯产率降低1.67~3.78百分点,丙烯产率提高5.23~9.12百分点,丁烯产率提高3.32~7.94百分点,轻芳烃(BTX)产率接近.直馏柴油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干气中的甲烷和乙烯含量随反应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催化裂解干气中氢气体积分数高于乙烷,而热裂解干气中乙烷体积分数高于氢气;反应温度高于600℃时,催化裂解干气中C2 H4/CH4摩尔比小于热裂解干气的最优分布值0.82.两种裂解汽油烃类组成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和芳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而环烷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催化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热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
其他文献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拟298 K和423 K下正己烷分子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得到并分析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能量密度图、吸附势能、径向分布函数等相关参数,重点分析了硅铝比对正己烷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与HZSM-5分子筛间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模型;高硅铝比时,正己烷分子优先吸附在HZSM-5分子筛交叉孔道中T3和T9位的B酸位上,且正己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明显;随着硅铝比的降
针对水平井测井管串下入存在的卡阻问题,提出了新的柔性液压伸缩式牵引器结构,并设计了牵引器的关键部件,即,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支撑牵引锁止性能直接影响到牵引器的可靠性.针对支撑机构的支撑过程和牵引过程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支撑机构支撑过程和牵引过程的运动状态进行仿真模拟,观测锁止及卸载后恢复情况,得到了支撑机构支撑过程推靠力和弹簧片恢复力.通过试验分析,验证支撑机构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锁止性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柔性牵引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以Ni-MoO3为活性组分、硅胶(SG)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i-MoO3负载量(w)为n% 的催化剂n%-Ni-MoO3/SG(n=2.0,5.0,7.0).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以Ni-MoO3/SG为催化剂、H2 O2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研究了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分别考察了Ni-MoO3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硫比(O/S)、萃取剂加入量及硫
以具有代表性的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通过NB/S H/T 0059和S H/T 0695两种蒸发损失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原料与相应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产品组成、原料馏程范围和加工工艺对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结构组成是影响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关键和内在因素,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提高基础油的链烷烃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还可以降低基础油的蒸发损失;基础油黏度和馏程是影响蒸发损失的外在因素,可以通过优化原料和分馏塔的操作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的有效措施
利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10,借助系统模型推荐,选择Chao-Seader和Garyson-Streed热力学模型对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4号柴油加氢装置分馏部分进行了模拟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装置实际运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对分馏塔冷、热低压分离器油(简称低分油)进料位置及进料温度进行分析优化,同时配合换热流程匹配调整,以及冷、热低分油单独进塔改造,使得冷低分油换热终温提升至210℃,分馏过程汽提蒸汽流量减少1.7 t/h,节能效果显著.
目前我国以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 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液相色谱法》作为车用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某些样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同色谱柱分离顺序不一致、色谱柱系统稳定性差以及单环和双环芳烃交叉严重导致定量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改进S H/T 0806方法中的S PS(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溶液)对色谱柱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型.此方案经过多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检测试验
解决煤制氢产生的高硬度高氨氮污水达标处理对煤化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煤制氢工艺产生的高硬度、高氨氮污水特性,采用化学除硬+生物脱碳除氮组合工艺建设的工程装置,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运行,经过优化调试后的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8%,98.5%,95.1%,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并实现了设计水量140% 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同类污水处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噻吩模型化合物和催化裂化汽油为S Zo rb吸附精制对象,研究了硅酸锌生成对S Zorb吸附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中无硅酸锌生成时,吸附剂脱硫活性较高,穿透硫容(w)达12% 以上;当生成硅酸锌的含量较低时,对吸附剂脱硫活性和脱硫选择性影响不大,模型化合物和汽油保持高脱硫率,可以避免过多的烯烃加氢饱和,减少汽油辛烷值损失;硅酸锌含量的大幅增长对吸附剂的载硫能力影响显著,当吸附剂中硅酸锌质量分数为39.4% 时,吸附剂的穿透硫容(w)降至2.18%,吸附剂脱硫活性大幅降低.
合成了一种烷基化N-苯基-α-萘胺高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等手段表征该抗氧剂结构和纯度,并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烘箱氧化法考察了其在基础油(酯)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而对合成抗氧剂在航空发动机油、SM规格汽油机油中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烷基化N-苯基-α-萘胺高温抗氧剂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氧化安定性,具有比常规抗氧剂更突出的抗氧化性能,能满足油品在高温工况下抗氧性能要求.
为解决随着机载数字视频路数的增多,系统功耗加大?线路增多,总重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INC818标准的通道复用视频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ADVB(Avionics Digital Video Bus)帧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区分视频以及优化编解码等举措,实现2路1024x768P@60Hz视频复用一路光纤传输?该方法与当前机载视频传输方法相比,在完成传输功能的同时,实现了系统总功耗和总重量降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