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pH敏感性智能纳米容器BTA@MSNs-SO3H-PDDA碳钢智能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有机涂层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纹或缺陷,从而导致涂层保护提前失效的问题,在构筑富含缓蚀剂BTA的pH敏感性智能纳米容器BTA@MSNs-SO3H-PDDA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种掺杂BTA@MSNs-SO3H-PDDA的智能防腐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Fourier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BTA@MSNs-SO3H-PDD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和盐雾加速腐蚀实验对智能涂层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 表明:BTA@MSNs-SO3H-PDDA近似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nm,装载BTA的量约为13.37%,可灵敏地响应pH值变化而加速释放BTA分子.基于BTA@MSNs-SO3H-PDDA的智能涂层对碳钢腐蚀具有显著的智能防护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无铬锌铝涂层耐蚀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含量的无铬锌铝涂层,研究了MWCNTs含量对无铬锌铝涂层宏观及微观形貌、成分、结合力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MWCNTs质量分数为0%~0.7%时,所有涂层外观均完整平滑,连续致密.MWCNTs含量为0.3%时,在涂层中分散良好,涂层结合力最佳,耐NaCl溶液腐蚀性能最好,且可以为基体提供良好的阴极保护作用,其自腐蚀电流密度仅为2.019×10-5 A/cm2,阻抗模量较未加MWCNTs的涂层大一个数量级
针对尾矿库埋入式监测仪器或传感器在不同的地下环境中腐蚀严重、经济损失大等问题,采用挂片浸泡、扫描电镜(SEM)、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传感器外壳材料(以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在酸性环境和盐卤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结果 表明,在pH1.5的酸性腐蚀环境中,不锈钢试样短期内钝化膜处于逐渐形成状态,耐蚀性越来越好;经过长期1a浸泡腐蚀后,耐蚀性略微有所降低;在pH3的硫酸与卤水混合液和pH7.5盐卤水的腐蚀环境中,不锈钢试样短期内耐蚀性越来越好;经过长期浸泡腐蚀后,由于盐卤水中侵蚀性Cl-的存在加
采用自行改造的海水腐蚀疲劳试验机,研究了3 Hz频率、不同应力比R(0.1、0.3、0.5)下,海洋工程用结构钢DH36Z35在空气和人造海水中疲劳裂纹扩展动力学行为.结果 表明:相同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因子幅值△K下,空气和海水环境中都显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着应力比R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在近门槛值区间1×10-7 mm/cycle≤da/dN≤1×10-6 mm/cycle该现象尤其明显;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1×10-6 mm/cycle的中速区间,空气中和海水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出现拐点,高于该
通过化学刻蚀,以硬脂酸为修饰剂,成功实现AM60镁合金表面的超疏水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处理前后的AM60镁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疏水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AM60镁合金仅经盐酸刻蚀处理后,表现为超亲水性,再经硬脂酸浸泡后才达到疏水的效果;随着硬脂酸浸泡时间的增加,该合金的表面接触角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浸泡12h时,接触角最大为150.18°,滚动角小于10°,此时合金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同时,相比于未处理的AM60镁合金而言,超疏水改性后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降
在模拟潮差实验槽内,通过腐蚀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以及原位开路电位监测,研究了X60管线钢在不同监测位置随潮水涨落变化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结果 表明,管线钢在潮差区内不同位置的腐蚀行为各异,在中、低潮区的腐蚀速度要快于最高潮区及最低潮区的腐蚀速度;随着潮位的降低,开路电位不断降低;最高潮区阴极过程主要受氧还原控制,中、低潮区涨潮时阴极过程受锈还原控制,落潮时受氧还原控制.最低潮区的电位变化过程与潮水涨落无关.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中国和全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已显著提高;而农业生产智慧化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以智能装备为基础,以数据和知识为核心要素,使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本文以水稻生产为例介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向智慧化生产转变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向智慧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上空间资源的利用日趋饱和,城市面临着“摊大饼”式快速扩张问题.随着地下隧道、地下车站、地下综合体等重点地下工程项目的 建设,地下工程呈现出微变形、小间距、大断面、大埋深、高精度、长距离和超大规模等特点,面临着“水、软、变形难以预测”三大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发展,给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装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近接施工技术、施工装备和数智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与创新,详细分析了软土富水地层位移和变形控制技术,提
受农业高质量发展、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气候变化的多重影响,我国农业资源供需平衡日益趋紧,因而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国际农业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2035年和2050年的粮食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供给结构,分析了未来农业资源供需缺口以及虚拟水、虚拟耕地的可进口潜力与进口来源地,据此展望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目标.研究表明:我国虚拟耕地进口将在2048年前后达到峰值,需进口虚拟耕地近6.147×107 hm2;虚拟水进口量在2045年前后达
在全球大变革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展望并研判2050年我国农业发展前景、方向与目标,针对性提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关键措施、保障政策.本文梳理了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未来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研判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过去40余年我国农业取得迅速增长,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市场改革、农业公共投入是四大驱动力;着眼中长期,农业现代化仍面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水土资源环境恶化、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大等多重挑战;需要秉持创新、绿色、高效、永续发展理念,在保障居民口
本文在回顾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重点展望至2050年中国农业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需要遵循总体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经济转型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径,提升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发展.至2050年,农业GDP占总体GDP的比例与农业就业占总体就业的比例将逐渐趋同.中国食物自给率将从现在的95%下降到2035年的90%左右,未来还会缓慢下降.高价值农产品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是未来农业增长和农民农业增收的主要增长来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至2050年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