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绪论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医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智能医学”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开启。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
  目前,高校在进行医工融合培养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医学和工科的理论结合层面较为薄弱,多学科交叉联合指导的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性不高。实践层面,在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缺乏全面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但是在智能医学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会成为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医疗健康的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2019年,一些院校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已经率先实行招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新生。高等医学教育对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医学工程如何实现医工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如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协同医学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2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2.1新医科符合医科改革的内在需求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决策不断推进,医疗健康逐渐被国家视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临床应用、疾病预测与预防、公共卫生、循证公共卫生决策、健康管理、健康监测与个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整个医疗领域的提升方向,给智能医学分析与决策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2.2医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的深度融合,理论层面,把握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临床应用性为导向,多学科领域知识相互渗透。调整医工结合课程体系,既符合新医科需求,又实现医工融合课程模块间的交叉互补,体现医工结合特色的宽口径学科结构。培养既懂医药科学、数据科学又懂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实践层面,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利用临床医生在传统医学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融入到智能医学诊疗模式变化中,将彻底改变现有诊疗模式。
  2.3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革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动传统学科专业建设和医工交叉融合。助力人才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创新的角度,技术的革新引领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产业或领域,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医疗产业的高效运转。智能医学诊疗主要包括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决策支持、正确用药、诊疗方案的选择等。如Kop R和Hoogendoom M等探索了医院对病人电子病历(EMR)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结直肠癌预测模型,更准确的预测早期直肠癌和干预治疗实践;Hoshyar A N和Al-Jumaily A等探索了医学影像自动诊断皮肤癌,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噪音和不必要的背景图像,提高图像质量,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
  二是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角度,随着大数据、数字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呈指数型增长,医疗大数据来源包括医院记录、患者医疗记录、医疗检查结果和物联网设备。智能医疗系统具有识别、筛选和决策等智能医疗辅助功能。2017年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对医疗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践与研究;2018年,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宣布共建阿里医疗大脑2.0,加强在图像识别、生理信号识别、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力的建设;同年,腾讯推出医疗AI引擎“腾讯睿知”,具备更智能化的医疗垂直搜索功能,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合适的医生。
  三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大势。人工智能将打破不同学科专业的壁垒,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也应根据产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新的专业结构。高校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将会蓬勃发展,形成颇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人工智能+”技术所衍生的新医科、新工科专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医疗应用的统一。
  以“人工智能+医学”为契机,结合医学产业发展趋势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群、制定合理的课程大纲.解决学生在医学诊疗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新医科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具有智能医学领域科研能力,掌握关键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医学应用系统相结合,进而创新性完成的医学信息处理、行为交互和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及应用。以上需培养的能力,对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造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
  3培养新医科人才的实施路径
  3.1从医工融合研究的视角
  智能医学工程的专业培养建设要体现医工融合发展需求,推进智能工程、医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满足新医科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师为育人目标,强调学科交叉渗透、重视临床应用、把握科技前沿,推动教学创新等。
  3.2从医工融合研究的廣度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有区域特色的医工融合研究还不多。针对新医科临床需求分析,把握智能医学工程高等教育体系,重点聚焦区域特色,研究面向健康和重大及特殊疾病防治需求的“新医科”对人才的需求。
  3.3从医工融合研究的深度
  (1)整体设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建立知识能力矩阵,整体设计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突出新医科相关课程及实践,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联系,深化临床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与知识能力培养的思考是以智能医学学科的特点为基础,通过知识能力矩阵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根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优化核心知识模块形成知识能力矩阵,构建课程内容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优化课程实验和上机安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兴趣偏好,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探索将专业兴趣转换为“工匠精神”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广泛调研,全面建立当前地方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与专业偏好的培养模式。
  4结语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融合和发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协同医学发展。适应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新要求,符合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又满足地方医学院校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推动基于“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超分子化学是分子间依靠非共价键作用力形成的有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集合体化学。其中,以金属配位作用为驱动的超分子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自组装构建超分子时,氮杂环类有机配体是最为常见的配位基元之一,其中的咪唑基团可以通过质子化、脱质子化和形成氮杂环卡宾结构在构建金属有机超分子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配位模式,同时也可以通过1号位的活泼氢和能够作为活性位点的氮原子使超分子配合物功能化。因此,咪唑类配位金属有机超分子在未来具有广泛的研究空间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钉钉(DingTalk)由阿里巴巴集团开发,用于商务沟通和工作协同。钉钉群机器人是钉钉群的高级扩展功能。通过钉钉的自定义机器人,可以将第三方系统的预警通知实时发送至省分及各地市的钉钉群中,提醒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感知到故障告警的发生,快速响应。相比于传统的短信预警,钉钉消息预警不仅内容上更为详细,样式上也更为美观,相较于传统的手工统计通报方式,信息更为及时和准确,而且钉钉消息上可以添加故障告警详情的链接,相关负责人员在手机或PC上通过点击即可快速查看故障告警详情,极为方便。本文就贵州联通运维监控调度自动化效率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系统发展十分迅速,在海量的商品之中用户如何能够及时有效的挑选到心仪的商品,是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十分关注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商品推荐算法将用户和商品进行关联,但却无法考虑到推荐结果的解释性,推荐结果是否能够很好解释常常影响着用户的信服力。本文基于对知识图谱以及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算法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RippleNet模型对用户和商品进行智能推荐的算法,并利用准确性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种类繁多的业务以及日益增长的网络规模,与此同时传统网络的部署、运维和管理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网络设备无法智能配置策略,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管理人员无法快速锁定并解决网络问题。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出现给传统网络无法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业务的现状带来了转机。本文主要讲述SDN基本原理及框架,讨论利用SDN解决校园网络现有问题的方案。
本文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以聚乳酸为原料,制备了所设计的滑翔机翼微模型。还通过手糊成型工艺,实现了碳纤维布与滑翔机翼微模型的复合。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碳纤维布的复合有效增强了3D打印制得的聚乳酸滑翔机翼微模型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
首先对SBS改性沥青进行短期和长期老化试验,并与基质沥青对比以分析其老化规律,其次采用不同再生剂(掺加改性组分和未参加改性组分)对老化沥青进行性能恢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再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主要表现为粘度的增加和变形能力的下降,可看作基质沥青的老化和SBS改性剂的失效。再生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沥青的粘度,但对沥青低温性能的恢复能力较弱。添加改性组分的再生剂对改性沥青中的SBS聚合物有一定恢复作用。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建筑工程的高度在不断增加,工程施工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高空作业,各种起重机械开始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当前常见的起重机械如下图所示。如果没有合理地操作机械设备发生倒塌、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会严重影响到施工作业的安全,对周围建筑物和外围行人、工地内工作人员产生严重威胁,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塔吊其中机械在运行中如果出现了钢丝绳断裂、高空坠落重物的问题,那么会造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之下,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相比于之前的精英化教育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启动了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将专业评估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专业评估是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各方面对本科专业进行综
心理韧性译为“心理承受力”“复原力”“心理弹性”即面对逆境和重大压力后的反弹力。当前面临护理人员紧缺、工作量大、晋升难等工作中的应激事件直接导致职业压力的上升,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中职护生是未来护理岗位预备军,其心理韧性能力是职业胜任的基础,为做好心理干预导向工作,本文对秦皇岛市卫生学校1228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以期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韧性现状.为探究提升护生职业特点的心理韧性干
图书采购复本量即表述一种文献采购收藏数量的概念。图书馆为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常采购收藏多册同一版次的同种文献,所有这些同一版次的同种文献都称复本。公式化表达为:某时间段所购图书的总册数/种数=该时间段所购图书平均复本量。图书馆采访人员面对海量待选的图书,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如学院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生阅读需求、馆藏基础及经费额度,制订年度采购计划;然后把选书权交给读者,秉持“为书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