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生活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幕低垂,瑟缩冬日在屋子里生一小火炉,茶香缭绕中,这种天气适合读史。在历史的烟云里,最容易相逢一些千年故人。
  读司马光,他在《训俭示康》里这样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的话,尤为熨帖温润人心。
  老韩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前几天约我喝茶,他向我感叹,往日那些简单的生活找不到了。
  在老韩二十多岁的年纪,他向往的生活就是,在乡间有房,屋外有桃花,有清风和流水潺潺。照说,而今实现这种生活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四年前,老韩在乡下修了别墅,可回去住的日子,一年之中顶多三五天,平时,由一个乡下的五保户老人照看着。老韩摇晃着头说,没时间啊,城里的生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老韩说,他内心喜欢的还是那种简单纯朴的生活,在乡下,喝喝茶,看看书,和想见的人见面,有一块地,自己耕种,还想自己养猪养鸡养鸭,在一头吃草的牛旁边,睡下晒太阳。老韩问我,那种简单的生活,何时真正属于他。老韩的这个问题,还得由他自己做主,关键是,他必须放下一些生活,才会让简单的生活,返回到内心来。但老韩能放下吗,就在和他聊天时,一个上亿的项目,正等他赶去洽谈。


  老柏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整天梦游在城里。老柏说,有时感觉特寂寞,就想去见见几个老友。可走了一圈儿,发现自己真正想见的人,其实在朦胧的远方。老柏说,青年时代告别故乡,以为自己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再回到故乡过上简单的生活,守侯着故乡老屋,守侯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可而今,他感觉故乡和自己,也相互走远了。我明白,老柏喜欢的那种简单生活,就是有娘陪伴、有炉火熊熊、有亲情滋润的日子。
  我的朋友侯三,一个没大志向的人,在生命的丛林里,他只想做一只快乐的鸟雀。侯三本来是一个城里老板,前年,他放下城里的全部生意,去乡下修了房,和妻子住了下来。侯三在乡下养了几头黑种土猪,租了几亩地耕种,用泉水做饭烧茶。我前不久受邀去他那里休养,侯三说,每天他望着山上牲口归圈、屋顶上炊烟袅袅、夕阳沉入群山怀抱、妻子在柴火灶边映红的脸膛、饭桌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瓜果,他就感觉幸福特饱满。侯三问我,你愿意来吗,过这种简单的生活。我摇摇头,苦涩地笑笑。在城里,我还有一张生存的关系网,我必须蜘蛛一样缓缓地爬。
  去年,去终南山修行的赵老大也回来了。赵老大说,山里终日云雾缭绕,地气蒸腾,他还是没做到身心完全沉寂下来,感觉地气冲破了胸膛,最终还是回到红尘中,回到了滚滚欲望奔腾的都市里。我和云游归来的赵老大探讨简单生活的道理。我说,赵老大,一个人经历生老病死,这是谁也逃不过的过程,所以得不断做减法。赵老大反问我,那你現在是在做加法还是减法。我顿时哑了。是啊,我人到中年,到底是在做加法还是减法呢。我常常为一些鸡毛之事纠纠结结,在身不由已的名利场,有时也难免深陷其中。
  简单的生活,归去来兮。简单的生活,是静水深流的日子,澄澈开阔,波澜不惊。
其他文献
生前遭围剿,死后遭毁谤,这恐怕是所有伟大人物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喜欢玩一样的老把戏。以鲁迅先生的深邃,他当然看得通透,所以在遗嘱里特别强调自己死后“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又嘱咐夫人和孩子要“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可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几百年才出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死后“赶快收敛埋掉拉倒”,那是坚决不可以的!不仅如
期刊
我在一所学校进修时,学校东边的胡同里有一家酒馆,每天很晚才打烊。晚上看书累了,我就到那里喝酒解乏。店家的酒杯就是那种通常用来招待客人喝茶的一次性纸杯,啤酒倒进去,杯子就发软,所以手上得有拿捏的功夫。刚开始还好,几杯酒下肚后,手就没准了,捏得一重,酒就洒出来;假如多套几个纸杯,端起来自然方便,但店家的冷眼也会随之而来。  “拿大碗来!”我说。服务员一愣,不知所措。那是个皮肤白皙细腻、长着一张娃娃脸的
期刊
我是留心旧书的人,见到旧书店必然要去逛逛。当然,现在旧书店已是极少了,大部分旧书交易都转战网络了。一般交易的旧书多是文史一类,其他都不是主流。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总不会有人拿一本1980年代出版的《计算机基础》,指导现在的计算机应用。例外的似乎只有医学类的中医书籍,大概古人的经验还很有些值得借鉴吧。生活日用类的书籍,更不是旧书交易的大类,几十年前的《生活常识100问》,早就没法指导现在的人。但也
期刊
金圣叹说:“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张竞生在《性史》卷首写道:“天下第一乐事,莫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  在古人看来,读禁书是件比较私密的事情,最好是,“我”读而不为“他”知。如何不为人知?闭门自读。既是闭门,仍会有来访者,敲门者,干扰或打断读兴,于是乎“闭门”于“雪夜”,成为沉溺于禁书的最佳时空。雪夜,夜为掩护,雪为屏障,闭门之后,再把门闩插上,等于把自己置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好了,无人打扰,
期刊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是谁,学会了发声,就有了情歌;发明了语言,随之也学会了说情话;创造了文字,便有了情书。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心思用尽,好话说尽。  网络时代,手机普及,连写信的人都很少了,还有人写情书吗?有位朋友为自己一个远房的晚辈保媒,还要负责教会那“手机男”写情书,竟然把这件麻烦事推给了我。我原想让“手机男”去读仇润喜著的《邮人说信》,此书堪称“世界情书大全”,读
期刊
前几日还一直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忽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冬日的城市晚上,便愈发宁静安谧。写字乏了,我移步阳台,一抬头,看到窗外弯弯的月牙儿,恰似一片淡黄色的菊花瓣正绽放在幽蓝的夜空中,而月光就像一匹银色的柔纱,影影绰绰地从窗口缓缓垂落下来。此情此景,让我不知不觉就吟诵起了清代袁枚的那首《十二月十五夜》来:“沉沉更鼓声,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时下虽再无沉闷的更鼓声响起,但忙碌的人们
期刊
2018年12月15日,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去世。在此之前,学者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去世,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去世……在2018年去世的30余位名人当中,二月河、李敖、金庸这三位,有着诸多的共同点。  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他们的写作都与历史紧密相关,在对历史专心致志有了研究成果的同时,他们也分别有自己的侧重点:二月河重新梳理历史,在讲述权谋争斗的同时,也赋予帝王将相以更多
期刊
又到重阳,这是个尊老敬老的节日。每到此时,版面上网络里都要被老年人的话题占满和刷屏。不过,有一个老年群体却分明不受待见,那就是饱受诟病的“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它的出现起初是和广场舞相伴而生的。许多中老年女士退休(或下岗)之后,忙里偷闲,聚到一起跳跳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本来是件好事。可惜,前几年城市空间有限,找个空地不容易,大妈们只好在居民小区里就近“圈地”,
期刊
国庆长假期间,《新京报》在平遥调查发现,多家醋商将普通食醋甚至是“三无醋”包装为“陈醋”,就能以“平遥特产”的名义卖到上百元,“专坑外地人”。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部分食醋作坊及醋厂生产环境非常糟糕,成品醋里甚至漂着死苍蝇。10月8日,平遥县市监局执法人员对古城内食醋销售商户进行检查,查处了一批无证作坊。  近年来,一些旅游胜地“坑人”的新闻屡见不鲜,从2015年青岛的“天价大虾”,到去年的雪乡旅游
期刊
本应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點,“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景区采访时发现,木梳、披肩、帽子、手串等成为多数景区的标配型“地方特产”,更有甚者,一块一模一样的丝帕,在杭州叫“杭绣”,去了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成了“蜀绣”,在河南又称“汴绣”。  旅游纪念品高度同质化,确实是个普遍问题,甚至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