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桂林保卫战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10月29日,桂林保卫战开始了。日军首先攻击外围阵地,兵力是守卫桂林的桂军的5倍。
  桂调元在46军炮兵营当连长。炮兵营驻扎在外围的炮兵阵地上,桂军的炮是德国炮,最远可以打到3000米,日本的小钢炮射程不行。但小钢炮也有优点,灵活,可以抬起来走或扛起来走;德国炮就不行,需要汽车牵引,每尊炮都有一两吨重。桂军炮兵和日本兵不见面,需要步兵指引方位,炮兵将炮口调节好,炮弹就会在敌群中开花,日本兵还不知道炮弹是从哪里发射的。
  日军调来很多坦克,这些坦克成了桂军炮兵的靶子。
  桂调元说,日本的坦克属于轻型坦克,铁甲正面厚,侧面薄。只要方位正确,一炮就能将日军坦克轰成废铁。
  除了炮火支援,还有陈纳德“飞虎队”的飞机助战。另外,桂军每个阵地前设置了铁丝网、木栅等障碍物,在日军必经的地方埋设了地雷。
  火炮、飞机和地雷,让日军第一天的攻击极不顺利。
  次日,大量日军飞机突然飞临桂林上空。
  守卫桂林的,除了131师和170师,还有79军一个加强团,骆首瞻就在这个加强团的高射机枪连里当弹药手。
  骆首赡说,他们的阵地设在伏波山上,专门打日本人的飞机。在桂林城里,打飞机的除了高射机枪,还有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分开布防,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高射机枪阵地或者高射炮阵地。
  日军的飞机像蝗虫一样在桂林上空飞舞,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对着日军的飞机一齐开火,炮弹像礼花一样在飞机的四周爆炸。日军飞机担心被打中,就升得更高了。高射机枪够不着了,高射炮还能够得着。
  骆首瞻说,高射炮每次能够连发20发炮弹,前面有瞄准镜,只要瞄准了日军飞机,炮兵一下子就能打出20发炮弹,在天空中打出一排礼花。和高射机枪比起来,高射炮的威力更大。
  这天,因为打下了一架飞机,包括机枪射手在内,所有射手当天晚上都得到了奖赏,奖品是几片猪肉。
  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日军第58师团的一部强渡漓江冲锋舟刚驶上东岸,突然冲出一群民团士兵,与日军厮杀在一起。
  在民团士兵排山倒海的攻击下,日军开始退却。
  一片片竹排从漓江上游飞快地划过来。竹排上放着土制炸药,这些划着竹排的民团士兵要与日军同归于尽。
  日本人终于知道,还有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像叫花子一样的人比他们更勇猛,更不怕死。
  日军进攻桂林的前两天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直到后来调来重炮,轰塌中国守军的城墙及山隘工事,又辅以毒气弹开道,才得以进入桂林。
  一名日本下级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今日我军遇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里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多为伤兵。
  桂林保卫战结束后,幸存老兵写了回忆文章,说日军进攻桂军阵地的时候使用了平射炮和火焰喷射器。有些战士浑身着火,跳出工事,将扑上来的日本兵紧紧抱住,将日本兵也烧死了。
  我看過几本日本老兵所写的关于滇西战争和缅北战争的书籍,日军士兵被火焰喷射器烧着后,狼狈逃命,哀号不已,没有一个人会像桂军士兵这样凶悍。
  当地的老人说,桂林保卫战中,被民团士兵打死打伤的日军多达7000人。
  桂调元和骆首瞻都说,桂林保卫战惨啊,要让世人知道当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否则,那两万烈士死不瞑目啊。
  选自《特别关注》
其他文献
果郡王的大贝勒大婚,娶的是十三公主。晚上宾客散尽,大贝勒和十三公主同床时,那床响得地动山摇,二人试了几下,都是如此,唬得二人披衣下床坐了一夜。他们是礼仪之家,不敢继续造次,怕惹人闲话。此时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果郡王和夫人也听到了。  第二天早上,大贝勒和十三公主进来行礼问安时,大贝勒吞吞吐吐地还没有开口,果郡王就说:“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那床是在京城有名的德昌家私店定制的,等会儿派管家带人去问
期刊
两个小偷半夜爬进一所居民宅,主人刚好不在,小偷翻箱倒柜,发现一个外形美观的保险箱,凭多年做小偷的直觉,知道里面装的一定是贵重物品,小偷高兴地扛着沉甸甸的保险箱走了。  小偷坐上了车,心里那份高兴呀,真无法形容。小个子说:“你猜里面是什么?”  大个子说:“看屋里的陈设,一定是有钱人家,箱子这么沉,我看一定是金银珠宝和现金。”  小個子说:“我们偷了无数人家,看来这次是最幸运的,这么顺利就搞到这箱宝
期刊
雨季刚过,蝎子山的灵通寺便来了一位高僧,据说他修炼到家,法术通灵,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只要经他指教点化,都能逢凶化吉,有求必应。因而慕名前来寺里找他求卜问卦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一天,寺里来了一位红衣少女,请高僧点化,希望给她赐个白马王子。  “施主,你说你相亲相了好多、好多次了,结果都谈不成,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士呢?”高僧微闭着双眼问。  “这个呀!嗯……”红衣少女略想了一下说,“师父,
期刊
一  安徽桐城是文坛桐城派的发祥地,是才子云集的地方,大街小巷都能听闻读书之声和路人谈诗论画之声,也随处可见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  曹天就是以给人画像为生的一名文人,他可谓是个画像奇人,人送外号“神笔”大师。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为人画像时只需要看上一两眼,提笔唰唰几下,人像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然后再勾勒几笔,人像就惟妙惟肖。此等功夫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因此,找他画像的人颇多。 
期刊
有一个懒汉叫时不济,和知名画家刘君俅住一个楼层。刘君俅这人性情幽默风趣,画风独步画坛,尤其是画蟹,更是妙趣横生。  时不济是光棍一个,本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就因为他懒,平时还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他见刘君俅一幅画上几只黑墨墨的蟹,就能卖几千元,有时画上才一只蟹,剩下的不是水中的石头,就是几根水草,再多也就是一两串气泡泡,竟也卖到一千多,便打起了他的主意。  这天,他嬉皮笑脸地来到刘君俅的“静墨斋”,
期刊
她和哥哥回家之后,哥哥在院子里踢球,她则回了房间。  她本想打个盹,却在自己床上发现了一叠照片。她很好奇,便翻看起来。  最上面的这张照片是全黑的,但照片中间有一个白色的小斑点。  她看了看第二张,发现那个白色的小斑点变大了。她再仔细一看,发现那似乎并不是什么小斑点,而是一个白色的人影。她接着翻了下去,那个人影在照片上越来越清晰。  当看到第十一张照片的时候,她已经能看清照片上那个人的面孔了。一个
期刊
呼兰特山奇水秀,动植物奇特,一直是探险家的乐园,可近年来呼兰特接连出事,政府不时发出旅游警报。赫马森很早便向往这片神奇的土地,现在正好休假,便花重金找了位熟悉呼兰特的当地向导约克翰,带路前往此地。  赫马森邀来4位驴友,约克翰早等在山下,他跟众人交代了一番进山的注意事项后,一行人便开始徒步上山。  他们进入了一条悠长的峡谷,这里空气潮湿,阴气沉沉。约克翰在前面开路,突然,后面有个驴友大叫一声。众人
期刊
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一个上午,北京紫禁城正门的午门跟前,十五岁的小太监李三顺,手提食盒要出午门。  在午门站岗的当值护军是玉林和祥福。  祥福拦住小太监李三顺,跟他要关防。  小太监李三顺说没有,表示自己是奉太后懿旨出去办事的。  祥福说他口说无凭,不放他过去。  小太监李三顺仗着是给太后办事,就要硬闯,护军上前阻拦,连拉带拽,把个小太监一个屁蹲儿摔在了地上,食盒打翻了,酒瓶子打碎了,
期刊
云龙山气象万千,云蒸霞蔚。在半山腰上,有一座出岫山庄。山庄的主人便是柳养云。柳养云仙风道骨,绝对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山林隐士。  柳养云这天正睡午觉呢,忽然被门外的一阵锣鼓声吵醒。他披衣下地,等他一开门,不由得愣住了。就见木门上,贴了一封挑战书。  贴挑战书的人竟是云龙山朝天观的新任观主黄真。黄真领着观中的二十多个弟子,一路敲锣打鼓,最后把挑战书贴到了柳养云家的大门上。  云龙山下就是宋朝的门户游狐关
期刊
泰山封禅的日子临近了。  这些天里,宋真宗赵恒总觉得某个环节上出了点儿小小的问题,可又想不起来问题出在哪里?  这天,他坐在御书房,正欣赏韩幹的《圉人呈马图》,忽然拍了一下前额,说:“怎么把这个人给忘在了脑后?”  赵恒说的这个人,名叫马知节。在赵恒眼中,马知节是个只会说真话不会说假话的人。而封禅这样的祭祀大典,这样的角色不好找,尤其是也缺不了。  细细地说起来,马知节和老赵家有着扯不清的渊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