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细胞丘疹病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细胞丘疹病(clear cell papulosis,CCP)是1987年认识的一种新的皮肤病,患者是中国台湾的2个小兄弟[1],随后陆续有15例报道[2-8].CCP临床特征是多发的色素减退斑或扁平丘疹,大多数分布于下腹部,沿乳线(milk-line)对称分布,病理特征为透明细胞散在或2~4个成簇分布于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而基底上层较少。

其他文献
患者女,34岁,1岁左右头皮、口周、肛周出现红斑角化,伴头发发育不全,有汗.10余岁时口周、肛周皮损渐愈.6岁时起掌跖出现弥漫性角化过度,角化斑逐年增多增厚,20岁左右手足各指、趾逐渐挛缩、固定,致双手、足指趾呈屈曲位,不能伸展。
期刊
患儿女,6岁2个月.因面部及四肢皮肤起红色丘疹、脓疱疹、水疱、血疱及破溃伴疼痛7天入院.7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于双跟睑外眦、右侧鼻翼、右侧口角出现绿豆大小鲜红色小丘疹及脓疱疹,周边有红晕,部分破溃、糜烂,形成溃疡,伴剧烈疼痛,逐渐累及双侧耳廓和四肢.无畏寒、发热、腹痛、关节疼及口腔溃疡等不适.外院曾用头孢他美酯输液治疗,患儿病情无好转.平素营养佳,食欲可,大小便正常。
期刊
患者女,20岁,因脱发、睫毛脱落伴全身丘疹20年于2008年3月就诊于我科.患者出生后不久发现头发及眉毛折断或脱落,全身皮肤干燥,散发毛囊性丘疹.症状夏轻冬重.青春期后病情加重,头皮、颈部、躯干及四肢泛发大量毛囊性丘疹,头发及睫毛折断脱落增多。
期刊
外伤是白癜风的诱因之一[1],其黑素细胞破坏机制迄?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我们在门诊确诊12例外伤所致白癜风,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对其血清IL-2和TNF-α进行了初步检测。
期刊
患儿男,8个月,因左侧面部多发肿物于2008年5月1日就诊,患儿父母诉该患儿自出生便发现左侧而部多个肿物,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并左侧口角较大。
期刊
患儿男,10岁.因腹股沟和腹部皮肤离心性凹陷性萎缩斑3年余就诊.患儿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腹股沟皮肤浅红斑及凹陷,无全身及局部自觉症状,此后凹陷区域逐渐呈离心性向腹部扩大.发病以来,智力和身体其他部位发育正常.患儿胞弟,8岁,于1年前也出现类似皮损。
期刊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期间易合并带状疱疹,且病情重,疼痛持续时间长.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4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合并颜面部、头颈部、胸背部及腹部带状疱疹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观察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期刊
目的 探讨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对米卡芬净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法和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来评价白念珠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敏感性.结果 30株白念珠菌生物膜中,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均耐药(SMIC80≥64μg/mL);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SMIC80≤1μg/mL),26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MIC801μg/mL);27株对米卡芬
血清学实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一类以快速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为代表的非梅毒螺旋体实验,通常称筛查试验;一类是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为代表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称确诊试验.由于实验原理易懂、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开展的检测项目.我们针对本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的基线调查.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二次PCR技术诊断疑似真萧感染临床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真菌感染的深部位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共29份,分别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真菌通用引物单次与二次PCR扩增rDNA的ITS区,并对真菌检出阳性率和多种真菌菌种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疑似病例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真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7%(6/29)、37.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