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一个以童话而闻名的国度,有住在拉普兰德的冰雪女王,有美丽的白天鹅和遥远的中世纪的王子公主。雪花飘起的夜晚,古老冷清的街道旁依然耸立着的古堡,市中心的教堂传来阵阵钟声,不禁让所有徜徉其中的人深感那份浪漫与安宁。
至今仍让丹麦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仍保存着君主制度,拥有现实版的王子与公主,以及这里曾生活着的,一位来自东方的美丽王妃。
她1964年6月30日生于香港,全名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丽,中文名叫做文雅丽,是个有着1/4中国血统的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孩。文雅丽的父亲理查德是中英混血,出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90年代任香港某公司的常务董事,母亲克丽斯塔则是有波兰血统的奥地利人。
文雅丽在70年代末于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远赴伦敦和奥地利攻读经济,毕业后返回香港发展,在一间跨国公司担任顾问工作。她不但才貌兼备,而且通晓广东话、英语、法语和德语,言语能力一流,曾担任香港某投资公司的副部长,和未来丹麦的另一位王妃一样,都曾是一位精明能干的职业女性。虽然对于一般人来说,文雅丽当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女强人,足让人艳羡不已。但若相较于她之后的经历,彼时的她也只是香港90年代初的一名普通的白领,过着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那炙热的叫做爱情的火苗
199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女王二世的二子约阿希姆王子在完成学业后前往香港发展,在一家丹麦驻香港公司实习。1995年1月的一个晚宴上,约阿希姆遇到了年长自己5岁的文雅丽,两人一见钟情。王子邀请文雅丽一同游欧洲,期间被文雅丽糅合了东西方的美所深深打动,并将对文雅丽的钟情向自己的母亲,丹麦女王道明。在征得丹麦王室的同意后,他再度来港——此行的目的便是求婚了。整个求婚过程非常浪漫,至今仍被港人津津乐道:约阿希姆王子不顾尊贵身份,在香江边向文雅丽单膝跪下。当时他们相识不过5个月,相传女皇虽然已知情,但对于他们的闪电结婚仍然感到万分惊讶。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两人的结合被称为20世纪最浪漫的婚礼。这位港产的“灰姑娘”给香港带来很大震撼,乃至当时很多影视剧也争相以此为题材。
1995年11月19日,约阿希姆王子和文雅丽的婚礼在腓特烈堡城堡教堂举行,由王后的神父主持,并于希勒王宫举行结婚庆祝典礼。当时约有4万人在这场盛大的王室婚礼上争睹这位欧洲王室第一位亚裔王妃的风釆。
文雅丽的婆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婚礼当天对她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丹麦人了。”出乎女王意料之外,文雅丽对环境的适应力惊人——她拿出当年职场上的卖力劲头,仅用了300小时就学会了丹麦语,因为面对丹麦人热烈的欢迎,她很想对民众用丹麦语说一声“谢谢!”这也让文雅丽在短时间极快得内赢得了丹麦民众的心。
嫁入丹麦王室后,文雅丽发现自己好像是童话里的灰姑娘,转而成为了受人爱戴的公主。丹麦人称她为亚历山德拉王妃,时时关注着她。而她自己也积极迅速地融入当地社会、学习当地文化,深谙穿衣之道的她,品味高贵典雅,日常穿着装扮成为北欧丹麦妇女效仿的对象。连丹麦女王也对她赞赏有加,甚至还以此教导当时尚未成婚的长子腓烈特王储,要学习弟弟的眼光。
“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他的整个国家。”
现在,文雅丽回忆起当时的王室生活,认为从一位香港的平民到童话中的公主,这一转变来得太突然,当时自己还不懂得多面地去享受这一切。在刚开始的阶段,她更多的是努力去适应生活,去学习和履行王妃的责任,这甚至夺取了她对婚姻的关注。
“我经常问自己能否做好王妃的工作?为此我只能把家庭搁在一边。生活被改变,自己好像回到5岁,一切要重新学习:恋爱、结婚、成为公众人物、履行公职!这就像一场飓风,把我原有的生活吹倒,有时使人感到很迷茫。”
寒冷,是长期生活在香港的文雅丽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嫁入丹麦王室头一年的冬天,恰逢北欧特别寒冷。女王以为文雅丽会卷起铺盖回香港。 然而她同整个王室一起,正常生活、出席各种活动。她知道身在王妃的位置,纵使千万人民爱戴,却不能让任何人失望——尤其是自己。
直到婚后第4个月,文雅丽代表丹麦对乌干达作正式访问,那里气温是对她最好的欢迎, “我迫不及待地下飞机去感受南半球的温暖,身上马上就像披了件大氅,一股暖气裹住了我,好像回到了香港。”
一边是国民,一边是王室和家庭,生活让文雅丽忙碌而充实。她不仅是王室的亲善大使,代表丹麦前往各地访问;还赞助丹麦国家女子合唱团,成为乐团的监护人和官方执行人。然而对于家乡的依赖和眷恋在他乡来得是这样寂静而绵长,如同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所言:“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香港海滨的片段时,我会心跳加快,那是我很少看到的好东西。”那里的味道、声音、地方、食物,以及人群,虽不能说是朝思暮想,却一直为她所挂念。
文雅丽的父母后来也移居到了丹麦。在被问及她父母是否适应丹麦的新生活时,文雅丽以无比景仰的心情说,“我父母热爱这里,我妈妈过去经常教育我,结交新朋友永不为晚。他们在丹麦交了很多朋友,经常互相往来,真令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母亲的话也成了文雅丽的人生哲学,“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平衡,任何事都要保持平衡。你既要与国民尽可能保持亲近,同时又要保持王室的神秘感。比如说,国民不愿看到我天天在超市排队买东西,因此我可能一年也才去那么2、3次。丹麦王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同时也是非常现代的王室,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得到人民热爱的一个原因。在这里,虽然有一些拘束,但我也有自己的自由生活。”
身為王妃,文雅丽免不了被人拿来来与其他王妃作比较,比如戴安娜。“戴安娜订婚时只有19岁,而我结婚时已经31岁了,那时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作出了自己的决定。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他的整个国家。”
童话与现实的交锋
“在艰难深思之后,我们双方决定分居并准备离婚。我们在离婚的相关条款上已经达成一致,我们决定分别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丹麦王室2005年4月16日发表声明。
正如歌中唱到的,不是每个童话都有美好结局,这段被媒体称为“上世纪最浪漫的婚姻”,在10年之后,终于还是以离婚收场。新闻发布会同时宣布,分居后的文雅丽仍将保留王妃称号,同孩子们继续居住在哥本哈根市区;而约阿希姆王子则将“迁居”与德国邻近的一处行宫内,与王妃相距300公里。尽管两人劳燕分飞,但两人参与社会事务的各项活动并没有终止。
人群一片唏嘘。虽然有香港市民称他对这一结局表示很遗憾,但大多数丹麦民众认为,王子王妃的离婚不会改变他们对这对昔日浪漫恋人的崇敬心理,王妃在丹麦仍将受到人民的爱戴。而媒体也对离婚真相做了多种揣测, 两人性格及背景悬殊,文雅丽不能忍受被王子冷落被看做是最有可能的原因:现年40岁的王妃是国内21个慈善团体的赞助人,忙于履行公职,热心公益;相反,王子却是丹麦传媒眼中的“派对王子”,经常狂欢、嗜烈酒,热爱赛车,容易招惹异性,还曾出现过粗暴行为和社交失礼事件——好像还没长大的孩子。
文雅丽在后来接受的访问时坦言,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不仅会对家庭对孩子产生影响,更会因为自己王室的身份对丹麦王室和国民带来影响。然而让文雅丽意识到,如果没有了完美的婚姻,很可能理性的离婚会给双方带来幸福。
好在她和约阿希姆王子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两人在离婚后仍保持好友关系。他们经常会为孩子们的事见面,王子还经常去文雅丽的家里与孩子一起吃饭。刚离婚时,很多媒体想把他们塑造成一对冤家,但从每一次的聚会后媒体公布的照片看来,他们的关系仍旧融洽。
重识爱人
2007年,破碎的“灰姑娘”童话又有了让人叹服的转折:3月3日,法克瑟镇的东埃厄泽教堂,文雅丽与28岁的摄影师马丁·约根森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私人婚礼。此情此景与当年举国同庆的豪华婚典不可同日而语,而文雅丽也从“王妃”变成了“腓烈特堡女伯爵”,除了两位王子的母亲这一身份,她与王室生活再无丝毫瓜葛。
文雅丽的恋人马丁·约根森是丹麦王室的摄影师,曾多次为王室拍过生活照。离婚后,因为筹备一部关于文雅丽40岁的纪录片,约根森成了她的“固定随从”,两人在频繁的接触中很快撞出了“火花”。其后,他们多次相约到亚洲和意大利度假,还悄悄拜会了约根森的父母。
文雅丽八面玲珑的魅力再度奏效,当地媒体称赞约根森是“在电影制片界有着光明未来”的成功年轻人,连昔日婆婆丹麦女王也默默祝福她的新恋情。
再婚后,文雅丽将继续从王室获得每年约190万丹麦克朗(约合33万美元)的津贴,但她将像丹麦普通公民一样缴税。因此也有人暗笑她不懂盘算——她大可与马丁继续保持暧昧的恋人关系,这样既可坐享“王妃”头衔,又可以分文不少吃一辈子王室年俸。
显然,文雅丽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才没有想到这个算盘,也许对她而言,普通夫妻的柴米油盐比外表光鲜的王妃轻松何止百倍。即使未来需要重返商场,那里还是她熟悉的世界,可以尽情挥洒智慧,比起当一个有着诸多限制、冷暖自知的所谓“王妃”,这难道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生么?
婚后,夫妻俩与前夫所生的两名儿子,一同住在位于哥本哈根北郊滨海码头区的住所内。她的善良、她的美丽、她的坦荡,也为她赢得了民众持续的爱戴,丹麦皇室为她能够与两个小王子一起留在丹麦而感到欣慰。
至今仍让丹麦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仍保存着君主制度,拥有现实版的王子与公主,以及这里曾生活着的,一位来自东方的美丽王妃。
她1964年6月30日生于香港,全名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丽,中文名叫做文雅丽,是个有着1/4中国血统的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孩。文雅丽的父亲理查德是中英混血,出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90年代任香港某公司的常务董事,母亲克丽斯塔则是有波兰血统的奥地利人。
文雅丽在70年代末于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远赴伦敦和奥地利攻读经济,毕业后返回香港发展,在一间跨国公司担任顾问工作。她不但才貌兼备,而且通晓广东话、英语、法语和德语,言语能力一流,曾担任香港某投资公司的副部长,和未来丹麦的另一位王妃一样,都曾是一位精明能干的职业女性。虽然对于一般人来说,文雅丽当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女强人,足让人艳羡不已。但若相较于她之后的经历,彼时的她也只是香港90年代初的一名普通的白领,过着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那炙热的叫做爱情的火苗
199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女王二世的二子约阿希姆王子在完成学业后前往香港发展,在一家丹麦驻香港公司实习。1995年1月的一个晚宴上,约阿希姆遇到了年长自己5岁的文雅丽,两人一见钟情。王子邀请文雅丽一同游欧洲,期间被文雅丽糅合了东西方的美所深深打动,并将对文雅丽的钟情向自己的母亲,丹麦女王道明。在征得丹麦王室的同意后,他再度来港——此行的目的便是求婚了。整个求婚过程非常浪漫,至今仍被港人津津乐道:约阿希姆王子不顾尊贵身份,在香江边向文雅丽单膝跪下。当时他们相识不过5个月,相传女皇虽然已知情,但对于他们的闪电结婚仍然感到万分惊讶。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两人的结合被称为20世纪最浪漫的婚礼。这位港产的“灰姑娘”给香港带来很大震撼,乃至当时很多影视剧也争相以此为题材。
1995年11月19日,约阿希姆王子和文雅丽的婚礼在腓特烈堡城堡教堂举行,由王后的神父主持,并于希勒王宫举行结婚庆祝典礼。当时约有4万人在这场盛大的王室婚礼上争睹这位欧洲王室第一位亚裔王妃的风釆。
文雅丽的婆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婚礼当天对她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丹麦人了。”出乎女王意料之外,文雅丽对环境的适应力惊人——她拿出当年职场上的卖力劲头,仅用了300小时就学会了丹麦语,因为面对丹麦人热烈的欢迎,她很想对民众用丹麦语说一声“谢谢!”这也让文雅丽在短时间极快得内赢得了丹麦民众的心。
嫁入丹麦王室后,文雅丽发现自己好像是童话里的灰姑娘,转而成为了受人爱戴的公主。丹麦人称她为亚历山德拉王妃,时时关注着她。而她自己也积极迅速地融入当地社会、学习当地文化,深谙穿衣之道的她,品味高贵典雅,日常穿着装扮成为北欧丹麦妇女效仿的对象。连丹麦女王也对她赞赏有加,甚至还以此教导当时尚未成婚的长子腓烈特王储,要学习弟弟的眼光。
“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他的整个国家。”
现在,文雅丽回忆起当时的王室生活,认为从一位香港的平民到童话中的公主,这一转变来得太突然,当时自己还不懂得多面地去享受这一切。在刚开始的阶段,她更多的是努力去适应生活,去学习和履行王妃的责任,这甚至夺取了她对婚姻的关注。
“我经常问自己能否做好王妃的工作?为此我只能把家庭搁在一边。生活被改变,自己好像回到5岁,一切要重新学习:恋爱、结婚、成为公众人物、履行公职!这就像一场飓风,把我原有的生活吹倒,有时使人感到很迷茫。”
寒冷,是长期生活在香港的文雅丽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嫁入丹麦王室头一年的冬天,恰逢北欧特别寒冷。女王以为文雅丽会卷起铺盖回香港。 然而她同整个王室一起,正常生活、出席各种活动。她知道身在王妃的位置,纵使千万人民爱戴,却不能让任何人失望——尤其是自己。
直到婚后第4个月,文雅丽代表丹麦对乌干达作正式访问,那里气温是对她最好的欢迎, “我迫不及待地下飞机去感受南半球的温暖,身上马上就像披了件大氅,一股暖气裹住了我,好像回到了香港。”
一边是国民,一边是王室和家庭,生活让文雅丽忙碌而充实。她不仅是王室的亲善大使,代表丹麦前往各地访问;还赞助丹麦国家女子合唱团,成为乐团的监护人和官方执行人。然而对于家乡的依赖和眷恋在他乡来得是这样寂静而绵长,如同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所言:“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香港海滨的片段时,我会心跳加快,那是我很少看到的好东西。”那里的味道、声音、地方、食物,以及人群,虽不能说是朝思暮想,却一直为她所挂念。
文雅丽的父母后来也移居到了丹麦。在被问及她父母是否适应丹麦的新生活时,文雅丽以无比景仰的心情说,“我父母热爱这里,我妈妈过去经常教育我,结交新朋友永不为晚。他们在丹麦交了很多朋友,经常互相往来,真令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母亲的话也成了文雅丽的人生哲学,“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平衡,任何事都要保持平衡。你既要与国民尽可能保持亲近,同时又要保持王室的神秘感。比如说,国民不愿看到我天天在超市排队买东西,因此我可能一年也才去那么2、3次。丹麦王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同时也是非常现代的王室,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得到人民热爱的一个原因。在这里,虽然有一些拘束,但我也有自己的自由生活。”
身為王妃,文雅丽免不了被人拿来来与其他王妃作比较,比如戴安娜。“戴安娜订婚时只有19岁,而我结婚时已经31岁了,那时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作出了自己的决定。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他的整个国家。”
童话与现实的交锋
“在艰难深思之后,我们双方决定分居并准备离婚。我们在离婚的相关条款上已经达成一致,我们决定分别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丹麦王室2005年4月16日发表声明。
正如歌中唱到的,不是每个童话都有美好结局,这段被媒体称为“上世纪最浪漫的婚姻”,在10年之后,终于还是以离婚收场。新闻发布会同时宣布,分居后的文雅丽仍将保留王妃称号,同孩子们继续居住在哥本哈根市区;而约阿希姆王子则将“迁居”与德国邻近的一处行宫内,与王妃相距300公里。尽管两人劳燕分飞,但两人参与社会事务的各项活动并没有终止。
人群一片唏嘘。虽然有香港市民称他对这一结局表示很遗憾,但大多数丹麦民众认为,王子王妃的离婚不会改变他们对这对昔日浪漫恋人的崇敬心理,王妃在丹麦仍将受到人民的爱戴。而媒体也对离婚真相做了多种揣测, 两人性格及背景悬殊,文雅丽不能忍受被王子冷落被看做是最有可能的原因:现年40岁的王妃是国内21个慈善团体的赞助人,忙于履行公职,热心公益;相反,王子却是丹麦传媒眼中的“派对王子”,经常狂欢、嗜烈酒,热爱赛车,容易招惹异性,还曾出现过粗暴行为和社交失礼事件——好像还没长大的孩子。
文雅丽在后来接受的访问时坦言,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不仅会对家庭对孩子产生影响,更会因为自己王室的身份对丹麦王室和国民带来影响。然而让文雅丽意识到,如果没有了完美的婚姻,很可能理性的离婚会给双方带来幸福。
好在她和约阿希姆王子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两人在离婚后仍保持好友关系。他们经常会为孩子们的事见面,王子还经常去文雅丽的家里与孩子一起吃饭。刚离婚时,很多媒体想把他们塑造成一对冤家,但从每一次的聚会后媒体公布的照片看来,他们的关系仍旧融洽。
重识爱人
2007年,破碎的“灰姑娘”童话又有了让人叹服的转折:3月3日,法克瑟镇的东埃厄泽教堂,文雅丽与28岁的摄影师马丁·约根森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私人婚礼。此情此景与当年举国同庆的豪华婚典不可同日而语,而文雅丽也从“王妃”变成了“腓烈特堡女伯爵”,除了两位王子的母亲这一身份,她与王室生活再无丝毫瓜葛。
文雅丽的恋人马丁·约根森是丹麦王室的摄影师,曾多次为王室拍过生活照。离婚后,因为筹备一部关于文雅丽40岁的纪录片,约根森成了她的“固定随从”,两人在频繁的接触中很快撞出了“火花”。其后,他们多次相约到亚洲和意大利度假,还悄悄拜会了约根森的父母。
文雅丽八面玲珑的魅力再度奏效,当地媒体称赞约根森是“在电影制片界有着光明未来”的成功年轻人,连昔日婆婆丹麦女王也默默祝福她的新恋情。
再婚后,文雅丽将继续从王室获得每年约190万丹麦克朗(约合33万美元)的津贴,但她将像丹麦普通公民一样缴税。因此也有人暗笑她不懂盘算——她大可与马丁继续保持暧昧的恋人关系,这样既可坐享“王妃”头衔,又可以分文不少吃一辈子王室年俸。
显然,文雅丽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才没有想到这个算盘,也许对她而言,普通夫妻的柴米油盐比外表光鲜的王妃轻松何止百倍。即使未来需要重返商场,那里还是她熟悉的世界,可以尽情挥洒智慧,比起当一个有着诸多限制、冷暖自知的所谓“王妃”,这难道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生么?
婚后,夫妻俩与前夫所生的两名儿子,一同住在位于哥本哈根北郊滨海码头区的住所内。她的善良、她的美丽、她的坦荡,也为她赢得了民众持续的爱戴,丹麦皇室为她能够与两个小王子一起留在丹麦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