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78-02
一、为什么要重视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在紧张而激烈的训练和比赛中完善地、可靠地、准确地完成活动时所需要的意志品质。也就是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获得高度发展的智力能力。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有专门化的知觉,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善于冷静思考,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长期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中才能获得。
心理训练是直接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身体机能和技战术水平相当时,心理状态就上升为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各级教练员必须重视心理训练,把心理训练纳入到训练计划之中。
二、影响心理因素的原因
影响心理因素的原因很多,通过学习研究,整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是否有强有力的身体素质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获得高超的技术和战术的坚实基础。它是要在业余体校就必须打好良好的素质基础,优秀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要加强,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为获得高超的技术和战术打好有利基础。
2、是否有高超的技战术。
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必须具备较高训练水平,高超的技战术,才能在紧张激烈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
3、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即是否有较强的排干扰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否有高尚情操,必胜信念,注意力是否集中。
上述三点是直接影响比赛胜负的三条主要因素,即主观因素。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影响胜负的间接因素,但它又是直接影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训练中要抓好心理训练,增强队员的意志品质和排干扰能力,以及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客观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气候条件、场地设备条件(包括光线)、环境条件、食宿条件、交通条件、对手强弱、观众对运动员的影响等。
2、教练员在紧张比赛中的一言一行对运动员都有一定的影响。
3、教练员在平时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很重要。平时思想教育工作好,运动员就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责任感也就强,训练才能吃苦,比赛就有必胜信心。
4、教练员在训练中是否重视心理训练,确切的说,教练员是否把心理训练纳入到训练课中,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
因此,我认为除加强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之外,必须同时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单纯强调抓好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是很不够的,是片面的。
三、心理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和训练的过程。心理训练的过程也是运动员学习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各种方法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最佳心理状态,以便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心理训练的任务
心理训练的任务是根据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其具体任务如下:
1、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智力能力和心理品质。
2、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适宜的心理状态,形成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3、培养运动员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二)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以及赛中心理训练。
1、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队员对专项训练的兴趣、能力,培养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队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
2、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指赛前的短期训练。它是在一般心理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具体任务而安排。其目的是形成“最佳战斗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赛前心理训练是在赛前两三周开始的。通过赛前训练,稳定队员的情绪,增强对比赛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状态的方法。
3、赛中心理训练
教练员在比赛中要帮助运动员积累、分析在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随时修定计划,针对赛中队员的心理表现采取必要措施,使队员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胜利完成比赛任务。
一般心理训练是赛前和赛中心理训练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使运动员解除疲劳的训练。疲劳主要是指精神疲劳。
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可利用吸气、屏气、呼气、数数的方法来消除紧张,达到整个身体放松的目的。也可利用默想自然景象的方法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也采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是密切配合放慢节奏的深呼吸来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某些机能的训练方法。它可使运动员自我进人安静催眠状态,排除外界无关刺激和干扰,通过反复训练也可逐步提高队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其作用是调节神经紧张、解除疲劳、增强信心和克服恐惧心理。
2、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就是让运动员以自己的语词对心理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意志,使兴奋或抑制过程增强。其目的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诱导、自我控制,造成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
默念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方法。默念的内容是平时训练中逐步积累的,应包括动作的要领、用力的顺序、方法、时间等。默念要以预先编好的最简洁的词或话语,在心理默念,这样可使肌肉随之“活动”,以达到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改进技术的目的。默念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其他任何杂念。
(2)默念不能中断。
(3)在做动作之前的默念,要使默念与肌肉感觉“完成”动作结合起来。除自我暗示之外,别的暗示也很重要。如教练员的举止言行都对运动员起暗示作用。
3、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是运用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训练,并结合自我暗示(动作的语言总表)进行训练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加速运动员动作技能的形成或巩固,而且也可以有效地培养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增强信心和解除紧张情绪的能力。
念动训练应首先在放松和人静的状态下,默念动作要领,重视成套动作表象。通过多次重复固定的语言暗示程序,使正确的运动表象逐渐清晰,以加速建立条件反射,促进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如:
(1)运动员简单回顾自己最近一次成功的比赛情况,这可鼓舞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热血沸腾,情绪高昂,更好地进入临战状态。
(2)训练课前教练员把动作要点,难点,按着教学顺序,明确地写出并配上图象,贴在教室墙壁上,要求每个队员要把练习的词语写下来,闭上眼睛进行自语训练,然后运动员对照图象进行念动训练。
4、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以理想的最佳运动员颠峰状态时的模式特征为目标,以其不同阶段的模式特征为依据,采用相应的训练模式,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地控制训练过程。它基本上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研制最佳运动员模式,第二步是研制最佳训练模式并付诸于实行。
概括讲、模拟训练就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模拟比赛时的情景来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应尽量接近实际,所以这种训练也叫适应训练或实战训练。
5、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把运动员机体的生理信息及时反馈于运动员本身,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而使其生理反应更加合理的训练方法。此法训练可有效地克服运动员行动的盲目性,使他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各种反应结果,通过反馈加以修正,从而加速最佳目标的实现。这种方法对运动员信心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6、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训练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可培养运动员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培养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造成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有很多原因,如疾病、疲劳、失眠、对场地不适应、器材不习惯、观众的态度等都会妨碍注意力集中;急燥、轻敌、过分计较个人得失等也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
7、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即定的目的,而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它包括坚定的目的性、坚定性、顽强性、果断性、勇敢精神、主动性和自制力等。
坚定的目的性。这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中有明确的目性,并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的意义,从而坚定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力争达到想达到的目的。
坚定性和顽强性。它是指运动员为了坚持达到即定目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
果断性和勇敢精神。它是指运动员能适时地当机立断,不加犹豫,不怕困难危险,而采取果断行动。
主动性和自制力。主动性是指运动员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能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自制力是指运动员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它是以组织性、纪律性及情感的稳定性为前提的。
独立性,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各种复杂条件,运动员都要有独立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备独立做战的能力。
四、比赛前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一)赛前的各种心理状态
1、赛前正常心理状态(竞技状态好)
训练目的明确,责任心强,以体育事业为己任的运动员,就能积极克服困难,富于创造性、主动性、坚定性,对成绩和挫折都有正确认识。这样运动员赛前兴奋适宜,情绪饱满、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注意力集中。
2、赛前非正常心理状态(竞技状态不佳)
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运动员,对自己不是估计过高就是过低,所以赛前对自己的缺点看得过多,过于焦虑不安,准备活动开始很晚,很不充分。也有的队员只看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较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绩和有利条件。在训练中缺乏进取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赛前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慢,不按计划做准备活动,动作极不认真。
(二)赛中的心理状态
1、赛中正常心理状态
赛中信心百倍,情绪稳定,沉着冷静,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意图隐蔽,善于攻守,行动迅速果断,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在弱者面前不松动,能动员自己全部力量,比赛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成绩理想,甚至会超过预想水平。
2、赛中非正常心理状态
情绪不稳定,在复杂比赛中缺乏自信心,惊慌失措,行动急促,意图暴露明显,技战术不能正常发挥,遇到强手就打退堂鼓,甚至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在赛中判断迟钝,缺乏主动,战术运用犹豫不决,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成绩不佳。
(三)赛后心理状态
有的通过赛后总结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胜负,胜了则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找差距,停止不前;败了则垂头丧气,失去信心,甚至打退堂鼓躺倒不干,不能积极主动找出失败原因,纠正错误。
教练员要根据比赛前后运动员的各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五、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训练者要在心理训练之前,结合实践讲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恰当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思想波动和消极情绪,以保持他们的训练积极性。
(二)长期训练和周期训练相结合原则
长期训练是指心理训练要有长期的规划。心理训练不能搞突击,急于求成,也不能需要时就练,不需要时就停。心理训练应常年坚持,每个运动员都应制定多年心理训练计划。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训练根据运动员心理品质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训练到实践,这样循序渐进地制订心理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如意志训练时逐步加大难度,念动训练时从单一动作到成套动作。在掌握放松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
(四)统一安排和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安排是指训练者采取统一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完成共同的心理训练任务。统一安排的优点在于训练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便于组织,节省精力,并通过对比,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改进工作。
(五)从实战出发的原则
心理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手段的确定和选择要紧密结合实战的击破要。一方面,心理训练要和技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结合进行,使身体、技战术和心理这决定比赛负的三要素在训练中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心理训练要尽可能在于比赛近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并让运动员更多地在比赛时大胆进行心理训练的实践。
(六)一般心理训练与专项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得到发展,专项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专项心理品质得到发展。由于从事的项目不同,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结构也不相同,一般心理品质是专项心理品质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重视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在紧张而激烈的训练和比赛中完善地、可靠地、准确地完成活动时所需要的意志品质。也就是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获得高度发展的智力能力。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有专门化的知觉,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善于冷静思考,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长期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中才能获得。
心理训练是直接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身体机能和技战术水平相当时,心理状态就上升为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各级教练员必须重视心理训练,把心理训练纳入到训练计划之中。
二、影响心理因素的原因
影响心理因素的原因很多,通过学习研究,整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是否有强有力的身体素质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获得高超的技术和战术的坚实基础。它是要在业余体校就必须打好良好的素质基础,优秀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要加强,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为获得高超的技术和战术打好有利基础。
2、是否有高超的技战术。
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必须具备较高训练水平,高超的技战术,才能在紧张激烈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
3、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即是否有较强的排干扰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否有高尚情操,必胜信念,注意力是否集中。
上述三点是直接影响比赛胜负的三条主要因素,即主观因素。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影响胜负的间接因素,但它又是直接影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训练中要抓好心理训练,增强队员的意志品质和排干扰能力,以及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客观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气候条件、场地设备条件(包括光线)、环境条件、食宿条件、交通条件、对手强弱、观众对运动员的影响等。
2、教练员在紧张比赛中的一言一行对运动员都有一定的影响。
3、教练员在平时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很重要。平时思想教育工作好,运动员就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责任感也就强,训练才能吃苦,比赛就有必胜信心。
4、教练员在训练中是否重视心理训练,确切的说,教练员是否把心理训练纳入到训练课中,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
因此,我认为除加强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之外,必须同时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单纯强调抓好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是很不够的,是片面的。
三、心理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和训练的过程。心理训练的过程也是运动员学习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各种方法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最佳心理状态,以便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心理训练的任务
心理训练的任务是根据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其具体任务如下:
1、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智力能力和心理品质。
2、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适宜的心理状态,形成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3、培养运动员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二)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以及赛中心理训练。
1、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队员对专项训练的兴趣、能力,培养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队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
2、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指赛前的短期训练。它是在一般心理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具体任务而安排。其目的是形成“最佳战斗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赛前心理训练是在赛前两三周开始的。通过赛前训练,稳定队员的情绪,增强对比赛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状态的方法。
3、赛中心理训练
教练员在比赛中要帮助运动员积累、分析在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随时修定计划,针对赛中队员的心理表现采取必要措施,使队员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胜利完成比赛任务。
一般心理训练是赛前和赛中心理训练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使运动员解除疲劳的训练。疲劳主要是指精神疲劳。
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可利用吸气、屏气、呼气、数数的方法来消除紧张,达到整个身体放松的目的。也可利用默想自然景象的方法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也采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是密切配合放慢节奏的深呼吸来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某些机能的训练方法。它可使运动员自我进人安静催眠状态,排除外界无关刺激和干扰,通过反复训练也可逐步提高队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其作用是调节神经紧张、解除疲劳、增强信心和克服恐惧心理。
2、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就是让运动员以自己的语词对心理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意志,使兴奋或抑制过程增强。其目的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诱导、自我控制,造成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
默念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方法。默念的内容是平时训练中逐步积累的,应包括动作的要领、用力的顺序、方法、时间等。默念要以预先编好的最简洁的词或话语,在心理默念,这样可使肌肉随之“活动”,以达到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改进技术的目的。默念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其他任何杂念。
(2)默念不能中断。
(3)在做动作之前的默念,要使默念与肌肉感觉“完成”动作结合起来。除自我暗示之外,别的暗示也很重要。如教练员的举止言行都对运动员起暗示作用。
3、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是运用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训练,并结合自我暗示(动作的语言总表)进行训练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加速运动员动作技能的形成或巩固,而且也可以有效地培养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增强信心和解除紧张情绪的能力。
念动训练应首先在放松和人静的状态下,默念动作要领,重视成套动作表象。通过多次重复固定的语言暗示程序,使正确的运动表象逐渐清晰,以加速建立条件反射,促进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如:
(1)运动员简单回顾自己最近一次成功的比赛情况,这可鼓舞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热血沸腾,情绪高昂,更好地进入临战状态。
(2)训练课前教练员把动作要点,难点,按着教学顺序,明确地写出并配上图象,贴在教室墙壁上,要求每个队员要把练习的词语写下来,闭上眼睛进行自语训练,然后运动员对照图象进行念动训练。
4、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以理想的最佳运动员颠峰状态时的模式特征为目标,以其不同阶段的模式特征为依据,采用相应的训练模式,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地控制训练过程。它基本上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研制最佳运动员模式,第二步是研制最佳训练模式并付诸于实行。
概括讲、模拟训练就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模拟比赛时的情景来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应尽量接近实际,所以这种训练也叫适应训练或实战训练。
5、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把运动员机体的生理信息及时反馈于运动员本身,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而使其生理反应更加合理的训练方法。此法训练可有效地克服运动员行动的盲目性,使他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各种反应结果,通过反馈加以修正,从而加速最佳目标的实现。这种方法对运动员信心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6、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训练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可培养运动员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培养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造成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有很多原因,如疾病、疲劳、失眠、对场地不适应、器材不习惯、观众的态度等都会妨碍注意力集中;急燥、轻敌、过分计较个人得失等也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
7、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即定的目的,而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它包括坚定的目的性、坚定性、顽强性、果断性、勇敢精神、主动性和自制力等。
坚定的目的性。这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中有明确的目性,并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的意义,从而坚定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力争达到想达到的目的。
坚定性和顽强性。它是指运动员为了坚持达到即定目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
果断性和勇敢精神。它是指运动员能适时地当机立断,不加犹豫,不怕困难危险,而采取果断行动。
主动性和自制力。主动性是指运动员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能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自制力是指运动员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它是以组织性、纪律性及情感的稳定性为前提的。
独立性,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各种复杂条件,运动员都要有独立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备独立做战的能力。
四、比赛前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一)赛前的各种心理状态
1、赛前正常心理状态(竞技状态好)
训练目的明确,责任心强,以体育事业为己任的运动员,就能积极克服困难,富于创造性、主动性、坚定性,对成绩和挫折都有正确认识。这样运动员赛前兴奋适宜,情绪饱满、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注意力集中。
2、赛前非正常心理状态(竞技状态不佳)
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运动员,对自己不是估计过高就是过低,所以赛前对自己的缺点看得过多,过于焦虑不安,准备活动开始很晚,很不充分。也有的队员只看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较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绩和有利条件。在训练中缺乏进取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赛前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慢,不按计划做准备活动,动作极不认真。
(二)赛中的心理状态
1、赛中正常心理状态
赛中信心百倍,情绪稳定,沉着冷静,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意图隐蔽,善于攻守,行动迅速果断,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在弱者面前不松动,能动员自己全部力量,比赛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成绩理想,甚至会超过预想水平。
2、赛中非正常心理状态
情绪不稳定,在复杂比赛中缺乏自信心,惊慌失措,行动急促,意图暴露明显,技战术不能正常发挥,遇到强手就打退堂鼓,甚至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在赛中判断迟钝,缺乏主动,战术运用犹豫不决,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成绩不佳。
(三)赛后心理状态
有的通过赛后总结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胜负,胜了则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找差距,停止不前;败了则垂头丧气,失去信心,甚至打退堂鼓躺倒不干,不能积极主动找出失败原因,纠正错误。
教练员要根据比赛前后运动员的各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五、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训练者要在心理训练之前,结合实践讲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恰当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思想波动和消极情绪,以保持他们的训练积极性。
(二)长期训练和周期训练相结合原则
长期训练是指心理训练要有长期的规划。心理训练不能搞突击,急于求成,也不能需要时就练,不需要时就停。心理训练应常年坚持,每个运动员都应制定多年心理训练计划。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训练根据运动员心理品质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训练到实践,这样循序渐进地制订心理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如意志训练时逐步加大难度,念动训练时从单一动作到成套动作。在掌握放松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
(四)统一安排和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安排是指训练者采取统一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完成共同的心理训练任务。统一安排的优点在于训练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便于组织,节省精力,并通过对比,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改进工作。
(五)从实战出发的原则
心理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手段的确定和选择要紧密结合实战的击破要。一方面,心理训练要和技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结合进行,使身体、技战术和心理这决定比赛负的三要素在训练中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心理训练要尽可能在于比赛近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并让运动员更多地在比赛时大胆进行心理训练的实践。
(六)一般心理训练与专项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得到发展,专项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专项心理品质得到发展。由于从事的项目不同,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结构也不相同,一般心理品质是专项心理品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