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理念,突出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
近几年来,襄阳市委通过开展强责任、强班子、强功能、强实力、强规范,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社区“五强创示范”活动,有力提升了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
强责任
——管党治党水平大提升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襄阳市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去年以来,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24次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基层党建工作,11次深入社区专题调研,带动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建立社区党建联系点101个,为社区党建营造了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公共基础设施缺失、治安案件多发,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委将标准化社区建设和“三无”小区整治纳入《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3年创建标准化社区250个,整治“三无”小区510个,22.4万居民受益。
“我是社区的老居民,在这住了40多年,原来这里黑灯瞎火,垃圾没人管、苍蝇满天飞,现在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红光社区居民孙玉珍说。
在市委带动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层层签订责任书,年初公开承诺,年底硬账硬结。实行社区“两委”班子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网格员五星等级管理制,坚持党组织年度考评和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党组织“一考双评”,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失责必究”。
“社区每季度请居民代表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公开评议,分为好、中、差三档,对评为差的工作人员,将由社区党委进行诫勉谈话,仍旧不改的调离工作岗位。”冯家巷社区党委书记金义合说。据悉,襄阳将年度述职评议延伸到社区,2014年依据评议结果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11名。
强班子
——队伍建设水平大提升
“楼栋党小组长经常到我家沟通、交流、宣传政策,组织我们开展活动,服务楼栋居民群众。”檀溪湖社区党员臧有辉介绍。
为实现党的组织“无缝隙”、党的工作“全覆盖”,襄阳市委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市)区成立“大指导委”、街道成立“大工委”、社区成立“大党委”,推行“社区建党委、小区(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小组、楼门设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构架。
社区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严把政治关口,优化队伍结构,将社区“两委”班子职数由原5-7人增加到5-9人,社区工作者达到9049人,社均20人。
根据“木桶效应”,市委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实行重点管理、集中整顿,每年按照不低于5%比例倒排,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落实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班运作、一个部门帮扶、一笔资金或一个项目助推发展、一套制度管长远的“五个一”措施。2014年,27个社区党组织得到有效转化。
强功能
——领导核心地位大提升
王道凤是红光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从2009年丈夫身患癌症直至去世,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关心她的家庭,开导她本人,使她的精神没有被生活所压垮。2014年7月1日,她亲手绣了一面党旗交给社区党委书记,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为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襄阳市委持续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引导社区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推动灵魂革命。推广“365天值班、24小时热线、15分钟服务圈”,开展“育民、便民、富民、乐民、安民”“五民”活动、“敲门知民情、串门增感情、启门解民怨、守门保平安”“四门”行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四百”活动,把温暖送到每位居民心中。
87岁的老人胡开林说:“社区的姑娘们经常来看我,帮我打理家务,照顾生活,我感到非常温暖。”
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关爱进基层、圆梦微心愿”活动,实现居民“微心愿”5.8万个。红光社区困难居民郭在珍充满感情地说:“党员志愿者为我圆了微心愿,给了我们生活信心,还是共产党好。”
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佳刚说:“对群众做到有求必应,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社区党组织才能成为在关键时刻一呼百应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实力
——社区保障水平大提升
只有人、财、物保障到位,社区党组织才有实力、有能力、有底气、有威信。
襄阳市委、市政府把财政投入作为主要渠道,连续4年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件实事,将社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经费、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提前3年达到省定目标。
整合市直28个部门62项支持政策,推动4.13亿政策资金下沉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行部门联社区、社区联驻区单位、党员联群众“三联共建”,广泛推行“轮值主席制”。红花园社区一个下水道因年久失修,经常堵塞,给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社区党委协调3家辖区单位负责人召开现场会,认领了下水道改造工程,使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
社区党委书记闫瑾说:“社区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点,撬动这些大单位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群众有需要,哪个单位都会出手相助的。”
社区集体经济是社区保障的重要补充。市委出台意见,并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鼓励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该市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达到6个。
强规范
——社区标准化水平大提升
制度多、门牌多、本子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反映十分强烈。据摸底调查,农村(社区)匾牌平均在80项(块)左右,最多达178项(块),各种台账记录本平均17本,基层花费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市委将清理制度牌匾确定为教育实践活动常委会整改事项,全市清理社区门牌6786个、上墙制度12533块,将17个记录本整合为基层组织活动记录和服务群众记录2个。
高庄社区居民王秋英感慨:“过去社区的牌子挂满墙、本子一大摞、办公室到处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办事还不方便,现在服务、文化、活动场所多了,没事我们都愿意过来。”
过去,社区内的职能单位个个都是“婆婆”,社区得罪不起,整合资源、共驻共建没有政策、机制保障,解决社区党组织“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根本无从谈起。
为此,市委推行“考核评优双向函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职权。2013年市委“七一”拟表彰单位,一律征求单位所在地社区党组织意见,社区党组织在辖区单位面前有了说“不”的权利。
社区党建“135工程”、“四门行动”、“四小工作”、服务群众零距离的“321工作法”、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尹集模式”……襄阳社区党建创新层出不穷,群“星”闪耀。据悉,去年该市有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38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星级社区。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理念,突出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
近几年来,襄阳市委通过开展强责任、强班子、强功能、强实力、强规范,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社区“五强创示范”活动,有力提升了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
强责任
——管党治党水平大提升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襄阳市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去年以来,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24次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基层党建工作,11次深入社区专题调研,带动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建立社区党建联系点101个,为社区党建营造了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公共基础设施缺失、治安案件多发,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委将标准化社区建设和“三无”小区整治纳入《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3年创建标准化社区250个,整治“三无”小区510个,22.4万居民受益。
“我是社区的老居民,在这住了40多年,原来这里黑灯瞎火,垃圾没人管、苍蝇满天飞,现在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红光社区居民孙玉珍说。
在市委带动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层层签订责任书,年初公开承诺,年底硬账硬结。实行社区“两委”班子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网格员五星等级管理制,坚持党组织年度考评和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党组织“一考双评”,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失责必究”。
“社区每季度请居民代表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公开评议,分为好、中、差三档,对评为差的工作人员,将由社区党委进行诫勉谈话,仍旧不改的调离工作岗位。”冯家巷社区党委书记金义合说。据悉,襄阳将年度述职评议延伸到社区,2014年依据评议结果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11名。
强班子
——队伍建设水平大提升
“楼栋党小组长经常到我家沟通、交流、宣传政策,组织我们开展活动,服务楼栋居民群众。”檀溪湖社区党员臧有辉介绍。
为实现党的组织“无缝隙”、党的工作“全覆盖”,襄阳市委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市)区成立“大指导委”、街道成立“大工委”、社区成立“大党委”,推行“社区建党委、小区(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小组、楼门设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构架。
社区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严把政治关口,优化队伍结构,将社区“两委”班子职数由原5-7人增加到5-9人,社区工作者达到9049人,社均20人。
根据“木桶效应”,市委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实行重点管理、集中整顿,每年按照不低于5%比例倒排,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落实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班运作、一个部门帮扶、一笔资金或一个项目助推发展、一套制度管长远的“五个一”措施。2014年,27个社区党组织得到有效转化。
强功能
——领导核心地位大提升
王道凤是红光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从2009年丈夫身患癌症直至去世,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关心她的家庭,开导她本人,使她的精神没有被生活所压垮。2014年7月1日,她亲手绣了一面党旗交给社区党委书记,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为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襄阳市委持续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引导社区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推动灵魂革命。推广“365天值班、24小时热线、15分钟服务圈”,开展“育民、便民、富民、乐民、安民”“五民”活动、“敲门知民情、串门增感情、启门解民怨、守门保平安”“四门”行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四百”活动,把温暖送到每位居民心中。
87岁的老人胡开林说:“社区的姑娘们经常来看我,帮我打理家务,照顾生活,我感到非常温暖。”
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关爱进基层、圆梦微心愿”活动,实现居民“微心愿”5.8万个。红光社区困难居民郭在珍充满感情地说:“党员志愿者为我圆了微心愿,给了我们生活信心,还是共产党好。”
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佳刚说:“对群众做到有求必应,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社区党组织才能成为在关键时刻一呼百应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实力
——社区保障水平大提升
只有人、财、物保障到位,社区党组织才有实力、有能力、有底气、有威信。
襄阳市委、市政府把财政投入作为主要渠道,连续4年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件实事,将社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经费、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提前3年达到省定目标。
整合市直28个部门62项支持政策,推动4.13亿政策资金下沉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行部门联社区、社区联驻区单位、党员联群众“三联共建”,广泛推行“轮值主席制”。红花园社区一个下水道因年久失修,经常堵塞,给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社区党委协调3家辖区单位负责人召开现场会,认领了下水道改造工程,使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
社区党委书记闫瑾说:“社区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点,撬动这些大单位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群众有需要,哪个单位都会出手相助的。”
社区集体经济是社区保障的重要补充。市委出台意见,并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鼓励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该市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达到6个。
强规范
——社区标准化水平大提升
制度多、门牌多、本子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反映十分强烈。据摸底调查,农村(社区)匾牌平均在80项(块)左右,最多达178项(块),各种台账记录本平均17本,基层花费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市委将清理制度牌匾确定为教育实践活动常委会整改事项,全市清理社区门牌6786个、上墙制度12533块,将17个记录本整合为基层组织活动记录和服务群众记录2个。
高庄社区居民王秋英感慨:“过去社区的牌子挂满墙、本子一大摞、办公室到处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办事还不方便,现在服务、文化、活动场所多了,没事我们都愿意过来。”
过去,社区内的职能单位个个都是“婆婆”,社区得罪不起,整合资源、共驻共建没有政策、机制保障,解决社区党组织“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根本无从谈起。
为此,市委推行“考核评优双向函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职权。2013年市委“七一”拟表彰单位,一律征求单位所在地社区党组织意见,社区党组织在辖区单位面前有了说“不”的权利。
社区党建“135工程”、“四门行动”、“四小工作”、服务群众零距离的“321工作法”、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尹集模式”……襄阳社区党建创新层出不穷,群“星”闪耀。据悉,去年该市有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38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星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