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特色与创新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我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快消费文化充斥着,久而久之,就会阻碍我们身心灵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这样背景下,就需要电视人扛起文化的大旗,承担起传播文化的重任,做一些有内涵、有深度的电视节目,弥补人们心灵的空虚和精神世界的匮乏。2017年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就承担起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给人们带来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文化传播特色与创新,本文主要以《朗读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在新媒体时代下是怎么进行文化传播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我们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类节目;文化传播;特色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3..070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可见,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者》作为一档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很好的诠释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文化传播特色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使其成为快消费娱乐化时代的“一股清流”,它的播出唤起了我们对朗读的热爱,让我们通过文字的力量感受文化的魅力与感染力。
  1.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现状,看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数量不仅严重缺乏,而且难以占据重要的地位。比如早期央视的文化竞技类节目《开心辞典》,作为首个把文化性与娱乐性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当时虽然以激烈的问答形式,高额的奖金机制,场内场外的互动场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获得了文化知识,但究其深层原因,发现高额奖金下的利益驱使、输赢模式的节目形式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而文化只是节目的一个外壳,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疲软期之后,退居了电视舞台,没有长期的发展下去。之后出现的《最强大脑》、《一站到底》等节目,虽然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其中多少也夹杂着早期文化综艺节目的种子,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文化为内核的电视节目,更难以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承担起了树立电视节目正确导向的作用,竭力推出了一系列充满文化内涵和文化深度的精品节目,比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大型文化类节目,不仅填充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而且也获得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称赞。
  2. 《朗读者》节目的文化传播特色
  《朗读者》在文化传播特色上另辟蹊径,创新谋划,从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上入手,使文化传播有了一些新的特色,进而让我们回归到了最本质的、最简单的、最单纯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的、最深刻的文字世界里面。
  2.1 节目内容弘扬文化的时代精神
  《朗读者》的节目主旨就是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导人,所以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文化的时代精神。每一期节目都会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通过主题的展现反映时代的精神内核。节目的主题词有“遇见、陪伴、选择、礼物、家庭”等,这些主题词的选用,不仅使观众具有亲和力,而且主题背后也展现出了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激励并鼓舞人心。比如在“勇气”这期节目当中,邀请了著名演员江一燕,分享了她将近十年的支教经历,让我们在她朴素真实的讲述中感受到她对大山里的孩子们的牵挂与想念,看到了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博爱友善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且依然怀有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还有文学史家樊锦诗,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用了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为敦煌事业几乎献上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让我们看到了她身上的坚守与敬业奉献的奋斗精神。《朗读者》正是通过对节目内容主题的展现,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故事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朗读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反映出这个时代所需要和传颂的时代精神,给予了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了文化传播的特色。
  2.2 “访谈+朗读”的节目形式促进文化的传承
  《朗读者》这样一档具有文化深度和文化内涵的精品节目,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以宏观严肃的方式让观众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以主持人生活化的访谈和嘉宾朗读的方式拉近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让观众从朗读者的真实经历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促进文化的传承。比如嘉宾郑渊洁和观众分享了老父亲半夜起来为自己灌钢笔水,默默支持自己写作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因学习不好,而被学校开除,但父亲仍然不放弃,给予他鼓励与信心,成为他最坚强后盾的故事,进而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最真挚的父子之情,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爱意与支持,也似乎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和父亲的影子,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读者的距离,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更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让我们在这种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中爱的传递。
  “你多久没有朗读了?应该很久了吧!”這是董卿对我们内心深处的质问。提起朗读,很多人都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觉得它只是属于我们的学生时代或一小部分人,但《朗读者》告诉我们,朗读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属于我们每一个年龄阶段,并且通过朗读可以很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承。所以《朗读者》在完成对嘉宾的访谈之后,会安排嘉宾朗读一段打动自己的文字,这些朗读作品即包括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海明威的《真实的高贵》,曾参的《礼记·大学》等,也包括更加接地气的通俗文学,比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呐喊》,杨绛的《我们仨》,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等,让嘉宾通过对作品真情实感的朗读,表达对家人的寄托与思念,对理想的憧憬与希翼,对祖国的深厚情谊与热爱,当这些凝聚了古今中外各个民族文化高深的思想和智慧的文学作品,以朗读的方式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坐在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会被这些熟悉的文字再次打动,让观众在这些或铿锵有力或质朴无华的文字世界里感受文化的魅力,寻找内心的情感归宿。由此可见《朗读者》对文化传播特色的创新,不仅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而且也培育和弘扬了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理想和气概,奏响了时代之声。   3.  《朗读者》节目的文化传播的创新
  《朗读者》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局限,牢牢地把握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优势,拓展了文化传播范围,营造了文化的传播氛围,打造出了一档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可看性的电视节目,既充满了生机活力,又具有文化内涵,使文化得到了积极有效的传播。
  3.1 新旧媒体融合方式的创新扩展文化的传播范围
  《朗读者》节目为了实现节目文化传播的创新,拓展文化的传播范围,巧妙地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比如它既在传统电视平台上播出,又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点播,还利用网络有声电视台进行播放,这样多种传播形式的有机融合,不仅满足了各类人群的收看收听习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时间的限制,有效的促进了节目文化传播的范围,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
  3.2 “身临其境”的阅读场景的搭建营造文化的传播氛围
  《朗读者》利用先进的AR技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阅读场景,把场内场外的观众置身到了文化的殿堂之中。在场景的搭建上,节目组将演播厅分为舞台大厅和访谈间两部分,在舞台大厅的中心以一个陈列着成千上万卷图书的复古书架为背景,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的场景。在舞台上有一扇大门,打开就是访谈间,访谈间就像一件精致的书房,浅色调,宽敞明亮,再加上暖黄色灯光的照射,给我们一种温馨淡雅的感觉。同时,《朗读者》也注重对声音的呈现,通过简单的背景画面凸显朗读者声音的力量,彰显文字的魅力,当朗读者在读的时候,屏幕右上方会出现动态的翻书效果,使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一种读书的氛围当中,而且背景音乐的使用也加强了这种文化氛围的传播。此外,每期节目都会安排一位专业钢琴家伴奏,在悠远深邃的背景音乐中,给人静谧之感,以至于有观众说:“观看《朗读者》就像在品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朗读者》通过对舞台、访谈间、背景音乐等“身临其境”的场景构建为我们营造出了强烈的文化氛围,不仅创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形式,而且对于加强文化自信,身份认同乃至强化民族国家的情感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大型文化情感類节目《朗读者》的成功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次创新与突破,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朗读者》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主流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提供了创新思路,通过它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本着对人民群众服务的态度,坚持文化自信,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创新,才能够用真诚和创意打动观众,唤醒观众遗失已久的文化符号的记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韦庠.融媒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从《开心辞典》到《朗读者》[J].中华文化论坛,2017,(12):.
  [2]周巍.《朗读者》:传播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J].青年记者,2017,(27):.
  [3]齐建东.新媒体语境下文学传播的创新与嬗变——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朗读者》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2020,(02):.
  [4]喻爽.慢综艺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之道[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1):.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电视专业化频道运作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与困惑。在我国电视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媒体不断出现和加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和关联正成为国内外传媒界热议的话题,新媒体将要取代传统媒体,在相当多的业内外专家所提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变革,作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电视媒体,应当如何看待和应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保持和提高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影响力。如果我们抛开表面效果,从本质上来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转型”这个词被反复提及。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浙报集团在同样站在时代的转角处,同样在思索经营与管理如何走一条更长远的道路。本文着眼于数字报业2.0视角,从浙报集团的经营管理转型延伸至整个媒介环境,并提出对浙报集团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数字报业2.0;媒介经营管理;浙报集团;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要】虽然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广播电视台的功能有所减弱,但互联网是不能够完全替代广播电视的作用的。广播电视台依然是当前大众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来说,通过广播电视向更多的人传播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文章通过对新疆广播电视台民语翻译的有效性研究,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翻译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
期刊
【摘要】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更要做好安全防范和技术准备、加强监督检查。本文主要介绍了2021年建党100周年张家港融媒体中心播出部针对这次直播和转播工作从基本保障、应急管理、监督管理、日常管理、重要保障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做了加强性的技术环节。  【关键词】建党100周年;电视转播和直播;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有所增多,人们对此类工程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为满足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发挥电子信息工程的优势和作用,尤其要注重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
期刊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中,《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家都市类报纸,在新闻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而它所打造的封面新闻客户端更是报业媒体转型发展中的代表。本文以封面新聞为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探究当前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环境,并从内容生产、媒介融合两个方面为新型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
期刊
【摘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终端也随之不断发展,依托于智能终端存在的视频行业也随之不断向移动终端发展,在此过程中,短视频异军突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短视频利用其自身优势迅速占领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并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最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信息传播的方式。“二更视频”是短视频领域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但当前学界对于“二更视频”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因此,笔者以“二更视频”为例
期刊
【摘要】“融媒体”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当前网络传播技术日趋成熟,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媒介传播技术提高,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领域繁多。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有的被逐渐淘汰,也有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融媒体时代,不仅对传统广播电视台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对传统广播电视的从业者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如今,网媒日益发达、传统媒体趋势下走,传统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媒体在报道上不断寻求新意和变化,从而催生了话题性新闻的策划报道以求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以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为例,结合业内人士经验,从内容生产者角度进行分析,探析新闻报道的话题来源,并基于此探究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话题性报道;议题设置;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  中图分类号:TN9
期刊
【摘要】互聯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远变革。地级市广电既要承受上级台在收视和广告两条战线的重压,又要直面各类新媒体的正面冲击,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探索实践为例,阐述地级市广电如何明确融合目标,把握融合重点,强化融合保障,找准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着力点,由“台网互动”走向“台网融合”,最终实现“台网一体”,打造出顺应时代潮流及市场需求的新型主流媒体。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