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全面加强和创新审计业务管理,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被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创选评”第一名,荣获最佳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0年实施的彬县科技局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评为全市优秀审计项目,2011年实施的彬县201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2012年实施完成的彬县职教中心财务收支计算机审计项目实例被评为全省优秀计算机审计项目。
一、抓学习培训,夯实审计事业发展基础
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目标,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理论研讨会、集中学习会等方式,全力提升审计干部业务水平。针对近年来新调入干部多、业务生疏的问题,要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一名新同志,从业务学习、工作开展等方面全力进行帮带,使其在最短时间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工作方法,投入审计项目实施。对于全体干部计算机审计能力不足这个短板,在去年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向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县政府决定选调2至3名计算机专业干部充实审计队伍,拨付40万元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随后又到榆林市审计局和榆阳区审计局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并向全局干部进行讲课、实地操作,带动全局计算机审计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全局先后有11人次参加了省厅举办的计算机、工程造价员培训班,6人次参加了省市审计部门举办的其它业务知识短期培训,有效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
以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落实为目的,制定修订了审计业务规范、制度、办法等50多项,内容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多个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先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下发了5个制度办法和方案,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和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工作开展和业务管理需要,在局内制定了七类39项机关管理制度,下发了《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试行)》等8项业务管理办法,基本形成了“工作讲规范、办事讲程序、管理讲制度”的良好机制。另外,还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考核体系,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以考核促工作,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关键环节,保障审计质量稳步提高
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一是提高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深化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二是注重审计复核审理。制定下发相关办法规定,明确各级复核、审理的内容和责任,针对复核、审理中发现的业务质量和不规范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措施。三是认真开展质量检查。由纪检组长带领法规审理股人员,随机对各股室审计项目开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取证、底稿,抽查翻阅被审计单位账簿、凭证。通过检查,增强了审计人员的现场质量控制意识,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实行限时审结制度。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规定了完成时限,要求限时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延时,必须填延时单,报局主要领导审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建立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审计组人员和审计过程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和要求,确定了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形式,对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抓优秀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优秀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我局狠抓质量管理,规范审计程序,加强审计研究,扎实开展审计项目创优活动,积极鼓励支持干部撰写优秀审计论文,发挥示范作用,提高审计成效。一是建立优秀项目评选制度。参照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研究制定了《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每年组织进行评选,由相关人员独立审阅案卷,进行量化计分,综合评定。从优秀项目中再择优选拔推荐参加省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二是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作用。每年对评选出的优秀审计项目,在局内进行观摩学习,由主管业务的领导进行点评分析,项目主审做经验介绍,增强了全体审计干部对优秀项目的认识,发挥了优秀项目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局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三是对优秀审计项目进行重奖激励。制定了优秀项目奖励办法,对各级评选出的优秀项目组人员按标准分别进行物质奖励,并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给予加分,激励干部争先创优,多出精品项目。四是加强审计论文撰写。创办了《审计业务论坛》内部刊物,编发审计干部撰写的审计论文,下发全局进行学习、交流,并评选出优秀论文,向有关刊物投送,争取被采用刊登。这样既提高了审计干部分析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又推动了机关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成果运用,极大地调动了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一、抓学习培训,夯实审计事业发展基础
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目标,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理论研讨会、集中学习会等方式,全力提升审计干部业务水平。针对近年来新调入干部多、业务生疏的问题,要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一名新同志,从业务学习、工作开展等方面全力进行帮带,使其在最短时间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工作方法,投入审计项目实施。对于全体干部计算机审计能力不足这个短板,在去年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向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县政府决定选调2至3名计算机专业干部充实审计队伍,拨付40万元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随后又到榆林市审计局和榆阳区审计局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并向全局干部进行讲课、实地操作,带动全局计算机审计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全局先后有11人次参加了省厅举办的计算机、工程造价员培训班,6人次参加了省市审计部门举办的其它业务知识短期培训,有效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
以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落实为目的,制定修订了审计业务规范、制度、办法等50多项,内容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多个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先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下发了5个制度办法和方案,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和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工作开展和业务管理需要,在局内制定了七类39项机关管理制度,下发了《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试行)》等8项业务管理办法,基本形成了“工作讲规范、办事讲程序、管理讲制度”的良好机制。另外,还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考核体系,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以考核促工作,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关键环节,保障审计质量稳步提高
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一是提高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深化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二是注重审计复核审理。制定下发相关办法规定,明确各级复核、审理的内容和责任,针对复核、审理中发现的业务质量和不规范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措施。三是认真开展质量检查。由纪检组长带领法规审理股人员,随机对各股室审计项目开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取证、底稿,抽查翻阅被审计单位账簿、凭证。通过检查,增强了审计人员的现场质量控制意识,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实行限时审结制度。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规定了完成时限,要求限时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延时,必须填延时单,报局主要领导审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建立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审计组人员和审计过程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和要求,确定了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形式,对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抓优秀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优秀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我局狠抓质量管理,规范审计程序,加强审计研究,扎实开展审计项目创优活动,积极鼓励支持干部撰写优秀审计论文,发挥示范作用,提高审计成效。一是建立优秀项目评选制度。参照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研究制定了《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每年组织进行评选,由相关人员独立审阅案卷,进行量化计分,综合评定。从优秀项目中再择优选拔推荐参加省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二是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作用。每年对评选出的优秀审计项目,在局内进行观摩学习,由主管业务的领导进行点评分析,项目主审做经验介绍,增强了全体审计干部对优秀项目的认识,发挥了优秀项目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局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三是对优秀审计项目进行重奖激励。制定了优秀项目奖励办法,对各级评选出的优秀项目组人员按标准分别进行物质奖励,并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给予加分,激励干部争先创优,多出精品项目。四是加强审计论文撰写。创办了《审计业务论坛》内部刊物,编发审计干部撰写的审计论文,下发全局进行学习、交流,并评选出优秀论文,向有关刊物投送,争取被采用刊登。这样既提高了审计干部分析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又推动了机关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成果运用,极大地调动了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