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升入普通高中无望,读职高又觉得低人一等,常常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表现为对待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很漠然,或抑郁、或暴躁。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一、用爱心呵护,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弗洛姆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利用自己潜能成长与发展的固有倾向,因为社会本身的压抑和不合理,导致许多人未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不少学生在进入职业高中后,往往有屈就的心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削弱,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混两三年”,对很多事情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似乎一个人一定要考入大学才有前途,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谈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最真诚的朋友。
1.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笔者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经常与学生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达到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愿接受现实的表现和问题所在,同时也看到改变这一状况的可能与途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要把别的人生道路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目前的处境看得一无是处,应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而这一实现需要自己主动建构,而不是消极的自我磨灭。
自卑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愿望更为强烈。但现实生活的情况是,学生出于自卑而往往具有回避型人格。而这种人又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从而抑制了自身优点或特长的展示、发挥。这就要求教师用心观察其言行,寻找足以触动其心灵的闪光点。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活动,就适宜的话题,以抽签一对一讨论、集体讨论、个别发言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借助批阅作业、写书面评语等时机,对学生的点滴成绩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或特长,养成寻找自身优点、发现自身长处的习惯,减轻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2.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
自卑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性格内向、孤僻之外,还与其遭受过多失败的情绪体验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力给此类学生创设较多体验成功的情境,如在课堂内给予他们较多的锻炼机会——发言、朗读、板书等,让其在班内担任一定的角色职务——小组长、课代表、纪律督察员、考勤检查员等,让他们有事可做,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3.训练学生满足自我合理需求的勇气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一般与外界交往较少,甚至不愿与他人交往,或与外界交往发生困难,甚至失败,使其自卑心理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应抓住或创造适宜的情境,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积极表现自己。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其大声说话;要求他们与其他同学谈话时眼睛直视对方,以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勇敢地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等。
4.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
在班级创造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教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学习要求,使他们避免再受心理创伤。此外,教师应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他们寻找排忧解难的帮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5.肯定与鼓励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注意加强正面引导,辅以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心理上和行动上的障碍。一旦他们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微小的进步,就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把他们过去习惯与他人比较转换为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肯定与鼓励并不意味着过分褒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依赖教师或他人而自立、自强。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目标、实施策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成败作出合乎逻辑的归因,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
二、结合现实,激励学生追求优越
心理学家阿德勤认为,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各人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为了克服低下的处境,上升到优势状态。
追求优越,需要创造能力。创造能力能把个人的潜能和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形成克服学习道路障碍和追求优越目标的行动。
职高生普遍存在“屈就”的心理,缺乏克服学习道路障碍的信心和勇气,往往知难而退,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愿意学习,更不用说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与学好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展开有针对性的开导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专业技术,具备一技之长,才会有好的出路。
1.从自卑、自大到自信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大约都有一颗自大的心。“屈就”职高的自我认识就是自大,过高估计了自我。但这种自大,实际是对职业教育乃至人类劳动的“傲慢与偏见”,是畸形的社会观念对学生的误导。
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占据更有利的社会地位,进而占有更多的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人的自然选择。但如果社会中绝大部分人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都很类似,而忘记了可以有其他的选择,那么这一看法对于其他可能的选择,就是一种压制。正是这样的压制,一步步导致学生对职高的偏见。
针对这样的心理状态,笔者注重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组织集体讨论、邀请社会人士(包括学生家长)座谈及举办相关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明白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是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职高并不代表卑下,行业并不损害人的尊严。我们还结合现实需要,邀请政府劳动与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来校就“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技工荒”及“农民工返乡”问题,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阐明社会发展动态与现实的需求。我校到浙江常熟、上海昆山工作的学生给笔者报喜:有几位学生发展较好,受到了厂里的奖励,有一位学生还当上了公司销售部经理助理。笔者把这些学生在校时的表现以及他们今天取得的成功对学生进行宣讲,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到了促进作用。
2.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寄予厚望
获得尊重是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需求。如能得到尊重,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时不忘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愿望,帮助学生追求、实现合理目标,使其智慧和潜能得到开发。要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懂得自主设计、自主调节、自主控制及自主解救,保持积极的状态,形成有效的自我尊重评价策略,即当外界评价发生偏差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智慧选择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回避、面对等来应对不利局面。
职高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滋养。用爱心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本条件。而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成功标志,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自我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职高生从根本上破解自身的心理难题,走出心理困境的途径,也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者单位
云南省威信县职业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矣 勇◇
一、用爱心呵护,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弗洛姆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利用自己潜能成长与发展的固有倾向,因为社会本身的压抑和不合理,导致许多人未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不少学生在进入职业高中后,往往有屈就的心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削弱,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混两三年”,对很多事情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似乎一个人一定要考入大学才有前途,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谈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最真诚的朋友。
1.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笔者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经常与学生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达到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愿接受现实的表现和问题所在,同时也看到改变这一状况的可能与途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要把别的人生道路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目前的处境看得一无是处,应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而这一实现需要自己主动建构,而不是消极的自我磨灭。
自卑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愿望更为强烈。但现实生活的情况是,学生出于自卑而往往具有回避型人格。而这种人又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从而抑制了自身优点或特长的展示、发挥。这就要求教师用心观察其言行,寻找足以触动其心灵的闪光点。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活动,就适宜的话题,以抽签一对一讨论、集体讨论、个别发言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借助批阅作业、写书面评语等时机,对学生的点滴成绩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或特长,养成寻找自身优点、发现自身长处的习惯,减轻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2.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
自卑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性格内向、孤僻之外,还与其遭受过多失败的情绪体验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力给此类学生创设较多体验成功的情境,如在课堂内给予他们较多的锻炼机会——发言、朗读、板书等,让其在班内担任一定的角色职务——小组长、课代表、纪律督察员、考勤检查员等,让他们有事可做,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3.训练学生满足自我合理需求的勇气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一般与外界交往较少,甚至不愿与他人交往,或与外界交往发生困难,甚至失败,使其自卑心理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应抓住或创造适宜的情境,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积极表现自己。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其大声说话;要求他们与其他同学谈话时眼睛直视对方,以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勇敢地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等。
4.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
在班级创造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教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学习要求,使他们避免再受心理创伤。此外,教师应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他们寻找排忧解难的帮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5.肯定与鼓励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注意加强正面引导,辅以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心理上和行动上的障碍。一旦他们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微小的进步,就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把他们过去习惯与他人比较转换为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肯定与鼓励并不意味着过分褒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依赖教师或他人而自立、自强。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目标、实施策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成败作出合乎逻辑的归因,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
二、结合现实,激励学生追求优越
心理学家阿德勤认为,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各人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为了克服低下的处境,上升到优势状态。
追求优越,需要创造能力。创造能力能把个人的潜能和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形成克服学习道路障碍和追求优越目标的行动。
职高生普遍存在“屈就”的心理,缺乏克服学习道路障碍的信心和勇气,往往知难而退,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愿意学习,更不用说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与学好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展开有针对性的开导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专业技术,具备一技之长,才会有好的出路。
1.从自卑、自大到自信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大约都有一颗自大的心。“屈就”职高的自我认识就是自大,过高估计了自我。但这种自大,实际是对职业教育乃至人类劳动的“傲慢与偏见”,是畸形的社会观念对学生的误导。
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占据更有利的社会地位,进而占有更多的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人的自然选择。但如果社会中绝大部分人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都很类似,而忘记了可以有其他的选择,那么这一看法对于其他可能的选择,就是一种压制。正是这样的压制,一步步导致学生对职高的偏见。
针对这样的心理状态,笔者注重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组织集体讨论、邀请社会人士(包括学生家长)座谈及举办相关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明白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是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职高并不代表卑下,行业并不损害人的尊严。我们还结合现实需要,邀请政府劳动与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来校就“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技工荒”及“农民工返乡”问题,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阐明社会发展动态与现实的需求。我校到浙江常熟、上海昆山工作的学生给笔者报喜:有几位学生发展较好,受到了厂里的奖励,有一位学生还当上了公司销售部经理助理。笔者把这些学生在校时的表现以及他们今天取得的成功对学生进行宣讲,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到了促进作用。
2.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寄予厚望
获得尊重是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需求。如能得到尊重,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时不忘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愿望,帮助学生追求、实现合理目标,使其智慧和潜能得到开发。要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懂得自主设计、自主调节、自主控制及自主解救,保持积极的状态,形成有效的自我尊重评价策略,即当外界评价发生偏差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智慧选择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回避、面对等来应对不利局面。
职高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滋养。用爱心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本条件。而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成功标志,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自我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职高生从根本上破解自身的心理难题,走出心理困境的途径,也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者单位
云南省威信县职业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