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视角,对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和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其次分析了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和建构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要素,最后对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建构的三个主要因素——体育价值观的建立、终身体育能力的完善和体育参与的习惯的养成等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 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作用
1.引言
近几年,对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学生体育生活动机的研究和对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等方面,从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视角对促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研究尚属空白。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功能是对体育参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教育下的中学生体育参与的最佳效果是能够将体育活动融入生活,变成生活的需要和内容,从而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本文从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入手,分析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体育价值观的建立、终身体育能力的完善和体育参与的习惯的养成等有何促进作用,以期为深化改革的研究,改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3.1.1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发展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它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活动习惯等成分。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它们的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受人的自我调节结构的调控,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在参与活动中,通过自身活动接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活动需要与兴趣,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3.1.2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3.1.2.1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的科学概念,包含着质的规定性,即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概括人们全部体育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只是表述人们体育生活行为的具体特点,更主要的是表述人们体育活动形式的基本属性;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既是一个概括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
3.1.2.2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所谓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在一定客观条件制约下,中学生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满足多层次需要进行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中涵盖“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求,其中也必定包含了对精神愉悦、个性展现、文化品位和健康理念等的多层次需要,集中体现了中学生体育行为的意识特性。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模式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以确立,形成自觉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有效地完成健康目的,这正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3.2建构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要素分析
结合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从结构理论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构和形成包含“体育活动的主体——中学生”、“体育活动的条件——校内外自然和社会因素”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中学生具体的体育活动”等三方面要素。
上述三个方面的要素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是中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主观与客观要素。其中,中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源于自身需要的体育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水平和因此形成的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意识是实践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动因,也是建构和形成一定体育生活方式的关键因素;体育活动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为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可能,并通过教育和宣传媒介等途径促进中学生自身条件的形成与完善,是中学生构建体育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促进因素;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学生体育生活的具体化,通过内容和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上述三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是中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必须完成的学习与实践课题。
3.3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效果。对体育行为具有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和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多种多样,它们影响着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性和持久性。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而且会根据不同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爱好等个体动力因素选择一定的体育活动和行为,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始动力,强化体育行为,增强意志,增强体育参与的效果,并可为体育参与的持久性提供动力保证。当他们认识到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义,体验到不间断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快情感,并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在各种情况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同人群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参加目的动机及项目的选择,参与活动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各不相同。
3.4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对影响建构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三个主要因素的促进作用分析
3.4.1对促进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建立的作用
人作为体育生活的主体,体育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对体育的需要倾向”→“形成一定体育价值取向”→“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生活主体意识形成”的途径实现。在这些环节中,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最核心的问题。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集合,在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下,它体现了体育生活主体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体育的意义、作用、效用等评价观念的总和。
体育价值观对中学生的体育活动起到指导作用,而中学生的体育需要、兴趣和态度又反作用于他们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绪和效果,在兴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建立较高的体育素养,成为影响体育价值观建立的重要因素。
3.4.2对促进中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完善的作用
中学生体育能力即体育生活能力,指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其作为体育生活自身条件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参加体育活动,直接影响体育生活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保持和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定向、始动、强化和维持四种功能使中学生的体育生活能力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在积极、持久、有选择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完善。
3.4.3对促进中学生体育参与的习惯养成的作用
热爱体育,从事体育,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者的典型标志。在培养学生体育生活意识和体育生活能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体育生活的习惯十分重要。
在提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改革体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第一,改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第二,改革课程教法,实现课程学习的生活化;第三,课内、外相结合,实现体育生活的一体化。
4.结语
通过分析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对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的促进作用,系统了解了影响中学生体育行为主要心理因素与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主要因素的关系,探究了促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与完善的内驱力的实质,拓宽了体育生活方式研究的视域,为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107-110.
[3]田金华.试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3,(3):32-33.
[4]王林.建构体育生活方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71-276.
[5]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33-37.
[6]黄恩洪.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价值观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92-93.
关键词: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 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作用
1.引言
近几年,对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学生体育生活动机的研究和对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等方面,从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视角对促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研究尚属空白。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功能是对体育参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教育下的中学生体育参与的最佳效果是能够将体育活动融入生活,变成生活的需要和内容,从而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本文从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入手,分析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体育价值观的建立、终身体育能力的完善和体育参与的习惯的养成等有何促进作用,以期为深化改革的研究,改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3.1.1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发展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它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活动习惯等成分。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它们的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受人的自我调节结构的调控,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在参与活动中,通过自身活动接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活动需要与兴趣,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3.1.2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3.1.2.1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的科学概念,包含着质的规定性,即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概括人们全部体育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只是表述人们体育生活行为的具体特点,更主要的是表述人们体育活动形式的基本属性;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既是一个概括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
3.1.2.2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
所谓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在一定客观条件制约下,中学生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满足多层次需要进行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中涵盖“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求,其中也必定包含了对精神愉悦、个性展现、文化品位和健康理念等的多层次需要,集中体现了中学生体育行为的意识特性。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模式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以确立,形成自觉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有效地完成健康目的,这正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3.2建构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要素分析
结合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概念,从结构理论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构和形成包含“体育活动的主体——中学生”、“体育活动的条件——校内外自然和社会因素”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中学生具体的体育活动”等三方面要素。
上述三个方面的要素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是中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主观与客观要素。其中,中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源于自身需要的体育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水平和因此形成的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意识是实践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动因,也是建构和形成一定体育生活方式的关键因素;体育活动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为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可能,并通过教育和宣传媒介等途径促进中学生自身条件的形成与完善,是中学生构建体育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促进因素;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学生体育生活的具体化,通过内容和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上述三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是中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必须完成的学习与实践课题。
3.3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效果。对体育行为具有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和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多种多样,它们影响着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性和持久性。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而且会根据不同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爱好等个体动力因素选择一定的体育活动和行为,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始动力,强化体育行为,增强意志,增强体育参与的效果,并可为体育参与的持久性提供动力保证。当他们认识到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义,体验到不间断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快情感,并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在各种情况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同人群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参加目的动机及项目的选择,参与活动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各不相同。
3.4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对影响建构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三个主要因素的促进作用分析
3.4.1对促进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建立的作用
人作为体育生活的主体,体育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对体育的需要倾向”→“形成一定体育价值取向”→“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生活主体意识形成”的途径实现。在这些环节中,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最核心的问题。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集合,在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下,它体现了体育生活主体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体育的意义、作用、效用等评价观念的总和。
体育价值观对中学生的体育活动起到指导作用,而中学生的体育需要、兴趣和态度又反作用于他们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绪和效果,在兴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建立较高的体育素养,成为影响体育价值观建立的重要因素。
3.4.2对促进中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完善的作用
中学生体育能力即体育生活能力,指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其作为体育生活自身条件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参加体育活动,直接影响体育生活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保持和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定向、始动、强化和维持四种功能使中学生的体育生活能力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在积极、持久、有选择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完善。
3.4.3对促进中学生体育参与的习惯养成的作用
热爱体育,从事体育,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者的典型标志。在培养学生体育生活意识和体育生活能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体育生活的习惯十分重要。
在提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改革体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第一,改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第二,改革课程教法,实现课程学习的生活化;第三,课内、外相结合,实现体育生活的一体化。
4.结语
通过分析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对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的促进作用,系统了解了影响中学生体育行为主要心理因素与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主要因素的关系,探究了促进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与完善的内驱力的实质,拓宽了体育生活方式研究的视域,为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107-110.
[3]田金华.试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3,(3):32-33.
[4]王林.建构体育生活方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71-276.
[5]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33-37.
[6]黄恩洪.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价值观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