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为载体引领知识提升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名称】
  《电磁转换》复习课(“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
  【复习目标】
  1.以“电和磁”为线索,让学生对电磁转换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再现.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引领知识提升,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以实验为基础,将物理知识融于具体的物理情境,以唤起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再现与理解.
  (2)教学难点:在物理情境中,能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假设与猜想,进而设计实验,探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
  【教学片段】
  第一环节通过实验,认识磁体与磁场.
  活动一: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器材:小磁针、条形磁铁、大铁钉.
  师:(指着讲台上静止的小磁针,如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枚小磁针开始.对于小磁针,你有哪些认识?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它是磁体.
  生:它周围有磁场.
  生:它静止时指南北方向.
  生:……
  师:它静止时为何只指南北方向?
  生:是因为地磁场的缘故.
  师:如果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法.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师:用手推动小磁针,小磁针偏转.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师:将一枚铁钉靠近小磁针,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生:小磁针也发生偏转.说明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师:用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也发生了偏转,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条形磁体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师:说得很棒.那如果还用条形磁铁的这一端去靠近小磁针的另一端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但是这种相互作用却没有接触,为什么?
  生: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设计意图】从寻找让小磁针由静止到发生偏转的方法为突破口,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磁体的指向性、吸铁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磁场等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环节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活动二: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活动三:安培定则的应用
  器材:自制固定导线、小磁针、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师:这根导线通以电流后靠近小磁针,应怎样放置?
  生:与小磁针平行,南北放置.
  师:请一名同学来帮助放置一下(如图2).通电后,小磁针偏转了吗?说明了什么?
  生:小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师:这就是奥斯特实验.若此时只将小磁针移走,该结论是否成立?
  生:成立.
  师:小磁针的作用是什么?
  生:检验磁场的存在.
  师:要使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怎么办?
  生:改变电流方向.
  师:把通电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变成了螺线管,它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它的磁极分布与电流方向之间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
  生:安培定则.
  师:请同学们用安培定则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生:作业.
  师:我们来选取几名同学的作业,并投影在屏幕上.请同学们来做评判.
  生:……
  师:如果要画出磁感线上某点的磁场方向,如何画?
  生:画出该点的切线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再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小磁针对研究磁场的重要性,体验到转换法的物理思想.通过对安培定则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掌握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活动四: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活动五: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器材:线圈、U形蹄铁、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自制的电动机模型.
  师: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它们之间必然会发生相互作用.
  师: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导体(线圈)运动起来,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师:这个实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制造电动机.
  师:老师这里也制作了一个电动机模型(如图3).请大家观察一下是不是真的能转动?如果不能,请分析其原因.
  生:……
  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如果要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你有哪些方法?
  生: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师:两者都改变?
  生:只改变其中一个.
  师:请两名同学来给大家验证一下.
  生:……
  师:既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提出合理的猜想.
  生:磁场强弱.
  生:电流大小.   生:线圈匝数.
  生:……
  师:同学说得都很好.若要研究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关系?我们怎样研究?你能否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元件来完成任务?写出你的器材、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生:……
  师:如何改变电流大小?
  生:添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后移动其滑片.
  师:如何知道力的大小有没有改变?
  生:观察比较金属导体(线圈)的摆动幅度.
  师:请两名同学来实际探究一下(如图4).
  生:……
  师:请大家根据所观察的现象说出你的结论.
  生:……
  师:对刚才这两名同学的探究进行合理的评价.
  生: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在电能生磁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通过老师制作的电动机模型展示,激发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对“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猜想,以及对其中某一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以达到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从而引领知识提升.
  第四环节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
  活动六: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器材:线圈、U形蹄铁、小量程电流表、开关、导线.
  师:电能生磁,那磁能否生电?
  生:能.
  师:你能否对刚才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来研究磁生电,也就是电磁感应?
  生:将电源换成小量程电流表(如图5).
  师:如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请一名同学来实际操作一下.
  生:展示.
  师:你认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师:刚才这位同学只让导体(或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以切割磁感线,发现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样就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合理吗?
  生:不合理,因为没有让导体在磁场中沿其它方向运动,以判断导线不切割磁感线时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只有让导体在磁场中沿不同的方向运动,这样所得到的结论才能避免偶然性,使之具有普遍性.
  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生:改变导体运动的方向或改变磁场的方向.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实际操作一下.
  生:展示.
  师:这个实验在实际生活有何应用?
  生:制造发电机.
  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意图】通过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再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要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这不仅需要多次实验,而且有时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验证.
  第五环节通过反思,引领提升.
  活动七:反思与评价
  师:正是发电机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大规模的使用电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也得益于科学家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师:反思1:电与磁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电与磁是有联系的?
   生:通过奥斯特实验和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电与磁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反思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你是怎么知道的?可用什么来描述磁场的特点?
  生:通过铁屑在磁场中有序分布,且分布的规律大致相同等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两者的磁场相似.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特点.
  师:我们研究磁场一般用小磁针,那为什么能用铁屑代替小磁针?
  生:因为铁屑能被磁场磁化为像小磁针一样的磁体.
  师:能用铜屑代替小磁针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铜屑不能被磁化.
  师:那如何操作?
  生:将铁屑均匀撒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师:为什么铁屑的分布有疏密之分,说明什么?
  生:不同位置磁场强弱不同,铁屑分布越密的地方,说明磁场越强.
  师:反思3:请同学们从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能量转化、应用的角度谈谈“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两个活动有什么异同.
  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使学生认识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了解研究磁场的方法,培养学生转换的思想,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反思与评价的思维习惯.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将物理规律融于一定的物理情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知,这远比就知识梳理知识、对物理规律进行机械式、重复式的记忆要好很多,同时更要注重复习课中对知识的引领提升和物理思维方法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补漏查缺、弥补思维、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试卷讲评,往往是核对答案式的讲评,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答案,将自己
期刊
生活即教育!高中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情境,为此,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紧紧抓住“生活化”这一手段.本文就如何借助于“生活”助力高中物理教学效果上一台阶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学生分组“生活化”  学生是教学的的主体,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做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保障性条件,学生的
期刊
传统的初中物理新授课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讲解有关规律和结论,然后再通过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学生主要是通过倾听和记忆来了解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实验也大多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的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堂上
充足的生源是职业学校持续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和根本。近几年来,寿光市教育局以此为总抓手,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招生人数连年翻番,1998年招生2000人,1999年招生2100人,2000年招生3141人,2001年招生4560人,今年市
1 学生在物理实验图像处理中的常见错误  1.1 作图不够规范  物理实验中的作图比较典型的有:单摆周期T2与摆长L的图象、伏安特性曲线、加速度a与F、图象等,这些图象普遍受到重视,但统计表明:学生对于光路图与力的矢量合成图的规范不够明确.例如2012年浙江理综高考第21题,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第1小题中要求作出完整的光路图,常见错误如图1所示,主要问题有:光路图中少箭头、虚实不分;三棱镜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进行,在现阶段中学物理课堂上,互动探讨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认同.所谓互动探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团队模式探讨问题,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充分融入学生们的学习之中,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下面将对如何构建初中物理互动探讨课堂
沈从文是个能写字和会写字的人,他的一生笔耕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曾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自身文学创作的丰厚经历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
当下的教育实际中,学生学习与考试评价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实际来看,这种关系体现在当下的学习与评价机制当中,尽管学生从入学到高中学段都认为考试是学习的必然要素,但对于自身学习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却不尽了解,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厌恶考试的——常常有学生说,如果没有考试,我将十分乐意学习!笔者以为这是浪费了教学的资源.如果学生能够从自身成长的角度清晰地知道学习与考试的关系,那就可以让两者起到相互促进
期刊
读了《走出惯性的深层误区》与《如何理解惯性与速度无关》,笔者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的教学意犹未尽.笔者认为,学生以为“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前概念,要转变这一概念,需要充分分析其产生原因,再加以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1 “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前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1 “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  在高中人教课本中,有关惯性大小有如下描述:“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