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抽一袋关东烟

来源 :神州民俗(通俗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一句东北话来说,关东烟就是“贼啦好抽”!最出名的关东烟是亚布力(亚布力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镇)产的,抽一口,有劲、不呛人、解乏,难怪抗联名将赵尚志将军临终前还想抽上一口关东烟啊!关东,有肥沃的土地,手一攥土都能出油,加之关东的水好,松花江、嫩江、大辽河等江河水质清澈,污染小,还有关东特有的气候,因此,黑土地上种植的关东烟叶长、宽大、肥厚、绿油油的,这样的烟能不好抽吗?!而且东北的烟种经过了多年的筛选,种子十分优 In a northeastern language, Kanto is “the thief is a good pumping ”! The most famous Kanto Tobacco is Yabuli (Yabuli town,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own) produced, pumping, strong, not choking, No shortage of solution, no wonder the anti-star general Zhao Shangzhi before death want to smoke on a Kanto ah! Kanto, fertile land, hand a clutter of the earth can be oil, coupled with good water Kanto, Songhua River, Nen River, Liaohe River Therefore, the Kanto tobacco planted on black soil is long, generous, thick, and green, so can the smoke not be pampered ?! Moreover, the tobacco species in the northeast after years The screening, the seed is very good
其他文献
1985年春,我跟母亲一起到当乡武装部长的表哥家串门,受着“大人说话小孩儿听:’的世俗影响,我坐在沙发上听着大人们从东拉到西的闲聊。发闷之时,随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份报纸──《解
其一  这是一座牢房,  囚禁了许多人的意志和命运。  这是一座训练营,  动物们在磨利牙齿和爪子。  这是一座花园,  到处盛开着芬芳的人格。  这也是一座古庙,  你是老僧,  可以苦参苦悟。  校园是什么,  取决于你是什么。  其二  风儿和湖水在打招呼,  蜻蜓和荷花在打招呼。  学生和老师在打招呼,  但从来没有和教学楼打招呼。  学生们都见过教学楼,  但从不认识教学楼。  其三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经费管理使用上依法照章办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国家、部队的建设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军队疗养院也受
不久前下部队采访,与基层官兵座谈,征求他们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教导员的话听后令人回味无穷。他说:“报上的先进性与夸张性并存。”此话怎讲?他说:“报纸上宣扬的人和事都挺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他的单人房间看到那3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十分惊讶。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地报刊电台
这是一群“另类”的传承者,因为热爱,他们心无旁骛地努力追随,甘愿枯燥寂寞、清贫生活  项颂 徽墨  1990年出生在徽墨制作世家的项颂,是安徽省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代表性传承人。每天清晨7点起床,他都会来到自己的工作间,刻模、制坯、描金……动作娴熟而认真。2013年从马鞍山师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项颂回到家乡歙县跟随父亲项德胜专心做起徽墨。尽管看上去还略显稚嫩,但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所做的作品已
经费跟踪监控就是紧紧抓住经费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预算、开支、报销、效果四个主要环节,严抓细扣,科学重视,实施全程审计、监控。它能有效地控制经费使用过程中超支、铺张浪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这本书里收有他的《我与地坛》,有《命若琴弦》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名篇佳作。正如编者所说,凡是读过史铁生作品的人,没有不被他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
在我家乡河北省内流传着一句俗语:“重阳敬老人,霜降敬耕牛。”把“敬耕牛”与“敬老人”相提并论,可见农人对耕牛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历来,耕牛和庄稼人相依为命,很难想象,昔日没有耕牛的农人要养家糊口,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有了一头耕牛,就等于有了一个好帮手。  俗话说得好:“牛通人性。”耕牛也懂得生存的艰难,惟有和主人合力耕耘,才会换来好收成,生活才会有所保障。为此,牛陪伴着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