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教师”专业能力的突破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老教师”并非年龄上的“老”,而是指那些处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后期的教师群体。这些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作为新课改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年龄已临近退休,有进取心,又受到教研活动45岁以下的限制”[1],这使“老教师”的教育困惑越来越多,教育积极性逐渐降低。于是,其在工作中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常常得过且过:当面对学校的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究等工作时,很多“老教师”选择主动放弃;当面对学校的重大决定和发展规划时,“老教师”又往往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冷漠、无所谓的态度使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受阻,同时也逐渐在教师群体中被边缘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老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又该如何提高其专业能力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改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老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深入推动了学术界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学者们从教师的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活动的性质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对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虽然其各自的角度不同,但学者们一致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认为“老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具体包括:
  (1)教育基础能力,即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最基本能力。它是“老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指导学生发展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即“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主要有设计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与教育机智。
  (3)教育创新能力,即“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和创新技能(如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
  (4)我发展能力,即“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进而提升专业素养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自主发展:“老教师”专业能力突破的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不外乎两条:内控路径与外控路径。但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仅依靠外部力量的驱动是不够的,教师必须从内部动机入手,寻求一种自律、自主的自我发展。因此,面对新课改的诸多挑战,“老教师”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似乎不难回答:要改变被边缘化的地位,适应新课改,“老教师”必须具有一种自主发展的意向,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
  (一)重塑专业自我,激发教育情感
  当前,“老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稳定期或消退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身上的教育激情渐渐消退,自我角色模糊,职业倦怠突出,专业自我的缺失正成为“老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绊脚石”。凯尔科特曼提出: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2]良好的专业自我可以使教师认同自我角色,明确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以正确的职业动机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同时可以使教师对教育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美好期待。因此,面对课改的种种挑战和自身的教育困境,“老教师”有必要重塑专业自我以激发教育情感,实现自我的蜕变。
  1.“老教师”要树立积极的专业自我意识
  专业自我意识集中反映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的认知、体验和期待,它不仅是“老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摆脱当前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首先,“老教师”要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认知,摆正自己在新课改中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角色,明确自己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老教师”要客观评价“自我”发展,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新课改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同时充分认可自己的优势经验和个人价值,以积极的教育情感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再次,“老教师”要学会体验教育教学对“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感受与学生交往的愉悦、与同事共事的快乐,在点点滴滴的教育事件中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最后,“老教师”要善于“自我”监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和利用各种机遇,谋求新的发展。
  2. “老教师”要制订自我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因生理衰老所导致的适应力、竞争力下降的客观事实,“老教师”要勇敢面对和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教师”只能停滞不前。发展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共同的诉求,“老教师”也要设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蓝图,为专业自主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框架。一般而言,“老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有以下步骤:第一,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分析专业自主发展的必要性;第二,通过分析自身和环境因素,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比如有些“老教师”不会制作课件,他们可以确定一个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目标,有些“老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而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可以确定一个学习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发展目标;第三,制订可行的行动方案,包括时间规划、可利用资源(如学校图书馆、网络设施、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培训等)、具体实施对策(如自己阅读书籍、请教他人等)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如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
  (二)优化知识结构,加深教育理解
  新课改立足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课程知识观上冲破了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束缚,倡导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寻求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课程内容上摆脱了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弊端,建构起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增强了课程的时代元素;在课程类型上打破了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分科课程,加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突出课程的综合化。但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老化的知识结构使“老教师”难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物质储备,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教育的理解,从而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1. 优化知识结构的四个要求
  “老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优化一要做到“专”,即“老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和技能技巧,尤其要能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吃透新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新内容。二要做到“博”,即“老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深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三要做到“新”,即“老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往往反映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一方面可以帮助“老教师”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容面对学生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老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四要做到“特”,即“老教师”要关注实践层面的知识,善于从教学中总结经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理解和教学方式。
  2. 优化知识结构的具体途径
  一位好教师一定是喜欢读书的教师。但是,当前具有阅读习惯的“老教师”大多选择了功利性的阅读,平时只读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案例、教学技巧方面的书籍,很少关注经典名著、教育理论著作,结果在教学中的简单模仿、照搬照用层出不穷,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事实上,经典名著和教育理论著作往往以作者的真知灼见,深刻剖析教育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中蕴涵着深邃的教育思想,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接受到伟大思想的熏陶,还有助于“老教师”成为有智慧的人。此外,“老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讲座、与同事交流、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积淀底蕴,丰富学养,并将汲取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永久的动力。
  (三)积累实践智慧,提炼专业技能
  教学情境的多变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教学对象的多样性,需要“老教师”付出相当的教育热情,更需要他们拥有敏锐的实践智慧。它是“老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石,实践智慧的本质是践行,“老教师”获取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要求“老教师”学会追问
  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老教师”秉承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尊严”的信念,在教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教什么”“怎么教”的教育经验。依靠这些经验,“老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课堂教学。在长期单调、重复的教学工作中,“老教师”的疑惑越来越多。比如。有些“老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好管理;有些“老教师”觉得课改后的新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起来困难;有些“老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学生认可;等等。究其原因,关键是其缺乏对经验的深入反思。反思以经验为内容,但绝不仅仅是经验本身,系统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其教育行为、教育决策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结果进行追问的过程,它可以使教师从例行的教育行为中解放出来,并主动审慎地行动,可以使教师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因此,要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升专业能力,“老教师”必须要养成“追问”的习惯,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在教学前,“老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水平是什么样的”“我的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的理念一致吗”“我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有哪些”“我的教案是否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我是否吃透了教材内容”等;在教学中,“老教师”可以试着追问“我的教学流程顺畅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吗”“我的课堂实施过程具有生成的因素与可能吗”“我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反应并给以相应的反馈吗”“我能灵活有效地驾驭整个课堂吗”“我是否兼顾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等;在教学后,“老教师”要追问“我是否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我的教学中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什么会这样”“我有哪些教学困惑”“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是否能相互印证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我怎样调整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
  2. 教学反思要求“老教师”懂得做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教育界普遍认可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在教学反思中,“老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审视、对比和批判,在辨识自己的创新之处、探寻实践经验背后的理论支撑基础上作出教育决策并付诸行动。[3]要做到这一点,“老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然而,受传统师范教育模式的影响,“老教师”对“三字一话”、备课、上课等教学技能驾轻就熟,可对教育研究知之甚少。而且,很多“老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上好课,搞研究那是专家们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事实上,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本身就要求他们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研究的过程。同时,身处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老教师”能敏感、及时地捕捉到教学问题与需求,从教学现场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料,能够在课堂中对教育对策进行检验,从而建构起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理论。换句话说,“老教师”具有开展教育研究的优势和可能。他们应树立“研究意识”,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去分析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尝试着把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以研究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大家共享的教育财富。当然,碍于“老教师”的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去学习每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并达到熟练化的程度是不太现实的,教育日志、教育案例以及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更有助于发挥其研究优势。另外,单凭“老教师”个人的力量,开展完整的教育研究也是有困难的,“老教师”应当主动寻求专门研究者的指导,或者与同事合作,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教育研究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墨,罗曼.老教师适应新课改,难在哪儿?[N]. 中国教育报,2010-02-24(3).
  [2] 唐志强.教师管理的新视角:关注教师专业自我[J]. 教育评论,2010(3).
  [3] 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3.
其他文献
建设“绿色医院”对医院净化技术有了新的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应从装饰、暖通、电气等各个专业入手分别讨论传统净化技术需要改进的方向,助力“绿色医院”的推广、建设。
针对高楼用户向外晾晒衣物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伸缩挡板。本文介绍了智能伸缩挡板的工作原理,主要解决了楼层住户晾晒衣物被雨淋到或者被上楼层用户的湿衣滴到问题。装置的关键
介绍了一种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的断裂韧度试样—人字形切槽短圆棒,以及三维边界元法(BEM)的标定结果。
以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数学对群系(formation)一级分类单位进行了模糊聚类的分类划分,根据严格的数学计算,作出了动态的模糊聚类图,分
在中学语文界流行已久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创立的,它对现代语文教学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被一些人发挥到极致后,成了僵化
火力发电厂的总平面布置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厂区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对控制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煤炭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是我国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以此同时能源开采所带来的环境
自被列为衢州市小班化试点学校以来,我们阅读小班化教育专著,学习南京、上海等地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成果,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特点等有了初步理解。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在教学管理上达成了如下共识:实施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追求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于2011学年在小班化教学管理上做了一些尝试,特别在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上用心用力,并推行了一些符合小班化教学特色的举措,取得
正如时代的需求并反过来推动时代的发展一样,学生的需求也反过来推动了学生的发展。为什么要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呢?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我们
我校实施“全程助学法”以来,教师在从“备教”转到“备学”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如何设计英语全程“助学单”?什么样的“助学单”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就《英语(新目标)》(Go for it)7B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 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全程助学法”中,学生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