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艺术干吗?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的目的和内涵都在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拓展,但有一点非但不变,而且不断强化:那就是对人类情怀的真诚表达。更具体地说,是每个艺术家对自己心灵世界的真诚表达。
  艺术家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一小群人往往不受集体意识催眠。正因为有这群人,人类文明才不至于僵化而死。
  所谓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本来就有点奇怪。对当下时代的艺术进行概述和区分时,我们更应该以理念、风格甚至地域特性等来划分并命名,而不是以其产生的年代。当年,西方人曾命名当时的一些艺术流派为印象派、野兽派、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等等;在中国也曾有吴门画派、虞山派、扬州八怪、海派等等。过了几百年,我们回望时可以说,这是明代的艺术,这是近现代的艺术,这是19世纪的法国艺术等等,但在当时若这样来自称,是很奇怪的。试想,如果当代艺术这个名词可以作为20世纪末至今新兴艺术的总称而进入美术史的话,那么今后时代的艺术将如何命名自己,而更后时代的学者将如何称呼和区分以前各个时代的“当代艺术”?每个时代的艺术都可以自称是当代艺术,那么这样的命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当然,当代艺术这个名称也是可以意会的。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画家宣称:“我是搞当代的!”这似乎意味着他很合乎时宜,是前卫的,不是老土的,过时的。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通过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历代人类文明力量的推动,人类近现代以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具有了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平等的意识。“当代”更是应该具有超越前人的胸怀和容量,而不是像印象派诞生之初的沙龙权威们那样咄咄逼人地以学术的唯一正当性压人。一个刚刚摆脱了别人欺压和忽视的艺术群体,却已经开始欺压和藐视别人了,这有点像无法超越自身狭隘性的农民起义。
  对于中国的艺术界以及艺术应该普及到的群体来说,我们与其探讨什么是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过去、当下和未来之类莫名其妙的高深学术,不如踏踏实实地探讨几个基础问题:什么是艺术?人类可不可以没有艺术?从人类艺术已有的历史看,艺术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以及研究这些对当下和今后人类有什么意义?
  我看到,我们很多从事艺术实践、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的人,处于一种张望状态。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所做的往往处于两种考虑:一、具有世界艺术话语权地位的发达国家这么做了,名气大的艺术家这么做了,作品卖得贵的艺术家这么做了,所以我们得跟上;二、老祖宗要求我们这么做,权威们要求我们这么做,学院的标准和体系要求我们这么做,美术体制内晋阶发展的规则要求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得这么做。而中国艺术家最苦恼之处在于,他们还想兼顾这两种考虑,以成就其内得体制之利,外沾洋人之光,上有专家称赞,下有群众拍手这种“四喜丸子”的最高“艺术境界”。
  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艺术是为何而存在并能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如此高尚地位的?艺术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的目的和内涵都在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拓展。但有一点非但不变,而且不断强化:那就是对人类情怀的真诚表达。更具体地说,是每个艺术家对自己心灵世界的真诚表达。
  艺术爱人。艺术不像权力那样压迫人,欺侮人,吓唬人;也不像道德那样禁锢人,规范人;不像宗教那样催眠人……它像是人做梦时潜意识的肆意放纵,像是春风掠过柳叶的悸动,像是阳光那样没有分别心地照着穷人也照着富人,照着好人也照着坏人。
  艺术为人而存在、因人而异。人在不同时代、体制、心态下就会诞生不同的艺术。 新的环境会有新问题,会有新的反思,艺术就会带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的突破,推动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艺术不讲大道理,它可以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打动人心改变世界,也可以用杰克逊·波洛克乱麻一样的五彩线条来振聋发聩。它总会在每个时代努力发出一些过去人们想而不会或者不敢表达的心声。
  艺术家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一小群人往往不受集体意识催眠。正因为有这群人,人类文明才不至于僵化而死。他们总是慢慢突破集体意识,有新的发现,新的表达,最终汇成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往往,开始时人们感到艺术家离经叛道的荒谬;渐渐地,人们竟然从这种“荒谬”中映照出集体意识的荒谬。
  艺术从来不应该以“正统”自居。每一次,艺术家们的标新立异在战胜了唾沫和嘲笑之后,熬成了一种主流风格和理念时,又会有新的艺术家出来突破他们。因为他们的成功已经使得其艺术理念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新的艺术潮流必然会找出“权威艺术”的荒谬点进行突破。这就是艺术的自我革命性。但是,艺术家毕竟不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他们的革命大多只是出于对自己情感世界的真诚。对自己的人性的深切真诚认知和表达,是艺术家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而我们的艺术,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大多缺乏对集体意识的突破精神和对人性的关怀精神。中国艺术家本我意识薄弱。体制内的艺术家受红、光、亮熏陶,长期以来习惯于命题作文,而且还是固定的八股文风。而所谓的当代艺术家,他们貌似不屑于体制内的艺术家,但他们汲汲谋求于市场,迎合西人的需求。有的“当代”艺术家貌似画的政治题材,其实他并非真的关心政治,他关心的还是卖画。过于关注政治的艺术,既攀不上政治的高枝,也失去了艺术的本心。艺术家应该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外面的世界,一只看自己内心。而我们往往失去了那只透视自己内心的眼睛。说到底,还是媚俗。
  中国“当代”艺术大多是用一只眼睛张望外部世界的结果。中国艺术家的某些行为和土豪买世界名牌是一样的,都在跟风逐流,并自我标榜。每个人自我感觉都很好,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现象。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人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艺术样式和理念)。恰如中国的服装设计,近现代以来,除了海派旗袍,我们再也没有设计出一种能接近这个水平的中国服装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穿过西装,但西装是西方人根据自己的体貌以及服装的历史脉络演变塑造出的东西。我们的呢?中国当今的艺术并不比服装设计业强。
  但我又很顾忌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因为我怕我的批评被那些保守的、平庸的艺术群体误解而引用来攻击比他们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人类艺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至今,实质上是为人类争取表达自己的权力。有才华的艺术家有表达自己的权力,所谓“平庸”“保守”的同样有这样的权力。我们实际上没有必要对所谓“当代艺术”进行过度的学术界定,而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养成一种习惯,让艺术回归人性,回归个人,让每个人拥有艺术表达的平等权力,即使在权威面前,在天价面前,在领导面前。艺术家的创作不应该是为了争取学术的认同,而应该争取自己内心的认同。一个真诚于自己内心的艺术家,已经自然拥有其当代性。至于技法、风格和理念之类,出自个人内心真诚思考、感受和表达的艺术怎么可能用别人的方法呢?不忠诚于自己的艺术家,即使用了最先锋的手段和形式在创作,也谈不上当代性,因为他不过是一个追逐名牌的土豪。这就像真正的思想家的演讲必然是自己生动的表达,而拾人牙慧者常常显得学富五车、旁征博引,但没有一句话是他自己的。艺术家的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不是集体的事情,虽然成功的艺术发出的呼声有可能激发起时代的共鸣和后续反应。
  但愿我们对艺术的讨论能有助于让艺术离人性走得近一些而不是离开得更远。我只是盼望这个时代可以出现一些真诚的,能够让人心感到抚慰的艺术家,形式怎样都无所谓。好的作品可以让生命迸发出光芒来,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
  人们都说“当代”艺术家太浮躁了,难道其他艺术家就不浮躁吗?我们始终被鞭子赶,要么被政治的鞭子赶,要么被资本的鞭子赶,要么被学术的鞭子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焦虑,不浮躁,并忠实于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家,有可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艺术一定产生于一个并不太理想的伟大时代。因为艺术本来是人类遗憾的弥补。太理想了,还要艺术干吗?
其他文献
本文从修辞学、媒介文化与视觉艺术的角度.分析了日常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PPT是一款吸纳不同媒介文明主要修辞媒介的修辞工具.同时又赋予了这些旧有修辞手段以新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作文辅导课。毕竟,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理解与写作为学习国文的两
所谓“创意产业”就是将人们的创意实现产业化,形成经济价值的产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创意产业更是全球化消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业及争夺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称"十二艺节")将于2019年5月18日在上海市举办,为集中展示全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优秀成果.引导演艺行业和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践行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四大支柱”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著名科学先驱钱学森提出了惊世骇俗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是一个人发展创造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之原。  然而,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课堂一直受制于传统教学,没有真正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知道传统课堂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与实际互动相结合。要正确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及其意义,正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
随着文化工业、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时尚创意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创作、服装、建筑、工业设计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时尚与审美的关系在美学研究中也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时尚研究
在沉浮不定、沧桑多变的时代,一所普通学校能在自己故有的土地上延续110年,发展110年,实在是可贵难能!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刘海粟美术馆特别举办“红色印记——馆藏作品展”。本次展览展出的40余件作品是从数千件藏品中遴选出来的.包含国
上世纪60年代,沪剧《罗汉钱》、《星星之火》等被拍摄成沪剧戏曲电影,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在传媒迅猛发展的今天,拍摄戏曲电影成为推广传播戏曲文化的有力手段。作为一部向曹禺大师致敬的作品,新版沪剧《雷雨》经过几代沪剧艺术家精益求精不断打磨,老中青演员堪称一流,整体艺术表现成熟完善,当今的版本是最具实力的。  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陈瑜、王明达、朱俭、钱思剑、洪豆豆、金世杰等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