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数字技术显身手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种田农场也有App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加入农业一线生产的第8个年头。”汪琰斌是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的农场主,这个“90后”年轻人,从2013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承包稻田,今年春耕,他要在1400亩稻田里种植早稻。
  1400亩稻田准时春耕,按照以往,需要约40名工人。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他的农场只有7名长期工人、12名临时工到位。他说,2013年刚开始种植水稻时,900亩稻田雇了近50人。现在面积大多了, 20个人也能忙过来,“走智慧化农业就对了。”多年来,农场增添了催种机、收割机、插秧机、烘谷机等一系列新型农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装备,农场的生产效率和亩均产值得以大幅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更高了,农场效益也提升了。10部拖拉机、12部插秧机、2部植保飞机全部投用,因为有机械保障,今年春耕更加省时高效。
  在汪琰斌的手机上,装有一个“掌上农场”App,打开App,只见上面清晰地显示出归本农场的卫星地图,农场机械所处的位置、示范地块、水稻生长过程、用药覆盖面……农场各方面情况一清二楚。
  这个“掌上农场”App由浙江大学开发,归本农场是宁波地区唯一的试点。有了这个App,今后管理上完全可提前作出预测,譬如哪块地病虫害发作,哪块地没有及时施药,哪块地需要加强管理,而且工人只需要根据提示,开着机械按路线行驶或走动即可,实施起来更加精准有效,也大大降低成本。
  在农场科技是“硬核”力量
  在农场生产用房里,只见3个大桶浸泡着稻种,设备在水中增温增氧。“这是农技部门推荐的一项新引进的育种技术,水温恒定在30℃,出苗时间能从三天减少到两天,而且能降低病虫害。”汪琰斌说。这个方法把以往浸泡、育苗两个步骤合在一起,育苗时间和人力都省了不少。
  汪琰斌感叹,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着力于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市、区、镇农业部门科技下乡,到户面对面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大大增加了我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往春耕前,都有集中培训,今年集中培训取消了,农技专家就进行上门指导。今年我第一次在稻田里种植油菜,农技专家王旭伟就来指导我怎么种植、怎么防治病虫害。”
  “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当农民,也离不开电脑。”在汪琰斌的电脑里,每一天的生产日记分门别类、清清楚楚,浸种日期、数量、时间、批次、药水等信息一目了然,专家的指导、种植的相关实践数据也全部记录在案。同时,他微信订阅了多个有关农业科技知识方面的公众号,经常学习科学种田知识。
  “泥里淘金”农业有无限生机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归本农场年产粮食760吨,产值超过800万元,还一改传统大户单一种植的经营思路,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归本大米。汪琰斌的关注点并不局限于农田,他时刻关注着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喜好,无论是科技种粮还是市场营销,总是处于持续创新中。3年前,归本农场创新团队主动调整种养结构,尝试水稻与龙虾立体种养,发展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3年中,从小面积试养,再到60亩规模养殖,小龙虾的效益已非常可觀,很多小龙虾还未起捕,就已经被周边宾馆酒店订购一空。试种的20吨“龙虾米”也有较好的市场反响,全部售罄。
  在尝试立体种养殖的同时,汪琰斌在粮食销售上也是精益求精。每年秋季,稻谷收上来后,一般能直接售出50%左右,剩下的一半要储藏起来,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根据订购量,边轧边售。但稻米容易变质,尤其每年天气转热时,坚持不用药熏蒸的稻米,便会长虫。为解决这一问题,汪琰斌投入5万多元,在农场配置了一个冷库,专门放置轧好的大米。
  “冷库投入大,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销售还是对品牌的树立,都大有裨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汪琰斌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农民生产和市场终端销售环节,带领周边农户用“智慧”耕耘大地,实现增产增收。
其他文献
大年初二,原本是大家欢度春节的日子,但慈溪市宗汉街道史家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84位老兵却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有的挨家挨户上门排摸了解村民流动信息、身体状况,有的分发倡议书、宣传如何正确使用和佩戴口罩,還有的对全村的卫生垃圾点、公共厕所和卫生死角进行消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史家村退役军人舍小家为大家、“逆行”抗疫情不是个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党员
期刊
湖北武汉与浙江宁波,相隔900多公里,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两地突破地域距离,心,连得更紧。从众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疫”线,到社会各界筹集物资表达爱心,宁波广大人民群众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形成齐心合力、众志成城的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跨越900多公里的逆行  “我是ICU专业的,在ICU前后工作了7年,急诊工作了6年,希望能接受组织考验。”  “疫情发生以来,我每
期刊
“代跑团”跑出人间温暖  “我女儿的奶粉喝完了,戴着口罩可以出去买吗?”  “你要买什么?写个清单,我们帮你买。”  “麻烦你帮我带一包面条,两斤鸡蛋,一棵大白菜,五包方便面。谢谢!”  ……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的群众日益增多,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何保障?在海曙区望春街道,由14名社区党组织头雁、50余名社区党员组成的“望春代跑团”正活跃于望春各个角落。  “东西已经放在門口了,大
期刊
1月22日  宁波市委召开专题会,部署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实地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上图/王鹏)1月2
期刊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  这场疫情中,最辛苦最危险的无疑是医务工作者,无论是援助湖北还是坚守单位,每一位白衣天使都是勇敢的战士。舍小家、为大家,是他们在抗疫斗争中挺身而出,挡在所有人前面,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隔离带”,把健康和安全留给别人,与病毒和危险正面较量。医用物资紧张,他们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即使汗水浸透防护服、口罩勒伤脸耳、双手起皱皲裂……他们只是默默咽下泪水,付
期刊
2020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地处东南沿海之滨的宁波,也受到波及和影响。大疫面前,宁波全市上下迅速响应,一面发动力量、筹措物资驰援武汉,一面紧急动员、全面构筑阻击新冠病毒的“防线”。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展现了一股股强大的、令人惊叹的“宁波力量”。  这股力量,来自使命召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
期刊
田野上,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喷洒农药;手机轻轻一点,连接打印机后就能打印出含溯源二维码的“农产品名片”;一个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纷纷“触网”,在电商平台上竞相吆喝农特产品……当下,数字经济正在改变着乡村、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020年4月3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局长视频会议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建设“数字三农”,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  
期刊
中村村位于余姚市鹿亭乡,这个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小山村,一度曾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落后面貌。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村村告别落后闭塞,一跃成为“网红村”,谱写出“山乡巨变”新篇章。2019 年,中村村村级集体收入达到251.48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810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920 万元,接待游客26 万人次。  “中村村的蝶变,离不开一个字——网。”该村党总支书记郑百成说
期刊
“医护夫妻档”的隔空思念  赵启杰是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宁海进驻隔离病房的首批感染科医务人员之一。“我要进去隔离几天,什么时候出来不知道。”1月22日,眼瞅着要过年了,赵启杰简单地向妻子顾丽娜打了声招呼,就和其他9名医护人员进驻第一医院的隔离病区,投入到这场战“疫”中。  “自己也在医院工作,因此我能理解丈夫的工作。”赵启杰的妻子顾丽娜是宁海县中医医院主管护师,素来是站
期刊
智慧农业作基础疏通产销“堵点”  据了解,“甬农鲜”就像一个宁波本地农产品的“淘宝”,市民在识别“甬农鲜”云平台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即可在页面进行采购,完成在线支付。2月12日,“甬农鲜”平台向全市推广,就迎来了火爆的开局:当天点击量过百万,订单量超过1.5万单,成交金额近40万元。市场反响如此热烈,说明平台推出恰逢其时。在其背后,有个数字更让人惊讶:3天——该平台搭建只用了3天。市农业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