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师名校风采 探索学校发展新路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北师大校长研修班培训。赴京学习归来,盘点收获,感悟颇多。专家的报告如拂春风,如沐春雨,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一、校长是学校的领跑者。读书学习勇创新
  “校长是个‘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引领着全校教职员工不停地奔跑,带领着一茬又一茬孩子不停地奔跑。”这是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对于“校长”一词的理解。她开放的、前瞻的、跳跃的教育思维领跑着中国基础教育。敬佩之余,我在静心思索,如何做校长?
  读书学习,丰富底蕴。学校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应该是最有“文化”的地方,用文化引领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最美境界。校长要有文化,有内涵。“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作为校长,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盲读,开阔视野,丰富底蕴;走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研读,围绕问题和研究的课题读。
  追求专业,勤于反思。校长的专业精神,能给学校发展注入活力,让学校“开放”,让教育“放开”。校长要勤于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引领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不断的思考,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并将其付诸教育实践中,整合学校资源,促进师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心怀大爱,务实创新。“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有了爱,才能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如子弟,视同事为手足,才能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就是一种爱,一种需要校长用希望去品尝的爱;是一种播种,一种需要校长用心灵去润化的播种;是一种收获,一种需要校长用勤劳和智慧去耕作的收获。做校长,求真务实是根本,创新发展是方向,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无止境。
  二、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文化立校蓄内涵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凝聚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是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与办学品质的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起着统领、规范、激励、熔炉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开启,不是校门的开启,而是文化的开启。”唯有文化的注入与引领,才是高品位办学的窗口。对一所新建学校来说,立校要从建构学校文化开始。
  文化是软实力,无形的文化需要通过有形的形式来表现。要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地域特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因素,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文化追求、班子成员的思想以及老师们的见解加以选择确定,着力培育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从确立学校文化目标、文化愿景、办学使命、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目标做起,全面系统规划学校文化发展,构建适合校情、引领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努力实现在学校的每个细微领域,如物质载体、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符号表达等,浸润学校文化精神,力求精致优雅、特色鲜明,品味高远。
  三、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引领促成长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课程之中。一个学校实施什么样的课程以及如何实施课程,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能培养怎样的人。
  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没有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必然成为空中楼阁。专家告诉我们,课程改革要以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时代特征、社会需要、学校定位、学段特征、教育需要与学生需要、学生特点与发展规律等作为依据,以“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
  作为一所刚刚起步的学校,我们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配套使用,并努力做好课程的融合、补充与发展。首先我们努力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积极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其次,落实地方课程,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其三,立足学生实际和本土特色,开发学校课程。发现学生最希望开设的校本选修课,全力重点推进校本课程本土化,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宽厚校本课程,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为一体,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课程是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站在学科的视角,聚焦未来课程建设,让课程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四、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培训学习促发展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教师素质及其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是实现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倡导学习,发展专业。提倡经典专著的阅读,让高品位的阅读去滋养教师的精神,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实施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通过课程规划、课程开发等学科系统性建设,提升全员的专业素養;健全制度,建立长效的同伴互助机制、课题促进机制、反思成长机制等,保障专业发展。
  培养培训,打造名师。将培训学习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学习名师,感悟成功的轨迹;自学进修,主动参加外出研讨交流;同伴互助,借助网络与同行交流;着眼谋划,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营造氛围,强化梯队。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扎实新生代力量。通过校内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青年新秀等各类先进评选、教师专业评估,创设激励教师多样发展的机制,营造主动向上,追求卓越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
  领略名师的教育智慧,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再理学校发展新思路。仰望星空,繁星似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对“老板”的解释为: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可见,“老板”含有“雇主”的意思,反映了财产的所有者与雇工之间的特定关系。称个体工商户等为“老
Recent progress in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cell(CAR-T cell) technology in cancer therapy is extremely promising, 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
本刊讯按照陕西省委的统一部署,5月18日上午,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委员、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在西安向全省高教系统干部师生代表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报告会上,董小龙结合自己学習体会和全省高校实际,紧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基本情况、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陕西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推动陕西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系统部署以及今年的重点工作
期刊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谈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毋庸讳言,目前“物质生活的
期刊
本刊讯5月31日下午,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到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公司调研第七届陕西高等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以下简称教博会)筹备工作。陈乃霞到报刊社各部门看望了编辑记者,询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转达工委主要领导对同志们的问候,嘱咐大家要牢记职责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字方针,打造新闻舆论高地,唱响陕西教育强音。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七届教博会组
期刊
本刊讯5月22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王海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基础教育扶贫等相关工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席建中及基础教育各处室正副处长和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海波带领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中省有关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精神,传达了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对教育扶贫、高中阶段普及攻坚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工作要求。厅基础教育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上半年重点工作
期刊
研究背景: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P)、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
本刊讯5月1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发起的陕西高校“长安联盟”成立,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出席签约仪式,并与5所联盟成员高校主要领导共同为“长安联盟”举行启动仪式。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各联盟高校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业学习机会,着力培养应用型、学术型、复合型卓越人才,提高联盟高
期刊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本药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0只家兔按血清TC水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FTZ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兔AS模型,药物组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喂养12周。实验过程中定期称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实验末,取血并处死动物,测算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
为了全面推进我省“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加强中小学教学名师建设,培养一支师德楷模、科研专家、教学名师骨干队伍,省教育厅与省人社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建设高水平名师为目标,本着“先培养、后命名”的原则,于2014年12月启动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计划”。两年多来,这一计划在全省有序推进,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密切配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尽职尽责,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