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情怀,聆听生命真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阅读
  美丽的大自然不仅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活,于一花一叶中窥探世界;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灵,于一山一水中感受博大情怀;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命,于一风一雨中聆听真谛。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品读自然,感悟自然,用诗情与智慧去装点人生,定会创造出深沉、别样的美丽。
  说 荷
  赵文英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葉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荷空灵、洒脱的气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富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有删改)
  赏析
  文章用“震撼”一词统领文章,表现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的生命奇迹,写出它洗尽铅华,风清骨俊,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独领风骚的高贵品格和高洁灵魂。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不慕荣华不求富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成了“高贵灵魂”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作者进而诉说“生命的真谛”:只有被荷“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是生命大彻大悟的人生至高境界。
  野 草
  夏 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力气,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全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的阳光,为了达成它的生命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把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选自《夏衍杂文随笔集》,有删改)
  赏析
  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文章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有生命,有意志,从而形象地展示了所要讲的道理。   西风胡杨
  潘 岳
  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缓行的商队,以及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浩茫茫的大漠洗刷得苍凉斑驳。仅千年,却只剩下荒凉的古城,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飄忽天边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和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男儿血脉贲张。它们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挡在沙漠前,身后是城市,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无论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让敌人尊敬。
  然而,胡杨身后的人们却将这神圣的勇士砍下来当柴烧。短短几十年,因乱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和人类文明不能倒。让胡杨不倒,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比人类早得多。这凄然的树,只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我站在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一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让更多人在这胡杨林中好好哭哭,也许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和胡杨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死者将被祭奠,来者将被鼓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赏析
  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睿智而深刻的笔触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其他文献
天空,微微透出亮光,窗外还凝着一层水汽。窗内,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一如往常地忙碌着。一阵准备后,米,雪白的倩影跃进了小铁锅中。轻转旋扭,冒出浅蓝色薄而瘦的火苗,肆意舔舐着锅底。爷爷稍喘了口气,坐在旁边的小凳上,出神地凝望。  不想那干瘦的火苗竟威力不小,时光流转间,不觉锅中已渐渐开始“躁动”。水中的气泡翻滚着上涌,热情迸发。那原本干硬的米粒儿,也似受了它的感染,坚硬的心慢慢舒展开来,张开臂膀,敞开
期刊
《老无所依》与《谋杀绿脚趾》是科恩兄弟的佳作,即使前者的上映比后者晚了不少,我仍愿意将两者看作一对互文,相辅相成。表面上是两位导演一贯的黑色幽默,實则是两兄弟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对某种人生困境作出的回答。  若让我选择一幅场景来描绘科恩兄弟的电影,我更愿意选择那一望无际的西部荒野。兄弟俩似乎总热衷于那片荒凉的土地,一如他们总爱在电影中探讨人性与存在的荒诞。《老无所依》中,一个个令人失落的故事便在这
期刊
最近,“土味视频”爆红网络,随之涌现大批“农民网红”。他们的视频中没有珠光宝气的服装,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精心设计好的台词,溢出屏幕的是农民收获的喜悦,是农家人淳朴的笑容。  有人说“土味视频”的爆红是偶然,我觉得其实不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三农政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措施和变化无一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今,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落后守旧的代名词,新时代让他们
期刊
聚焦热点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数百名民兵、消防人员、当地扑火队队员都扑向火海,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31日下午,救火现场风向突变,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联。4月1日,失联的30名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次日,牺牲者名单公布,里面有两名“00后”。牺牲的30名扑火人员已评定为烈士。危急时刻,总有人逆火而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直播平台与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来自乡镇农村的创作者。他们拿起手机,记录着自己乡野生活的日常——“复古式抓皮皮虾”“田螺肉这样炒才好吃”“唱着歌插着秧”“农民的一天”“我和我家猪的日常”……没有经典的构图,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刻意的台词,这些“土味视频”利用极低的成本制作成视频和图文后,通过各大平台转发,获得大众异乎寻常的
期刊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天,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它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  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好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它这样站着就算已经睡觉了。猪觉得很奇怪,就说:“站着怎么睡觉呢,这样是一点儿也不安逸的。”马回答:“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
期刊
【技法指导】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是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从“议论”的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需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的角度看,它是“散文”,侧重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写法灵活自由,“形散神聚”。议论性散文因其辞采华丽、形式灵活、理趣并融、情感饱满而备
期刊
乡村“土味视频”的走红,在当前日趋浮华的社会中掀起一股“返璞归真”之风。令人动容之余,我们似乎也可以从中窥探出乡村新时代的前行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猛然发现,记忆中曾经闭塞落后的农村而今同样紧紧跟上了时代步伐,呈现出一番热闹繁华的新气象。曾经木讷淳朴的农人不再只埋頭于方寸田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通过互联网,他们将看似单调的乡村生活编织出无限乐趣,着实可喜。“土味”十足的生活正被越
期刊
你是否还在为平平的成绩而愁容满面?你是否还在为处在社会底层而牢骚满腹?请停下你的脚步,去看看路边的小草,它们那么卑微与渺小,却依旧奋力挣扎,追求光明。请相信,角落里也能绽放精彩。  角落给了我们孤寂与宁静,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关心,磨炼了我们一颗能耐得住寂寞的心。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独守破屋数十载,只为证明“1+1=2”,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饥肠辘辘的他仍然伏案演练,终于有一天,化茧成蝶,摘得数学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在超市购物结账时,被超市按照“四舍五入”的做法少找了四分钱,西安市民肖先生将涉事超市起诉至当地法院,法院已受理此案。仅仅因为“少找了四分钱”,便将超市告上法院,如此为区区“四分钱”而打官司的做法,是否太过“斤斤计较”“小题大做”?网民对此各说不一。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