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体现,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文章分析了各个时期群众路线的运用,分别阐释了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路线,以及群众路线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 政府管理 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前的群众路线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所发挥的效用可以总结为“认识和实践”。基于中国执政党的客观革命环境和主观意识,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效应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它在整体革命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性地位不容动摇。
  建党以前,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共产主义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在革命建设中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毛泽东在相关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并使之广泛参与到革命建设中当做一项紧迫的革命任务。①这不仅反映出我国知识分子对国内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的准确认识,也是群众路线开始萌芽的标志。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大批的知识分子走进矿山、工厂,对工人生活和工作的情况深入调查,并整理成报告在相关刊物上进行发表,他们还利用办补习班、夜校的方式,向普通群众广泛宣传共产主义理念,组织工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目的同军阀势力作斗争。通过与基层建立广泛联系,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及大革命阶段,党员干部通过积极发动罢学、罢工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群众路线在活动实践中得以逐步建立,在北伐战争中群众基础逐渐牢固,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和整合使群众路线的建设思路得以明确。在革命斗争过程中,通过对群众路线这一理念的广泛使用,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群众的爱戴,并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比如,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地区发动群众工作,制度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在华南、华中、华北地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用局部战争形式和游击战争形式发展党的力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面对日本侵略者大规模的进攻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中国共产党采取与国民政府合作的斗争方式,在以中央为首的群众路线的指引下,革命斗争呈现军民团结的繁荣景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群众路线的有效贯彻为我党获取反击国民党的军事封锁、经济包围和日本扫荡胜利提供了思想指导。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群众路线的有效作用不仅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而且对革命战争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并在丰富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崇高地位,是中国革命队伍不断攻坚克难,促使革命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群众路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国家的执政党,群众路线的贯彻和新中国成立以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的社会主义系统制度得以建立,党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以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广泛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认识到,新中国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继续坚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为核心的群众路线,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先后开展了土地革命、全面镇压反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及整顿党风党纪的“三反”、“五反”运动,使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高度统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思想基础。③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广泛听取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报告,对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一开始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所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要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毛泽东指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要更加团结,要教育全体党员,使他们在人民中间更好地起核心作用。但是,单有党还不行,必须要有群众。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党员做的,而是非党员做的,所以,要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由于探索中的失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生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再加上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直至1978年三中全会,重新系统分析了中国的客观发展形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综合观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党在建设中的失误主要在于为未能深入调查群众的实际需求,没能根据中国的实际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的利益,盲目追求政绩,导致制定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反之,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领导集体在正确认识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群众,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繁荣发展。④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府管理中的群众路线
  决策中的群众路线。一切决策经过试验,是指政府在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主义建设活动中所做出的决策,都必须首先在小范围试行成功,才能大范围地宣传和推广,以此减少由决策失误引发的发展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直接照抄苏联的发展模式不可行,中国建设必须植根于本土,充分结合本土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充分融合中国广大人民的智慧,才能取得顺利发展。   渐进发展模式是为解决全面性发展和有限发展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而提出来的。它认为全面性决策具有以下缺点:其一,决策人面对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其二,决策的制定受到来自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实现理想中的最佳效果;其三,决策受到决策人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的影响,纯理性的决策是无法实现的。此理论的提出对于制止中国社会建设中诸如急功近利的左倾思想、官僚主义做派等各种不良的发展倾向发挥了有效的作用。⑤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内发展环境逐渐稳定,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大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力度,改革不切实际的规章管理制度成为当前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领导集体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一切决策必须经过试验的理念恰好与渐进发展模式相契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在中国的具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渐进发展模式的应用密切了干群关系,使不良的思想倾向得以及时纠正,使领导集体所制定的政策规定更加符合实际,促进了各项事业发展。
  目标管理中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以群众观点、群众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为人民群众负责为标准。全面生产与规划的群众路线是以国家的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为指引,通过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社会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发展方针。⑥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合理性的全面性规划是中国建设事业取得稳步发展的基础,全面规划范围广,涵盖社会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的规划是全方位的计划,须妥善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市县级规划、乡镇级规划等,不同等级的行政规划具有不同的特点,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生产计划是全面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最重要的规划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国民物质生活得以改善的重要保障,与客观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生产计划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不同的管理范畴,生产规划可以划分为国家生产计划和地方性生产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于全面性的规划还是经济层面的单一领域生产计划,不管生产计划继续的时间长还是短,都必须以遵循社会主义客观发展实际为基础,否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诸如不顾实际的大跃进生产计划、偏离发展实际的发展目标都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⑦ 所以,坚持生产计划目标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对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
  组织管理中的群众路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群众路线的观点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群众路线的运用也有了很多创新形式。抓两头、带中间的组织管理形式是指在组织管理中,通过对各项发展指标进行比较,区分出先进的、落后的发展组织,把二者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组织群众开展学习,使先进的生产组织带动落后的生产组织,以此促使二者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它对领导层提出了深入基层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对相关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组织进行实地考察,这无疑是一种贯彻群众路线的好方法。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党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的要求,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该指导思想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全国整体呈现出协调一致的发展步伐,但不乏个别环节存在发展滞后的情况,为促使各区域的发展平衡,政府通过深入总结发展经验,广泛开展带领生产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生产经验等活动,展现生产活动中较先进的一方。同时,加强落后生产组织与先进生产团队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座谈会、访谈会等形式使落后组织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明确奋斗目标,通过对先进和落后的两头抓,充分带动中间组织的发展,以此促使先进组织、中间组织、落后组织的共同发展,使国家发展日益平衡。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方式,它能促使政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
  绩效管理中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广泛应用还体现在政府的绩效管理工作中,⑧工作检查和工作评比是政府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手段,它既有益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又能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并以此保障基层群众根本利益。检查和管理绩效管理办法主要体现为通过工作检查可以及时总结生产发展的先进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下一阶段工作有序开展。
  群众路线给当代政府管理带来的启示
  以为群众谋求利益为基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不同阶层的矛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各个阶层团结一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发展的有力基础。改善不同层次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是当前社会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赢得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必须关注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减少不利于社会团结的消极因素。针对当前官僚主义作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认识不足等问题,政府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基础,积极推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具体措施有:加强人才建设力度,坚持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政府机关在制定工作决策时,必须以相应的法律规章做基础,以公平、公正和伦理道德观点为理念,培养具有群众服务意识的基层工作者,促使政府从职能型向服务性的转变。此外,还要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机制,重点整治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拓展维护群众利益渠道。
  培养群众的监督意识。政府腐败问题的不断发生与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群众路线的应用主要体现为群众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基于当前我国群众监督缺乏物质条件,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不足,群众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政府应积极开发群众监督的潜力。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激发群众在国家安全管理中的主人公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强化群众提高自身监督水平的意识,使群众自觉使用法律武器,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到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活动中。
  鼓励群众参与决策实践。在我国的渐进发展模式应用中,应该充分发动群众的参与热情,集合群众的集体理性和集体智慧,这不仅有益于群众观点得以充分表达,还能为政府作出全面、创新的决策提供线索。广大群众来自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他们多维度、广范围的知识和经验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多元化提供理论根据。具体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层应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视力度,及时公布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在不影响社会整体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多披露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群众呈现一个真实的发展环境,并以政府掌握的信息优势正确引导公众舆论。通过强化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意识,使群众自觉形成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动态的习惯,提升政治敏感度,加强信息鉴别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群众参与国家决策的目的。
  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工作者在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发展而来的正确路线,它自始至终都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不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基础,都必须被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注释】
  ①刘仁荣,方小年:《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②黄建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2~13页。
  ③潘信林:“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研究”,湘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8~9页。
  ④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8页。
  ⑤方俊:“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32~33页。
  ⑥张奇才,王先俊,高正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9页。
  ⑦欧黎明,王云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中的群众路线”,《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⑧张莉,孙熙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理论学刊》,2013年第4期,第14~20页。
  ⑨冉昌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0页。
  责编/于岩(实习)
其他文献
依据中国-东盟背景下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和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阐述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课程开发设计理念,从课程设计原理、课程模块化理念、校企合作理念
引言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也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背景下,小城镇既要发挥集聚产业、吸收非农就业的作用,又要为农村地区提供公共服务,而京郊的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合理流动是解决入世后带来的社会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科技人员流动在经济与技术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协同创新中,不但要合理控制人才流动,亦要对该过程中无形资产加以重视。加强对观念、制度、待遇、感情,以及重视合同、职责与项目等各方面的管理,构建包括法制与激励措施在内的种种约束机制。  【关键词】协同创新
社会转型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生存状态中常在的“欲有”和“缺乏”这对矛盾外化为社会基本矛盾,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迈进。中国作为后发转型国家,正处
何为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根本信条?认识方法论个人主义更好的方式与其说是对其原则的归纳,不如说是在它的历史谱系中把握它的理论支脉,从而更确切地把握它的解释力优势和不足。文
世界城市本质上是指一种世界城市地位,即那种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城市地位,而这种地位是由世界城市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大城市的功能所决定的。这种重大世界影响既有经济的,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实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文章首先探讨了民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进而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新时期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执政合法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它的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民众身体健康,影响我国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有着较为长远的意义。从法律视角来看,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还是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有关,建议对目前我国社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增强监管力度,在法律上给予食品安全以真正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 解决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球食
【摘要】随着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实施,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发挥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政治优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创建一流的独立学院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独立学院 党风廉政建设 思政工作  独立学院是近十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
【摘要】法治指标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转变,在评价和引介域内外法治指标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从法治环境运作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认识和把握法治环境子系统之间的有机关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即主观(观念)指标、法治载体指标、法治运作指标三个层面的指标建构模式。  【关键词】刑事错案 法治指数 治理 评估 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D927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国务院批准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