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社交沟通越来越普及,传统的基于运营商体系的文字社交沟通模式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方意见并不统一,特别是涉及到收费问题,运营商又无法提供比免费的互联网产品更有价值和更好用的服务,消费者的心态就将发生一定的改变。
近日的广东移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教育厅接到小学家长来访,对广东部分学校向学生家长收取“校讯通”服务使用费提出质疑。这项服务开通于2000年初,当时广州有40所学校成为首批用户,此后不少小学幼儿园也陆续加入使用。如今不少家长都对此项收费表示不满,而作为已经完全有可替代工具的应用产品,收费的“校讯通”是否可以就此退出舞台?
产品生命周期已接近尾声
对于广州的家长,校讯通可以说陪伴着他们的孩子走过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近10年。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的平台,班主任老师可以在上面创建虚拟班级,然后将所有开通此项业务的家长加入,在这个平台上,老师能群发或一对一的发布通知、信息。根据广东省教育部门的说法,学校并不强制学生和家长必须使用,但是如果学校使用这个功能,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家长也会选择接受。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短信到达率的降低,对于仍在使用校讯通的家长来说,校讯通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部分学校,孩子所在班级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更多在QQ群或者微信群中完成,校讯通早已可有可无。
在低年级的学生家长群体中,不少家长都愿意保留这一服务,有家长认为,群聊天没有私密性,而且聊天的人太多,很多消息容易被淹没,不被发现。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半由老人接送,如果校讯通绑定老人的电话,短信对他们更方便也实用,因为老人很少使用微信和QQ群。
但更多的家长对这一产品的态度则是“成摆设浪费钱不如不要”。有家长表示,有时候一个月都收不到一条消息,“校讯通基本就是个摆设,每月扣钱,也没啥用处。”也有家长认为,班上的家长们几乎都不再使用校讯通了,有什么通知和交流,都在微信群上解决了,“现在想想,已经有好几年不用了,但费用还是一直在扣。”更多的家长则是因为孩子还在上学,虽然校讯通没什么用了,但是为了保持和学校及老师的“关系”,也没好意思取消这项服务。而学校老师对于校讯通的态度,则大多数认为校讯通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它社交平台没法比,如果使用微信的话,家长也不一定想加老师好友,所以短信还是有优势。
互联网能否取代传统业务?
作为一种校园信息化应用,借助中国移动的通信能力,校讯通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及时传递学校通知,也可以进行调研与回访,还能分发作业和实现教师的定向辅导。这些服务都是实际存在的刚性需求。但校讯通的思路目前已经落后于整个时代,首先是一是收费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市场,其次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信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低,校讯通以短信为主的技术已经过时,第三,是校讯通的网内使用逻辑已经远远脱离了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注定要被淘汰。
校讯通与微信们的此消彼长,其实也就是互联网服务与传统通信业务争夺的一个缩影。中国移动如果希望让校讯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就势必要对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服务模式做出改进,将校讯通的服务转移到新的沟通平台上,同时降低甚至免除收取的费用,同时,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也可以加入进来,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打造一个新型的校园信息化平台,让新应用和新价值来吸引用户的使用,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近日的广东移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教育厅接到小学家长来访,对广东部分学校向学生家长收取“校讯通”服务使用费提出质疑。这项服务开通于2000年初,当时广州有40所学校成为首批用户,此后不少小学幼儿园也陆续加入使用。如今不少家长都对此项收费表示不满,而作为已经完全有可替代工具的应用产品,收费的“校讯通”是否可以就此退出舞台?
产品生命周期已接近尾声
对于广州的家长,校讯通可以说陪伴着他们的孩子走过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近10年。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的平台,班主任老师可以在上面创建虚拟班级,然后将所有开通此项业务的家长加入,在这个平台上,老师能群发或一对一的发布通知、信息。根据广东省教育部门的说法,学校并不强制学生和家长必须使用,但是如果学校使用这个功能,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家长也会选择接受。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短信到达率的降低,对于仍在使用校讯通的家长来说,校讯通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部分学校,孩子所在班级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更多在QQ群或者微信群中完成,校讯通早已可有可无。
在低年级的学生家长群体中,不少家长都愿意保留这一服务,有家长认为,群聊天没有私密性,而且聊天的人太多,很多消息容易被淹没,不被发现。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半由老人接送,如果校讯通绑定老人的电话,短信对他们更方便也实用,因为老人很少使用微信和QQ群。
但更多的家长对这一产品的态度则是“成摆设浪费钱不如不要”。有家长表示,有时候一个月都收不到一条消息,“校讯通基本就是个摆设,每月扣钱,也没啥用处。”也有家长认为,班上的家长们几乎都不再使用校讯通了,有什么通知和交流,都在微信群上解决了,“现在想想,已经有好几年不用了,但费用还是一直在扣。”更多的家长则是因为孩子还在上学,虽然校讯通没什么用了,但是为了保持和学校及老师的“关系”,也没好意思取消这项服务。而学校老师对于校讯通的态度,则大多数认为校讯通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它社交平台没法比,如果使用微信的话,家长也不一定想加老师好友,所以短信还是有优势。
互联网能否取代传统业务?
作为一种校园信息化应用,借助中国移动的通信能力,校讯通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及时传递学校通知,也可以进行调研与回访,还能分发作业和实现教师的定向辅导。这些服务都是实际存在的刚性需求。但校讯通的思路目前已经落后于整个时代,首先是一是收费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市场,其次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信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低,校讯通以短信为主的技术已经过时,第三,是校讯通的网内使用逻辑已经远远脱离了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注定要被淘汰。
校讯通与微信们的此消彼长,其实也就是互联网服务与传统通信业务争夺的一个缩影。中国移动如果希望让校讯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就势必要对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服务模式做出改进,将校讯通的服务转移到新的沟通平台上,同时降低甚至免除收取的费用,同时,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也可以加入进来,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打造一个新型的校园信息化平台,让新应用和新价值来吸引用户的使用,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