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矿种多样,矿化信息丰富的优点,使得人们对矿区的挖掘技术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找矿标志的技术上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对我国铅锌矿矿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铅锌矿 矿床特征 阿克陶县卡兰古 找矿标志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锌矿位于昆仑山西段北坡山前地带,自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至本世纪初,多家地勘单位对该区进行了地质工作,从最初的踏勘到发现矿床并进行评价,对该地区作了不少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笔者根据前期收集资料及新获得资料,对矿床形成环境、矿床产出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探讨。
一、矿区概况
位置:位于昆仑山西段北坡山前地带,地理坐标东经76°22′00″-76°24′00″,北纬38°00′00″-38°02′00″。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石炭系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C1k),与下伏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D3q)在大部分地区为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一套岩性单一的碳酸岩组成,是矿区铅矿的主要含矿岩层。
构造:断裂构造发育,性质复杂,既有成矿前断层,也有成矿后断层,成矿期后断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性质上有正断层、逆断层、逆掩断层等。断层方向错综复杂,有与岩层方向一致的,也有与岩层斜交的。
工作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仅发育两条呈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脉,侵入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块状白云岩中,长220米,宽2~12米,其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50°~60°,呈岩墙产出。
工作区内变质作用为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受变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属于极低级变质的葡萄石-绿纤石相,变质矿物有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各类沉积岩的原生组构未受破坏。
二、矿床产出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1.1 Ⅱ号矿体
为矿区中规模最大的矿体,呈似层状,地表出露长度657m,宽度5-30m,出露标高最高2741m,深部钻孔见矿标高最低2170m,钻孔控制矿体最大长度377m,一般厚度10-20m,最厚31.70m;矿体工程控制最大垂直延深571m。矿体向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具分支、复合现象。矿体的产状与岩层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地表呈马蹄形的弯曲。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矿体受地形的影响,这种弯曲向深部逐渐变小而消失;第二种情况是矿体向东部延伸时,突然的被北北西向的断层所截,由于主要断层是成矿前的,成矿作用受断裂控制,因而矿体突然的改为北西向沿断裂分布,而且不连续,规模亦远比北东和东西向分布的矿体小。
2.1.2 Ⅰ号矿体
产在第一岩性段顶部灰黑色薄层白云岩化石灰岩中,Ⅱ号矿体下盘,平行岩层层理产出,矿体呈似层状,矿石类型均为原生矿石。矿体出露距离Ⅱ号矿体约50m,长150m,延深260m,平均真厚度为10.97m,平均品位为2.92%。
2.2 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铅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其次为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除方铅矿分布整个矿床外,其他矿物分布不均匀。方铅矿为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度在0.04-1.40mm,最大粒度2.4mm,主要呈不规则细脉状、短脉状或网脉状分布,少量呈浸染状分布。闪锌矿呈它形微细粒状,粒度0.01-0.50mm,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岩石内,局部伴随方铅矿细脉分布。黄铜矿呈它形粒状,多沿裂隙成微脉分布,少量呈不均匀浸染状分布。黄铁矿呈微粒状,分布于方铅矿周围,局部浸染状分布。
次生的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矿物,其分布特点与黄铜矿分布相同,孔雀石、辉铜矿呈薄膜状和细脉状出现,有时可见同一细脉中,中间是黄铜矿,向外渐为辉铜矿,最外侧为孔雀石和蓝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呈它形粒状。同时硅化在整个矿化带中亦非常普遍,局部裂隙中充填有石英细脉。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短脉状、网脉状、浸染状等。
卡兰古铅矿床除Pb为主要的有用元素外,还有下列成分:Cu、Zn、Co、Ag、Ga、Mg、Ca、Si、Al、Be、Fe、As、Mn、Sn、V、Ni、Ti等。Zn、Ag为有益伴共生组分。Zn为 1.19%、Ag为 9.63g/t,其它元素均达不到伴生组分利用要求。
岩石化学成分有MgO(7.86%)、CaO(15.40%)、SiO2(14.23%)、Al2O3(20%)。
2.3 矿体围岩特征
矿体围岩岩性为灰色白云岩,砾岩为主。白云岩化在矿区内普遍且强烈,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体的规模、贫富、厚薄与白云岩化的强弱和范围成正比关系。根据白云岩化特点,分两种:灰黑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细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外围和下盘边缘附近。其形成时间要早于矿体,分布面积广泛;灰白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粗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中,其粒度越粗,铅矿化越强烈。硅化在矿区内亦相当发育,主要分布在矿体中。硅化强度与矿化富集程度成密切的正比关系,硅化越强,铅品位越高;其硅化作用形态有:散布状的石英颗粒浸染于白云质灰岩中,一般比较致密,粗粒的少见,岩石硬而脆,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矿体中和矿化带中;石英细脉型,脉宽1-3mm,个别达5mm,主要分布在岩层中,与矿化关系不甚密切。
三、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标志
3.1地岩层性标志
地层岩性标志是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其中,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白云岩是最主要的地层岩性标志。但是,由于这种岩石的分布较广,很容易被地质人员忽略,如果开采力度较大,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虽然白云岩的分布范围较广,但是要在确定好震旦系的前提下进行开采,否则寻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难度。在长期的变化磨合中,许多山脉的形态和组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在找矿勘探工作中,更要重视对震旦系的勘探。另外,要重视对统陡山沱组的勘探,一般来说,陡山沱组的白云岩中存在铅锌矿矿区矿产的可能性较大。
3.2构造标志
构造是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凭借构造标志找出了更多的铅锌矿矿区矿床,推动了地勘行业的发展。地质技术人员在寻找构造标志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科学勘探。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有许多铅锌矿矿区矿产的构造和山脉在外观看来比较相似,因此,在对岩石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许多地质技术人员容易将其混淆。这就对地质勘查人员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寻找构造标志时,要更加细致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3.3围岩蚀变标志
围岩蚀变是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围岩蚀变进行铅锌矿区矿床的找矿工作是最为科学的找矿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具系统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找矿勘探设备开始运用到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勘查过程中,利用围岩蚀变标志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勘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地勘单位和地质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这种找矿勘探方法,实现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勘探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超,白莲.论某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余沁,岳学友.某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4(6).
关键词:铅锌矿 矿床特征 阿克陶县卡兰古 找矿标志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锌矿位于昆仑山西段北坡山前地带,自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至本世纪初,多家地勘单位对该区进行了地质工作,从最初的踏勘到发现矿床并进行评价,对该地区作了不少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笔者根据前期收集资料及新获得资料,对矿床形成环境、矿床产出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探讨。
一、矿区概况
位置:位于昆仑山西段北坡山前地带,地理坐标东经76°22′00″-76°24′00″,北纬38°00′00″-38°02′00″。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石炭系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C1k),与下伏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D3q)在大部分地区为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一套岩性单一的碳酸岩组成,是矿区铅矿的主要含矿岩层。
构造:断裂构造发育,性质复杂,既有成矿前断层,也有成矿后断层,成矿期后断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性质上有正断层、逆断层、逆掩断层等。断层方向错综复杂,有与岩层方向一致的,也有与岩层斜交的。
工作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仅发育两条呈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脉,侵入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块状白云岩中,长220米,宽2~12米,其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50°~60°,呈岩墙产出。
工作区内变质作用为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受变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属于极低级变质的葡萄石-绿纤石相,变质矿物有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各类沉积岩的原生组构未受破坏。
二、矿床产出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1.1 Ⅱ号矿体
为矿区中规模最大的矿体,呈似层状,地表出露长度657m,宽度5-30m,出露标高最高2741m,深部钻孔见矿标高最低2170m,钻孔控制矿体最大长度377m,一般厚度10-20m,最厚31.70m;矿体工程控制最大垂直延深571m。矿体向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具分支、复合现象。矿体的产状与岩层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地表呈马蹄形的弯曲。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矿体受地形的影响,这种弯曲向深部逐渐变小而消失;第二种情况是矿体向东部延伸时,突然的被北北西向的断层所截,由于主要断层是成矿前的,成矿作用受断裂控制,因而矿体突然的改为北西向沿断裂分布,而且不连续,规模亦远比北东和东西向分布的矿体小。
2.1.2 Ⅰ号矿体
产在第一岩性段顶部灰黑色薄层白云岩化石灰岩中,Ⅱ号矿体下盘,平行岩层层理产出,矿体呈似层状,矿石类型均为原生矿石。矿体出露距离Ⅱ号矿体约50m,长150m,延深260m,平均真厚度为10.97m,平均品位为2.92%。
2.2 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铅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其次为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除方铅矿分布整个矿床外,其他矿物分布不均匀。方铅矿为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度在0.04-1.40mm,最大粒度2.4mm,主要呈不规则细脉状、短脉状或网脉状分布,少量呈浸染状分布。闪锌矿呈它形微细粒状,粒度0.01-0.50mm,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岩石内,局部伴随方铅矿细脉分布。黄铜矿呈它形粒状,多沿裂隙成微脉分布,少量呈不均匀浸染状分布。黄铁矿呈微粒状,分布于方铅矿周围,局部浸染状分布。
次生的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矿物,其分布特点与黄铜矿分布相同,孔雀石、辉铜矿呈薄膜状和细脉状出现,有时可见同一细脉中,中间是黄铜矿,向外渐为辉铜矿,最外侧为孔雀石和蓝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呈它形粒状。同时硅化在整个矿化带中亦非常普遍,局部裂隙中充填有石英细脉。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短脉状、网脉状、浸染状等。
卡兰古铅矿床除Pb为主要的有用元素外,还有下列成分:Cu、Zn、Co、Ag、Ga、Mg、Ca、Si、Al、Be、Fe、As、Mn、Sn、V、Ni、Ti等。Zn、Ag为有益伴共生组分。Zn为 1.19%、Ag为 9.63g/t,其它元素均达不到伴生组分利用要求。
岩石化学成分有MgO(7.86%)、CaO(15.40%)、SiO2(14.23%)、Al2O3(20%)。
2.3 矿体围岩特征
矿体围岩岩性为灰色白云岩,砾岩为主。白云岩化在矿区内普遍且强烈,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体的规模、贫富、厚薄与白云岩化的强弱和范围成正比关系。根据白云岩化特点,分两种:灰黑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细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外围和下盘边缘附近。其形成时间要早于矿体,分布面积广泛;灰白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粗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中,其粒度越粗,铅矿化越强烈。硅化在矿区内亦相当发育,主要分布在矿体中。硅化强度与矿化富集程度成密切的正比关系,硅化越强,铅品位越高;其硅化作用形态有:散布状的石英颗粒浸染于白云质灰岩中,一般比较致密,粗粒的少见,岩石硬而脆,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矿体中和矿化带中;石英细脉型,脉宽1-3mm,个别达5mm,主要分布在岩层中,与矿化关系不甚密切。
三、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标志
3.1地岩层性标志
地层岩性标志是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其中,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白云岩是最主要的地层岩性标志。但是,由于这种岩石的分布较广,很容易被地质人员忽略,如果开采力度较大,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虽然白云岩的分布范围较广,但是要在确定好震旦系的前提下进行开采,否则寻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难度。在长期的变化磨合中,许多山脉的形态和组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在找矿勘探工作中,更要重视对震旦系的勘探。另外,要重视对统陡山沱组的勘探,一般来说,陡山沱组的白云岩中存在铅锌矿矿区矿产的可能性较大。
3.2构造标志
构造是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凭借构造标志找出了更多的铅锌矿矿区矿床,推动了地勘行业的发展。地质技术人员在寻找构造标志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科学勘探。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有许多铅锌矿矿区矿产的构造和山脉在外观看来比较相似,因此,在对岩石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许多地质技术人员容易将其混淆。这就对地质勘查人员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寻找构造标志时,要更加细致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3.3围岩蚀变标志
围岩蚀变是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围岩蚀变进行铅锌矿区矿床的找矿工作是最为科学的找矿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具系统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找矿勘探设备开始运用到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勘查过程中,利用围岩蚀变标志寻找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勘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地勘单位和地质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这种找矿勘探方法,实现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勘探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超,白莲.论某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余沁,岳学友.某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