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型成长:构建科研育师的区域合力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yao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会让儿童发展失去最大的可能性。吴中区一直把促进教师发展作为区域教育科研的重点工作,他们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载体,采用“抱团型”的组织范式,形成科研育师的强大合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其经验值得别的区域借鉴。
  【关键词】抱团型成长;科研育师;发展合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4-0023-03
  一、微型课题:专业生涯的撬动支点
  吴中区为了帮助教师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真正让教育科研走进教师的生活,明智地定位于“群众性、草根化的教育科研”。而微型课题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载体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微型课题是真正属于一线教师的课题,是他们“身边”的教育科研。正因为是属于教师的课题,他们才能围绕微型课题抱起团来,并对自身教育生活做出改变。
  源于日常生活。教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但是,教师的教育生活却是那么平凡,这种平凡的生活就是教育科研的底色,教育科研的意义也恰恰由此而生,所以,赵汀阳才说:“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生活目的是某种结局或者某种可以完成的目标,这种态度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微型课题来自教师最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是对教育生活点滴细节的梳理与观照,教师的意義就存在于点滴的生活之中,点滴生活编织起教师的人生篇章,微型课题研究可以揭示教师日常生活的存在意义,从而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教育情怀也会油然而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生活中去。
  唤醒内生动力。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能让人获得持续的进步,甚至会让人有一种被掌控的感觉。只有激发内生的活力,才能让教师的科研生活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形成教育科研的文化自觉,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微型课题贴近教师的实践,是他们实践之所需,可以解决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可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因此,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中,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身边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们找到了科研的专业助推价值,研究已经成为他们生命成长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而祛除了功利化的利益束缚,形成真正的“主体性”,达到不忘初心的教育科研文化认同。
  实现及时改进。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微型课题研究同样如此,微型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教育实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课题研究更要有利于改善教育生活,在改善教育生活的过程中,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微型课题的改进往往都是一小步,但是,把每个一小步改进都累积起来的时候,就会成为教育变革的一大步,课题研究就会更好地融入生活,成为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会实现教育的超越,因为谁要是不敢超越现实,谁就不会赢得真理。
  二、交互共享:专业生命的相遇场域
  吴中区把“人”作为教育科研抱团发展的核心要素,“打破校际的科研隔阂,跨越学科、学段间的界限,让研究方向或发展目标相近的微型课题研究教师‘抱团’,借团体之力助个人发展,以个人发展提振团体士气”,实际上就是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达成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让教师与不同的人“相遇”。
  与他人相遇。“抱团式”成长本质上是一群人的成长,就是要形成教育科研发展的合力,一个人无法抱团,一个人再能走,也走不过一群人。正因为如此,吴中区形成的交互系统就是努力让教师与教师相遇,每个教师都是科研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相遇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升,这是一种亲密的伙伴式成长,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借助这样的相遇,看似只是科研的对话与交流,却可以让教师们敞开心扉,相互发出人性的邀请,教师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构,当每个教师“以尊重的、互助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同伴”,“打开教室的大门”时,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教育科研伦理和教师发展伦理,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科研素养培养,也特别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好教师。
  与儿童相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热爱儿童,这不是在任何学校里,从任何书本中所能学到的。”教师必须在真实的教育生活中与儿童相遇,发自内心地热爱儿童、研究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重要的线索,我甚至将其称之为教育科研的生命线。吴中区在多样化的关系样态中考虑到了儿童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抱团式”成长的逻辑起点。他们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儿童的成长,抱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有微型课题和研讨活动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服务,儿童站在所有相遇关系的中央。他们关注到“教师只关注本学科的逻辑体系,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克服高山反应”进行跨学科整合研究;他们还进行同题异构课、序列性磨课、跨学科磨课,看起来是研究教学,本质上却直指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与自己相遇。教育科研不仅是认识教育世界、教育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认识教师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教育科研不仅仅成为教师认识教育规律、把握儿童成长的路径,更要成为教师认识自己的重要载体,从而以教育科研成就教育人生。著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就叫“认识你自己”,看起来十分简单,实际上却非常之难,可能要用一生去发现与认识。而这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命题,不管达到何种程度,必须进行阶段性的回答。如果教师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准确认识,如何把握教育科研的本质所在?如何带领学生走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如何点燃学生的生命火花?吴中区“特意制作了‘教师个人档案袋”’,以帮助教师对自身进行把握,“教师在填写‘个人档案袋’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特点,清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方式:专业生活的创造之道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教育科研也进入发展的“深水区”,方式是帮助我们渡过“深水区”的重要抓手,也就是赵汀阳所说的那个“实践之道”,“道意味着一切存在的有效运作方式,其焦点落在‘运作’而不在‘事物’上,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实存性。在这个意义上,道的形而上学与其说是存在论或知识论,还不如说是方法论”。
  依托活动展开。基层的课题研究不是坐而论道,更不能仅仅在办公室里依靠抽象的思辨进行,这会让研究与实践成为毫不相关的两张皮,使研究与实践产生巨大的疏离,阻碍了科研深深地扎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地,成为浮在空中的科研符号,也失去了对教师的吸引力和实践改进魅力。为了把微型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他们进行了“综合学习”活动、“公开研讨会”等各种各样的研修活动,每一种活动都充满了强烈的实践性和研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科研层面的活动育师。正是在这些鲜活的研讨交流中,课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用他们的话就是“指向教师教育科研的‘深度学习’及‘深度研究’,最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勇于探索创造。教育科研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而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这种本体性的创造对于教育科研具有源头性的推动作用,甚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吴中区还探索出“读教研写”融合的“螺旋式”发展方式,并创造性地表达为“登山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我理解他们所说的“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其实在实践中早已融为一体,这才是科研实践的智慧表达,最终为抱团式的成长提供了丰厚沃土。这种区域性的本土探索为教师们打开了略显神秘的科研之窗,不仅可以让教师们沿着这条科研之路走下去,登上这座幸福的科研之巅,还为教师们提供了高标准的参照系,照亮了教师们的整个科研生活,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校本创造,比如,石湖实验小学富于诗意却充满挑战意味“斜坡攀登”;再比如,木渎实验中学自我量身定做的“编队齐飞”式的整体推进。
  营造区域生态。多样化的科研活动夯实了研修的深度,“登山型”的教育科研明晰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未来,这已经成为区域教育科研的良好生态,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共圈’”。区域教育科研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体性”,整体的力量远远大于零散,吴中区把区域内的科研因子充分调动与盘活,用每一个“小太阳”来建构大写的“科研世界”;反过来,大写的“科研世界”又会为每一个“小太阳”提供养分和保障,唤醒、激励、推動每一个“小太阳”的成长,让大写的“科研世界”具有更大范围和深度的活力。这种良好生态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吴中区的教育科研文化,而且,这是一种科研文化的内生范式,是在实践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能够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基因。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IEEE 802.16d系统的吞吐量和无线信道的视频质量,提出了估计物理层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错误程度的方法,设计了视频跨层容错传输机制。在物理层用幸存路径的平均量度
随着大型工业厂房的建设,相应的钢结构围护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在满足屋面工程质量的同时,必须满足保温、防雨、美观的功能。这对大跨度屋面围护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提出更高
机械陀螺经纬仪初寻北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其寻北效率的关键因素。从陀螺仪寻北的原理出发,在智能寻北系统中引入了一种快速寻北新方法——加速度判定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光标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值,能够在陀螺开始寻北数秒后即测量出真北值,并且能够弥补电子罗盘初寻北精度过低的问题,是全自动寻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JT-15陀螺仪为样机的寻北实验表明,将加速度判定法应用于智能寻北系统中,仪器初寻北测量精度优于3′54
【摘要】建立微型课题研究小团队,既能实现个人研究与群体研究互进、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双赢,也能够为创新教育研究方式、教育科研管理模式积累经验。通过计划先行、组织确立、活动指挥、力量协调、节奏控制等五大管理因素,让微研团队同侪合作,是一种非常适合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引导教师“抱团”研究的管理路径。  【关键词】微型课题;管理要素;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基于GIS的农田耕地信息库建立,获取信息数据,应用信息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实行农业精细化管理。
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要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还要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如何按照新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学
硅微条探测器通过微电子工艺制作,易因沾污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裸露的键合引线,也易因机械力形成隐性或显性失效。对上述现象的研究可用于修复、维护探测器并在设计和工艺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
近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其带动下,以移动支付、网贷、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兴起。新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既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市场效率
为了实现以频率输出为信号的气象温度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悬臂梁的谐振式微温度传感器。基于双悬臂梁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导致悬臂梁谐振频率偏移的原理,采用压电方式同时实现悬臂梁的驱动及其谐振频率的检测,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根据硅基传感器的正面腐蚀工艺,设计了谐振悬臂梁的双层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悬臂梁的谐振模态、可利用的振型及其温度与各模态谐振频率的关系,并利用多普勒振动系统对悬臂梁的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