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村的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领导力量的薄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将改变农村基层领导力量薄弱的现状。大学生村官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在于我们是否从系统的角度对待这一新生事物。大学生村官这一系统的正常运作,包括选拔、培养与使用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使用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国家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就农村自身来说,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农村尤其是基层领导力量的薄弱,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素养与现代化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落差。这些年来,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出台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了。几年的实践,既展示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坦率地说,如果我们不尽力地消除这一不足,这一新生事物要想尽快地健康地成长是有问题的。就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选拔、培养与使用三个核心环节。如果我们在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将会严重影响其效能的发挥。
在大学生村官这一名称中,关键词是“村”与“官”。很有必要将“村”与“官”分开,因为这两个单词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性质与选拔标准。首先谈“官”。从事行政领导与从事行政事务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也许人人都可以或者说只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上都能适应行政事务性工作。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胜任行政领导这个工作的。行政领导需要特殊的才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在学业上都是出类拔萃而当村官却举步维艰。责任不在他们而在选拔者,是选拔机制的不完善,把一些只能胜任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安置到行政领导工作的岗位上。因此,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再正常不过了。其次谈“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一直落后于城市的发展。这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农村较之于城市发展的难度更大,矛盾更突出。可以说,一个人可以在城里的单位当个不错的领导,但不一定能把农村的领导工作做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发展的乏力等等因素,决定了对于从事农村领导工作者的非同一般的素质要求。由此看来,从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村官,要胜任农村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这并不等于从大学生中就选拔不出合格的能够胜任农村工作的村官,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选拔、怎样去培养、怎样去使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要真正让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完善规范,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在广阔的农村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如何科学地选拔大学生村官,保证质量是基础性的一环。
第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条标准,应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组织能力。村官虽不大,但接触的却是千家万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许多问题出在村,根子却在上面,解决的途径也在上面。如果村官没有与乡镇、县里各方面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许多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穷,要改变,也要求村官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组织能力。因为单个的农民力量是弱小的,就好比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只有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航船才能搏击风浪,战胜风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创立,需要各级农村领导付出极大的心血与努力。只有那些高瞻远瞩、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官,才能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第二,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二条标准,应是对农村比较熟悉或是出身农家的子弟。尽管这不是绝对的,但应有必要倾向于这一方面。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缺少感性认识,心理上先天就有隔阂。面对落后的农村,面对素质相对不高的农民,恐惧心理会油然而生。但是,对农村比较熟悉或出身于农家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农村有天然的亲近感,从心理上会与农民融为一体,农民对于他们自然也不排斥,看待他们就像看待自家的孩子一样。没有心理上的隔阂与障碍对于从事农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农民觉得大学生村官瞧不起他们,甚至因为农民粗俗的语言,不卫生的生活习惯而流露出来厌恶的情绪,农民自然就不会认同他们,就会自然地排斥他们。假如出现这样的局面,村官的工作如何开展?
第三,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三个标准,就是思维活跃,能言善辩,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如果我们的村官只是一个循规蹈矩思维呆板的人,即使他在大学里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也不能保证他能当好村官。只有思维活跃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出新的主意。而能言善辩又是受农村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农村中各类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作为一个村官,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来化解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做好村官必备的条件。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官,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具备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领。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拙嘴笨舌,言语木讷,是很难适应各式各样矛盾局面的。大学生村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社会科学知识的集中反映。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起码表示作者思路清晰,富有条理。如果一个人文章逻辑混乱,病句连篇,要指望他能做好村官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在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农村基层干部所需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只有当他们具备了农村工作基本知识能力之后,才能把他们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农村基层工作。
第一,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系统地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农村问题、农村现状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的政策性很强,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农民的总体素质正在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也在增强,那种工作简单化,以为凭借权力就能压服农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大学生村官首先要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一切照政策办事,工作的难度将会降低,农民就会信服,矛盾自然也会减少了。其次要研究农村的现状,切实了解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村官来自城市,对农村的了解几乎是空白,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农村,就不可能做好村官。甚至会因农民身上存有的落后保守的因素厌恶他们。所以,了解农村的现状,尤其是了解农民,是大学生村官走向村官这一岗位前必须的功课。
第二,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大学生村官应在乡镇、县级涉农单位挂职实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那就是对农村的现状有了一个理性的了解,经过学习他们头脑中的农村才是真实的农村,而不是以前网上、报纸上模糊不清抽象笼统的农村。他们的第二步就是从理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感性认识,从纸上的农村变成现实的农村。所以,笔者认为乡镇、县级涉农单位是他们进一步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的最佳部门。这些单位虽然还不是真接与农民打交道,主要是经过村干部这个中介联系农民,但是他们工作的对象就是农村,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各种问题,也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致富。大学生村官在这些部门经过一段时间挂职锻炼之后,应该说对于农村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以小组为单位跟随乡镇工作能力强、有丰富村级工作经验的村支书村主任见习半年到一年。如前所说,乡镇、县级涉农部门虽然工作对象是农村,但并不直接与农民打交道,而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最好掌握者就是长期处于第一线的村支书、村主任们。如何更好地掌握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尽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负起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他们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些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民,了解农民的村级干部。这些干部实际上就是农民,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农民与干部,本质上还是农民。大学生村官要想领导农民,就得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农民,要学会农民的思考方式,体会农民的心思愿望。因此,村支书、村主任无疑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四、大学生村官的使用
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大学生村官已经具备了任职的条件。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远超出大学生村官的想象。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学生村官,并非把他们作为一般的管理人才来使用。大学生村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因此,在使用大学生村官的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两年的见习实习结束之后,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在乡镇、村任职。也不一定非得每个人都下到村里担任村官,应根据量材录用的原则,用其长,避其短。如果是一个学习工业管理的大学生村官,而现时村里又没有工业,倒不如把他留在乡镇的工业部门让其担任一定的职务。我们的目的,是让这些具有新知识的满腔热情的年轻人在农村这个天地施展才华,什么样的岗位适合他,就把他放在什么样的地方。死板地坚持把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放到村里,而不管对他的才华发挥合适不合适,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这样做对我们的事业有弊无利。当然,基本的原则还是要遵守的,那就是乡镇是他们必须工作的地方,至于将来是否会长久地在乡镇工作,那得视情况的变化而定。
第二,每名大学生村官要确定两个联系人,一个是乡镇工作的干部,另一个是县直机关工作的干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这些有一定工作阅历的干部可继续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让大学生村官通过这样的渠道时刻了解乡情县情。这两个干部就好比是大村官村官的指导老师。对于大学生村官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他们会感到时时有人在帮助自己指导自己。不要忘了,大学生村官都是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下子适应社会尤其是复杂而落后的农村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中国的农民是纯朴善良的,但因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所处地域又相对封闭,他们接受新事物相对是迟缓的。在大学生村官工作感到无助的时候,县乡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坚强后盾,无疑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工作是一种无形的强力支持。
第三,县级党委、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领导或管理机构,定期地走访大学生村官,倾听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常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这对于大学生村官也是适用的。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片面地归之于年轻人怕吃苦是不公平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首先,应当反思的是我们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同志。可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根子仍在于我们的党委政府的同志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村官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支新兴的领导力量,如果使用得当,其意义是深远的。如前所述,农村的落后虽有多种原因,但其领导力量的薄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了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行列,将会极大地改变农村领导力量的成份。他们是新鲜血液,是富有生命力充满朝气而又有知识的年轻一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兴领导力量。有了大批这样的年轻人,新农村建设一定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中共宝应县委党校)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使用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国家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就农村自身来说,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农村尤其是基层领导力量的薄弱,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素养与现代化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落差。这些年来,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出台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了。几年的实践,既展示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坦率地说,如果我们不尽力地消除这一不足,这一新生事物要想尽快地健康地成长是有问题的。就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选拔、培养与使用三个核心环节。如果我们在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将会严重影响其效能的发挥。
在大学生村官这一名称中,关键词是“村”与“官”。很有必要将“村”与“官”分开,因为这两个单词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性质与选拔标准。首先谈“官”。从事行政领导与从事行政事务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也许人人都可以或者说只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上都能适应行政事务性工作。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胜任行政领导这个工作的。行政领导需要特殊的才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在学业上都是出类拔萃而当村官却举步维艰。责任不在他们而在选拔者,是选拔机制的不完善,把一些只能胜任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安置到行政领导工作的岗位上。因此,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再正常不过了。其次谈“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一直落后于城市的发展。这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农村较之于城市发展的难度更大,矛盾更突出。可以说,一个人可以在城里的单位当个不错的领导,但不一定能把农村的领导工作做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发展的乏力等等因素,决定了对于从事农村领导工作者的非同一般的素质要求。由此看来,从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村官,要胜任农村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这并不等于从大学生中就选拔不出合格的能够胜任农村工作的村官,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选拔、怎样去培养、怎样去使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要真正让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完善规范,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在广阔的农村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如何科学地选拔大学生村官,保证质量是基础性的一环。
第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条标准,应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组织能力。村官虽不大,但接触的却是千家万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许多问题出在村,根子却在上面,解决的途径也在上面。如果村官没有与乡镇、县里各方面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许多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穷,要改变,也要求村官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组织能力。因为单个的农民力量是弱小的,就好比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只有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航船才能搏击风浪,战胜风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创立,需要各级农村领导付出极大的心血与努力。只有那些高瞻远瞩、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官,才能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第二,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二条标准,应是对农村比较熟悉或是出身农家的子弟。尽管这不是绝对的,但应有必要倾向于这一方面。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缺少感性认识,心理上先天就有隔阂。面对落后的农村,面对素质相对不高的农民,恐惧心理会油然而生。但是,对农村比较熟悉或出身于农家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农村有天然的亲近感,从心理上会与农民融为一体,农民对于他们自然也不排斥,看待他们就像看待自家的孩子一样。没有心理上的隔阂与障碍对于从事农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农民觉得大学生村官瞧不起他们,甚至因为农民粗俗的语言,不卫生的生活习惯而流露出来厌恶的情绪,农民自然就不会认同他们,就会自然地排斥他们。假如出现这样的局面,村官的工作如何开展?
第三,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第三个标准,就是思维活跃,能言善辩,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如果我们的村官只是一个循规蹈矩思维呆板的人,即使他在大学里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也不能保证他能当好村官。只有思维活跃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出新的主意。而能言善辩又是受农村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农村中各类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作为一个村官,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来化解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做好村官必备的条件。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官,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具备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领。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拙嘴笨舌,言语木讷,是很难适应各式各样矛盾局面的。大学生村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社会科学知识的集中反映。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起码表示作者思路清晰,富有条理。如果一个人文章逻辑混乱,病句连篇,要指望他能做好村官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在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农村基层干部所需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只有当他们具备了农村工作基本知识能力之后,才能把他们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农村基层工作。
第一,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系统地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农村问题、农村现状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的政策性很强,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农民的总体素质正在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也在增强,那种工作简单化,以为凭借权力就能压服农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大学生村官首先要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一切照政策办事,工作的难度将会降低,农民就会信服,矛盾自然也会减少了。其次要研究农村的现状,切实了解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村官来自城市,对农村的了解几乎是空白,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农村,就不可能做好村官。甚至会因农民身上存有的落后保守的因素厌恶他们。所以,了解农村的现状,尤其是了解农民,是大学生村官走向村官这一岗位前必须的功课。
第二,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大学生村官应在乡镇、县级涉农单位挂职实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那就是对农村的现状有了一个理性的了解,经过学习他们头脑中的农村才是真实的农村,而不是以前网上、报纸上模糊不清抽象笼统的农村。他们的第二步就是从理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感性认识,从纸上的农村变成现实的农村。所以,笔者认为乡镇、县级涉农单位是他们进一步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的最佳部门。这些单位虽然还不是真接与农民打交道,主要是经过村干部这个中介联系农民,但是他们工作的对象就是农村,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各种问题,也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致富。大学生村官在这些部门经过一段时间挂职锻炼之后,应该说对于农村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以小组为单位跟随乡镇工作能力强、有丰富村级工作经验的村支书村主任见习半年到一年。如前所说,乡镇、县级涉农部门虽然工作对象是农村,但并不直接与农民打交道,而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最好掌握者就是长期处于第一线的村支书、村主任们。如何更好地掌握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尽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负起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他们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些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民,了解农民的村级干部。这些干部实际上就是农民,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农民与干部,本质上还是农民。大学生村官要想领导农民,就得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农民,要学会农民的思考方式,体会农民的心思愿望。因此,村支书、村主任无疑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四、大学生村官的使用
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大学生村官已经具备了任职的条件。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远超出大学生村官的想象。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学生村官,并非把他们作为一般的管理人才来使用。大学生村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因此,在使用大学生村官的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两年的见习实习结束之后,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在乡镇、村任职。也不一定非得每个人都下到村里担任村官,应根据量材录用的原则,用其长,避其短。如果是一个学习工业管理的大学生村官,而现时村里又没有工业,倒不如把他留在乡镇的工业部门让其担任一定的职务。我们的目的,是让这些具有新知识的满腔热情的年轻人在农村这个天地施展才华,什么样的岗位适合他,就把他放在什么样的地方。死板地坚持把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放到村里,而不管对他的才华发挥合适不合适,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这样做对我们的事业有弊无利。当然,基本的原则还是要遵守的,那就是乡镇是他们必须工作的地方,至于将来是否会长久地在乡镇工作,那得视情况的变化而定。
第二,每名大学生村官要确定两个联系人,一个是乡镇工作的干部,另一个是县直机关工作的干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这些有一定工作阅历的干部可继续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让大学生村官通过这样的渠道时刻了解乡情县情。这两个干部就好比是大村官村官的指导老师。对于大学生村官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他们会感到时时有人在帮助自己指导自己。不要忘了,大学生村官都是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下子适应社会尤其是复杂而落后的农村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中国的农民是纯朴善良的,但因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所处地域又相对封闭,他们接受新事物相对是迟缓的。在大学生村官工作感到无助的时候,县乡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坚强后盾,无疑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工作是一种无形的强力支持。
第三,县级党委、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领导或管理机构,定期地走访大学生村官,倾听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常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这对于大学生村官也是适用的。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片面地归之于年轻人怕吃苦是不公平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首先,应当反思的是我们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同志。可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根子仍在于我们的党委政府的同志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村官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支新兴的领导力量,如果使用得当,其意义是深远的。如前所述,农村的落后虽有多种原因,但其领导力量的薄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加入了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行列,将会极大地改变农村领导力量的成份。他们是新鲜血液,是富有生命力充满朝气而又有知识的年轻一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兴领导力量。有了大批这样的年轻人,新农村建设一定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中共宝应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