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并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学习的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
  【关键词】思维;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有效为教学服务。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现在的數学教科书,图文并茂,每个问题的关键信息不一定只出现在文字中,在情景图、交流对话中也不时出现有用信息,只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提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才能正确解决相关问题。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老师授课也就自然而然变得轻松和愉快了。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内容,反复训练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和掌握,只要找准每一题中“单位1”的量,并以此为破题点,就能充分利用分数知识顺利地解决问题,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 “儿童的智慧就掌握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绕操场跑几圈,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并愉快的接受。是每个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是变型题、变式题或者由于题目偏难造成学生对题意不易理解的,老师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找准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有些老师备课,就是照抄、照搬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一篇精彩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全方位提升学生思维拓展,使学生的解题能力稳步提升。在教学中,不时涉及到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多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并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增加学习的乐趣,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一题多解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比如,在我教学“行程问题”知识时,曾遇到过这种题: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我就与孩子们共同探导,采用了多种做法。
  第一种解法,我利用“归一法”先求出平均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
  第二種解法,我采用“倍数法”,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
  第三种解法,我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由于要求出“单位1”的量,所以用3小时行驶的路程占全天行驶路程(单位1)的百分比情况来解决这道题,综合算式是: 。
  第四种解法,我先求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然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综合算式为:163.5×2-163.5÷3=272.5(千米)。这道题的前两种方法比较普通,第三种方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第四种方法就有所创新,要求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通过平时对习题的一题多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而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学科包含的知识丰富有趣,但是历史课往往没有体现该学科的特点,大部分历史课堂都较为无味、枯燥,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引入了情景教学法,概述了历史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可以为高中历史的教学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情景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只有对一门知识
期刊
【摘 要】2013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十分新颖,与旧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主题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教师应理解编者意图,吃透教材,领会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内在意义,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与开发,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主题图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需求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這就需要教育也紧随步伐。思维发展以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如何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学会质疑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  一、开放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依然算是一个基础阶段,所学的内容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简单、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初中数学作为一个整体,初一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初二、初三则是在此基础上,将难度加深,遇到的困难就会越多。因此在初一的时候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在初二、初三时就能从容的应付那些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培养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可以从下面几个入手。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方法  一、做好
期刊
【摘 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可充分体现出这节课的价值,优化教学效果,给学生积极地引导。即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初中物理授课的实际情况,探究初中物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注重核心概念,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思考  初中物理的教学人员,需正确理解物理真正的价值,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初中物理的授课价值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
期刊
【摘 要】反思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多思考、善思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为轻松.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习题讲解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具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这样才能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认真研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无论各行各业都必须创新和改革。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很多学校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在很多人印象中,学校教育模式大多都是呆板老套的,课堂上除了老师讲学生听,就是学生讲老师听,很少有什么能够调动人积极性的新花样。在这种乏善可陈的教学模式下,有些学校领导者开始探寻不一样的东西,试图从教育形式上寻找到一丝突破口。在众多科目中,最需要更改教学形式的要数数学这一门课,枯燥乏味的数字与长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与发展,当前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当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具体措施进行实践,以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学基本由教师以班级为一整体授课的方式进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
期刊
【摘 要】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除了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等作用之外,还可以重建学习流程,使学习活动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