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评价提效语文综合性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估,有助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就统编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而言,真实性评价的运用可采用如下策略:一是学习内容的评价体现多元化思想;二是多维度、多层级有序促进学习改进;三是全员参与,激励学教主体。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真实性评价;《文学部落》
  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一共有十五个专题,另有四个具有综合性学习特质的“活动·探究”单元和六个口语交际专题。这意味着学生在三年中将进行起码二十五次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涉及人际交往、文化传统、互联网时代、人物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覆盖语文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维度。这些综合性学习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力综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带来的教学难度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学生学情与能力要求以及教材要求的匹配。
  真实性评价是由美国学者Grant Wiggins提出的:“真实性评价主张学生必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或与现实情境相似的真实任务,以便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展示和证明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以及情感、态度,从而在学生的建构中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1]真实性评价“体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思想,其出发点是多途径、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性的评价, 以达到真实、有效、全面、生动地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2]。
  笔者尝试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下面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为例进行阐述。
  一、学习内容评价:体现多元化思想
  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最忌讳的就是评价的单一、单向。综合性学习丰富的内容,内容中隐含的多维能力点,要求评价过程体现多元以确保全面完整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在《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中,教材有三个活动建议:一是读书写作交流会;二是布置文学角;三是创办班刊。每一个活动又由小的活动构成。
  读书写作交流会,笔者安排了诗歌写作、课本剧改编、文学讲座、过程记录和展示等活动。这四个活动涉及写作、阅读、情境任务解决等三个方面。这些活动,内容不同,要求也不同,那么伴随学习的评价就应该有所不同。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也可以让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们可以将诗歌写作的评价标准放在情感的真实流露、能展开想象上,而不是将意象选择是否恰当作为七年级学生诗歌写作的评价标准。这样既降低了诗歌创作的难度,又整合了这学期的写作要求——联想和想象。
  布置文学角是一个具体的活动,笔者用任务讨论单来引导学生针对文学角的主题、风格、书籍来商定如何布置。这个活动的评价依据学生所展示书籍的经典性、主题风格是否突出、书籍的覆盖面等作出,重讨论和布置的过程,包括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而不是只将最终的成果展示作为评价依据。成果可以是静态的文本,也可以是动态的朗诵,还可以是实物。
  至于创办班刊活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办班刊的经验,所以针对班刊创办笔者将任务分解为两个小任务,分别是刊物名称的征集和通过比较来设置刊物的栏目。在教学过程中,班级收集到的刊名有“初阳”“小荷”“新月”“学霸”等二十多种,大家针对这些提名进行投票并讨论。关于栏目设置,学生参照了一些畅销杂志,分析比较其在栏目设置上的相同与不同,最终形成了栏目设置的原则:丰富多样。活动设计的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倾听并且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归纳整理提炼总结的能力。在任务学习过程中运用真实性评价,则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有助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两个任务分别设立评价标准,对每个任务的评价,都要关注内容的风格和特色。如在刊名的讨论中,不是为得出孰优孰劣的结果,而是分析比较其属于什么风格和特色。又如在评价栏目设置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最大可能地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真实性评价在这里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重在比较自己和他人思维和语言的差异,而非结果的优劣好坏。真实性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展每一项活动都要追求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参与就是一种能力,只有多元的评价才可以真正全面地展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综合性学习内容综合、能力综合的目标。
  二、多维度、多层级有序促进学习改进
  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其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终结性评价对一部分能力不足或不够全面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形成性评价必须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这样学习者才不至于害怕”,要“把形成性测试看作对学习的一种帮助”。[3]事实表明,评价越具有过程和梯度的序列,就越容易让学生不在意最终的结果,并关注每一个环节任务的完成。如果评价设计多维度、有梯度、有序列,既可以指导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如前所述,鉴于学生没有办班刊的经历,不知道创办一本班刊需要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好,笔者确定了刊名选择与栏目设计这两个主要任务。为更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又设置了以下任务:
  1.从同学、家长、老师处搜集喜欢的刊物,最终确定其中的三本作为研究范本。
  2.个人阅读这些刊物的名称以及栏目设计,总结出特点和规律,提出班级刊物的基本设想。
  3.小组内交流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形成小组的班刊设计方案。
  4.班级召开讨论会,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设計成果。
  同时,笔者又制订了以下评价标准:   1.能否準确概括所研究刊物的刊名和栏目特点。
  2.能否运用这些特点来指导自己的刊物设计。
  3.能否用这些方法来评价其他小组的刊物设计创意。
  4.能否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设计班刊。
  评价的维度如表1所示。
  真实性评价的本意是促进学生的成长,目的也是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发现和改进。在活动展示之前就明确评价的标准和维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全员参与,激励学教主体
  综合性学习以其丰富的活动深受学生喜欢,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个性外向、善于表现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机会。如何实现全员参与?如何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参与中获得自身的成长?让学生参与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在读书写作交流会活动的课本剧改编中,笔者让学生一起制订课本剧评价的标准。经过小组讨论,大家制订出的标准有:
  1.主要情节和主题基本保持一致。
  2.重要细节有发挥。
  3.能对演出需要的服装、道具、布景提供建议。
  4.舞台说明详细具体,有细致的人物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的说明。
  5.小组内做好演出人员的分工(包括请其他小组人员作为外援)。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按这一标准先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第一次修改,再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推荐出优秀剧本并集体进行修改,然后演出,演出时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参加演出或担任评委)。比如在将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改为课本剧的活动中,全班学生根据鲁迅的人生经历分成“入学前”组、“小学”组、 “离开绍兴后”组、“日本求学”组。每一个小组都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小组组建后大家一起讨论需要改编的地方和增加的内容;进入演出阶段,小组推荐导演、道具制作、服装设计;最后是学生的汇报表演。整个过程,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每一个人都收获了快乐、提升了能力、培养了兴趣。
  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不仅转换了角色和身份,而且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学习过程的反思者。在参与中体会活动的乐趣,在评价中体会反思的乐趣,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向众,李永珺.真实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整合[J].外国教育研究,2004(8):42.
  [2]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俞向军.关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的科学化[J].语文学习,2017(5):85.
其他文献
摘 要:“逆向设计”是一种根据学习结果和评估证据规划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是关注学科“大概念”理解的设计。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可围绕学习主题“冒险英雄”,根据课标教材、哲学议题、文学母题、学生认知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再以辩论会、独幕剧和故事会作为表现性任务,师生共同制订评价指标明确评估证据,然后以冒险动机、冲突选择、英雄之旅三个议题规划学习体验。   关键词:逆向设计;单元整合教学,冒
期刊
摘 要:对学生而言,学术著作《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有别于以往的阅读。要想引导学生探索读书方法、建构阅读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就必须厘清教学实施的依据、明确教学的整体规划,然后可以以任务单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实践性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单;《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学术
期刊
摘 要:在理念变革、教材全新的背景下,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就是找到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路径。基于教材运用多种语境创设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行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从讲授转向指导和师生协作,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一条切实路径。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境;教学转型;《雨巷》  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
期刊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整学习的有效形式。它包括如下三个教学环节:基于主题的整体阅读,建立课文之间的深度联系;基于单元课型特点,着力思考阅读方法的习得与运用;以读促写,训练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这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阅读;思考;表达  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整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不是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而是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18个 “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将文本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考量,凸显“群”学习的语文学科理念。在“任务”和“群”的指引下,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任务(点)的指引下,联动群文(面),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群文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
期刊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能帮助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发展自己的辩证性思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篇现代写景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各尽其妙。对三篇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从“意象”“行文”“格局”三个视点来探查其散文特质,进而探讨从“景—情”这一关系来定位这几篇文章是否合适。   关键词:比较阅读;现代写景散文;意象;格局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單元,选取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及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文件,各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居民议事协商创新活动。目前有许多城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议事机制,作为居民自治机构,这一平台有利于居民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居民监督社区居委会权力的行使。虽然社区居民议事机制的建立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并不普及,也不具备明确的法律地位,但是该机制的建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具有重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文本体式特点来确定。根据这一原则,《老王》这一叙事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可以确定为“体悟作者的情感流动”。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散文抒写作者个性情感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抓文本关键词追溯作家内心的“情源”,从而感受作者通过文本对读者的精神召唤。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择;叙事散文教学;《老王》  一、依据文本的体式确定“教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听课时大都经历过这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可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将其中的精粹部分提取出来,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背影》一课的教学来看,名师们的散文教学往往具有如下特点:注重朗读教学;注重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注重紧扣散文主题展开教学;注重选点精读与趣味读写相结合。   关键词:散文教学;名师课堂;《背影》  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不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