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也: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等10部。现任教于济南大学。
汉语书面用语里指代和形容夫妻的词语很多,多带有美化之意,比如,秦晋、鸳鸯、琴瑟、连理、比翼鸟等等,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两口子”的意思。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伉俪”一词,这词感觉比较华美,可指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也可指事业上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妻。由于我视野狭窄,使得我对“诗坛伉俪”这种说法比较敏感。
小时候,我曾一度认为辛弃疾和李清照是夫妻。因为他们一男一女,又都是济南人,是同一朝代的,写词都写得那么好,志同道合,他俩不结婚,谁俩结婚呢?长大一些之后才知道,李清照另有丈夫叫赵明诚,李清照死时,辛弃疾才6岁,他俩即使想结婚,也是结不成的。
上到中学,我还蛮横地把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硬硬地配在了一起,这源于那个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的说法。
这类荒诞想法还不止这些。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认为北岛舒婷是一家,而且舒婷有一个弟弟叫顾城,当得知他们的关系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的时候,竟有些失望。
后来,我明知不对,还是在心底里悄悄地把瓦尔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拉郎配了。
这些例子说明了在我内心深处,很是希望这世界上的优秀男诗人和优秀女诗人终成眷属的,愿意他们并肩作战,共谱春秋。
如今,这个意识或者说潜意识不仅大变,而且完全走向了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并不反对男诗人和女诗人结婚,婚姻自由,只要不违法,谁能管得着呢?可是我明白了要想有正常的好日子过,男诗人和女诗人——无论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还真得互相躲着才行。写诗并不是传染病,不需要相濡以沫共患难,写诗也不是演二人转,也不需要夫唱妇随齐上阵,果然弄在一起了也未必就成佳话,做文朋诗友很不错,但一定闹到结婚的地步,吾未见其明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听到一个男木匠和一个女木匠结婚的消息。
不否认肯定有像诗人白朗宁夫妇那样的好榜样,爱情创造奇迹,能让许多年的瘫子忽然从床上站立起来走下楼梯,还跋山涉水远走高飞,连医学都解答不了这奇迹。可是,像这样玫瑰色泽的神话故事毕竟少而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太好的例子,比如,纳兰性德和沈宛虽品性才情般配无比,在诗词写作上算是琴弹瑟应,却好景太短,很快以纳兰性德的病死而告终,“多情自古原多病”,他死在病上,更是死在了情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对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的夫妻都工诗词歌赋,可是当司马相如这位风流才子欲纳妾,逼得卓文君忍无可忍地以一首《白头吟》来挽回丈夫的心时,无论输与赢,一场纯洁感情到此已经发了霉变了味;阿赫玛托娃与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两个优秀诗人,男的为了向女的求爱,多次自杀,可婚后很快各奔东西,过了八年离异。当然,还有最不好的和最极端的例子,那是把命都搭上了的,泰德・休斯和希尔维亚・普拉斯,婚后把家庭弄得像火药桶,终于以双方离异和女诗人开煤气自杀而告终;至于顾城和谢烨,这场以诗为媒的婚姻从童话开始,到恐怖片结束,血糊淋啦的,两个人都死了——在这样的例子里,无论怎样从诗歌成就的角度去美化两人的关系都没有用。
“诗坛伉俪”这种称呼曾经让处于“诗歌婚姻”中的我感到难堪,明显带着一锅煮一锅端、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意味,这使我有了逆反心理,买碗都不肯买成对成双的,一定要买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唯恐连用来吃饭的碗们也成了“伉俪”;当然鞋子如果不成双成对,走起路来就深一脚浅一脚了,只好让它们“伉俪”了。等我由双数重新变成单数,把这称呼丢到了太平洋里去了,顿感轻松不少,却对“诗坛伉俪”一词仍感困惑,是不是人从事的工作一旦与艺术沾了点儿边,连称呼都得变得花哨起来?如果有“诗坛伉俪”,以及“影坛伉俪”,“梨园伉俪”什么的,那么同理,是不是还应该有“工人伉俪”“局长伉俪”“司机伉俪”“公务员伉俪”、“老板伉俪”、“菜农伉俪”、“民工伉俪”“小偷伉俪”“收废品伉俪”“熊猫伉俪”呢?
汉语书面用语里指代和形容夫妻的词语很多,多带有美化之意,比如,秦晋、鸳鸯、琴瑟、连理、比翼鸟等等,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两口子”的意思。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伉俪”一词,这词感觉比较华美,可指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也可指事业上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妻。由于我视野狭窄,使得我对“诗坛伉俪”这种说法比较敏感。
小时候,我曾一度认为辛弃疾和李清照是夫妻。因为他们一男一女,又都是济南人,是同一朝代的,写词都写得那么好,志同道合,他俩不结婚,谁俩结婚呢?长大一些之后才知道,李清照另有丈夫叫赵明诚,李清照死时,辛弃疾才6岁,他俩即使想结婚,也是结不成的。
上到中学,我还蛮横地把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硬硬地配在了一起,这源于那个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的说法。
这类荒诞想法还不止这些。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认为北岛舒婷是一家,而且舒婷有一个弟弟叫顾城,当得知他们的关系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的时候,竟有些失望。
后来,我明知不对,还是在心底里悄悄地把瓦尔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拉郎配了。
这些例子说明了在我内心深处,很是希望这世界上的优秀男诗人和优秀女诗人终成眷属的,愿意他们并肩作战,共谱春秋。
如今,这个意识或者说潜意识不仅大变,而且完全走向了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并不反对男诗人和女诗人结婚,婚姻自由,只要不违法,谁能管得着呢?可是我明白了要想有正常的好日子过,男诗人和女诗人——无论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还真得互相躲着才行。写诗并不是传染病,不需要相濡以沫共患难,写诗也不是演二人转,也不需要夫唱妇随齐上阵,果然弄在一起了也未必就成佳话,做文朋诗友很不错,但一定闹到结婚的地步,吾未见其明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听到一个男木匠和一个女木匠结婚的消息。
不否认肯定有像诗人白朗宁夫妇那样的好榜样,爱情创造奇迹,能让许多年的瘫子忽然从床上站立起来走下楼梯,还跋山涉水远走高飞,连医学都解答不了这奇迹。可是,像这样玫瑰色泽的神话故事毕竟少而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太好的例子,比如,纳兰性德和沈宛虽品性才情般配无比,在诗词写作上算是琴弹瑟应,却好景太短,很快以纳兰性德的病死而告终,“多情自古原多病”,他死在病上,更是死在了情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对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的夫妻都工诗词歌赋,可是当司马相如这位风流才子欲纳妾,逼得卓文君忍无可忍地以一首《白头吟》来挽回丈夫的心时,无论输与赢,一场纯洁感情到此已经发了霉变了味;阿赫玛托娃与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两个优秀诗人,男的为了向女的求爱,多次自杀,可婚后很快各奔东西,过了八年离异。当然,还有最不好的和最极端的例子,那是把命都搭上了的,泰德・休斯和希尔维亚・普拉斯,婚后把家庭弄得像火药桶,终于以双方离异和女诗人开煤气自杀而告终;至于顾城和谢烨,这场以诗为媒的婚姻从童话开始,到恐怖片结束,血糊淋啦的,两个人都死了——在这样的例子里,无论怎样从诗歌成就的角度去美化两人的关系都没有用。
“诗坛伉俪”这种称呼曾经让处于“诗歌婚姻”中的我感到难堪,明显带着一锅煮一锅端、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意味,这使我有了逆反心理,买碗都不肯买成对成双的,一定要买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唯恐连用来吃饭的碗们也成了“伉俪”;当然鞋子如果不成双成对,走起路来就深一脚浅一脚了,只好让它们“伉俪”了。等我由双数重新变成单数,把这称呼丢到了太平洋里去了,顿感轻松不少,却对“诗坛伉俪”一词仍感困惑,是不是人从事的工作一旦与艺术沾了点儿边,连称呼都得变得花哨起来?如果有“诗坛伉俪”,以及“影坛伉俪”,“梨园伉俪”什么的,那么同理,是不是还应该有“工人伉俪”“局长伉俪”“司机伉俪”“公务员伉俪”、“老板伉俪”、“菜农伉俪”、“民工伉俪”“小偷伉俪”“收废品伉俪”“熊猫伉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