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的保护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缺血所引发的一系列损伤性生化改变将导致细胞内钙聚集、氧自由基含量增高,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性脊髓功能损害。其主要保护措施有保障缺血后脊髓血流灌注,提高脊髓对缺血的耐受,脊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护。目前治疗脊髓缺血可用: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免疫调节剂等。但由于脊髓缺血可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所以,没有任何单一措施能有效地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对脊髓缺血的综合防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综述了目前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的方法学研究概况,并指出血管的基因转染可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剌激侧支血管的生长、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防止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
报告了脑内胰岛素的研究现状,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脑的糖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影响神经信息传递。脑内胰岛素能减轻因短暂性脑缺血造成的脑梗死,特别对动脉瘤夹闭或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中短暂性脑缺血时起脑保护作用。
急性脑梗死多为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所致。溶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希望的疗法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途径、药物种类、剂量及疗效、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和加重致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伤后可发生胰岛素缺乏,引起高血糖症,又可使脑血流阻力增加而加重脑水肿;高血糖可使伤口愈合延迟,血糖升高也可产生代谢物酮体增加和电解质紊乱;血液有形成分的功能发生改变。
由于大脑深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发病率低,国外文献多为个例或几例报道。随着CT、MRI、DSA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发现率及诊断率均有明显提高。笔者主要介绍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的一些新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时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缺陷与卒中等CNS疾病相关。关于DNA损伤和修复机制及其与卒中等CNS损害关系的研究是一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免疫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免疫参与了ICVD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整个过程。笔者就免疫与ICVD的病因、免疫病理改变、免疫学异常及免疫抑制治疗等作一综述。
患感染性脑膜炎时,细菌释放的内毒素-脂多糖(LPS)通过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含成酶(iNOS)生成一氧化氮(NO);激活诱导型环氧化酶(iCOX)生成前列腺素(PG);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而扩张脑血管。特异性iNOS和iCOX抑制剂可有效地对抗LPS所致的脑血管扩张,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有关Binswanger病(BD)的报道明显增加。一些专家对诊断BD日益增多的趋势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文中从历史回顾及最新文献对BD的描述和BD是否存在3个方面介绍对诊断BD的不同见解。
有关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有争论。动脉瘤发生的组织学基础中以动脉内膜缺陷最重要;高血压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是动脉瘤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感染、动脉硬化、吸烟等后天因素可促使或加速动脉瘤的发病,这些因素中以前两者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