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积极鼓励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在历经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后,广东省文化产业开始进入不断培育和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21.3 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2%,增长率为1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广东现阶段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景观。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又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在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日,笔者就上述问题对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业群进行了采访。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王业群分析,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从七个方面体现:
一、演出业持续升温。主要表现在:一是涌现出一大批设施先进的演出场馆,包括深圳音乐厅、东莞玉兰大剧院、中山文化艺术中心、深圳龙岗区文化艺术中心、佛山顺德演艺中心等,广州歌剧院也即将落成开业。二是演出活跃、形式多样,有演唱会、交响乐及民乐演奏会、音乐剧、歌剧、舞剧、话剧、粤剧、曲艺、杂技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剧《猫》,2007、2008年已先后两次到广东进行演出;排行世界第五的伦敦交响乐团去年在广州演出,更是一票难求,《新年音乐会》《名家名曲》《名家名歌》已成为广东省演出的著名品牌。三是主题晚会长演不衰,如深圳世界之窗的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等。四是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数量增长较快,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演出经纪机构187家。其中90%以上均为民营企业。五是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演出增速,仅2007年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演出就达到316项。六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由东莞投资6000万元并组合国内外力量创编的中国大型音乐剧《蝶》已拉开了全球巡演的序幕。
二、娱乐业相对繁荣。目前广东省是国内电子游艺游戏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由省内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其中,广州(番禺)、中山市两地共汇集了电子游戏设备生产厂家300至500家之多,营业额每年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如华立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年产各类大型游戏机近两万台的生产能力,2007年该公司总销售额接近3亿元;中山市世宇电子游戏(游艺)公司年产量达到了1.2万台,年产值也实现过亿,所生产的产品除了内销以外,主要大量出口到美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据介绍,仅番禺生产出口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在全球大型游艺机市场份额已经接近20%。
三、电影放映业逐步复苏。在历经多年的低谷之后,广东电影放映业自本世纪初已开始逐步复苏。至2007年,广东省电影放映市场成绩喜人,放映场次达到51.2万场,观众人数达到2080.8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4.87亿元,占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33.27亿元的14.64%。2008年以来,广东省的电影票房继续呈现明显增势。据统计,上半年以广东为总部的中影南方新干线和金逸珠江院线,不断开拓省外市场,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福建等,其票房收益分别为2.08亿和1.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92%和84%。其中,中影南方新干线成为上半年票房增幅最大的院线,处于全国前三甲的位置。在院线大力开拓省外市场的同时,省内影城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广州飞扬影城继2007年以5622万元夺得全国影院票房冠军之后,2008年上半年又以3121万元票房名列全国前茅,与排列第二名的深圳嘉和影城拉开了近1000万的距离。
四、音像分销业独占鳌头。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广东省音像业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是我国主要的音像制品生产基地。依托这一优势,广东省音像分销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广东省音像制品批发量占全国80%以上,仅广东音像城现有音像节目就达10万余个,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大力扶持推动下,广东省音像制品出口步伐不断加大。据海关统计,2007年广东音像制品共有229万张光盘,分别出口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出口量约占全国80%以上,成为国内实施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的主阵地。此外,由文化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影响广泛,已成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
五、网络文化业发展快速。
1、网络音乐。据相关资料显示,网络音乐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网络应用,使用率达到84.5%,用户高达2.14亿人,网络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娱乐方式;2007年、2008年我国的网络音乐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8.4亿和81.4亿。广东网民约占全国网民的1/5,因而在全国网络音乐市场所占的份额也相对较大。同时,手机媒体已成为音乐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延伸。2007年中移动的彩铃用户达到2.6亿个,全年彩铃收入约为100亿元,而同期中移动广东公司的彩铃用户也达到5000万个,推算彩铃收入接近20亿。以歌曲《一万个理由》为例,仅2006年全年的彩铃下载量就达到1500万次,占当年全国排名前十位彩铃总下载量(6600万次)的20%以上,收入已愈千万。
2、网络游戏。据广东软件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广东省的网络游戏收入已超过40亿元,约占全国网络游戏同期收入的1/3,占全国运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收入的1/2,继上海之后排行全国第二,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大话西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QQ游戏》等,已成为国内优秀的网络游戏品牌。
六、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在开展艺术品经营活动,但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广州市和深圳市。如广州市文德路“文化一条街”,共聚集了经营字画、文物及工艺品的单位近400多家,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的不在少数,每天都有大量南来北往的客商从此进货,继而转运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深圳龙岗的大芬油画村,在0.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书画、工艺等经营门店及油画工作室775家,大芬油画村及其周边社区的美术工作者已经不下1万人,形成了一个以大芬油画村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的油画产业集聚区。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大芬油画村交易额约为8000万元,至2007年已达到了3.94亿元。中山市小榄镇于2005年,率先在广东省建立起镇级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该基地主要从事古玩字画、中外钱币、奇石陶艺以及文化展览、艺术培训等经营活动。目前已有50多家单位在基地经营,每年成交额约1.8亿元。
七、动漫业前景广阔。动漫业是文化产业中最有朝气、最富创意的行业,目前省内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潮州等市政府已先后将动漫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并制定了扶持发展动漫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其中以广州和深圳市最为突出。广州市目前从事动漫相关类企业超过120家,集中于天河、越秀、番禺、黄埔、萝岗各区,从业人员1.5万人左右,动漫产业的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不含衍生品),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群。深圳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60家,其中有6家外资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 2006年,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建立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入驻动漫及网游企业500家的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了深圳和香港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力度。其他各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扶持本地动漫企业,鼓励举办动漫类展会和活动,推动本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
近年来,广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从全省文化系统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动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谈及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作法,王业群介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广东始终把制定政策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省文化厅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市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产业政策,如深圳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目前,文化产业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并被列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议程。各地在加强领导、完善政策的同时,不断充实文化产业工作人员,使干部队伍力量越来越强。全省21个地级市文广新局,基本做到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工作网络。深圳市成立了隶属于市政府的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指导该市的文化产业工作。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省文化厅从抓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入手,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2005年以来,文化厅命名了18个“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均已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订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分别投入了从数千万至数十亿元的资金进行建设,目前已有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创作机构进驻产业园区。除抓好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外,省文化厅还举办了多个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引擎作用。2004年以来,广东省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2008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落幕的第18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游艺博览会吸引了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参展,近700个专业3000名采购商赴展,近6万人观展,达成贸易成交额12.3亿元。现在,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各类文化展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的已成为知名品牌,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广东省是最早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省份之一。这些年来,省文化厅把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成长、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布了《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编纂出版了《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指南》等。目前,广东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一批民营企业已将营销网络发展到国外,如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了多个分销单位;同时联合10家音像民营企业在美国建设了“中国音像城”。广州市大力鼓励民营资本投入电影产业,2004年至2007年,该市筹集500多万元返还资金,进行全市电影院新建改造,并对中华广场电影城、从化电影公司影院改造、珠江新城电影院等30多家影院进行建设补助。这一扶持措施,吸引了香港和内地民营资金2亿多元进入该市电影产业。省文化厅还积极协调省财政部门,设立了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制定了《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使用暂行规定》;成立了广东省音像制品进出口服务中心,为音像企业出口提供咨询和服务。到目前,已对19家音像制品出口单位进行了扶持或奖励,金额达80万元,而获得扶持和奖励的95%以上为民营企业。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立各类文化产业协会,为广大文化企业做好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向省政府建议下放审批管理权限,如建议将省文化厅负责审批设立的中外合作、合资娱乐场所审批及相应的行政处罚权,授权下放各地级以上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省直文化单位改革中,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除将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广东现代舞团整合,成立了星海演艺集团外,下步计划将省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广州友谊剧院等单位有效整合,使之成为集演出团体、艺术培育、剧场经营、舞美制作、餐饮、宾馆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根据实际,积极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相继成立了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广东音像分销业商会,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实践证明,成立行业组织,能有效地在文化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广东音像分销业商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援助会员单位对涉及销售盗版音像制品的经营单位、复制生产企业以及互联网站侵权提起诉讼2000多个,已结案的有1200余起。同时,建立和培训音像市场监督员队伍,提供查找盗版线索,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进行举报。商会成立至今,向执法机构举报了盗版仓库线索800多条,累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2800多万张。
应当说,目前广东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总的势头是喜人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江苏等兄弟省市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如演出市场缺乏本土原创的品牌剧目,创新能力不强,没有类似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丽水金沙》、上海的《时空之旅》、西安的《长恨歌》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长演不衰的大型剧目;娱乐产业发展受制于政策“瓶颈”,速度还很缓慢;走进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相当一部分还徘徊在非主流市场,市场竞争力较弱,国际影响力不大;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缺失,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等等。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据王业群介绍,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15%,略高于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广东省委宣传部刘启宇认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数据,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等指标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广东已初步形成了拥有文化艺术服务业、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影视节目制作、演出娱乐、音像制作发行、出版物分销和广告业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
(4)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用视听设备、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玩具产品、照相机及器材、美术工艺品。
(5)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初具成效。2004年以来有13家文化企业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也陆续评出或命名了2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经济建设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对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危中有机,机遇大于挑战。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机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就可以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逆市飘红。结合广东实际,王业群对广东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大气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把文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到民族发展和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列为重要内容。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竞争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消费空间,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经营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党和国家的这些战略部署和重要规划,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经济低迷时期的“市场倒逼机制”,反而有助于对原有的传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鼓励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广东提出了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方针,这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优势, 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要求,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金融海啸中“吹尽狂沙始见金”,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退出了市场,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企业将获得发展机会。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变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线走向小康阶段后,社会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凸起现象。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迅速成长,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08年广东省人均GDP水平已超过5000美元,人们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逐步增大,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尽管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历史经验表明,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周期调节的性质,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因为居民对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将导致消费总量下降,高档商品和休闲旅游等消费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由危机蔓延带来情绪低落消沉也可能使人们转向从文化精神产品中寻求慰藉,文化消费总需求有可能逆势上扬。在美国三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游戏文化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而且在危机过程中,有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的某一个产品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韩国电视剧的振兴也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新的产业,因为韩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人的心情压抑,需要调节精神生活,于是文化企业制作大量韩剧满足人们需要,政府出资把韩剧翻译成外文在世界发行,才导致韩剧的蓬勃发展。因此,有不少专家分析认为,文化产业或许会成为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少数逆市飘红的产业之一。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王业群分析,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机制。
二是尚未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机制。目前包括外资、民资等各种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文化产业吸纳外来资本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集团。文化产业除少数报业集团和音像企业颇具规模外,其他行业大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四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广东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到目前为止,全省文化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基础设施,相应的技术装备投资微不足道;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手段仍比较落后,
五是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全省文化产业约70%的投入与产出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相对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而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等落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采访中,王业群提出,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广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照省委“三促进一保持”的目标要求,抓住社会经济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机遇,积极促进广东的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争取文化产业逆市飘红,化危为机。具体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扶持机制。争取尽快出台扶持创意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二是着力发展龙头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进文化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规模实力。重点扶持文化产业中的演出业、动漫业、游艺业、工艺美术业等行业。
三是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文化结合型企业,走文化产业的科技带动之路。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应用高新科技武装、改造、提升文化产品。
四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重挖掘和重塑老字号文化品牌,开发和推广创新型文化品牌,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五是建立多元高效、回报合理、良性循环的文化投资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种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文化经济的融合。
六是合理布局、规划设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引导建设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珠江三角洲文化会展产业带”和“中山市镇级文化产业集群”,提高珠三角地区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广东省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
七是注重法规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完善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广东发展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氛围。
八是注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历经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后,广东省文化产业开始进入不断培育和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21.3 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2%,增长率为1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广东现阶段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景观。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又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在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日,笔者就上述问题对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业群进行了采访。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王业群分析,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从七个方面体现:
一、演出业持续升温。主要表现在:一是涌现出一大批设施先进的演出场馆,包括深圳音乐厅、东莞玉兰大剧院、中山文化艺术中心、深圳龙岗区文化艺术中心、佛山顺德演艺中心等,广州歌剧院也即将落成开业。二是演出活跃、形式多样,有演唱会、交响乐及民乐演奏会、音乐剧、歌剧、舞剧、话剧、粤剧、曲艺、杂技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剧《猫》,2007、2008年已先后两次到广东进行演出;排行世界第五的伦敦交响乐团去年在广州演出,更是一票难求,《新年音乐会》《名家名曲》《名家名歌》已成为广东省演出的著名品牌。三是主题晚会长演不衰,如深圳世界之窗的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等。四是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数量增长较快,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演出经纪机构187家。其中90%以上均为民营企业。五是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演出增速,仅2007年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演出就达到316项。六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由东莞投资6000万元并组合国内外力量创编的中国大型音乐剧《蝶》已拉开了全球巡演的序幕。
二、娱乐业相对繁荣。目前广东省是国内电子游艺游戏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由省内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其中,广州(番禺)、中山市两地共汇集了电子游戏设备生产厂家300至500家之多,营业额每年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如华立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年产各类大型游戏机近两万台的生产能力,2007年该公司总销售额接近3亿元;中山市世宇电子游戏(游艺)公司年产量达到了1.2万台,年产值也实现过亿,所生产的产品除了内销以外,主要大量出口到美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据介绍,仅番禺生产出口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在全球大型游艺机市场份额已经接近20%。
三、电影放映业逐步复苏。在历经多年的低谷之后,广东电影放映业自本世纪初已开始逐步复苏。至2007年,广东省电影放映市场成绩喜人,放映场次达到51.2万场,观众人数达到2080.8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4.87亿元,占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33.27亿元的14.64%。2008年以来,广东省的电影票房继续呈现明显增势。据统计,上半年以广东为总部的中影南方新干线和金逸珠江院线,不断开拓省外市场,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福建等,其票房收益分别为2.08亿和1.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92%和84%。其中,中影南方新干线成为上半年票房增幅最大的院线,处于全国前三甲的位置。在院线大力开拓省外市场的同时,省内影城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广州飞扬影城继2007年以5622万元夺得全国影院票房冠军之后,2008年上半年又以3121万元票房名列全国前茅,与排列第二名的深圳嘉和影城拉开了近1000万的距离。
四、音像分销业独占鳌头。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广东省音像业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是我国主要的音像制品生产基地。依托这一优势,广东省音像分销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广东省音像制品批发量占全国80%以上,仅广东音像城现有音像节目就达10万余个,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大力扶持推动下,广东省音像制品出口步伐不断加大。据海关统计,2007年广东音像制品共有229万张光盘,分别出口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出口量约占全国80%以上,成为国内实施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的主阵地。此外,由文化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影响广泛,已成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
五、网络文化业发展快速。
1、网络音乐。据相关资料显示,网络音乐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网络应用,使用率达到84.5%,用户高达2.14亿人,网络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娱乐方式;2007年、2008年我国的网络音乐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8.4亿和81.4亿。广东网民约占全国网民的1/5,因而在全国网络音乐市场所占的份额也相对较大。同时,手机媒体已成为音乐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延伸。2007年中移动的彩铃用户达到2.6亿个,全年彩铃收入约为100亿元,而同期中移动广东公司的彩铃用户也达到5000万个,推算彩铃收入接近20亿。以歌曲《一万个理由》为例,仅2006年全年的彩铃下载量就达到1500万次,占当年全国排名前十位彩铃总下载量(6600万次)的20%以上,收入已愈千万。
2、网络游戏。据广东软件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广东省的网络游戏收入已超过40亿元,约占全国网络游戏同期收入的1/3,占全国运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收入的1/2,继上海之后排行全国第二,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大话西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QQ游戏》等,已成为国内优秀的网络游戏品牌。
六、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在开展艺术品经营活动,但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广州市和深圳市。如广州市文德路“文化一条街”,共聚集了经营字画、文物及工艺品的单位近400多家,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的不在少数,每天都有大量南来北往的客商从此进货,继而转运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深圳龙岗的大芬油画村,在0.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书画、工艺等经营门店及油画工作室775家,大芬油画村及其周边社区的美术工作者已经不下1万人,形成了一个以大芬油画村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的油画产业集聚区。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大芬油画村交易额约为8000万元,至2007年已达到了3.94亿元。中山市小榄镇于2005年,率先在广东省建立起镇级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该基地主要从事古玩字画、中外钱币、奇石陶艺以及文化展览、艺术培训等经营活动。目前已有50多家单位在基地经营,每年成交额约1.8亿元。
七、动漫业前景广阔。动漫业是文化产业中最有朝气、最富创意的行业,目前省内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潮州等市政府已先后将动漫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并制定了扶持发展动漫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其中以广州和深圳市最为突出。广州市目前从事动漫相关类企业超过120家,集中于天河、越秀、番禺、黄埔、萝岗各区,从业人员1.5万人左右,动漫产业的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不含衍生品),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群。深圳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60家,其中有6家外资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 2006年,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建立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入驻动漫及网游企业500家的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了深圳和香港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力度。其他各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扶持本地动漫企业,鼓励举办动漫类展会和活动,推动本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
近年来,广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从全省文化系统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动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谈及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作法,王业群介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广东始终把制定政策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省文化厅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市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产业政策,如深圳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目前,文化产业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并被列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议程。各地在加强领导、完善政策的同时,不断充实文化产业工作人员,使干部队伍力量越来越强。全省21个地级市文广新局,基本做到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工作网络。深圳市成立了隶属于市政府的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指导该市的文化产业工作。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省文化厅从抓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入手,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2005年以来,文化厅命名了18个“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均已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订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分别投入了从数千万至数十亿元的资金进行建设,目前已有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创作机构进驻产业园区。除抓好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外,省文化厅还举办了多个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引擎作用。2004年以来,广东省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2008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落幕的第18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游艺博览会吸引了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参展,近700个专业3000名采购商赴展,近6万人观展,达成贸易成交额12.3亿元。现在,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各类文化展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的已成为知名品牌,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广东省是最早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省份之一。这些年来,省文化厅把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成长、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布了《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编纂出版了《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指南》等。目前,广东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一批民营企业已将营销网络发展到国外,如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了多个分销单位;同时联合10家音像民营企业在美国建设了“中国音像城”。广州市大力鼓励民营资本投入电影产业,2004年至2007年,该市筹集500多万元返还资金,进行全市电影院新建改造,并对中华广场电影城、从化电影公司影院改造、珠江新城电影院等30多家影院进行建设补助。这一扶持措施,吸引了香港和内地民营资金2亿多元进入该市电影产业。省文化厅还积极协调省财政部门,设立了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制定了《广东省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使用暂行规定》;成立了广东省音像制品进出口服务中心,为音像企业出口提供咨询和服务。到目前,已对19家音像制品出口单位进行了扶持或奖励,金额达80万元,而获得扶持和奖励的95%以上为民营企业。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立各类文化产业协会,为广大文化企业做好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向省政府建议下放审批管理权限,如建议将省文化厅负责审批设立的中外合作、合资娱乐场所审批及相应的行政处罚权,授权下放各地级以上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省直文化单位改革中,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除将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广东现代舞团整合,成立了星海演艺集团外,下步计划将省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广州友谊剧院等单位有效整合,使之成为集演出团体、艺术培育、剧场经营、舞美制作、餐饮、宾馆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根据实际,积极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相继成立了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广东音像分销业商会,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实践证明,成立行业组织,能有效地在文化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广东音像分销业商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援助会员单位对涉及销售盗版音像制品的经营单位、复制生产企业以及互联网站侵权提起诉讼2000多个,已结案的有1200余起。同时,建立和培训音像市场监督员队伍,提供查找盗版线索,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进行举报。商会成立至今,向执法机构举报了盗版仓库线索800多条,累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2800多万张。
应当说,目前广东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总的势头是喜人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江苏等兄弟省市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如演出市场缺乏本土原创的品牌剧目,创新能力不强,没有类似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丽水金沙》、上海的《时空之旅》、西安的《长恨歌》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长演不衰的大型剧目;娱乐产业发展受制于政策“瓶颈”,速度还很缓慢;走进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相当一部分还徘徊在非主流市场,市场竞争力较弱,国际影响力不大;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缺失,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等等。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据王业群介绍,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15%,略高于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广东省委宣传部刘启宇认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数据,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等指标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广东已初步形成了拥有文化艺术服务业、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影视节目制作、演出娱乐、音像制作发行、出版物分销和广告业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
(4)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用视听设备、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玩具产品、照相机及器材、美术工艺品。
(5)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初具成效。2004年以来有13家文化企业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也陆续评出或命名了2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经济建设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对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危中有机,机遇大于挑战。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机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就可以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逆市飘红。结合广东实际,王业群对广东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大气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把文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到民族发展和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列为重要内容。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竞争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消费空间,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经营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党和国家的这些战略部署和重要规划,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经济低迷时期的“市场倒逼机制”,反而有助于对原有的传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鼓励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广东提出了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方针,这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优势, 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要求,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金融海啸中“吹尽狂沙始见金”,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退出了市场,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企业将获得发展机会。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变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线走向小康阶段后,社会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凸起现象。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迅速成长,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08年广东省人均GDP水平已超过5000美元,人们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逐步增大,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尽管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历史经验表明,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周期调节的性质,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因为居民对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将导致消费总量下降,高档商品和休闲旅游等消费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由危机蔓延带来情绪低落消沉也可能使人们转向从文化精神产品中寻求慰藉,文化消费总需求有可能逆势上扬。在美国三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游戏文化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而且在危机过程中,有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的某一个产品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韩国电视剧的振兴也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新的产业,因为韩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人的心情压抑,需要调节精神生活,于是文化企业制作大量韩剧满足人们需要,政府出资把韩剧翻译成外文在世界发行,才导致韩剧的蓬勃发展。因此,有不少专家分析认为,文化产业或许会成为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少数逆市飘红的产业之一。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王业群分析,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机制。
二是尚未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机制。目前包括外资、民资等各种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文化产业吸纳外来资本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集团。文化产业除少数报业集团和音像企业颇具规模外,其他行业大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四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广东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到目前为止,全省文化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基础设施,相应的技术装备投资微不足道;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手段仍比较落后,
五是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全省文化产业约70%的投入与产出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相对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而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等落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采访中,王业群提出,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广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照省委“三促进一保持”的目标要求,抓住社会经济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机遇,积极促进广东的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争取文化产业逆市飘红,化危为机。具体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扶持机制。争取尽快出台扶持创意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二是着力发展龙头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进文化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规模实力。重点扶持文化产业中的演出业、动漫业、游艺业、工艺美术业等行业。
三是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文化结合型企业,走文化产业的科技带动之路。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应用高新科技武装、改造、提升文化产品。
四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重挖掘和重塑老字号文化品牌,开发和推广创新型文化品牌,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五是建立多元高效、回报合理、良性循环的文化投资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种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文化经济的融合。
六是合理布局、规划设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引导建设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珠江三角洲文化会展产业带”和“中山市镇级文化产业集群”,提高珠三角地区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广东省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
七是注重法规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完善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广东发展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氛围。
八是注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