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王品刚(1979- ),男,汉族,江苏镇江,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文学士,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拟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现状表现及其成因反思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人格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所谓人格,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当前,后现代思潮的信息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对的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本文拟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现状表现及其成因反思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职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表现
法国作家巴兹曾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格。只有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前,就职校生人格偏差现状而言,具体表现如下:
(1)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中的学习落后者(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性格偏激者、心理缺陷者等。
(2)从观念上看。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教育、公德心差。
(3)从心理上看。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焦虑、忧郁 、自卑、自恋 、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是非观念薄弱。
(4)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玩世不恭,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思维具有跳跃性,会人间蒸发,老找不着东西,喜欢自由自在,看淡功利,不愿思考、追求享受、打扮怪异、互叫绰号、言谈失礼、盲目模仿、沉湎于卡通、游戏和网上聊天(甚至网络暴力和色情)等。
2 职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数自幼就受到家长的溺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经历,深切感受到:家长的溺爱和放纵直接导致职校学生在童年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这些人格偏差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氛围。有的家庭残缺,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父母道德水平底下,长期下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背离了社会准则。
(2)教育组织不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校学生经历了中考的洗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被界定为“差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甚至某些生活小节都体现出对他们的歧视,人为地诱发了部分学生人格发展的变异。
另外,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承认教师群体素质还参差不齐。当前教育环境中,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时有发生。
(3)社会环境污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引发了人们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学校环境,也诱发了部分学生对金钱的追逐和对知识的鄙视。一些学生过早地失去了家庭、学校的监护闯荡社会,却经不起社会的侵蚀。
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已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黑网吧的实际消费群体,少数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
(4)社会管理缺位。众所周知,职业教育阶段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各地职业学校办学层次、招生政策和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部分职校学生不能或不愿升学,涌入社会闲散待业,成为学校无人管、家庭没能力管、社会无法管的“三不管”的盲流。所以,社会监管的不善最终导致许多越轨、流失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从而酿下了人生的苦果。
(5)个体自身的原因。一部分青少年,因其固有的心态和性格的原因,从来就对传统教育有一种逆反情绪,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喜欢低俗动画、喜欢暴力、寻求刺激。于是,他们从小学时代就表现出或顶撞老师,或行为散漫,或沉湎于卡通、武侠、游戏和网络,或“行侠仗义”,结集打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叛逆型人格。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作为学生人格完善的关键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
(1)以人为本。21世纪是人的价值凸显的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摆脱高压灌输、批评说教和空洞的政治教育,关注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人性,向“以人为本”的、踏着学生生命节拍,和着学生心理律动,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
(2)关注生命。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困惑,也有思想的尴尬、成长的烦恼,凡此种种,我们都必须予以足够的、到位的关注。
(3)遵循规律。个体人格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全人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完整的人,不是人的局部,也不是人的智能侧面。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而应给予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社交能力的培养及自我概念的完善等。
(4)平等对话。必须承认,在多元社会中那些被一代又一代讲滥的故事再不能吸引具有鲜活个体生命的中学生。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必须让学生以自我体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是如何使师生的谈话平和而诚恳,从而更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心灵震动,完成人格偏差心理的转变。
(5)赏识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肯定人格偏差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信心,认识自身的价值,促进人格的转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人格发展又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人们过去的诸多经验,一些已不符合今天这个多元化社会学生的实际,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人格发展偏差,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鹊虹.当前中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1,(15).
[2] 刘裔涛,刘书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0).
[3] 蔡敏,喻国良,张建安.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对策研究.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王品刚(1979- ),男,汉族,江苏镇江,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文学士,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拟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现状表现及其成因反思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人格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所谓人格,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当前,后现代思潮的信息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对的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本文拟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现状表现及其成因反思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职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表现
法国作家巴兹曾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格。只有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前,就职校生人格偏差现状而言,具体表现如下:
(1)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中的学习落后者(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性格偏激者、心理缺陷者等。
(2)从观念上看。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教育、公德心差。
(3)从心理上看。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焦虑、忧郁 、自卑、自恋 、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是非观念薄弱。
(4)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玩世不恭,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思维具有跳跃性,会人间蒸发,老找不着东西,喜欢自由自在,看淡功利,不愿思考、追求享受、打扮怪异、互叫绰号、言谈失礼、盲目模仿、沉湎于卡通、游戏和网上聊天(甚至网络暴力和色情)等。
2 职校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数自幼就受到家长的溺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经历,深切感受到:家长的溺爱和放纵直接导致职校学生在童年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这些人格偏差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氛围。有的家庭残缺,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父母道德水平底下,长期下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背离了社会准则。
(2)教育组织不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校学生经历了中考的洗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被界定为“差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甚至某些生活小节都体现出对他们的歧视,人为地诱发了部分学生人格发展的变异。
另外,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承认教师群体素质还参差不齐。当前教育环境中,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时有发生。
(3)社会环境污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引发了人们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学校环境,也诱发了部分学生对金钱的追逐和对知识的鄙视。一些学生过早地失去了家庭、学校的监护闯荡社会,却经不起社会的侵蚀。
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已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黑网吧的实际消费群体,少数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
(4)社会管理缺位。众所周知,职业教育阶段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各地职业学校办学层次、招生政策和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部分职校学生不能或不愿升学,涌入社会闲散待业,成为学校无人管、家庭没能力管、社会无法管的“三不管”的盲流。所以,社会监管的不善最终导致许多越轨、流失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从而酿下了人生的苦果。
(5)个体自身的原因。一部分青少年,因其固有的心态和性格的原因,从来就对传统教育有一种逆反情绪,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喜欢低俗动画、喜欢暴力、寻求刺激。于是,他们从小学时代就表现出或顶撞老师,或行为散漫,或沉湎于卡通、武侠、游戏和网络,或“行侠仗义”,结集打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叛逆型人格。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作为学生人格完善的关键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
(1)以人为本。21世纪是人的价值凸显的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摆脱高压灌输、批评说教和空洞的政治教育,关注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人性,向“以人为本”的、踏着学生生命节拍,和着学生心理律动,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
(2)关注生命。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困惑,也有思想的尴尬、成长的烦恼,凡此种种,我们都必须予以足够的、到位的关注。
(3)遵循规律。个体人格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全人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完整的人,不是人的局部,也不是人的智能侧面。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而应给予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社交能力的培养及自我概念的完善等。
(4)平等对话。必须承认,在多元社会中那些被一代又一代讲滥的故事再不能吸引具有鲜活个体生命的中学生。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必须让学生以自我体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是如何使师生的谈话平和而诚恳,从而更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心灵震动,完成人格偏差心理的转变。
(5)赏识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肯定人格偏差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信心,认识自身的价值,促进人格的转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人格发展又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人们过去的诸多经验,一些已不符合今天这个多元化社会学生的实际,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人格发展偏差,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鹊虹.当前中学生人格发展偏差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1,(15).
[2] 刘裔涛,刘书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0).
[3] 蔡敏,喻国良,张建安.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对策研究.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