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里挖掘宝藏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考查的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蕴藏在文字表达里,因此,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气质。作文气质在课堂上如何习得,自然是语文课本。从宏观上讲,教学的目的是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语文课本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精炼的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从文学和语文的角度来说,课本本身就是一座宝库。
  最近,小编开始研读教材,教材编写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单元写作之间有内在的训练序列衔接关系,每一单元的写作要求重点抓一个写作方向,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语言能力,也是社交能力。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构建自己的语文世界,是我们一直要学习的。
  课文展示文化的美。优秀的经典课文本身就有着丰厚的价值,经久耐读,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在品读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内在精神。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得越深,文化的魅力会展示得越精彩。
  课文表达情感的美。作文的底蕴来自哪里?来自一字一句的描绘中。如何能达到形式与感情的交融和碰撞,唯有“胸中有丘壑”才能做到。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典名著的写作范本,从中撷取精华,学习情感表达,必会让你的笔墨文采出众,且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美的积淀。
  课文论证理性的美。九年级的习作练习,多为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行文要求逻辑性,虽然行文中要引用素材来讲故事或说道理,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表达思考。通过生活中故事的叙述,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升华主旨。这样的作文技能如何具备?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同学,会从阅读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出与自己的生活相符的朴素的道理,同時也要不断地探索追求时下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在变化中寻求于人生有益的思考。正是这种积累,文章不再是寻常的解读和描绘,而是思考和论证。
  文字是美妙的载体,当一名表达者酣畅淋漓地挥洒自我时,不仅是对智慧的一次考验与提高,也是对成长的一次梳理与回望。感人心者是情,情的背后是凝练的思维,启迪思考者是理,理的背后是智慧的结晶。
  从课本这座宝库中不断挖掘,你的作文便有了出众的气质。寻找优秀的表达者,是新作文的追求,新年伊始,我们的寻找,就从课本的单元写作开始。
其他文献
采用回火调质处理制备出含逆转变奥氏体的中锰钢,并对逆转变奥氏体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研究了海洋平台用中锰钢在海洋飞溅区的腐蚀行为,主要研究了中锰钢
摘要:经过简单的归纳,小学语文教学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几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施教学;运用变通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
⒈“爱尔森咖啡酒”品牌形象设计⒉“绿伞日化”品牌新形象的系列设计⒊ 柯达、伊莱克斯、朗讯品牌形象推广及广告设计⒋ 柯受良飞跃黄河活动的形象设计⒌ 标志设计 1 2 4
管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江苏省青
“如果今夜在他的头顶有星星,请降临他的梦境,为他描绘一个甜甜的美梦.我回不到过去,也想象不了未来,我只希望他今晚做个好梦,一觉睡到大天亮.”rn这是今年一个粉丝写给马上
期刊
冬,如期而至。寒風凛冽,窗外朦胧一片,只有几个稀疏人影。端着一杯热茶,坐在温暖如春的家里,闪烁的灯光扑朔迷离,点亮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我,轻轻打开了它……  忆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  世界,变得悄无声息……  黑云翻墨,空气氤氲,那日的天阴郁着脸。一霎,豆大的雨水从天而降,蛮横地砸着大地,狂风也毫不示弱,把整个世界弄得天地混淆。干枯的树枝被无情的风吹得东倒西歪—— 一场狂风暴雨终是来了。最初,我
期刊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激活思维,驰聘想象
冯杰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艺术陶瓷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江西省文史馆馆员和江西画院特聘画家。1962年开始师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