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的伦理价值探讨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辨证统一的关系,进而对按劳分配中劳动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劳动的内涵应包括:劳动力提供的“直接劳动”;技术、管理、信息提供的“节约劳动”;资金、土地、流通提供的“服务劳动”。从而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是合法而且具有伦理价值,是合理的。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效率 经济公平 社会公平 直接劳动 节约劳动 服务劳动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民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在分配领域,我们不断冲破传统社会主义思维的禁锢,使分配制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党已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定为我国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同时又通过立法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这表明,我国不但确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还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合法地位。然而,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者创造,商品的价值应归劳动者所有。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行为虽然取得了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但因这种分配是“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伦理道德上说,是不合理的。因而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评价从两个方面着眼就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矛盾性的评价,无论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受益者,还是非受益者,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它既不利于人们在思想上接受这种分配方式,也不利于人们真正去贯彻实施它,从而影响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要正确认识这种分配方式,首先必须澄清对两个问题的认识:一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是按劳分配中“劳动”的内涵。
  一、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效率与公平”问题,即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由于对公平的概念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难题。最早梭伦就给公平赋予了“给一个人以其应得”的内涵,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马克思也认为,所谓公平权利“就他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的尺度”,这虽然表明“公平”就是指公正、合理,但这依然是同义反复,应得的尺度具体指什么呢?他们仍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人们对它依然存在不同的理解。
  由于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就争论不休。持收入均等化观点的公平论者认为,效率与公平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奥肯说:“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并且为了平等就要牺牲某些效率。”持机会均等化的公平论者认为,效率和公平是统一的。他们认为机会均等,则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效率增长。在机会均等的市场机制下,收入差别悬殊正是公平的一种表现,如果人为干预而破坏了机会的均等原则,达到收入均等,则是既破坏了公平,又损伤效率。
  这样,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认识也就使人们对同一种分配制度形成不同评价。持效率与公平之间是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的学者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为了效率牺牲公平的一种分配方式,是两难选择中的抉择,因而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就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合法不合理的分配方式。而持效率与公平之间是统一的关系的学者则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遵循了公平的原则,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它既合法又合理。
  那么效率和公平到底是统一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呢?笔者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事实上,公平可以分为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这样划分有利于我们理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公平本身更多地属于经济领域的范畴,它指的是一种能在经济中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的分配方式的原则,是在经济领域里,通过经济手段对社会产品进行第一次分配的原则。它要求收入分配以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为分配财富的尺度,多投入多得,少投入少得,不投入不得。虽然,效率指的是投入产出的关系,指的是物自身的变化,经济平等调整的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效率的产生是由行为主体的活动实现的。这样,经济公平的程度会影响经济行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也就直接决定经济行为效率的高低。因而,从这点来说,要不要效率也就是讲不讲经济公平的问题,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也就是一致的。
  社会公平更多地是属于政治领域的范畴,它是以人格平等作为分配依据,是从纯分配的角度考虑收入分配,可以由许多与财富创造完全不相关的价值追求的要求来对社会财富和收入进行平等分配。它是对在经济公平条件下,市场竞争造成的事实不平等分配结果的调整。这种公平对效率的影响稍微复杂些。在短期内,由于这种非市场的外力干预分配不符合市场上付出与回报相符的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平等之间表现出对立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依靠市场外的力量,依据社会公平的原则,调整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的长期高效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又体现了经济与效率之间统一的一面。
  社会公平虽然与效率有对立的一面,但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一样,在各自的范围内,都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经济公平为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社会公平为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他们两者与效率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而,在矛盾的双方,效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公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现在,我们应该认可按要素分配的伦理价值。首先,从“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经济公平的关系来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一样都属于经济公平范畴内的分配方式,从这点说,“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就代表公平,因而说它具有伦理价值,是合理的。其次,就是从“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来看,这实质上是说效率,甚至是说经济公平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具有统一性的一面,这样说,“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二、“按劳分配”中“劳动”的内涵
  传统学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实行按劳分配,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其并不矛盾。任何理论的实现都有其理论前提,马克思所主张的按劳分配是指在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那时已经消灭了私有制,劳动是分配的惟一尺度。当前,在我国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生产力水平所限,还只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可以提供包括劳动在内的多种要素,每一种要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为财富的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也认为其它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因而在收入分配方面也应当根据各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贡献的大小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作为要素的所有者就有权分得剩余收益中与其贡献相称的一份。而且,我们将各要素在产品价值生产及其劳动价值实现过程的作用与“劳动”结合起来分析,我们甚至可以说:“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也是劳动收入。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指的是产品生产中的劳动者投入的劳动。笔者认为,这只是促进价值产生的直接劳动。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生产要素,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向社会提供各种劳动。除我们所清楚的劳动力提供直接劳动外,另外还有技术、管理、信息提供的“节约劳动”,以及资金、土地、流通提供的“服务劳动”。
  技术、管理、信息与资金、土地、流通等虽然都不为商品价值的生产提供直接劳动。但一方面,尖端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准确的信息都能使生产产品的直接劳动更快捷地、更科学地、更有效地进行,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生产劳动。所以说,它们作为商品生产的要素为商品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节约劳动”。这种“节约劳动”绝不比直接劳动的价值低,因而,它们从剩余利益中分得收益也是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资金、土地、流通甚至也不会为产品的直接生产节约劳动,但这些要素都是为产品生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为产品生产和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着各种服务性的劳动,这里,姑且称之为“服务劳动”。资金为各种需要组合的生产资料会聚在一起提供诚信;土地为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提供空间;流通使各种待结合的要素和已重新组合的要素能够达到目的地。
  既然这些生产要素为产品的生产和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各种必须的“劳动”,因而我们也必然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样看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说,“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具有伦理道德上的价值。
  可能有人会问:如此说来,地主收租、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也应该是合理合法的?是否属于剥削行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是剥削行为,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获取的比例是否与本要素所做的贡献相符合,是否无偿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当前情况下,土地所有者收取地租,资本所有者分享利润不能简单地与地主收租,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行为相提并论。至于,各生产要素应从剩余收益中分得多大比例,这主要是由各要素在提供的各种劳动在总的“劳动”中所占的比重决定,同时还受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如:各要素的供求关系。因而,为了使我们能很好地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还必须调控好各生产要素分配的比例,消灭剥削行为。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使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都能很好兼顾,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A blue poly(azure B) film has been synthesized using repeated potential cycling between -0.25 and 1.10 V (versus SCE). The electrolytic solution consisted of 2.
[摘要]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贸易形式,以无纸化、无址化、无形化、无界化、虚拟化为特点。它改变了传统贸易的交易方式,打破了由传统税收法律解决税收及相关问题的平衡状态,产生了新的避税问题。本文在对电子商务避税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电子商务反避税的几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避税原因反避税建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针对某企业220t/h高炉煤气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燃烧不稳定、热效率低等问题,利用企业富余的氧气资源,开发了高炉煤气锅炉富氧燃烧技术。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燃烧器内空
Hybrids of intercalative nitrile-butadiene rubber/organomodified bentonite (NBR/OMB) were prepared by the latex intercalation techniqu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N,N-dimethyl-N-methacryloyloxyethyl-N-carboxyethyl ammonium (DMMCA) was graft-copolymerized onto the surface of segmented poly(ether urethane) (SPEU) and PE fil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子商务的存储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问题。虚拟存储以其独特的商务和技术优势成为架构电子商务网络的理想方案。
NiC12(bpy) catalyzed polycondensation between p-dibromobenzene and m-dibromobenzene has been carried out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The polycondensation endows th
The polymerization of n-butyl methacrylat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ith CuBr and CuCl/N,N,N′,N″,N″-pentamet
When colloidal silver particles were chemically deposited onto polymer film as an over-coating laye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spectra could be c
[摘 要] 电子商务中数字现金的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研究了数字现金的安全性问题,犯罪分子利用数字现金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的网络犯罪以及针对某些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数字现金 安全性 犯罪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