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常態化,內外交困業界還有排捱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數據顯示,至今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500萬例,死亡病例近35萬例。可幸目前,粵澳兩地的防疫工作成效顯著,疫情基本穩,本澳已逐步復工、復市、復課,市民生活秩序基本恢復“正常”。然而這種“正常”終究充滿了缺失感和遺憾。一句話:沒有遊客的澳門,不是完整的澳門。
   自3月27日6時起,廣東省實施新的防疫隔離政策,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實行核酸檢測,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這項“封關”規定實施至今已近60多天了。在疫情影響及“封關”措施限制下,旅客杳無蹤跡,商戶生意急速下跌,尤其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既要面對租金、員工薪酬等成本壓力,部分企業更開始出現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等情況,甚至不乏倒閉結業的。面對如此寒流,雖然政府施以各種援助措施和政策來“保就業、穩經濟”,推進經濟復甦,但是政府措施畢竟有限,面對疫情極端寒流,政府的推力不過杯水車薪,終究需要打通“任督二脈”,對於長期賴以旅客生存的中小微企業來說,這“二脈”在於內地自由行“鬆綁”。近一個月以來,各界意見領袖都透過不同的渠道呼籲自由行重啟,兩會期間,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更是聯合向中央“請願”,建議中央支持並積極協調粵澳兩地政府及相關單位,支持粵澳兩地口岸通關加快恢復正常化。
   過去一段時間裏,社會各界尤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業界,大多認為兩會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通不通關,自由行能不能重啟,或在兩會後有個清晰的措施出臺了,以救業界之困。目前,珠海籍外僱大部分都能夠在取得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後通關,因應特區各界的“軟磨硬泡”,以及中央對澳門特區歷來“大會大禮,小會小送”的慣例,相信口岸管控措施將很快能獲得鬆綁,至少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自由行開放還是較大概率的事。
   但毋論自由行短期內能不能重開,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最早在年內,新冠肺炎疫情都仍將要常態化防控。雖然內地和澳門在當前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全國各地基本控制了疫情,但是全球疫情大流行卻使中國很難獨善其身,輸入性疫情容易誘發境內疫情反彈。因此,在有效疫苗和特效藥研發成功前,人們仍然無法得到普遍保護,疫情防控就必須始終緊繃一根弦。內地衛健委專家張文宏醫生亦表示,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控制,疫情會經歷一個低谷。但過了夏天,到下一個冬天是不是再復發,現在不好說。到了明年春天,又可能有一個小高峰,然後再慢慢下來。其間,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南半球進入冬天,也可能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因此,防疫和控制人群聚集的政策必將長期化,而以會議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和銷售,也必將成為嚴格控制的行為。因此,即便短期內實現自由行通關,迎來一波期盼許久的旅客,但本澳很難重演2003年“沙士”過後那樣的“V字型”快速反彈,至少由於內地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疲軟的形勢之下,服務業需求很拉動經濟走出低谷。
   疫情防控長期常態化,必然引起經濟社會活動的變化。疫情導致經濟負面,裁員現象此起彼伏,不僅外雇面臨被裁的壓力,很多本地市民都與公司一道面臨危機,這時候離開了工作崗位,每個人必然都要思考離開了過去依賴的平臺,還能幹些什麼呢?工作存在不穩定性,消費的意欲也必定降低。這個道理放諸旅客身上亦是如此。根據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過往數年內地遊客人均消費達到2000至3000澳門元,而2020年首個季度該項數據已下降為1700澳門元左右。這個數據背後趨勢性的因素是近年內地經濟增速放緩,大眾消費意願不斷降低,眼前的因素還有受疫情對廣大民眾的收入和生活產生的影響。今時今日,恐怕很難再出現“客如潮水,揮金如土”的旅遊業黃金景況,所以接下來即便面對再“慳吝”的旅客,也必須笑面相迎。
   疫情防控之下,雖然一些數字化新興科技被應用於防疫戰疫前線,為全民戰疫保駕護航,但隨著疫情防控變成常態化,不同地區之間防疫措施各自為政,防疫措施鬆緊不一,健康認定互不相通,造成整個社會的效率低下,人們異地通行和進出消費場所手續變得非常繁瑣亦將是“新常態”,這樣一來必定影響人們的出行和外出旅遊的意欲。
   疫情防控常態化將在較長時間內考驗各行各業的“免疫力”,同時也考驗了各業界對機會的敏銳度,每一次調整都孕育著機遇。過去許多小微企業如果之前未考慮打通線上管道去賣貨,是因為實體店還有生存的空間,那麼現在在疫情的“壓制”下,實體店已無法正常開門營業,或者已不可能坐等客來,不得不考慮如何化危為機,線上銷售幾乎是實體商家唯一自救方式。從而促成一個明顯的趨勢:從傳統線下生意到與線上結合的生意迎來了快速發展。防疫常態化之下,中小微企業當以“線上”徹底改造“線下”、兩者有機融合,借助線上資源吸引更多客流,利用智能化系統降低經營成本等。在困境中捱住,只有活下去才有明天。(澳門/ 遠山)
其他文献
有否必要提升市民對公共衛生的理解和認識?當中又有哪些挑戰?   澳門生命科學學會吳許文會長: 公共衛生是指為公眾提供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一門學科,主要內容包括流行病學、預防醫學、環境衛生等。就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它的內容包括1)專業見解與判斷,如早期武漢疫情爆發初期,各領域專家匯集第一線掌握病毒分類,病毒傳播途徑,從而判定病毒傳播力度,為政府政策決策做科學參考依據;2)政府政策根據專業評估後作出
期刊
本澳有關疫情資訊流通力度、透明度如何?與中國內地、周邊地區及海外的通報機制有冇必要加強?   澳門生命科學學會吳許文會長: 澳門是開放型的社會,資訊自由流通,網絡平台和新聞媒體十分發達,其中有些信息未經證實但被廣泛傳播,容易造成社會混亂,如早前流傳市面食品缺貨,造成大家恐慌性購買與人群聚集,所以大家要小心識別,政府亦應在通報疫情的同時,對社會未經證實之信息多作解釋及指引。   澳門與內地和香港等周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是否滿意特區政府一系列防疫政策?   澳門生命科學學會吳許文會長: 滿意特區政府一系列的防疫政策,包括:1)疫情爆發初期,特區政府已經制定防疫措施,針對湖北籍在澳門的旅客,勸籲他們離境、集中隔離及拒絕入境澳門,同時停發新的內地來澳遊簽注,以及採取外地僱員需要留澳居住或自內地入境需隔離14天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流動,降低來自內地及疫區的傳播風險。2)2月5日政府以付出經濟為代
期刊
採訪整理:潘英懷  疫情嚴峻,業界受困   近期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各地防治管控措施越來越嚴,早前除了少數與疫情防治相關的行業進行了有限程度的復工以外,大部分經濟活動都已經陷入了停滯。澳門也不例外,尤其隨著疫情升級而出臺的一些措施,包括極其少見地實行全部賭場暫停營業半個月,遊客入境人數低迷。疫情之下,除了給市民帶來病毒感染的風險威脅之外,也導致了不少中小企業及服務商遭遇了重創。一時間,無數中小微企業
期刊
採訪整理:潘英懷  果斷決策,護民盡責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新屆政府就任以來遇上的首個挑戰,在賀特首的帶領和統籌下,防疫工作果斷、迅速、高效和具前瞻性,先在本澳確診首宗個案前已成立跨部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建立統一指揮體系協調工作;邀請國內衛健委專家組來澳並聽取指導意見,務求科學佈署防疫工作;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宣佈取消農曆年期各項大型慶祝活動以及停工停課措施;自1月29日起暫停
期刊
澳門這一地名頗有考究,據聞早在明朝(1368-1621)期間,澳門被稱爲海鏡澳或鏡海。從前景色迷人的南灣泊口閃亮的水面平靜如鏡,由此而得名。澳外又有十字門,故合稱澳門。而Macau一詞則傳說自早期葡萄牙人登陸時,詢問地名,居民以“媽閣廟”答之,葡萄牙人便把音譯為“Macau”,自此成了澳門葡萄牙的名稱。飽覽澳門主要景觀,少不了“八景”,與九十年代澳門八景不同的是,2019年歷經全球網上票選後,澳門
期刊
為配合特區政府發展體育的施政方針,體育局持續向全澳市民推廣大眾體育。  活動多元化   興趣班的活動力求多元化,水上活動有:水中健體、游泳保健、兒童游泳、游泳入門、花樣游泳入門、獨木舟、小型帆船及滑浪風帆;舞蹈項目有集體健康舞(排排舞)、健康舞、塑身健康舞(肚皮舞)、踏板健康舞、拳擊健康舞、體育舞蹈、拉丁舞、排排舞、兒童排排舞及澳門系列健身操;球類運動有門球、網球、壁球及保齡球;以及太極拳班、踢拳
期刊
採訪整理:潘英懷  突發“黑天鵝” 短期承壓   今年以來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COVID-19),毫無疑問是影響民生經濟的一只巨大“黑天鵝”。目前疫情防控仍在關鍵階段,最終的經濟影響仍未可知。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長和傳播力極強,對於人員集聚的行業衝擊最大。一段之間以來,為了防控病毒傳播和人群交叉感染,政府推出減少人流和居家不外出等防疫措施,因此旅遊、娛樂、餐飲、酒店、交通、教育等行業基
期刊
一月份以來,儘管美元強勢抑制了黃金走勢,但金價仍保持著堅挺。近幾個月來,全球災害頻發,美國面臨流感肆虐、武漢肺炎在全球擴散、澳洲大火持續5個多月、菲律賓焦油火山爆發、非洲沙拉熱、多國遭遇嚴重的蝗蟲災害等,這給世界經濟前景帶來了新的風險,全球經濟面臨著嚴峻考驗,各國央行紛紛採取應對措施,不確定性風險正在支撐黃金。   去年9月底以來,美國遭遇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流感。媒體報導,美國至少有2600萬人感染
期刊
前 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病毒”,俗稱“武漢肺炎“,英文官方名稱是COVID-19),是一種可以致死的“瘟疫”,亦即可以致人於死命的流行性傳染病(Epidemic, Pandemic),觀諸大中華地區(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在面對瘟疫流行時的不同表現,與古今中外的其他致命性傳染病一樣,“新冠病毒”照樣成為一面“照妖鏡”,把各地人民心內的“魔性”,盡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