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的生态叙事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候鸟的勇敢》以候鸟保护地金瓮河湿地为背景,聚焦一批边缘人物,讲述了在四季更迭中瓦城这座小城市的人情世事,展现了东北自然曼妙的生态图景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图景,在这片看似祥和的土地上,却编织着生态与世态的庞大秘网。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析,研究《候鸟的勇敢》的生态叙事。
  关键词:《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人性 生态叙事
  一、引言
  在迟子建的创作世界中,风景的自然之美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成为她重要的生命底蕴。迟子建出生于东北的漠河,这个奇异瑰丽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沃土滋养着作家迟子建的内心,使她的作品总是带有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迟子建的中篇小说《候鸟的勇敢》于2018年在《收获》上发表,并荣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及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得到读者的一致认可,可谓是对以往作品继承与创新并驱下的新作。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对自然生命形态的诗性描写,《伪满洲国》是对人类意识形态的现实的揭露,那么《候鸟的勇敢》则是二者的集成之作,在游刃有余的人性描写下渲染自然文学的氛围,在人的叙事中隐喻生态的叙事,在各色的叙事中升华作品的主题。细读作品会发现,其中有大量关于自然景观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关照的生态描写,这都体现了迟子建独特的叙事内容与叙事风格。
  二、人与自然:和谐与冲突共存
  迟子建作为大兴安岭的女儿,她在《候鸟的勇敢》中紧紧围绕自己的家乡并用温暖的笔触勾勒出东北湿地的纤尘不染,描摹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渲染着对故乡的眷恋与赞美。作家阿来曾经说过:“我喜欢迟子建的小说,正因她笔下有辽阔自然。中国不少小说里只有人跟人的关系,看不到自然界,就好像我们仅仅生活在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中。”阿来之所以推崇迟子建的小说,主要原因在于迟子建小说中对自然界的深刻描摹。《候鸟的勇敢》中有诸多自然景观的描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候鸟保护区金瓮河的描写,比如“早来的春风最想征服的,不是北方大地还未绿的树,而是冰河。那一条条被冰雪封了一冬的河流的嘴,是它最想亲吻的。”在作者拟人化的笔触下,春风悄然融化冰河,冬去春来,一切顺其自然,和谐圆融。本该寒风凛冽的冬季在作家的眼中变得熠熠生辉,呈现出作家内心的纯净和精神的超脱,流露出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伴着冰河的解封,各地的候鸟嗅着春风的甘甜不远万里而来,在保护站栖息的东方白鹤,由初来乍到的生疏到至死不渝的坚守,“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候鸟们的勇敢向我们展示出自然生物的坚韧与顽强。人与鸟的故事在春风的滋润下娓娓道来,在四季的更迭中相知相守。小说中最能体现人与候鸟和谐共处的人物是张黑脸。张黑脸对候鸟有着独特的情感,一是候鸟救命的恩情,二是与候鸟的共情。在外人看来憨厚朴实的他,与大自然却有着深厚的情谊,他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同情怜爱不能远飞的候鸟,甚至决定为了受伤的东方白鹳而在管护站过冬。在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着对生命的温情,在他的身上始终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在作品中这个平凡小城历经四季的变换,由初春的万物复苏,候鸟的到来开始,到深秋的草木萧疏,候鸟的离开结束。作者以候鸟的迁徙为叙事线索,进而串联出自然界的各色生物,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迟子建在《候鸟的勇敢》中不仅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氛围,还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逐步恶化的严峻现实。随着人类契约精神的丢失,自然资源在一步步陷入危机。人们因饕口馋舌捕杀本应在保护站自由快活的候鸟,因蝇头小利采摘本应在山间尽情绽放的达子香,又因松树明子可以制成佛珠盈利而大量砍伐本应傲然挺立的松树。与此同時,自然的反噬也在悄然来临。周铁牙恶意捕杀野鸭,并将其送给官员,卖给饭店。不久,瓦城就发生了禽流感,这让吃过野味的人如坐针毡。邱老、饭庄老板庄如来,都得病而死。虽然这是迟子建精心编织的“候鸟神话”,但是释放了故事中小城百姓积蓄的不满情绪,也表明了瓦城人更愿相信自然与人事的感应。由此观之,长久以来“天人合一”的平衡杠杆在物欲的驱动下有所松弛。
  “《候鸟的勇敢》中,有迟子建一直葆有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迟子建正是借助对自然生态的描写,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探析,透过自然界中各色生命的变化来剖析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不仅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环境,还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纠葛。作家正是注意到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是自然生态平衡的核心问题,才有意识地反省人类中心主义,展开生态书写。作为自然之子,人类只有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
  三、人与人:冷漠与温情弥漫
  迟子建在《候鸟的勇敢》中,凝聚笔力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照。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也不例外。在小说中,迟子建不仅描摹了候鸟的寒来暑往,还在候鸟的迁徙中串联出东北小城的人物众生相。在复杂情感的交织下展现人性的真实写照,从而进行深刻的反思。瓦城故事是围绕往返如斯的候鸟展开的,但在候鸟迁徙的道路上又牵扯出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在小说中,周铁牙用尽心思从候鸟身上获取更多的保护费,丢弃了与动物相处的爱心;张黑脸的女儿张阔,对待父亲也精打细算,忘记了与亲人沟通的真心;检查站的老葛,为了女儿前途使出浑身解数,淡化了与朋友交往的诚心。正如作家在后记中所写的一般:“《候鸟的勇敢》中,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无论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衙门里还是庙宇中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处于精神迷途中人的细致刻画,勾勒出瓦城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展开对人性的深切思考。
  “在多年创作实践中,迟子建一直关注社会历史的‘主旋律’书写,对人类普适价值的基本维护,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正向引领,对人性真诚友善的赞美以及对弱者的同情与悲悯。”尽管社会的更迭突飞猛进,但是始终有人保有温情的本质,而作者对于人性的真诚友善的描写也是毫不吝啬。作品的支撑人物张黑脸,他憨厚善良,对待妻子常兰耐心体贴;他木讷耿直,对待女儿的无理要求一笑而过;他兢兢业业,对候鸟们的照顾也是尽心尽力。可以说,他是迟子建苦心经营的理想人性,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的满心期待。除此之外,还有松雪庵的尼姑——德秀师傅,她闲暇之空便来管护站给张黑脸做饭,平时在庙宇中,也是认认真真诵经念佛,勤勤恳恳收拾院落。虽然小说中描写德秀师傅的篇幅并不多,但可以看出她也是一个善良之人。可以说,张黑脸和德秀师傅是冷漠社会环境下的一抹暖阳,温暖着在寒风中行进的人们。他们也是善良纯净的代表,这些平凡而又真实的小人物在作家的笔下熠熠生辉,呈现出冷漠氛围下的温情本质。   在迟子建塑造的各色人物中,可体会出在现代文明铿锵有力的前行中,人性的复杂及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虽然有些人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走入歧途,但仍有一部分人始终保有人性的温情本质。在作品中像周铁牙一般只顾自身发展的冷淡人性,是无法亲近他人,更无法善待他人的;像张黑脸一般心醇气和的纯然人性,能用心去感悟生命的本质,自发地爱护身边的人与物。这两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二者的思想与行动之中,可以感悟人性之于整个社会的深刻意义。同时作者也在警示现代人,若不進行自身的反思,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精神迷途。
  四、结语
  面对生态的恶化、社会的冷淡及人性的认知,作家以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思注意到了物质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在世态的叙事中低吟着生态的叙事。生态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也在《环境伦理学》中大声呼吁,人应该有这样一种伟大的情怀,对他人的关心,对动物的怜悯,对生命的爱护,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迟子建在《候鸟的勇敢》中不仅展现出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注,还表现出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并从宏观上以整体意识关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重重危机筑起的“围墙”,作者勇于打破悲观的氛围并真心期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如同作家在作品的后记中所写的一般:“在凝结了霜雪的路上,有一团天火拂照,脊背不会特别凉。”迟子建以她坚韧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真实与人性的多样本质。作者在对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冷漠进行批判的同时,仍然有对爱与信仰的一份坚守,从而使读者在其温情光芒的照耀下砥砺前行。迟子建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叙事中,始终蕴含着她对未来抱有的积极心态和永远热诚的信仰,并在真情叙事中发出在和谐的氛围下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生态整体意识的呼声。
  参考文献:
  [1]阿来.我喜欢迟子建的小说,正因她笔下有辽阔自然[N].文汇报,2018-05-24(010).
  [2]迟子建.候鸟的勇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3]刘艳.最是沧桑显温情——评迟子建中篇小说《候鸟的勇敢》[J].名作欣赏,2019(04):97-100.
  [4]王艳荣.对好故事无限的爱——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J].文艺争鸣.2019(12):128-130.
  [5]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付晴晴,女,硕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这位老师该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家庭这所学校该创设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能给孩子以足夠的正向引导呢?  给孩子以“鱼”,还是给孩子以“渔”?这是非常考验家长智慧的一个选择题。不同的育儿理念造成不同的教育结果。  选择亲自拼命给孩子“以鱼”的家长,他们生活得特别累,最后还把孩子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而选择“以渔”的家长,经常给孩子创
期刊
上译厂的辉煌无奈早已成为过去,过去了三十年,然我知道有一些影迷对上译厂的这份情结依然不离不弃,他们至今依然牵挂着上译厂的故事、上译厂的人。而后来居然又有一些年轻的朋友,或受网络、或受父母的影响加入了这个行列,说真的,我如同又在做梦了。   初夏那会儿,去了一次天津。本无接受采访的项目,还是糊里糊涂被他们逮住了。那位精明的主持专挑一些棘手的话题向我提问,不过也蛮好玩的。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佐罗”之
期刊
记得当年问过老爷叔刘琼:电影厂介许多出名个地下党,倷当时辰光晓得伐?   老爷叔回答我:“哪能勿晓得,伊拉一是居无定所,今朝钱家塘明朝盖司康公寓(淮海中路1202号)。二是呒没钞票辰光一日天三只大饼过日脚,有了钞票请侬霞飞路吃咖啡……”   “居无定所”我晓得眼,秦城监狱出来于伶老师畀我看过一张上海地图,上头斑斑点点圈出了伊当年同柏李老师两家头蹲过个场化,于老师讲:“打一枪换个地方。”每当接到
期刊
文学,是民族的一种精神现象。诗,当然地属于文学。诗,在我们的身边冷静地存在着。  对于当代诗歌的写作,我视其为诗人一次次秉烛夜游的精神历程。这样的“夜游”是不轻松的,因为诗人在背负天空的同时,更肩负了来自诗歌本身的责任。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在黑夜里,他所看到的不单是俗世的种种,更多的是触及人类生存的安危,精神的扩张或萎缩。我曾在《一个秉烛夜游者》里写道:“必需的夜游,使你无法离开一片烛光安歇
期刊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渐渐被边缘化,且某些具体的工艺美术类别将在此进程中消失.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和观察者,我们要以研究、呐喊、接续的方式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同时为保持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做出贡献.
喜欢下雨的傍晚  听雨滴敲打瓦片  没有行色匆匆  没有喧闹声声  只有带着香味的袅袅炊烟  看青阶流水  看青苔蔓延  看小鸟躲雨  看小鱼飞天  这个潮湿的雨季  没有离合  没有悲欢  过客  你不过是我生命中的过客  所以  你来的时候我欣喜  你走的时候我淡漠  这一路  会有太多的萍水相逢  你不必因我改变航向  而我也不会太过执着  就像这寂寥的夜空  我更愿意保持几万光年的距离  
期刊
那年我们小区刚刚建成,新入住的一户王姓人家有个老太太精神不太好,经常在中午或夜间,脱离家里人的监护,跑出来闹腾,弄得小区白天夜里都乱成一团,居民根本过不上安宁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老太太精神不好,一般人都害怕被误伤,没人敢出头管这件事。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小区的妇女主任甘小琴却不怕灾祸连带了自己,不但不关门户逃避,反而开门主动迎客进屋。病重时老太太总爱在地上打滚,弄得满身脏兮兮的。看到老太
期刊
十八岁的初夏,你们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高考,将你们十二年的辛勤求学之路,用两份完美的答卷,给你们的中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八岁的仲秋,你们将满怀成人的自信,带着全家人的祝福,踏上你們的另一个征程——大学。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代表全家老少,将我们对你们的期许和关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你们的疼爱和希望,转述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能有些许的帮助。  未来的路很长,你们可以暂时不
期刊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也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脉。为了使黄河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应当在明确黄河文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系统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黄河文明传播渠道,同时注重发挥黄河文化的礼俗功能,依据现实情况探索出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黄河文化 传承 弘扬 路径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