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的胜利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天早晨我是兴奋的。
  阳台上的一盆花开了。准确地说,这花,似开非开,欲开未开。这是两个花骨朵儿。
  这是一盆叫蓝鸟的花。栽在一个双龙戏珠的青花白瓷鼓状盆中。当初,我从一个推车沿街叫卖的卖花女子手里买下这株花,花的形状倒也简单,但,文气,雅气,儒气,只见长长带状叶片,四散下垂地舒展着,一柄扁平的花茎竖立其间,花茎顶端是几枝尖尖的花苞。一色碧绿,很是清爽。卖花女子说,这是蓝鸟,花好看。我怎么也看不出是鸟的形状,倒觉得这尖尖的花苞像只鼓翅的绿蚱蜢。
  一年之后,这株花蓬勃起来,叶片仿佛从盆的中央喷薄而出,似乎丰腴、壮实了许多,原先的一柄花茎顶端冒出一片又一片羽翼般的叶子,并爆射出两柄新的花茎,因花茎太长,无法支撑,只能低低地呈弧形下垂,好似孔雀的头与长颈,这样一来,配上那羽翼般的叶子,乍一眼,像两只开屏的孔雀。此时的花茎已是随心所欲,随意发挥,可谓“十个龙孙绕凤池”,连连长出十二柄花茎。
  此刻,见到的两个花骨朵儿,正在孔雀的头冠上。
  我找出手机,手机能拍照。
  花骨朵儿雪白,棉桃状。
  我拍了几张。这时,一片花瓣儿弹了开来,只见弹了三次,也就是眨眼之间,三瓣花儿开了。仔细看,外层三瓣是白色瓜子形,平展地舒放着,花瓣底部内侧是浅黄色衬托出毛茸茸的褐斑纹,内层交叉还有三瓣是卷曲的,紫色斑纹,也是毛茸茸的,花心是一束白箭尖,镶着绿丝线纹。花的精细,频频显示大自然对生命的恩惠。我一面拍,一面赞叹不止。中午,我由工作室回到家里吃饭,我看看花,花仍开着。我闻了闻花,忽觉得花瓣儿颤动了一下,弧垂着的花茎左右摇晃起来,我离花很近,但,并未接触到花,难道是我的气息惊动了花’难道真是花儿的生命感应?我很是感动。傍晚,我工作一天回到家,想再看看花,花儿没有了。花儿凋谢了,只剩下一团软软的桩儿。我用手摸了摸花桩儿,心里一阵悲凉。
  我想,这蓝鸟花是这般精致、美丽,它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
  这时,我想起一个人。
  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得了一种致命的病。这病,科学的说法,叫做骨肿瘤,即骨癌。需要高位截肢。男孩后来虽然截肢了,但,病终究没有治好,离开了人世。那一年,男孩才十三岁,这是一九九一年发生的事,已经过去十八年了。
  男孩是我妻兄的小儿子。我见到了男孩在病中的种种日常生活,男孩面对摧毁生命的疾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顽强,这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在男孩去世不久,我写下了报告文学《一个站着死的男孩》。
  就这么一个普通的男孩,就这么一个寻常的花季少年,感动了社会。
  《一个站着死的男孩》发表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期《少年文艺》上,随即,我收到编辑部转来的一大包读者来信。这些信我一直保存完好,跟随我已经整整十六年。来信大部分是与男孩年龄相仿的孩子,信来自全国各地。贵州省艺术学校一个叫郑毅的孩子写道:我看完了以后拿给学校的同学看,就看这篇文章。我们这些平日活蹦乱跳的学艺术的孩子,看完后没有一个吱声的,一个个眼睛都红红的。我大受感动。我写这封信,想告诉张锦江老师,请转告我们对男孩的妈妈、爸爸、哥哥的问候,并告诉他们,这篇文章已成为我们少年时的一个珍贵的记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第三中学初二(2)班武珊珊同学信上说:我把这篇报告文学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水把书打湿了。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可怜的男孩。他,还是那么年轻,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就这么无辜地走了。但,我想:他那崇高的精神和美丽的心灵会永存世间。我们会永远永远记住他。他是一颗闪亮的、纯洁的、永不坠落的星星!我衷心希望全国所有的青少年朋友,珍惜美好幸福生活,靠我们聪慧的头恼,健全的四肢,踏出无数条光明的大道。还有福建晋江罗山梧垵学校的吴思聪同学、广东遂溪黄略中学初三(1)班的王玉燕同学,还有许多少年朋友都来信,倾诉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他们都为这个泰然自若的“小大人”,这个平凡的男孩,感动得哭了。我不能将他们的信一封一封展现出来。还有,孩子们提出了不少要求,譬如索要男孩的照片、要我回信、要我谈谈写作经过等等,当时信件太多,我无法一一回信。特别是河南灵宝县第十六中学高一(4)班屈密芳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男孩的死,为什么写得这么从容、平静。平心而论,男孩在狂风暴雨、灭顶之灾面前,并无惊慌失措之举,男孩的镇静、淡定,对我的感染,对我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其实,我是强忍悲痛,表面看来是不动声色,娓娓道来,然而,每个字都在呼喊,每个字都在叹息,每个字都在滴血。我想,这是埋藏了我心里十六年的话,在这里作一个迟来的答复。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翻找出这一大包信件,信纸、信封已经泛黄。我望着它们默默无语。我想,这男孩倘若活着,都快三十出头了。当年,无论看过这个作品的,还是没有看过这个作品的,也就是说,与男孩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正像武珊珊同学所说的,正“踏出无数条光明的大道”迈步而行。
  我感叹这蓝鸟花的瞬间即逝,我越加思念这早逝的男孩。尤其是这篇《一个站着死的男孩》,不断地被转载、收入作品集中,最近,我连续收到几份出版合同书,《中国文学大系》、《六十年中国儿童文学精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还有被翻译成希腊文作为中希两国文化交流的图书。每被重版一次,我都陷入不能自拔的思念之中。
  我尽力抚慰我的痛苦思念。我小心翼翼,在手机上将所拍的蓝鸟花的照片,加了相框,精心制作成一张一张图片保存起来,然后,用彩信发给我的朋友们一起共享。我的手机里还保存着盛开的月季、水仙、海棠花,这都是曾经开过的花。这是一个花的纪念。这花儿就是男孩,这花儿就是少年。我在轻轻地对自己说,花儿无论贵贱,总是美的;花开花落无论长短,只要开了,就是胜利。只要曾经美丽过,只要曾经开放过,这就足够了。
  又一天,阳台上的蓝鸟花又开出一朵一朵的花来。
其他文献
菜地就住在家门口  向着  我的卡罗拉  身上还粘着上海世博开幕式烟花的卡罗拉  敞开了怀  粗心而随意    母亲种下十棵辣椒  又种下十棵茄子  它们听话地  站成一个方阵  她的孙子  住在城市的小男孩  等待这刻  已经久矣  一次次举起瓢  把水洒成一泓彩虹  五月的乡村  在这时  闪烁着阳光灼人的美丽  丝瓜与黄瓜  在另一畦里  乖巧地朝母亲微笑  它们还是孩童  我需要艰难地辨别
期刊
格格村坐落在大山深处,这里干旱少雨,自从一眼泉水枯竭后,村里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过,尽管这样,村子里的人谁也没有随便搬走,因为他们有—个秘密。  每年腊月三十早上,格格村都有一个男人去村南的山里。在村南的山里有一个洞,洞里住着一群狐狸。这可不是一般的狐狸,它们都是成了精的。在村里人眼中,它们都很傻。因为,它们只要发现有人光着身子躺在地上,就会脱下身上的皮披在人的身上。这种狐狸的皮是宝物,只要披在身
期刊
“呐,你在那里还好哦?”  一个很熟悉的声音,熟悉到只要听着就仿佛你已坐在了我身边。  “我老想你的,这里老寂寞的。”  一种熟悉的语气,熟悉到只要听见就会想起你撒娇的表情。  传真机放出的声音戛然停止,又重新倒回,再一次释放。这是一段录音,一段如今不断倒回放出的录音。声音并不十分清晰,夹杂着一些细碎的杂声。  这是你消失的第十三天。  传真机旁的笔筒里插着你上个月送给我的水笔。粉红色。带着密密麻
期刊
海宝海宝上海宝宝,  海浪刘海向后一抛,  两只眼睛望着你笑,  一双大脚站得牢牢,  大拇指儿跷得老高,  五湖四海客人来到,  吃喝玩乐招财进宝,  和平友爱亲如同胞,  中华世博精彩奇妙,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期刊
小时候我并不是一个热衷于写作的人,甚至有一些厌烦写作,可我的姐姐却与我相反,她喜爱写作,自小作文就获过很多奖,还在《少年文艺》上发表过。每当她与我说起这些事的时候,我都有些愤愤不平。因为她是参加了《少年文艺》写作班才发表作文的。我便不屑地对她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参加,我也能发表啊。”  于是,我便抱着一颗好奇而又自信的心参加了写作班。当初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素材,于是便把自己学校写的作文
期刊
作为亚洲最出色的电影导演之一,年轻的陈英雄当之无愧地代表着越南电影。他出生在越南,13岁起旅居法国,最初学习哲学。据说因为看了一部让他感动的电影,从此便一门心思要转行拍电影,并在著名的卢米埃尔学院学习电影课程。当深受欧洲艺术熏陶的陈英雄回望故国越南,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触呢?他用自己的电影作出了回答。1994年,陈英雄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青木瓜之味》,影片描绘了一个有清新之美的普通越南女孩的
期刊
雨,斜斜地打在脸上,风正寒。  他骑着三轮车,急急地往前赶。车上有一大筐豆芽,他要在上学前,将这豆芽送到一家食堂。  父母靠发豆芽维持一家的生活,不过今天,爸爸病了,妈妈则要给另一家食堂送豆芽,于是,他就成了兼职送货员。  在别的小朋友学骑儿童三轮车的时候,他就开始骑真正的三轮了,那时,他比车高不了多少。  雨丝将记忆拉回从前。  他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在农贸市场卖鸡。放了学,他便在鸡笼上垫块板写
期刊
1    放学了,桂锁撅着屁股趴在教室前面的河边,用一根柳条够浮在河面上的白果。不觉屁股被一只手捧起来,身子立即向河的方向一歪,桂锁本能地把手插到河里,却又被人拉住了肩膀。桂锁脱口就骂:哪个瘟……“杂种”两个字还没出口,听出了是三(1)班胖二拐子的笑声。  你呀,把人家吓死了。  河里哪来的白果?二拐子奇怪地问。  老师叫我扔掉的!桂锁委屈地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跳白果。  今天下午上第一节课,上课铃
期刊
狗剩儿是乡村里最普通的名字,没有人羞辱这样的名字,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样的名字好,虽然贱但好养。麻烦一点的就是上学用的名字反而让人记不得记不清,偶尔有人说起他上学的名字。反而陡然问让人们东张西望不知道是谁。  我们就说狗剩儿童年的事。  狗剩儿六岁那年,妈妈就跟爸爸商量,免得狗剩儿在村里惹麻烦事,干脆让孩子去村里小学读书,让学堂把孩子拴住。就这样,狗剩儿吊着一个小书包,长长的带子斜挂着走进了村小一年级
期刊
揣着世代中国人的夙愿  凝视世博倒计时的节奏  我站在东方之都的风景里  一次又一次  练习微笑  纤尘不染的春风  把舒心的表情吹开  满目葱茏的绿色  把兴奋的神经激活  微笑,油然而至  从小小东道主的自豪  到小小志愿者的热情  一个个微笑  从心灵深处走来  纯净而优雅  如浦江清流上的一个个  涟漪  灿烂而美丽  如世博园区里的一朵朵  鲜花  真的  我的微笑从来没有如此生动  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