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的“辩证法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无数专家、名师也都有精彩的论断和相关的论著,我也一直不懈地探索着其中奥义。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特别是在教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我越发感受到辩证思想的精妙,不仅仅是学习考试的需要,更能够指导我们的教学和人生。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中也要坚持辩证的思想,平衡好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课堂,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大智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一、情境创设:出?入?
  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已经成为广泛共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什么才是好的情境呢?依我个人理解,好的情境既要能够引人“入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又要能及时“出境”,回归到问题的理解和内容的掌握。思想政治课堂与时代关系密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都是情境创设的有利条件,可以利用一些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活动,消弭距离感。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3.1维护秩序》这一框题时,某教师首先设置了一个热身游戏“幸福拍拍手”,起初学生拍手毫无节奏、一片混乱,然后他们开动脑筋自行摸索规则、统一口号和指令,从而达到有节奏拍手的效果。这个小游戏的设计,既能够起到“热身”作用,又不会过于繁杂,教师调控起来灵活自如,简单高效。
  二、教学素材:增?减?
  伴随着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我们能够迅速获取各种鲜活的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丰富多彩。但是如果盲目使用各种素材,在丰富课堂的同时也很容易让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素材堆砌而缺乏深度挖掘,眼花缭乱而缺乏深度思考,这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学素材呢?我认为,核心原则是服务于课程的主题,根据授课内容来增加或删减素材,尽可能对经典素材多维度挖掘,设置有效的问题来充分发挥其价值。充实不等于繁杂,如果走马观花、盲目堆砌,最终是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合理把握好教学素材的使用量,并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才能使每一种素材充分发挥其价值,也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2.2享受学习》关于“学会学习”的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观我之生活·谈你之感悟”的活动,通过分享自己的四个生活片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并据此归纳总结“如何学会学习”。这一系列的设计是对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处理,很容易拉近师生距离,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课堂节奏:快?慢?
  广泛听课学习也是教师成长的一项必修课,特别是对于刚刚踏上教学之路的青年教师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有的老师语速较快,緊锣密鼓,一刻不停,最后匆匆忙忙完成了授课任务;有的老师语速较慢,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却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语速的快慢只是一种外化的表现,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特点,课堂的整体节奏也是因人而异的。课堂的节奏是否合理,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是符合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个人特点,就可以说是比较适当的节奏,快与慢都有道理,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无论什么内容的课程、什么类型的学生、什么风格的教师,都需要注意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是不是做到了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呢?
  例如:在问题设置上,当处理一些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预习或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就可以回答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就没有必要故意等上几分钟,或者故意设置一些讨论的环节,可以采用“即问即答”的形式;而在需要学生深度思考、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问题上,就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要耐心等待学生自主思考琢磨、小组交流研讨,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观点和想法。课堂的一大忌讳就是,先“作秀式”的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当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又没有耐心去听学生的意见,甚至完全不听,就直接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伪讨论”“伪分享”“伪解答”,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应付,恰恰失去了教育教学的宝贵契机。
  四、教师角色:导?演?
  传统课堂中往往充斥着“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就像一个“演员”,在讲台上充分花样翻新、施展魅力,然而很多时候,作为“观众”的学生却毫无反应,甚至很厌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发展形势下,这样的课堂早已没有了市场,我们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应该作为“演员”孤芳自赏,而应该充当“导演”的角色,组织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融入到课堂中来。正所谓“教学相长”,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独自表演的秀场,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所。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剧本”,引导学生“入境”;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和创新的活动设计来引导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去思考、去演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更加深刻准确的认知,提升探究、运用、合作、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这一框题时,为了增进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某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三行情书”的活动,动员学生充分发挥智慧和才华,表达对老师们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教师巧妙设计这一小活动,学生藏在心中的情感被唤醒,用古风、现代、文艺、霸气、哲理、抒情等各种风格表达尊师爱师之情,拉近了师生距离,密切了师生情感。同时,这更能展现出教师善“导”的功力,教师的精巧构思,体现了教师的艺术高超。学生的精彩呈现,则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智慧。
  五、学习内容:多?少?
  只要有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的压力,我相信没有人不在乎成绩和分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追求好成绩、高分数,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不断在课堂中讲授知识、传授方法、拓展提升等,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在一节课内传授给学生,最终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其实,教师给得多,学生不一定就掌握得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来合理设计课堂内容,一旦内容过多理解不透,做成“夹生饭”,为日后的复习也带来很大的障碍。
  例如:在讲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6.2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框题时,某教师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和补充,如股票的分类、股市的常见名词、债券的多种分类方式、债券的收益率计算、保险的类型、选购保险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意是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名词对于学生来说艰涩难懂,听不懂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大量的拓展又会喧宾夺主,冲击本课主体内容,学生不知道该掌握哪些内容,失去了学习的重心,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坚持适度原则,基于课程需要、学情分析来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堂内容,才是明智之举。
  六、学生收获:重?轻?
  前面我们探讨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素材的使用、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师角色的扮演和学习内容的安排,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指向学生的收获:学生有没有收获?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是怎样收获的?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反向考虑几个问题:我想让学生收获什么?我想让学生怎样去收获?如果能确定本节课的终极目标和实现路径,据此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做到主题明确、主线清晰、主体突出,就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而不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
  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想要上好,没有那么容易。不仅需要科学创设情境、恰当使用素材、巧妙把控节奏、分清师生角色、合理安排内容、注重学生收获,而且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磨探索。坚持辩证思想,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同时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其中,推动教师研训,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新模式是重点内容。  当前,教师在日常工
“双生课堂”就是将生命与生态课堂有机整合的课堂,它既注重内在生命性,又注重外在生态性,在关注知识基础上,更注重发展智能、尊重生命,不光为生存而教,更要为发展而教,为享受而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分、高能、高情商”的人。  生物是自然科学,需要理性思维,但又有文科课程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概念和事实性的知识繁多,繁杂琐碎。传统概念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反感,不利于进行“双生课堂”的建设;其次,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远振在《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到了“文本语境复习法”及其简要流程。这一复习策略与笔者连续五年的高三教学实践有不少吻合之处,现就“文本语境复习法”在高三复习阶段的实践加以阐释、例证与反思。  一、对“文本语境复习法”的基本认知  文本语境复习法是在高三年级复习阶段,以教材语篇或模块群文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有效复习策略。文本语境复习法指向学
班级文化是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所形成的对于价值理想、价值决策、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群众性和社会舆论等多种意识而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既是学校传统与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涵和基础,又是学校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文化反映的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及其行为准则。和谐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可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基因,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传承发扬这种文化基因,为此,我校选择了“从课程出发,以课程为支点,传承传统文化,撬动学校文化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高中智慧课堂是指以智慧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师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对话为主要途径,以师生智慧共同生成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纵观传统课堂的优弊,高中智慧课堂的搭建更符合倡导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启智增知,让教师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成就满满,师生共同进步。新时代教育理念呼吁智慧课堂的生成,减负增知、有效教学是社会共同的期待,智慧课堂也是高中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承担了天津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塘沽区域“读书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塘沽区域学校图书室配套日益完备,读书活动广泛开展,读书沙龙、朗读、演讲、辩论比赛有声有色。图书推介、图书漂流、班级图书角建设使更多学生有了亲近优秀书籍的机会。区域内阅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读书工程建设初见成效。为深入了解区域内学生阅读状况,获
梁振杰是一名男教师,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天津市武清区第二幼儿园,先后担任保育员、教师、班长、教研组组长、武清区幼教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在他眼里,幼儿园的孩子是一
期刊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路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的
期刊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是:明确教学立意、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乡土资源、借助主题活动。  一、明确教学立意,指向家国情怀  教学立意是“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核心概念,即核心目标。”教学立意影响历史教育价值旨归。进行历史教学设计,应首先考虑这节课的育人价值,凝练有深度的教学立意,指向家国情怀,这是家国情怀教育落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