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的思考

来源 :企业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化观念的新人,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确证人人的主体地位。新时期新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复杂性和艰巨性,因而转变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育人为本”,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严峻任务,同时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主体性;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坚定政治态度和健全人格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导向和规范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阵地。教育理念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并始终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关系高校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所在。
  一、“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学生主体性的确证
  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提出给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活力。同时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落实。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区别,而把“育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育人为本”也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关键。
  所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时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有自上而下的集中性、重复性和封闭性,有其历史局限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局限性就表现在迷信教师的权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化的倾向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消解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创新精神。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强烈的呼唤着人的主体意识,这种开放和交往日益密切的环境中也在生成着人的主体性。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的形成和计算机的普及提高了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层次,他们的眼界开阔了。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加强,整个社会大环境正在冲击着旧的思想观念,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同时也生成着大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在马克思的看来,就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主体性的增强,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认真剖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是一种与“以人为本”相对立的立场,即“物”的取向。这样一种“物”的取向主要采取的就是知识的传授,向受教育者讲授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评价的方式也是考试的方式。学生不是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转变为行为,只是记在笔记里,硬塞在记忆里。这样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就会造成知行不一或者知行脱节的现象。
  “以人为本”所表达的是一种现代哲学精神,贯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大学生当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来看待,不能只当作教育的客体和改造的对象。实质上就是要把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根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的落脚点应始终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这种“人”的取向就是思想政治的发展具有了内源性和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把大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给发挥出来。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发挥主体作用,彰显主体地位,能力和智慧能得到充分涌现,这才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没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大打折扣,“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没有真正贯彻和实施。
  确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视受教育真主体地位的反思和批判。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就是对大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具有着主体性的个体。他们总是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着选择、吸收和内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多少理论,而是学生内化了多少又多少转化为了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应发挥和潜在的能力有没有得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以彰显才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充分表明了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学生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生产着自己的主体性的。学生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在不断同周围的人际和社会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生成着自己的主体性的,这正是学生主体性生成的根源。
  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学生主体性的高扬
  主体性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育人为本”,彰显大学生的主体性。而这样一种理念的贯彻,必须坚持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研究学生的需要和思想特点
  学生的需要和思想都源自于学生的生活,这里的生活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的社会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交往中不断增强着作为个体的本质力量,要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就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马克思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也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离开了社会存在去考察人们的思想是无稽之谈。每一个大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思想问题一定是根源于他们所处和所交往的社会环境中,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去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状况。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现实的个人的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前提,而且“是一个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历史前提”,没有现实的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不会有人的发展,也不会产生人类社会。因此考察大学生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从生理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五个层次,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具有重要启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下功夫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学生需要什么(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为什么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同时也要对大学生的需要实现的途径和方式进行认真的分析,给予合理的引导。对大学生需要状况的分析,也就把握住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也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在教师有力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需要,处理同周围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增强着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的生成着自己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育人为本”的理念。离开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现实和需要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同时还会抑制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加强人文关怀,培养人的主体性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良好精神状态、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培养。所谓人文关怀,从其哲学的意义来理解,就是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发展方向和使命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现实情况的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精神自由的深刻关怀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自身历史使命和价值实现的一种精神关照。我们不仅要用自然科学精神以先进的科学知识教会学生求真,又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借助人文熏陶和人文关怀进行求善和审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它的使命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它的目标就是要锤炼全面发展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又处在一个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代。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的精神信念和道德人格,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真正的现代化不是机器设备的现代化,物质设施的现代化,而是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思想观念的新人,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才算真正推进。现代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要突出人的主体性,突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要大力加强的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释放出来,让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能得以彰显。人文关怀的缺失,大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高扬和彰显,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句空话,也不利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育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理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出一批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3]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4)
  [4]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全球化语境中的哲学视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
  [5]伍揆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7)
  [6]周建峰.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9)
  [7]邵庆祥.论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J].中国青年研究.2009(3)
  [8]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J].理论教育导刊.2009(7)
  [9]杨芳.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J].2008(2)
  [10]唐风芳.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条件分析[J].社科纵横.2009(1)
其他文献
敦敏《赠芹圃》诗,频为《红楼梦》研究者所引用。其中“一醉(毛冒)(毛匋)白眼斜”的“(毛冒)(毛匋)”(也有作瑁(王匋)),诸词书未收,音义不详。经考订,当是“酕醄”之误。 Du
摘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腻的、“和风细雨”式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只有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渠道和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核心是以“人”为根本,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教育人、引导人、转化人,引领释放正能量。  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职工收入降低,职工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
摘要:纪检监察部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三转”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是纪检监察部门“三转”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规律。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要求,研判新形势,贯彻运用“四种形态”,切实落实“三转”,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关键词:四种形态;三转;纪检监察;监督执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传承国学更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小学生,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
秋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的小宝宝陶陶半岁了,她十分喜爱他,整天盼望陶陶能够对她笑。她发现别人家这么大的宝宝都已经会笑、会哭了,甚至有的宝宝都已经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
期刊
古往今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人类阶级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如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礼、仁、中庸”,到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都体现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近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和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10周龄SHR 72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活血潜阳方组、缬沙坦组、活血潜阳方与缬沙坦合
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课题。长久以来,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各大企业普遍存在一种轻经营、重管理的思想。迄今为止,企业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