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比重。怎样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是我们研究的基本课题,也是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功。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克服以往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心态,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给学生指引出一条道路后,只需充分的相信和鼓励学生,让其在文学和想象的天空中畅游。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积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心烦,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没有兴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中学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写作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现将自己对于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开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大门”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积累素材。
1.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新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有用”的最基本要义是要回归生活,即素材从生活中来。有好多中学生一写作文就拿出“写作宝典”、“优秀作文案例”、“习作秘诀”等类书籍,殊不知这些只是救命稻草,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那些拿来别人生活体验再想象的做法更有碍我们正常的写作训练。急功近利的想法多了,哪里还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抛开学生的基础来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空谈。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
2.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重在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实话实说”等,从中汲取最新的信息以做储备。这样便有了源头活水,写作时便会信手拈来,思如泉涌,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横眉冷对方格纸,搜肠刮肚写不出”的现象了。
3.让学生读好书,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也要重视这一点,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藏在书海中。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也是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构成, 多读书报,多涉猎课外书籍报刊,如《读者》、《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天地》等。勤摘录、善整理,每位学生最好准备两个本子,一本摘录,一本剪报。将优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新鲜的事例分门别类地整理在“摘抄”本或“剪报”本上。通过整理,形成作文材料库,积少成多,时常翻阅,勤加背诵,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不能突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思维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观点,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不仅能焕发主体精神,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只有想写,才会有意识地去不断积累;只有想写,才会不断地去写,在不断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以及文章风格。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
人人都希望有成功的机会,天真烂漫的中学生更是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在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时,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得到教师、同学的赏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动力。对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向各杂志社推荐学生的作品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相信“积于思而发于心”的作品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校外不行可在校内,甚至在班级里的手抄报或黑板报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亲自“下水”,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能力,教师写好“下水文”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没有实践体会的理论指导总难免空谈之嫌。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行的学生兴奋不已。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等,均由于“现身说法”的缘故,而使学生倍感亲切。
总之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写作的素材积累,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指导学生的作文,丰富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怕作文、苦于作文中真正解放出来,让他们喜爱作文,快乐作文,善于作文,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积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心烦,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没有兴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中学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写作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现将自己对于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开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大门”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积累素材。
1.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新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有用”的最基本要义是要回归生活,即素材从生活中来。有好多中学生一写作文就拿出“写作宝典”、“优秀作文案例”、“习作秘诀”等类书籍,殊不知这些只是救命稻草,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那些拿来别人生活体验再想象的做法更有碍我们正常的写作训练。急功近利的想法多了,哪里还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抛开学生的基础来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空谈。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
2.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重在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实话实说”等,从中汲取最新的信息以做储备。这样便有了源头活水,写作时便会信手拈来,思如泉涌,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横眉冷对方格纸,搜肠刮肚写不出”的现象了。
3.让学生读好书,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也要重视这一点,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藏在书海中。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也是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构成, 多读书报,多涉猎课外书籍报刊,如《读者》、《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天地》等。勤摘录、善整理,每位学生最好准备两个本子,一本摘录,一本剪报。将优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新鲜的事例分门别类地整理在“摘抄”本或“剪报”本上。通过整理,形成作文材料库,积少成多,时常翻阅,勤加背诵,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不能突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思维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观点,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不仅能焕发主体精神,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只有想写,才会有意识地去不断积累;只有想写,才会不断地去写,在不断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以及文章风格。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
人人都希望有成功的机会,天真烂漫的中学生更是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在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时,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得到教师、同学的赏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动力。对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向各杂志社推荐学生的作品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相信“积于思而发于心”的作品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校外不行可在校内,甚至在班级里的手抄报或黑板报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亲自“下水”,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能力,教师写好“下水文”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没有实践体会的理论指导总难免空谈之嫌。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行的学生兴奋不已。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等,均由于“现身说法”的缘故,而使学生倍感亲切。
总之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写作的素材积累,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指导学生的作文,丰富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怕作文、苦于作文中真正解放出来,让他们喜爱作文,快乐作文,善于作文,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